民事訴訟法電子數據
❶ 天貓訂單屬於民事訴訟中的電子數據嗎
天貓訂單形成於網路交易,存在於淘寶的交易系統中,屬於民事訴訟法中的電子數據。
❷ 對於電子數據的真實性,人民法院應當如何判斷請根據新的《民事證據規定》作答
電子數據在審判實踐中如何審查判斷?如何確定它的真實性?能不能被採信?對於法官,對於當事人都是一個比較新的課題。目前電子數據,包括電子郵件、手機簡訊、博客、微博、網頁、電子交易記錄、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都屬於電子數據的范圍,這個范圍是在《民事訴訟法解釋》都有規定。認定電子數據的難點在於其真實性不易判斷,不像書證、物證,真實性好判斷,所以在實踐中判斷是比較難的一個問題。
《修改決定》對於這種新的證據形式的審查判斷,主要是從如何判斷真實性的角度作出了原則性規定。概括地講,判斷電子數據的真實性主要考慮幾個方面:一是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和傳輸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的完整性、可靠性、運行狀態以及監測手段。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把握。二是電子數據的保存、傳輸、提取的主體和方法是否可靠。如果電子數據是在正常的商業活動中形成和存儲的,相應的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環境完整可靠,處在正常運行狀態,電子數據也是由中立第三方平台記錄,保存提供的。一般來說其真實的可能性較大,反之,則其真實性的可能程度就比較低。如果電子數據的內容經過公證機關的公證,人民法院原則上會確認其真實性。
在審判實踐中,審查電子證據,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委託鑒定的方法,因為法官主要是對法律專業比較熟悉,對法律知識比較熟悉。對這些科技,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法官都是學習法律的,是法科的學生,所以對電子數據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掌握不是特別多。這個時候怎麼辦?可以通過鑒定的方法,由專業的機構、專業的人員出具專業的意見,對法官審查判斷提供輔助。所以在審判實踐當中,也有專家輔助人制度。
什麼樣的證據能夠被法院採信,歸根到底應當結合案件的具體事實和證據的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❸ 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怎樣看待和使用電子數據
電子數據」是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證據中新增的證據種類,舊版民訴法中沒有「電子數據」這種證據。
1.視聽資料,是指利用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儲存的資料和數據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種證據。它包括錄相帶、錄音片、傳真資料、電影膠卷、微型膠卷、電話錄音等。外國民事訴訟法一般都沒有將視聽資料作為一種獨立的證據類型對待。
❹ 電子數據取證的四大基本原則是什麼電子證據的特點有哪些
所謂電子證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電子數據」,在學術與實踐中常稱為「電子證據」,兩者所指外延大致相同。
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規定,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一般來說,電子證據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據電文作為訴訟證據的統稱。
電子證據特徵:由於網路環境產生的數據極容易被改變、滅失、偽造甚至毀滅,因而電子證據作為司法認定的證據材料時,必須滿足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三個特徵。
電子證據的司法認定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提出,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能力有誤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這也是司法審判人員審查和核實電子證據的標准。
真實性:審查電子證據出處、生產時間、地點、製作參與人、形成過程等情況,據此明確證據材料內容是否客觀真實、有無刪改、偽造等。
關聯性:訴訟人應當對糾紛中帶證明事實相關聯的材料給予充分證明,根據認定規則盡可能保持證據材料原始狀態有助於提升電子證據的可信度。
合法性:一方面,保證證據提供主體身份合法是前提條件,不僅包括證據收集身份要合法,還包括證據審查製作、收集、提取過程中的相關主體;另一方面,是證據材料收集方法與過程需遵從法律法規。
❺ 電子數據存證具有法律效應嗎求推薦數據存證平台
電子數據存證
從字面上做簡單的理解就是:將電子數據證據信息保存在安全穩定的資料庫中,以便在需要予以調用,同時它還採用了特定的技術以便能將這種過程通過數據予以記錄,來證明特定時間的電子數據的狀態,也可來證明電子數據在存儲後並未被篡改。
目前市面上的電子存證分為2類,第一類是公證機構提供的存證服務,客戶將需要進行存儲公證的電子數據送至公證機構,公證機構在收到電子數據後出具公證文書;第二類是第三方存證機構提供的存證服務,它的服務模式一般是:客戶將電子數據發送至第三方存證機構,付費申請存證機構的存儲業務,第三方存儲機構在收到並存儲電子數據後,向客戶出具《電子數據保全證書》。
電子存證的法律效力
電子存證的意義在於證明所存儲的數據在特定時間的狀態,保證該數據在存儲後無丟失且未被篡改,保證其真實完整性。它主要應用於知識產權證明、電子票據、電子檔案等領域。
但在爭議發生時,作為證據,兩種不同類型電子存證效力也因存證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由公證機構依據法定程序所出具的公證書是一種可靠的證據,具有證明所接收並存儲的電子數據真實、合法的證明力,可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由此可見,公證機構提供的數據存證服務是對用戶最有力的保障。
但是,電子存證只能證明數據在存儲後的狀態,只能證明靜態的結果,但無法證明結果產生前,動態的過程。
比如:對於電子合同的存證,它僅僅代表所存儲的電子合同並未被修改,但是對電子合同的簽署以及它是否具有法律上成立的證明卻無能為力。
解決方案——電子公證
那麼隨著越來越的行為發生在數字世界中,如何證明數字世界中動態行為的真實性——電子公證技術,是可靠的解決方案。
電子公證是保障電子環境下發生的法律行為真實性的,可靠證明技術,是信息安全技術與公證法律服務進行深度融合。
從技術角度論述,電子公證是基於可靠信息和安全技術的綜合應用,以確認並保證特定電子數據從數據生成、數據傳輸、數據存取等各環節,全生命周期的真實、可靠且不可篡改的一種技術實現方法。
從法律角度論述,電子公證是利用可靠的信息和安全技術方法,對發生在電子環境中的特定法律事實和法律行為的真實性進行有效的判斷和確認,並讓公證法律服務機構(公證處)在必要時可就此真實性提供公證證明,將技術真實輸出為法律真實的一種公證法律服務方式。
通過契約互聯電子公證,實現了各種電子環境的對特定法律行為「不可篡改、無法偽造」、「除了真實,無有其他」的法律效果,有效地解決了數字世界中數字行為真實性證明的難題,是公證法務服務與電子信息技術的第三次結合創新。
❻ 誰知道最新的刑訴法和民訴法的關於電子證據的司法解釋啊
電子證據(電子數據),是指以電腦、電子晶元等儲存的信息,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版證據。關於電子證據的取權證最好通過公證的形式固定下來,一般法院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在質證過程中,一般可通過鑒定的方式確定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關於電子證據的定位民事訴訟法第63條有規定,根據法條可以看出效力高於證人證言。刑事訴訟法中效力低於證人證言。在訴訟中一般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通過公證或者鑒定的電子數據除非有相反證據,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以上意見僅供你做參考。
❼ 民事訴訟法常識:網路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證據嗎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包括: 電子數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回作為認定事實的答根據。」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綜上,聊天記錄屬於電子數據一種。微信作為證據想讓法院得到認可並支持,必須要完成以下的舉證(一)必須確認微信的使用主體就是當事人雙方。如果當事人一方向法院提交了微信證據,但是卻不能證明使用微信的當事人為案件的當事人,這在原則上就不符合主體的條件。(二)保證獲取微信聊天記錄的方式方法的合法性。通過非法的方式獲得證據是得不到法院的支持的,比如非法搜查、非法扣押等方式。(三)必須提供真實和完整的微信證據,必須保證微信證據和其他證據之間存有關聯性,並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在訴訟案件中,若想得到法官對證據的認可和支持,必須保證證據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