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十七條
1. 行政訴訟法管轄權
是的,從法條規定可以看出,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當事人(多指行政相對人)可以選擇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選擇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 行政訴訟法的執行
「行政訴訟法的執行」,按照《行政訴訟法》第八章第九十四條至第九十七條規定的條款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章的「執行」設置了以下條款:
第九十四條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
第九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
第九十六條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在法定期限內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3. 新訴訟法第十七條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79年7月1日五屆人大二次會內議通過 1996年3月17日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第容一次修正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七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年4月9日七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 2007年10月28日十屆人大常委會三十次會議、2012年8月31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二十八次會議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七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人大常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 同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4. 行政訴訟級別管轄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的管轄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級別管轄包括基層人民法院的管轄、中級人民法院的管轄、高級人民法院的管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轄,最重要、最復雜的是中級人民法院的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二)海關處理的案件;(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5. 行政訴訟法全文
第六章 起訴和受理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
第八章 執 行
第九章 侵權賠償責任
第十章 涉外行政訴訟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七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八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九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章 管 轄
第十三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四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十五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四條 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告。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
6. 行政訴訟法案例
1,法院應如何處理此案(受理與否及如何受理)?請說明理由
答:應該受理此案,但須變更被告為縣水電局。
《行政訴訟法》第十七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復議機關未改變原行政行為,以其為被告不恰當。寧城縣建委、縣國土局、縣政府不是行政強制的實施主體,亦不能成為被告。
2,如果受理,該案應由哪個人民法院管轄,理由是什麼?
答:由寧城縣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3,原告李東指控的五個行政機關是否都是行政訴訟參加人,其法律地位應如何確定?
答:寧城縣建委、縣國土局、縣政府和縣水利局可以成為行政訴訟參加人。其中,縣水利局是被告,縣建委、縣國土局、縣政府可以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七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7. 行政訴訟法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新證據,是指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的證據。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8. 行政案件管轄權如何確定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的管轄權。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簡稱為:屬地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對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七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9. 行政案件原則上由什麼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的管轄是法院內部各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許可權分工。
級別管轄是不同審級的人民法院之間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許可權劃分。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分為基層、中級、高級和最高人民法院四個審級,《行政訴訟法》則分別確定了他們各自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許可權范圍。級別管轄的一般標準是:一般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特殊案件分別由中、高、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對於級別管轄,著重所應把握的是分別歸中級、高級以及最高法院管轄的特殊案件。除此之外的行政案件均歸基層法院管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三類特殊行政案件:(1)確認發明專利權案件和海關處理的案件;(2)對國務院各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3)本轄區內的重大、復雜案件。高級、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也是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條 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行政行為的案件。
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行政行為的案件。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執行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
10. 《行政訴訟法》
我個人感覺,還是應該選B的!!
「市拆遷辦(在西城區)」你看原題,說的拆遷辦只是在西城區,會不會只是市拆遷辦的地址是在西城區的?而它所管轄的范圍就是整個北京市呢?再一點,如果西城區和朝陽區的拆遷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