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合並審理

民事訴訟法合並審理

發布時間: 2020-12-21 07:48:04

❶ 本訴請求撤銷合同,反訴要求繼續履行,可以合並審理嗎

《民事訴訟法來》第一源百四十條規定: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第二百三十三條 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於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
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❷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是什麼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五十條: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2)民事訴訟法合並審理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釋義】

這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前,當事人有權通過互相協商,達成解決爭議的和解協議,以終結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釋義】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釋義】

訴訟標的是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之間所爭執的需要通過審判機關的審判活動予以解決的民事、經濟法律關系,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每個訴訟都有特定的標的,一般由原告的訴訟請求決定。

❸ 民事訴訟法中的第三人屬於當事人嗎

屬於當事人,具體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版方的訴訟標的,第權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3)民事訴訟法合並審理擴展閱讀:

第三人是可以合並審理,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❹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提起反訴

反訴是被告對原告起訴的一種反請求,目的是抵銷、動搖或吞並原告的請求,在實踐中較為常見。

反訴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反訴只能由被告向原告提起,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不發生反訴的關系;

二是反訴必須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否則就可能是起訴而不是反訴;

三是反訴必須在法院受理本訴後至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之前或之後都不是反訴;

四是反訴的請求和事實理由與本訴具有牽連性,存在著法律上的聯系,否則就要另行起訴,也不能合並審理。

反訴的訴訟請求雖和本訴具有一定的聯系,但它提出以後,也具有獨立性,可以脫離本訴而存在。它一般和本訴合並審理,但如果原告撤回起訴,反訴可繼續審理。原告如不到庭,法院可以就反訴缺席判決。

對於被告進行反訴的程序,法律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參照起訴的做法。被告向法院提交反訴狀及其副本,寫明反訴的請求、事實和理由。法院審查後,決定是否受理。反訴被受理以後,原告被告交換了訴訟地位,雙方分別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4)民事訴訟法合並審理擴展閱讀

反訴制度規定及理論介紹

1、本訴與反訴的牽連關系

本訴、反訴之間存在牽連關系,並不能當然得出「本、反訴基於同一法律關系」的片面結論。

本訴與反訴可能基於同一法律關系。如:甲乙打架,均受到對方的傷害,故本反訴均基於侵權法律關系。

本訴與反訴也可能基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如:張三起訴李四支付租金,但李四稱租賃的房屋落下瓦片砸傷自己,主張賠償。本訴是基於房屋租賃的合同關系,而反訴是基於侵權責任關系。

2、反訴提起的時間

反訴應當在本訴訴訟過程中提出。

《民訴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3、反訴的地位

反訴屬於特別授權事項。

《民訴解釋》第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權委託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出反訴或者提起上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反訴

❺ 必要共同訴訟 必須合並審理嗎

必要的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參加訴訟的同一方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訴訟標的必須是同一法律關系,各訴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人民法院不能分案審理,必須合並審理,對於原告 必要共同訴訟遺漏被告的人民法院則應當告知。必要共同訴訟強調的是同一法律關系,訴的不可分。
民訴法53條規定的是共同訴訟,不是必要共同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19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7條、第58條才是對必要共同訴訟的規定。

❻ 侵權訴訟怎麼變更主張的權利要求

民事侵權訴訟,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可以在訴訟回中增加或變更訴訟請求答,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一、《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二、《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❼ 民事訴訟中哪些案件可以合並審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3條、第56條和126條的相關規定,合並審理的情形主要發生在以下情況下:
1、共同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本條是關於共同訴訟的規定。共同訴訟分為兩種:一種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另一種是普通共同訴訟,又稱一般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訴訟,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成立普通共同訴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這些訴訟都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並且本法院都有管轄權;(2)這些訴訟必須都能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3)必須符合合並審理的目的;(4)當事人必須同意合並審理。
2、第三人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也就是說,在訴訟中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從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固然由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但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則是出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判決一方當事人應承擔某種法律義務或責任,該當事人有權請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賠償損失或履行相應的義務。

❽ 民事訴訟中的合並審理都有哪些情形

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

(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

(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

(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

(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

(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

(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8)民事訴訟法合並審理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

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

「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

❾ 民事訴訟中的合並審理都有哪些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3條、第56條和126條的相關規定,合並審理的情形主要發生在以下情況下:
1、共同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本條是關於共同訴訟的規定。共同訴訟分為兩種:一種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另一種是普通共同訴訟,又稱一般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訴訟,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成立普通共同訴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這些訴訟都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並且本法院都有管轄權;(2)這些訴訟必須都能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3)必須符合合並審理的目的;(4)當事人必須同意合並審理。
2、第三人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也就是說,在訴訟中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從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固然由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但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則是出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判決一方當事人應承擔某種法律義務或責任,該當事人有權請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賠償損失或履行相應的義務。

熱點內容
法治書法畫 發布:2025-05-11 07:37:07 瀏覽:478
法院發改委 發布:2025-05-11 07:34:06 瀏覽:727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超層越界的規定 發布:2025-05-11 07:29:08 瀏覽:821
蘇大強當法官 發布:2025-05-11 07:23:26 瀏覽:240
假公章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5-11 07:23:20 瀏覽:716
財產證明會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1 07:19:05 瀏覽:695
道德經大智慧之心解 發布:2025-05-11 07:18:55 瀏覽:727
2017段波民法 發布:2025-05-11 07:16:05 瀏覽:354
依法治國堅持人民 發布:2025-05-11 07:14:24 瀏覽:350
法學考研學碩和專碩的區別 發布:2025-05-11 07:11:42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