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受理歸屬地

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受理歸屬地

發布時間: 2022-03-23 05:31:35

① 公安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圍是什麼

應該是除了法院、檢察院、軍隊保衛部門、國家安全機關直接受理案件外,大多數所有刑事和治安案件都由公安機關受理(不包括一些刑事自訴案件如誹謗)。

②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別對哪些案件具有立案管轄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區分立案管轄權。

立案管轄權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受理刑事案件的職權范圍,也就是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許可權范圍的劃分。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
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其他刑事案件應當一律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法律另有規定的有:(1)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不需要經過偵查的自訴案件;(2)由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3)由軍隊保衛部門負責偵查的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4)由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的間諜案;(5)由監獄立案偵查的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根據六機關《規定》,涉稅案件、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由公安機關管轄,人民檢察院不應受理;偽證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而不應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另外,對於自訴案件的第二類,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後,人民法院認為證據不足、可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貪污賄賂犯罪。是指修訂後的刑法分則第八章規定的貪污賄賂罪和其他章節中明確規定按照刑法分則第八章貪污賄賂罪的規定定罪處罰的犯罪。具體有:

(1)貪污案;(2)挪用公款案;(3)受賄案:(4)單位受賄案;(5)行賄案;(6)對單位行賄案:(7)介紹賄賂案:(8)單位行賄案:(9)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10)隱瞞境外存款案;(11)私分國有資產案;(12)私分罰沒財物案。
2、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修訂後的刑法已將瀆職罪的主體修改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檢察院管轄的「瀆職犯罪」,是指刑法分則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罪。
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案件:
(1)非法拘禁案;(2)非法搜查案;(3)刑訊逼供案;(4)暴力取證案;(5)虐待被監管人案;(6)報復陷害案;(7)破壞選舉案。
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自訴案件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的案件,人民法院立案後即進入審理階段,而不需要經過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也不需要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的規定,自訴案件包括:
1、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和起訴,人民法院才予受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這類自訴案件必須符合兩個條件:(1)必須是輕微的刑事案件;(2)被害人必須有相應的證據證明被告人有罪。
3、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

③ 公安機關受理刑事案件需要做哪些工作

公安機關受理刑事案件後需要做以下工作:
1、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等強制措施;
2、對案件進行偵查,調查證明犯罪事實的證明;
3、對於社會危險性大的犯罪嫌疑人,提請檢察院逮捕;
4、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④ 公安司法機關受理刑事案件的來源

立案作為刑事訴訟的開始,必須有說明犯罪事實和犯罪嫌疑人存在的材料,這些材料是公安司法機關決定是否立案的根據。立案的材料來源,是指公安司法機關獲取有關犯罪事實以及犯罪嫌疑人情況的材料的渠道或途徑。

根據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立案的材料來源主要有:

(一)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自行發現的犯罪事實或者獲得的犯罪線索刑事訴訟法第83條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保衛機關,處在同犯罪做斗爭的第一線,在日常的執勤和執行任務過程中有可能發現犯罪,在偵查、預審工作中也有可能發現犯罪事實、犯罪線索,這些都是公安機關立案的材料來源。人民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其本身也承擔偵查職能,在審查批捕、審查起訴等活動中也有可能發現有犯罪事實發生。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也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立案偵查。國家安全機關、軍隊內部的保衛部門、監獄等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線索,對於符合立案條件的,也應當立案。鏈接:http://tieba..com/p/4371661669

⑤ 派出所能受理其他轄區發生的案件並已經受案且立案!能否給我一些公安部的條文或則法規

一般而言,公安機關管轄刑事案件是屬地管轄原則,即由主要犯罪地公安機關管轄;但是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管轄更為便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同時,對於侵財案件,犯罪預備地、犯罪行為實施地、犯罪結果發生地或者財產取得地公安機關都可以管轄。

也即主要犯罪地公安機關管轄是原則,其它均為例外。

這些規定在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法律、規范性文件中都有。

⑥ 刑事訴訟法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區別

《刑事訴訟法》由全國人大制訂、修正,是一部法律,規定的是公安機關回、檢察院、答法院辦理刑事案件應該履行的職責及遵守的程序;《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由公安部制訂,是部門規章,規定的是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該遵守的程序。

⑦ 《刑事訴訟法》中對公安機關和人民法院在立案管轄方面的許可權劃分是如何規定的

《刑事訴訟法》

第24條規定了地區管轄的一般原則,即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

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但是,在實踐中,經常會出現犯罪地分散於不同法院的轄區,並且各法院之間互相爭執或

者推諉,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對同一案件的管轄權呢?《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以下三個規

則:(1)優先管轄規則。即對於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

審判。(參見《刑事訴訟法》第25條的規定)(2)移送管轄規則。這一規則是優先管轄規則的

補充,即在必要的時候,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將案件移送犯罪地人民法院審判。所謂主

要犯罪地,一般是指數個罪行中的主要罪行實施地,或者同一罪行中的某個主要情節實施地,

一般來說,如果刑事案件已由一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則基於對訴訟效益的考慮,不宜

再移送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判。但是由主要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轄有利於准確及時地查

明案情,有利於同犯罪做斗爭,則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人民法院審判。(3)指定管轄規則。具

體是指,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

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參見《刑事訴訟法》第26條的規定)

⑧ 在中國公安機關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哪些

公安機關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除法律規定應當由監察機關立案調查的職務犯罪以外,其他刑事案件均可以由公安機關直接受理。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也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⑨ 公安機關受理刑事案件審查初查規定多長時間作出是否不立案

按實際情況,現行法律規定並沒有詳細規定,被查規定多長時間作出是否立案,具體時間由公安機關自行確定。

另外,對於公安不予以立案的情形,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也可以向檢察院舉報,由檢察院依法進行處理。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八十七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9)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受理歸屬地擴展閱讀:

刑事立案的條件

立案必須有一定的事實材料為依據,但這並不意味著有了一定的事實材料就能立案。只有當這些材料所反映的事實符合立案的條件時,才能做到正確、及時、合法立案。

立案的條件,是指立案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就是決定刑事案件成立,開始進行刑事追究所必須具備的法定條件。正確掌握立案的條件,是准確、及時地解決應否立案問題的關鍵。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根據這一規定,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犯罪事實,稱為事實條件;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稱為法律條件。

⑩ 公安機關受理的刑事案件偵查期限如何確定不作為怎麼辦

只要公安機關受理後就進入初查階段,一般刑事案件原則上是七日之內應當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經偵案件受理後有兩個月的初查時間。

立案後就進入案件偵查期限,此後,在公安機關未作出移送檢察機關或撤銷案件決定之前,均屬於偵查期間。一般未抓獲嫌疑人的刑事案件沒有偵查期限的上限,只有行政(治安)案件才有期限限制。

我國刑訴法只規定對犯罪嫌疑人採取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時的期限,沒有規定偵查期限。《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10)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受理歸屬地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7條的規定,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照本法第156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2個月。

根據六機關《規定》第30條、第31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對案件提請延長羈押期限時,應當在羈押期限屆滿7日前提出,並書面呈報延長羈押期限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長羈押期限的具體理由,人民檢察院應當在羈押期限屆滿前作出決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4條、156條和 157條規定的條件,需要延長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

熱點內容
北京女法官案件背景 發布:2025-07-28 08:00:59 瀏覽:370
美國參議院法官 發布:2025-07-28 08:00:52 瀏覽:448
給我百度一下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28 08:00:03 瀏覽:917
民事訴訟法七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7-28 07:48:47 瀏覽:722
公司法公司章程 發布:2025-07-28 07:30:32 瀏覽:174
法官怎樣看待二審訴訟 發布:2025-07-28 06:51:32 瀏覽:302
試論述行政法及其特點 發布:2025-07-28 06:49:26 瀏覽:209
法學概論書 發布:2025-07-28 06:44:06 瀏覽:280
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失的原因 發布:2025-07-28 06:37:20 瀏覽:107
19年修改勞動法 發布:2025-07-28 06:34:16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