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行政法律文書
『壹』 法院內設部門能否出具法律文書
法院所有的法律文書都是法院內設部門製作出具的,但是,都加蓋了法院的公章,代表法院,所以,都是合法有效的。
《法院組織法》第十九條 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基層人民法院可以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庭設庭長、副庭長。
《法院組織法》第二十條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人民法庭是基層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它的判決和裁定就是基層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
『貳』 人民法院法律文書正本、副本和原本有何區別
人民法院法律文書正本就是原本,副本加蓋公章後,和正本具有同等效力。
一個判決或專裁定肯定只屬有一份是正本的,但要給被告,原告,法院還要留存,當然得按原件多列印幾份,但只要加蓋了公章,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
正本、原本是法官起草、修改的法律文書,經院長審批,就可以列印成文。審批聯是內部文件,不對當事人公開。
副本就是列印出來的正式的法律文書,加蓋法院公章,發放給當事人。是法律文書原件。
『叄』 哪些法律文書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
1.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民事判決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雙方的實體權利所作的結論性判定。民事裁定書是人民法院為解決案件的程序問題所作的判定。作為執行根據的裁定主要是財產保全裁定、先予執行的裁定、調解協議有效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的裁定。民事調解書是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產物,某些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後,又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法律義務,可以作為執行根據。
2.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裁定書。
3.依法應由人民法院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理決定;
4.經人民法院裁定承認其效力的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以及國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
5.人民法院依督促程序發布的支付令。債務人自收到人民法院依督促程序發布的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內不提出異議又不履行支付令的,支付令可以作為執行根據。
6.發生法律效力且具有財產內容的刑事判決書、裁定書。如,依據刑法判處罰金、沒收財產或者賠償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調解書等。
7.仲裁機構製作的生效的裁決書。只要仲裁裁決是由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作出的,都可以作為執行的根據。「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指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依照仲裁法設立的仲裁機構,以及設區的市根據需要依照仲裁法設立的仲裁機構。
8.公證機構製作的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並載明債務人願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9.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由人民法院負責執行的法律文書還會逐漸增多。
上述作為執行根據的生效法律文書必須具有給付內容,比如,給付金錢,交付某種物品,或者要求從事某種行為,變更判決和確認判決一般不發生執行問題。
『肆』 法院執行時的法律文書有那些
一、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民事制裁決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
二、依法應由人民法院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理決定書;
三、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和調解書;人民法院依《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有關規定作出的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裁定;
四、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關於追償債款、物品的債權文書;
五、經人民法院裁定承認其效力的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以及國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
六、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
『伍』 法院行政裁定書
法院開具的行政裁定書,屬於訴訟法律文書的一種,它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為解決有關訴訟的程序問題而依法作出的書面處理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1條規定,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起訴不予受理;駁回起訴;訴期期間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或者駁回停止執行的申請;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中止或者終結訴訟;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中止或者終結執行;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陸』 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有哪些
1.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
2.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
3.調解書
4.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
5.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6.支付令
7.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
『柒』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法律文書的名稱是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這句話正確嗎
不對,有歧義。可以理解為1、人民法院審理的文書名稱叫「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
2、人民法院審理的結果形成「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
『捌』 哪些法律文書可以作為人民法院民事執行的依據
一、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民事制裁決定、支付令,以及刑事版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權書;
二、依法應由人民法院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理決定書;
三、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和調解書;人民法院依《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有關規定作出的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裁定;
四、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關於追償債款、物品的債權文書;
五、經人民法院裁定承認其效力的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以及國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
六、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
『玖』 哪些法律文書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應當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具有給付內容的下列文書:1、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決、裁定書,民事調解書,行政賠償判決。調解書,民事制裁決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2、依法應由人民法院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理決定;3、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和調解書;4、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關於追償債款、物品的債權文書;5、經人民法院裁定承認其效力的外國法院以及台灣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以及國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6、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拾』 法院開的(行政裁定書)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而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或者是駁回起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
在我國,裁定主要分為民事裁定、刑事裁定以及行政裁定。其中民事裁定主要用於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駁回起訴;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等。刑事裁定主用於解決訴訟過程中的程序問題,也用於減刑、假釋、駁回自訴等實體問題。
行政裁定主要用於解決程序問題,以駁回起訴、准許或不準許撤訴以及其他由裁定解決的事項。裁定書一般以書面形式作出,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10)人民法院行政法律文書擴展閱讀:
裁定與判決的區別:
1、適用事項不同。
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
2、依據不同。
裁定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或其他法律,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但是判決根據的法律是實體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
3、形式不同。
裁定可以採用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但是判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4、上訴期限不同。
如行政訴訟中,裁定的上訴期限為10日,判決的上訴期限為15日;刑事訴訟中,裁定的上訴期限為5日,判決的上訴期限為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