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針對員工罰款

勞動法針對員工罰款

發布時間: 2022-03-27 19:31:39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用人單位無權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無論金額多少。
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回失或主觀故意給答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每月扣除的工資數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本人工資的20%,並且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
拓展資料: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㈡ 新勞動法怎樣規定對做錯事的員工進行罰款的

勞動法對於員復工罰款的規定是,如果制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可以要求勞動者賠償,但是每個月扣除工資不能超過20%。

也就是說,照價賠償,可以分多次扣工資,但是每個月限額20%。

另外,勞動法是2018年修正的。

㈢ 新勞動法關於對員工罰款有規定嗎

1、勞動法有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服勞動者工資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3、《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3)勞動法針對員工罰款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單位對職工的處罰有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其中,對職工的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有下列特殊事情之一者,予以警告:
1、未經許可,擅自在廠內推銷物品者。
2、上班時間,躲卧休息,擅離崗位,怠忽工作者。
3、因個人過失致發生工作錯誤,情節輕微者。
4、妨害生產工作或團體秩序,情節輕微者。
5、不服從主管人員合理指導,情節輕微者。
6、不按規定穿著服裝或佩掛規定標志或穿拖鞋上班者。
7、不能適時完成重大或特殊交辦任務者。
綜上所述,有時候員工會因為工作疏忽失誤給公司帶來一定損失,有的企業設立獎勵和懲罰機制,對違反規定的員工罰款。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沒有法律依據。一般來說,公司對員工處罰措施有警告、撤職及開除等。通過罰款來加強管理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㈣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1、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對員工進行罰款的,如果員工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專的,可以要求賠屬償的。
2、《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㈤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的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
對於員工罰款沒有特別的新規定,對於犯錯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不能對員工進行處罰,因員工的過錯造成公司產生巨大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賠償方式為用人單位可以從員工每月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工資比例不超過20%。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失或主觀故意給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㈥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

15天拘留,20天罰款吧

㈦ 對於公司針對員工的罰款比列是多少勞動法有上限規定嗎

勞動法是企業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的法律。而公司對員工因工作失誤造專成損失的處罰屬款條例應該按照公司的《員工獎賞條例》規定進行處罰。同時應該按照造成損失的額度制定處罰上限標准。如果對公司的處罰有異議,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供參考。。

㈧ 關於新勞動法對企業員工崗位違規處罰規定

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工資,造成經濟損失的除外,即使造成經濟損失,扣款也不超過月工資的20%,1200罰款600已經超過這個額度了,是違法行為,具體如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8)勞動法針對員工罰款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違規扣除工資是可以依法要求補償的,具體如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㈨ 新勞動法是否有對企業對員工罰款做出規定

法律裡面只有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沒有新勞動法,員工雖然沒有罰款權,但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規章制度,只要公司的規章制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並且經過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公司員工都應該遵守的。

㈩ 勞動法對企業對員工的處罰有什麼規定

新勞動法怎樣規定對做錯事的員工罰款。〈勞動合同法〉對做錯事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處罰條款的,按現行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對員工進行處罰的,沒有法律依據,不過如果員工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熱點內容
依法治國培訓 發布:2025-07-23 00:15:59 瀏覽:431
婚姻法照顧子女和女方 發布:2025-07-23 00:09:42 瀏覽:149
法學考警校 發布:2025-07-23 00:01:41 瀏覽:943
單位按摩椅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2 23:56:47 瀏覽:744
社會毆打學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2 23:46:50 瀏覽:247
勞動法非公傷休息 發布:2025-07-22 23:42:13 瀏覽:210
刑法板燒 發布:2025-07-22 23:40:37 瀏覽:280
律師改合同 發布:2025-07-22 23:15:04 瀏覽:446
治超辦紀律作風整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2 22:48:53 瀏覽:322
新公司法的變化 發布:2025-07-22 22:40:57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