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刑事訴訟法如實供述自己罪行
『壹』 論述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認定
交代了主要情節,手段就可以,不要求事無巨細
『貳』 訊問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定,這句話是對還是錯
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版自己罪行可以權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這句話是正確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
(2)新版刑事訴訟法如實供述自己罪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核對,對於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他宣讀。
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偵查人員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犯罪嫌疑人請求自行書寫供述的,應當准許。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也可以要犯罪嫌疑人親筆書寫供詞。
『叄』 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以及的法律規定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刑法》第六十七條 【自首】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第六十八條 【立功】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肆』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什麼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
《刑法》第67條第3款規定:「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結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伍』 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情形有哪些及認定時要注意的問題
在認定「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
2、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作為一般共同犯罪成員的犯罪人,如果要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須交代自己所知的同案犯的罪行,否則對「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不可能「如實」;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尤其是集團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如果要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須交代整個共同犯罪的全部罪行,否則其對「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也不可能「如實」。特別要注意的是,有的犯罪人出於掩護其他共犯人目的,有預謀地投案包攬共同犯罪的全部責任的,不能視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3、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4、由於客觀因素,不能全部交代所有的犯罪事實,但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的,也應屬於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如果隱瞞主要犯罪事實,或者以交代輕罪達到掩蓋重罪的目的的,就不是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5、犯罪人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為自己進行辯護,提出上訴,或者更正、補充某些事實的,應當允許,不能將這些行為視為沒有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陸』 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有時間要求嗎
一,「如實供述自己罪行」是指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已經掌握或還未掌握的本人罪行的行為。
二,包括三種情形
1,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自首)。
2,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比照自首),
3,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對司法機關已經掌握的罪行的實供述)。
三,如何認定
1,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時間上這立案後,一審判決前。
2,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認定如實供述部分犯罪。
3,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四,法律要求(司法人員告知義務)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定。
綜上所述,「如實供述自己罪行」是我國刑事訴訟的法律原則規定。其目的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悔罪能得到公正處理(從輕或減輕),同時,減少、減輕司法偵查工作的難度。充分體現了司法公正和程序合法利用。
『柒』 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會如何判決
判決的時候會從輕減輕處罰。根據所犯罪名,在本罪名的量刑標准上,按照對自首的處罰原則決定最終刑罰標准。
《刑法》對自首的處理原則:
第六十七條【自首】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捌』 犯罪後判刑後如實供述自己的沒被發現的罪行屬於什麼行為
判刑後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屬於自首。
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如果供述的是判刑的同種罪行的,屬於認罪態度較好的坦白。
《刑法》
第六十七條 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玖』 新刑訴法第120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條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