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法庭辯論
⑴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庭辯論的環節包括
法律分析:法庭辯論的環節包括原告及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答辯,相互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⑵ 民事訴訟法辯論原則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⑶ 一般法官是如何審問原告和被告的還有雙方是如何辯論的《民事案件》
開庭審理
具體步驟
首先,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其次,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三,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第四,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第五,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是在法庭上或准司法機構面前進行的辯論。是案件審判的必經程序。其目的是在法庭上起訴犯人,或為其辯護,或決定某一特殊案件的適用法律。法庭辯論的基本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控辯雙方不僅要遵守論辯和論證的一般規則,還應遵守許多司法領域所特有的技術性規則。
辯論順序
一、公訴人發表公訴詞;
二、被害人或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三、被告人自行辯護;
四、辯護人辯護;
五、控辯雙方對爭論焦點進行辯論。
(3)民事訴訟法法庭辯論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階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其中,公開審理是原則,不公開審理是例外或補充。
以民事訴訟為例: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由此可知,離婚案件一般也公開審理,但如果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其決定權在於人民法院。法律之所以規定「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是因為離婚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審理中可能會涉及到個人隱私、感情上的一些不願意公之於眾的內容。因此,如果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法庭一般都會允許。
參考資料:網路-開庭 網路-法庭辯論
⑷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庭辯論的環節包括
法律分析:法庭辯論的環節包括:原告及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答辯;相互辯論。法庭辯論是在法庭上或准司法機構面前進行的辯論。是案件審判的必經程序。其目的是在法庭上起訴犯人,或為其辯護,或決定某一特殊案件的適用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⑸ 民事訴訟法庭辯論的順序是怎樣的
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庭辯論應遵循以下順序:
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答辯。
辯論階段主要是針對某項具體的事實或爭執點展開。其順序是先由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然後由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要經過審判長的許可,並圍繞著案件事實和爭執點進行。在法庭辯論中,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新的事實和證據,審判長有權決定停止辯論,恢復法庭調查。如果新的事實或證據在法庭上難以查清,並且對案件的裁判有重要影響的,應對案件延期審理。法庭辯論終結時,審判長應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征詢當事人的最後意見。至此,法庭辯論終結。在法庭辯論終結後,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⑹ 民事訴訟法庭辯論的順序
【為您推薦】鶴壁律師
滑縣律師
灤南縣律師
廣漢市律師
棲霞市律師
織金縣律師
蒙城縣律師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因為立場的不一樣難免會和其他人發生摩擦與沖突,有的人會在雙方的溝通調解中和解,有的人會因為溝通的不順利而選擇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小編今天就重點幫大家普及一下民事訴訟法庭辯論順序,好幫助大家更好的調解雙方的矛盾。
一、民事訴訟是什麼意思
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或者說,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得各種關系的總和。
法庭調查後,當事人、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為維護自己一方的訴訟請求、反駁對方提出的主張,可以在審判人員主持下在法庭上相互進行辯論。
二、民事訴訟法庭辯論應當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審判長宣布進入法庭辯論階段後,先由原告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陳述自己的意見。原告陳述後,原告有代理人的,由其代理人對原告的發言作補充或者進一步說明,以便更好地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完畢,由被告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發言,並針對原告的發言進行答辯。被告有訴訟代理人的,在被告發言完畢後,其訴訟代理人對被告的發言作補充或者進一步說明,以便更好地維護被告的合法權益。被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進行發言和答辯。
3.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原、被告發言、答辯後,法庭應當讓第三人發言或者答辯,讓他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以及原、被告的發言、答辯,提出自己的意見。第三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經過上述法庭辯論順序後,審判員應當讓雙方當事人、第三人就本案的問題互相向對方發問,辯駁對方的主張並闡述自己的意見。審判人員在當事人互相辯論時,應當使辯論集中在案件必須解決的問題上,必要時,可以對當事人進行啟發、引導,審判人員必須公平地保障雙方當事人的辯論權利。當事人不得濫用辯論權利,無理狡辯,互相爭吵,甚至哄鬧滋事。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時,都有陳述最後意見的權利。因此,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以充分保證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在訴訟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對方有針對性的話語而在法庭上互相爭吵,要相信審判員會公正的處理給大家一個公平的結果。以上就是本次對民事訴訟法庭辯論順序問題的解答。如果您還有其他相關方面的問題,可以咨詢網站的律師,我們有專業的律師為您答疑解惑。
延伸閱讀:
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2017
民事訴訟案件的立案條件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執行有哪些
⑺ 法庭開庭辯論階段的常規是怎樣的
1、辯論階段主要是針對某項具體的事實或爭執點展開。
其順序是先由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然後由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要經過審判長的許可,並圍繞著案件事實和爭執點進行。
在法庭辯論中,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新的事實和證據,審判長有權決定停止辯論,恢復法庭調查。
如果新的事實或證據在法庭上難以查清,並且對案件的裁判有重要影響的,應對案件延期審理。
法庭辯論終結時,審判長應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征詢當事人的最後意見。
至此,法庭辯論終結。
在法庭辯論終結後,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2、法庭辯論階段法官會組織雙方就爭議焦點做進一步的辯論,雙方可自由發表觀點,但事先還是需向法官徵求意見。
例如說:法官就剛才對方的觀點我要發表意見,法官會根據你的要求判斷是否要你繼續發表意見。
3、互相辯論
審判員應當讓雙方當事人、第三人就本案的問題互相向對方發問,辯駁對方的主張並闡述自己的意見。
審判人員在當事人互相辯論時,應當使辯論集中在案件必須解決的問題上,必要時,可以對當事人進行啟發、引導,審判人員必須公平地保障雙方當事人的辯論權利。
當事人不得濫用辯論權利,無理狡辯,互相爭吵,甚至哄鬧滋事。
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時,都有陳述最後意見的權利。
因此,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以充分保證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4、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一百三十三條,決定案件適用程序,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當事人沒有爭議,符合督促程序規定條件的,可以轉入督促程序;
(2)開庭前可以調解的,採取調解方式及時解決糾紛;
(3)根據案件情況,確定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4)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
第一百三十八條,法庭調查順序,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當事人陳述;
(2)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3)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4)宣讀鑒定意見;
(5)宣讀勘驗筆錄。
第一百四十一條,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3)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7)民事訴訟法法庭辯論擴展閱讀:
在庭審辯論中,應當做到:
1、發言要脫稿,說好前言
照本宣科只會使人厭倦,甚至遭到法官的禁止。
設計這方面的語氣和選擇言詞時必須達到四個效果,即:抓住整個法庭的注意力;傳達案件的嚴重性;表現出對本案的真誠;表明對本案的信心。
2、演講要控制語速,吐字清晰
在庭審辯論時,應做到口齒清楚,發音準確,音調和諧,快慢適度。力爭達到聲調上的抑揚頓挫,以提高論辯感染效果。
3、要善於入情入理
語言可以傷人,也可以感人。用辯論語言傷人,對於律師或法律工作者來說是不道德的。但辯論語言以情感人,則是可取的。
律師或法律工作者操作的情感是經過理智處理過的法律語言情感。辯論語言的感情色彩,要與案情相適應,絕不能帶有當事人的感情色彩;辯論時的情感語言,應是發而不露、放而不縱、委婉、曲折、含蓄的中性語言。
除了文字表達、語言表達技巧外,律師或法律工作者還應具有良好形體語言表達能力。保持剛柔並濟、以靜制動、以穩求成的形象。
有聲與無聲、語言與體態的融合統一,才能體現出精湛的表達能力。在庭審辯論中要有風度,有氣魄,不卑不亢,不趾高氣揚。
在辯論得勢時,不要忘乎所以,輕視對方;在失利時,不要驚慌失措,手忙腳亂。
在庭審中可能遇到事先沒有預料到或已預料到的非正常的阻礙、干擾、發難等情況這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怒而不暴跳如雷,驚卻能聲色不露,即席採取有效措施,平息、安定、排除意外,不可輕率發表無准備、無水平的言辭。
在任何情形下,都應舉止大方,沉穩有序,言而有據。
⑻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庭審可以沒有法庭辯論這一環節嗎
您好,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從簡易程序的該條規定來看,由於是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所以可以省去法庭辯論的環節,而改為在法庭調查階段一並查明,當然了,在查明過程中雙方可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希望能幫到你。
⑼ 民訴中,反訴提出期限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前,還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前
反訴最晚在抄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中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由此可知,在新《民訴解釋》實行後,反訴提出期限為法庭辯論結束前。
(9)民事訴訟法法庭辯論擴展閱讀: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反訴 是指在正在進行的訴訟中(訴訟系屬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的原告為被告提起的訴訟。其存在的目的在於:通過反訴與本訴合並審理,減少當事人訟累,降低訴訟成本,便於判決的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本訴的被告可以向本訴的原告提起反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