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離職員工如何核算工資

勞動法中離職員工如何核算工資

發布時間: 2022-03-31 23:09:08

勞動法對離職員工工資的結算

我國相關勞動法規定,員工提出辭職必須提前三十天書面通知。因此辭職必須滿足提前三十天和書面兩個條件。
公司如果有相關的規章制度,則你口頭辭職並直接離職的做法可能構成曠工,若公司規章制度有進一步表明曠工幾天可以與你解除勞動合同,則公司可以以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為由,與你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你辦理離職手續。
你未上班的時間公司有權不支付你工資。關於提成,則要看公司薪酬制度的規定,如果你的提成有包含以前工作的報酬,例如季度或者年度提成,則前面工作的報酬應當支付給你。
對於你未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直接離職的行為,若公司有證據證明給公司造成了實際的經濟損失,則公司有權要求你予以賠償。(不過一般很難有這樣的證據)

Ⅱ 員工離職的當月工資如何核算

離職當月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21.75天×實際出勤天數(+補助-社保-公積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發布的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第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第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1、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2、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3、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2)勞動法中離職員工如何核算工資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九條規定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Ⅲ 勞動法離職後工資怎麼結算

【法律意見】離職後拖欠員工工資處理方法:1、要確認和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的事實,如工資單,考勤記錄,工作過程中的文件記錄。2、確認勞動關系後,對於單位拖欠工資的違法行為,可與老闆協商,要求單位補發工資。3、如果協商不成,帶好相關資料到勞動局投訴,或者直接 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4、如果拖欠工資數額比較大的話,可以直接請律師打官司,通過訴訟的方法來要回被拖欠的工資。無故拖欠工資,是無故拖欠工指用人單位在沒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下的拖欠員工的工資的行為,勞動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中對於「無故」作了排除性規定:「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付薪時間未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包括:用人單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災害、戰爭等原因,無法按時支付工資;用人單位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在徵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後,可暫時過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時間的最長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各地情況確定。其他情況下拖欠工資均為無故拖欠。」

Ⅳ 勞動法離職工資結算是怎麼規定的

如果勞動者沒有任何依據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但不給經濟補償金,給單位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賠償責任,單位可以用扣工資的方法作為賠償。

《勞動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4)勞動法中離職員工如何核算工資擴展閱讀:

勞動者因違法或者違約對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失的,還是要承擔責任的。

具體的賠償項目主要包括:

(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

(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但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3)對生產、經營造成的直接損失;

(4)勞動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

Ⅳ 勞動法中對員工離職後工資怎麼算的

自動離職是指勞動者不向用人單位打招呼,或遞交辭職報告後,未經單位領導批准,脫離所在工作崗位和所在單位的行為。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自動離職與曠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復函》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2條第1項中的「自動離職」的解釋,是指職工擅自離職的行為。職工自動離職給企業造成了損失,企業要求職工賠償或交付違約金而發生的爭議,稱為自動離職爭議。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關於職工擅自離職按自動離職處理發生爭議處理范圍的復函》(勞辦字〔1992〕45號),《關於自動離職與曠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復函》(勞辦發〔1994〕48號),《關於計算連續曠工時間問題的復函》(勞社函〔1998〕5號)有關規定,如果職工要求停薪留職,但未經企業批准而擅自離職的;或停薪留職期滿後1個月內既未要求回原單位工作,又未辦理辭職手續的,企業有權按自動離職處理。按自動離職處理是用人單位的行為。按有關行政復函規定,這里講的按自動離職處理,是指用人單位應依據《用人單位職工獎懲條例》有關規定,對其作出除名處理。為此,因按自動離職處理發生的爭議,應按除名爭議處理。

Ⅵ 勞動法離職員工工資發放

法律分析: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Ⅶ 勞動法離職工資結算是怎麼規定的

對於離職員工的工資結算,只要你按照規定遞交離職報告,並且提前一個月提出申請,那麼在你離職當天工資就應該全部結清。

Ⅷ 勞動法員工離職工資結算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法員工離職工資結算規定:
(一)按照法律規定,員工離職時,公司應該在員工離職時就結算員工的全部的工資。
(二)各地對於員工離職工資結算也有不同的規定。
1、有的明確指出了當日結清。如《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13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當日結清並一次性支付勞動者工資。
2、有的則可以延後結清,如《深圳市員工工資支付條例》第13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員工的勞動關系依法解除或者終止的,支付周期不超過一個月的工資,用人單位應當自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一次付清;支付周期超過一個月的工資,可以在約定的支付日期支付。
3、有的可以在離職手續辦妥後結清或從其約定,如《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規定,企業與勞動者終止或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在與勞動者辦妥手續時,一次性付清勞動者的工資。對特殊情況雙方有約定且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從其約定。
因此,公司應該在什麼時候結算工資合法,一般是員工離職時就應該結算,但各地具體的規定是怎樣的,可以通過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查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Ⅸ 勞動法員工離職工資發放規定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規定,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熱點內容
2015道德熱點事件 發布:2025-07-21 10:40:17 瀏覽:404
注會稅法財管經濟法戰略怎麼安排 發布:2025-07-21 10:38:41 瀏覽:657
夢見看見法官 發布:2025-07-21 10:38:01 瀏覽:97
劉光明律師 發布:2025-07-21 10:22:18 瀏覽:906
單方面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1 09:48:46 瀏覽:839
1039交通法規 發布:2025-07-21 09:42:22 瀏覽:452
2017年新勞動法關於病假規定 發布:2025-07-21 09:41:29 瀏覽:374
合同法具體條款 發布:2025-07-21 09:24:08 瀏覽:939
法學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7-21 09:17:51 瀏覽:973
香港立法會logo字體 發布:2025-07-21 08:58:14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