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部門法從行政法中分出
Ⅰ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法中的派出機構和派出機關是什麼下屬分別有哪些部門
派出機關,是指由有權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設立,代表設立機關版管理該行政區域內各項權行政事務的行政機構。根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派出機關有三類:
1、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必要時候」和「經國務院批准」的條件下設立的若干派出機關。
2、由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在「必要時候」和「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條件下設立的「區公所」。
3、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在「經上級人民政府批准」的條件下設立的「街道辦事處」。
Ⅱ 屬於行政法部門的法律有
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
Ⅲ 行政法規與行政法部門是什麼關系
行政法規是行政法的一部分,而行政法部門則是某一特殊的行政法領域,如稅收、工商、公安等等。這兩個概念是根據不同標准劃分出來的,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
Ⅳ 行政法有哪個機關制定是全國人大嗎它與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區別
行政法法律淵源有許多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這些法律中凡是涉及到行政權力的都屬於行政法。這些法律制定主體各不相同。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包括哪幾種法
主要分兩種: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
特別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海關法》、《教育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制定本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加強海關監督管理,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的法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Ⅵ 行政法部門除了行政法規外還有由什麼構成部門規章算嗎
行政法部門泛指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之分。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別行政法:指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
行政法的主要表現形式:
1、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各項立法的依據。憲法中關於行政權力的取得、行使及其監督等根本性問題的規定,奠定了行政法的基礎,因此,憲法是行政法的根本表現形式。憲法中規定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1)國家行政權力的來源和行使權力的基本原則;(2)行政機關在國家機構中的法律地位和行政體制;(3)行政機關的設立、許可權和職責;(4)公民基本權利及其保障的規定。
2、法律
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法律中涉及行政權力的取得、行使及對其加以監督補救的規范均為行政法律規范。法律是行政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1)關於行政權力的設定及許可權范圍方面的法律。如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以下簡稱地方組織法)等。(2)關於行政權力行使及運用方面的法律。如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等。(3)關於對行政權力的行使予以監督及對受侵害人予以補救的法律。如行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3、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4、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占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制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地區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規章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根據,其數量之多、適用范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現形式之首。
5、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地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6、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結合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規定有行政法規范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
7、其他行政法表現形式
除上述6類行政法的表現形式外,國際條約、法律解釋以及行政機關與黨派、群眾團體等聯合發布的行政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
Ⅶ 例舉部門行政法
部門行政法是相對於一般行政法而言的,是規范某一特定行政領域的行政法,比如教育、專海關、環境屬、工商、治安、軍事、水務、價格、稅務、財政等等,可以說只要政府中有機關設置的都可以歸屬於一類部門行政法。規范這些部門的法律法規都是部門行政法的法源,當然除了適用於所有行政行為的行政法規范。
Ⅷ 行政訴訟法是從屬於行政法還是獨立的部門法
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 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行政法是實體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有兩種觀點:一是程序法只是實體法的助法或者說是附法,程序法的所有價值和功能就在於為實體法內容的實現提供手段或工具;二是認為程序法並不是助法,而是具有實體內容形成作用的法的重要領域。本人認為程序法與實體法是相互配合的法。
Ⅸ 構成行政法部門的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審查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許可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