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中職學生勞動法維權

中職學生勞動法維權

發布時間: 2022-04-02 17:21:46

㈠ 中職學生學習勞動法培養法律意識重要性是什麼

培養法律思維,用法律思維更加系統全面和邏輯性地看待人事物,對於社會層次而言版,有利於法治國家建設,對於權中職生層次而言,有利於中職生今後走上社會從事工作好不被侵害,因為初入社會者是社會中的弱者,跟青少年一樣,需要被法律保護。

㈡ 勞動法維權

1、如果公司以撤店原因解除職工,應該有經濟補償,可以爭取賠償(2倍與經濟補償)。因為單位違返合同關於工作地點的約定
2、要證明是否加班、加班時間。幾個人共同作證,工資條是否有加班費?有的可以作證。單位應負舉證責任,如果單位不能證明沒有加班,就將付舉證不能的後果
3、違法
4、違返,
沒有繳納保險或剋扣工資,職工有權隨時解除合同,並可要求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㈢ 學生勞動糾紛

同學,首先你要清楚下面幾點:1、你是在校學生,而且與公司之間簽訂的是實習協議(盡管當初對方承諾轉正而不是實習,這個等會兒再說),不在《勞動法》所規定的的勞動關系范圍內,雙方之間是勞務合同關系。2、關於勞務合同,在公司破產時雙方的勞務合同即終止,公司沒有義務支付經濟補償金。3、「上班2個月我簽署了轉正申請書,正式轉正,福利待遇和其他同事一樣,但是沒有給我繳納五險一金,」轉正申請書僅僅是申請書,你需要確認申請書是否有公司簽字、蓋章等能夠證明轉正成功的的材料並保留。
鑒於這種情況,我建議你從2個方面入手開始維權:1、研究合同具體內容,公司承諾的各類待遇是否在部門解散前全部如實履行。如果沒有,可以要求相應賠償。2、仔細回憶簽署合同時公司關於轉正的敘述內容,或者後期工作過程中可以證明或者默認你是轉正員工的相關材料,如果有相關的書面材料、語音記錄最好,可以以此作為依據,認為公司在招聘過程中存在欺騙勞動者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相應賠償。
另外,大學生校外勤工助學的行為適用僱傭關系的有關法律規定,可以通過僱傭關系予以保護,你可以嘗試撥打12333勞動保障政策咨詢熱線(比較麻煩的方式),或者直接到法院起訴要求給你與正式員工相同待遇的賠償金。
友情提示,現在法律對於大學生兼職相關法律保護並不完善,很多無良商家會利用漏洞招收大學生兼職,關於大學生兼職收入糾紛案件數不勝數,希望你以後在兼職過程中提前了解合同內容,多了解合同法、勞動法、民法中關於勞務關系的內容,避免與對方扯皮。

㈣ 關於勞動法,如何維權

合同有約定發放補償金額,公司就應該按時發放。因為廣州分公司倒閉了專,補償金額應向深圳屬工廠主張。2011年8月分公司倒閉,勞動合同因有法定理由自然解除,可請求分公司的總公司主張經濟補償金。此外,調回深圳工作,也應該在工作一個月內簽訂勞動合同,否則可要求雙倍工資賠償。

㈤ 勞動法如何規定,本人如何維權

1、勞動合復同法 37條,勞動制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85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1】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2、勞動法 72條,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3、根據上述規定,【1】你解除勞動合同不違反法律規定。【2】用人單位應依法給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3】勞動者工資應足額及時發放。上述意見供參考

㈥ 中專實習生是否受勞動法合法保護

您好,來如果是學源生到工廠實習的話,不受勞動法調整,所以無需簽訂勞動合同。
理論依據:
我國現階段的勞動法只調整因就業而形成的勞動關系。目前所謂的學生打工其實分為兩類,一類是實習,一類是勤工儉學。前一類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後一類也只是學習之餘的一種補充,其
目的一是接觸社會,二是補貼家用,絕不可能將其視為就業。這就從根本上排除了適用勞動法的可能性。

㈦ 勞動法 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2007年6月29日
第八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一、概念
強迫職工勞動罪(刑法第244條),是指用人單位違反勞動管理法規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強迫職工勞動,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既侵犯勞動者的人身自由,又侵犯國家勞動管理制度。勞動者作為公民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已為我國憲法所明定。所謂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剝奪限制自由以及非法搜查身體的自由權利。所謂國家勞動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勞動法》及其系列配套規章的規定,依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包括用人單位)不得侵害。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勞動管理法規,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職工勞動,情節嚴重的行為。
1、有違反勞動管理法規的行為。所謂違反勞動管理法規,是指違反國家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或者其他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如違反勞動法第38條關於「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的規定;第41條關於「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要求,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的規定;第42條關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41條規定的限制:(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規定等等。如果沒有違反勞動管理法規,而是在法定的工作時間內依規不準職工擅自離開勞動、居住區域,不準外出,不準接觸他人的,則就不能以本罪論處。
2、採用了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職工進行勞動。所謂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是指採取監視、禁止出入等方法而將職工限制在一定的場所、區域內勞動。為了達到限制職工人身自由的目的,其他可能使用暴力、脅迫的方法,如施以傷害或以殺害、傷害進行威脅等,但這必須是為了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否則,即使採取了暴力、威脅的行為,但不是為了限制其人身自由而強迫其勞動,亦不能以本罪論處。還應指出,有的甚至是將被害人禁閉一個較為狹窄的空間內勞動,已超出限制人身自由的范圍達到了剝奪人身自由的程度,此時,又觸犯了非法拘禁罪,對之應當按照牽連犯的處罰原則,擇一重罪處理。所謂強迫職工勞動,是指違背職工的意志,迫使其進行勞動。至於勞動是有償的,還是無償的,則不影響本罪成立。
3、本罪的構成以情節嚴重為必要。雖有違反勞動管理法規,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他人勞動的行為,但未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亦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長時間無償強迫他人勞動的;強迫多人無償勞動的;因強迫勞動致使發生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的;採用暴力、脅迫、侮辱等手段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強迫勞動,情節惡劣的;等等。對於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經批評教育即能糾正,並取得職工諒解的,宜不以犯罪論處。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用人單位。所謂用人單位,是指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形成勞動關系的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包括: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所謂企業是指從事產品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經濟單位,包括各種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如工廠、農場、公司等。在我國現階段,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鄉鎮企業、合夥企業等都是企業。有學者將用人單位限定為法人,此與立法相違背。我國勞動法第2條將用人單位定為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企業與企業法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除包括企業法人外,還包括一些非法人企業,如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合夥企業、鄉鎮企業,以及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等。企業法人以領取並持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為公示方法,而非法人企業以領取並持有《營業執照》。為公示方法,但無論持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還是持有「營業執照」,均為企業。
2、個體經濟組織。所謂個體經濟組織,是指一般僱工在7個以下的個體工商戶。
3、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根據勞動法第2條之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根據此規定,勞動部於1995年8月11日發布《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條,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應當視為用人單位。
4、根據勞動部的有關規定,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因此,與這些人形成勞動關系的單位,不能作為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犯本罪,由直接責任人員承擔刑事責任。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違反勞動管理法規會產生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危害後果,但仍決意為之。其目的則是為了強迫職工勞動。如果不是出於強迫職工勞動,而是為了其他諸如逼迫他人與己結婚、索付債務等目的,即便有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亦不能構成本罪。至於其動機,一般是為了貪利,追求經濟利益,但也不排除可以出於其他動機,如報復、懲罰等。動機如何,不會影響本罪成立。

如果情節嚴重的我建議你還是用法律手段保護下自己比較好
現在就是有太多人怕沒有工作而忍氣吞聲遭受欺壓 所以導致這些用人單位越來越膽大 不能再讓他們為虎作倀了
如果你是在有座位的情況下 還被要求站著工作的話 應該是屬於體罰員工 侵犯了公民人身權

㈧ 維權勞動法!

可以要求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賠償,未簽訂勞動合同超過一月,需要支付勞動者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賠償,但是需要勞動者提供相關證據來證明入職時間以及事實勞動關系證據。

㈨ 勞動法怎麼規定怎麼維權

你在這個公司工作了三年,前兩年公司沒有給簽勞動合同也某有交五險一金,屬於違法行為。你可以要求公司補齊五險一金,具體方式方法可以與公司協商,協商不成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㈩ 如何用勞動法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版超過一個月不權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熱點內容
出版管理條例pdf 發布:2025-07-19 04:23:34 瀏覽:817
合同法第七章處罰 發布:2025-07-19 03:57:17 瀏覽:666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