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廢除行政法規
1. 行政法規可以停止廢止
法律行政法規可以廢止。一般出現了法律本身規定了有效期限,期限結束,該法即自動終止;法律為某一特定情況而制定,一旦該情況消失,即應廢除該法;以新法取代舊法的情況。在追究刑事責任上,對於新法與舊法上的沖突,刑法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2. 部門規章怎樣廢止
以行政報告或行政通告的方式廢止即可。
3. 英國實施和廢除航海條例的原因是什麼
最初的目的抄是為了鼓勵發展英國的航海事業和海外貿易。
1651年以後頒布的航海條例是為了壟斷英國和殖民地的貿易,維持英國殖民地對英國的依賴,限制殖民地的經濟發展。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到1849年廢除大部分航海條例。1854年,外國的商船被准許從事英國沿海的貿易。至此,航海條例所規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望採納O(∩_∩)O謝謝
4. 關於國務院行政法規的廢除問題
你這個問題我們無法很好的回答你的提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作為中央人民政府,掌管著內一個主容權國家的政權的行政事務,它應該是在立法機構的授權下制定合乎社會事務的方方面面的行政法規,由於在立法前無參照條文,可以暫時先立規矩,等條件成熟後再由立法機關出台法律議案的徵求意見稿,在不涉及國家機密、外交機密、國防機密、商業機密等應該向全社會的各級組織、公民等征詢對立法議案的意見。由於國家事務的繁多及機構的龐大等,只能先由政府牽頭先立規,後立法,法律的滯後性、前瞻性等,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都沒有對此有個說法,只能有待憲法和立法法修訂後才能有所作為。
5. 請教大神我國行政部門被撤銷後其以前發布的行政法規(未聲明廢止和失效的)還具有法律效應嗎
沒有出來新的法律文件明確廢除的都有效。和誰發布的是沒有關系的,他行使的是職能,撤銷的也是職能
6. 國家行政法規,是否廢止在哪裡查詢
可以去法律快車、法律圖書館等網站看看,上面及時更新的,對於廢止的法律法規都有註明的。
7. 行政法規的修改廢止
修改5件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
(一)將《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二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復議後拒不執行復議決定,又不起訴的,登記主管機關可以強制更改企業名稱,扣繳企業營業執照。」
(二)將《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條修改為:「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三)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稅務機關按照前款方法確定應扣押、查封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的價值時,還應當包括滯納金和拍賣、變賣所發生的費用。」
第六十五條修改為:「對價值超過應納稅額且不可分割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稅務機關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或者納稅擔保人無其他可供強制執行的財產的情況下,可以整體扣押、查封、拍賣。」
第六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滯納金、罰款以及拍賣、變賣等費用後,剩餘部分應當在3日內退還被執行人。」
(四)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二十一條。
(五)刪去《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
廢止5件行政法規
(一)《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1951年4月24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發布)。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1991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82號發布)。
(三)《非貿易非經營性外匯財務管理暫行規定》(1994年3月24日國務院批准1994年3月29日財政部令第7號發布)。
(四)《事業單位財務規則》(1996年10月5日國務院批准1996年10月22日財政部令第8號發布)。
(五)《行政單位財務規則》(1998年1月6日國務院批准1998年1月19日財政部令第9號發布)。
8. 如何修改行政法規
的規章條例等等;狹義的僅僅特指中國當代法的形式的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據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和修改的規定和調整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某一方面帶根本性的社會關系或基本問題的一種法.
法規分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行政法規是 由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依法制定和修改的有關行政管理和管理行政事項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地方性法規是 由特定地方國家機關依法制定和修改的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僅作為地方司法依據的法;自治法規是 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所制定的特殊的地方規范性法律文件.
規章 一般稱行政規章,是有關行政機關依法制定的關於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暫行條例 是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和實際情況制定並頒布的在一定時期或條件下適用的法律法規,當期限或條件滿足時自然廢除的法律.
9. 已經在徵求意見的行政法規還能夠取消實行嗎
不能取消,行政法規取消會造成太多不滿,可以做適當的修改。
10. 我國廢止一部法規或者法律需要什麼樣的流程
我國的法律廢止
近年來,我國通過對法律、法規的清理,加強了法律廢止工作,廢止了1978年底以前及建國以後由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的111件法律,宣告了1978年底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己經不再適用的民族自治地方的組織條例48件,廢止了1949年至1984年由國務院(含前政務院)發布或批准發布的1604件法規,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同時也顯露了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
(一)對廢止法律的立法許可權末作明確規定,實踐中存在著行使法律廢止權無立法依據的現象。例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否有權廢止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在立法上並無明確規定。從憲法第67條規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來看,它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並無廢止權。而該條第七款卻明確規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以撤銷方式廢止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由此可以推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如無全國人大的特別授權,是不能廢止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的。根據法理「對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公職人員,凡法律未予允許的,都是禁止的」原則,也可以得出上述結論。
(二)對廢止法律的立法程序未作規定,使這項活動的進行缺乏程序法的約束和保障。我國制定法律、法規的活動雖無系統的立法程序法規范,但仍有一些散見於憲法,組織法、議事規則等法律、法規中的程序規定,對於行政法規的制定,還專門頒布了《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而關於法律廢止方面的程序,卻幾乎無任何法律作出抽象規定,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法律廢止的一大缺項。由於缺少一定程序的規范,對於法律廢止案的提起、審議、討論、表決、公布等,都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這種狀況雖在一定程序上有利於對法律廢止實踐的探索和經驗的總結,但在總體上是弊大於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