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常怡民事訴訟法

常怡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4-03 02:52:11

❶ 中國民事訴訟法 吳明童 在那買

你要買他自己編的那本?那個比較老了。他自己都不推薦使用了。
可以去看他和常怡,田平安合寫的那本民事訴訟法學。各大書店都應該能買到。
實在找不到就聯系我,呵呵

❷ 常怡的介紹

我國著名民事訴訟法學家,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的奠基人。西南政法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理事,四川省學位委員會委員。1960年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副博士學位,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主編《民事訴訟法教程》、《強制執行的理論與實務》、《告訴申訴的理論與實務》等19本教材、專著及工具書,在法學刊物上發表文章30餘篇。

❸ 民訴中的非訟程序不得上訴、再審,如何救濟

以特別程序為例: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後,如果發現判決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方面有錯誤,或者是出現了新情況,新事實,人民法院根據有關人員的申請,查證屬實之後,可依特別程序的規定撤銷原判決,作出新判決。
重新作出判決不違背「一事不再理」原則
「一事不再理」原則

❹ 求推薦民事訴訟法的好書

吳英姿編著《民事訴訟法——問題及原理》
科學出版社
南京大學用書
非常好用 根據內容穿插案例 由淺入深 對理解問題活用原理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我看過不下5本民訴的教材 這本最喜歡

❺ 民事訴訟法著作推薦

1、《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是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艷麗。本教材吸收和借鑒既有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經驗,在內容上注重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前沿理念和問題的介紹,以及民事訴訟法法規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

該教材在全面系統的介紹我國民事訴訟法理基礎上,更為注重學生對民事訴訟程序規定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在教材的體例設置上,每章分設六個部分。

2、《新民事訴訟法 》

本書由邱聯恭教授發起並組織的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參與編寫,本研究會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民訴研究會,每年集合台灣地區此領域菁英,收錄一次性發表當年研討會的重要論文,於文後註明原刊載論文的期別及年月,命名為《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該內容常列為台灣地區學術與實務研究者的指標性學術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灣民訴界實務與學界菁英作者群。歷年來有許多台灣民事訴訟領域的專家學者相繼加入,對於推動台灣民事程序法研究之進展及革新,貢獻匪淺。

本書對大陸民事訴訟領域的學術發展亦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並對即將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參考。

3、《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

《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講課時隨堂所發講義的一本書。

4、《民事訴訟法》

是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民事訴訟法》在修訂中吸收了民事訴訟法教學科研的最新成果,強調了程序法的理論,並更加突出了其教學適用性

5、《民事訴訟法》

張衛平著法律類圖書,以現行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為根據,系統地、全面地闡述了民事訴訟各種制度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

《民事訴訟法》概念清晰、准確、分析簡明、透徹,難點、重點明確,體系結構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關注了民事訴訟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注意民事訴訟制度的實際運作。《民事訴訟法》有助於讀者正確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訴訟理論和各種制度的動作機理。

❻ 常怡的生平

1931年1月5日生,山西省沁水縣人。1947年參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至1951年8月任山西省沁水縣龍渠村小學教員,太岳行政公署民政處幹部科幹事,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人事處科員1951年9月至1955年8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1955年9月至1956年10月在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1956年11月至1960年11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民事訴訟法專業副博士學位,1960年11月獲得法學副博士學位,1961年8月至今在西南政法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及博士生導師。

❼ 黃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著作類
《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研究——兼談中國民事訴訟現代化之路徑》(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李祖軍主編:《民事訴訟法·訴訟主體篇》,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版
譯著:《民事訴訟法》(美國法律文庫系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民事訴訟法》(美國法律文庫系列)(譯著,合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田平安主編:《民事訴訟法原理》,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該成果獲全國第二屆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常怡主編:《比較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論文類
1.現代訴訟的法理性透視(與導師合作,第二作者),《現代法學》2001年第1期
2.對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確立誠實信用原則的冷思考,《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
3.在『應然』與「實然之間——司法的公信力及司法權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失真』,《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司法裁判供給中的利益衡量——一種訴的利益觀」 (第二作者,《中國法學》2003年第4期);2002年第3期
4.司法裁判供給中的利益衡量——一種訴的利益觀,《中國法學》2003年第4期(該成果獲全國第二屆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司法裁判供給中的利益衡量——一種訴的利益觀」 (第二作者,《中國法學》2003年第4期)
「傳統與現實之間」(第二作者,《法學研究》2004年第4期)
「論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知情權』」 (《法學評論》2004年第1期)
5.「論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知情權』」,《法學評論》2004年第1期
6.「傳統與現實之間」 (與導師合作,第二作者),《法學研究》2004年第4期
7.「民事訴訟目的的相關問題研究」 (第二作者),《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8、原理·傳統·政策——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體系的一種類型化研究進路」,《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❽ 法學本科考研考民事訴訟法方向 那個學校的排名 老師比較好,說請說詳細點

西南政法大學:常怡他們,目前國內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江偉。 第二。
清華大學:張衛平。第三。
北大、法大也不錯。

❾ 常怡的法學專著

□比較民事訴訟法/常怡,2002-12-1版 □民事訴訟法學(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常怡,2002-12-15版
□民事訴訟法學--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常怡,1994-3-1版
常怡 法學論文
□《中國調解制度》 /常怡,,
引文索引(常怡的論著被以下論文引用僅限本網不完全收錄)
□論現行法院調解制度的弊端和改革 /羅輯,,
□論物證鑒定結論與專家證人證言的區別 /劉紅娟,,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民事司法救助制度 /周成泓,,
□淺析法官助理制度對我國民事審前程序構建的積極意義——以訴訟效率為價值指引 /何惠生,高原,,
□試論信賴利益保護、例外及當事人更換——芻議對「方舟旅行社」訴「東方航空公司」一案引發的思考 /劉江,,
□試論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自認 /王志傑,,
□新一屆村委會可否以訴訟方式向上屆村委會成員索要公章 /劉京柱,,
□執行競合問題的構想 /何艷芳,余茂玉,
□級別管轄制度的新思考 /余茂玉,,
□論民事訴訟中的再審程序 /鄭治虎,,
□論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權利不平等傾向 /奚瑋,,
□《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平等保護 /奚瑋,,
□重構民事審判監督程序之我見 /田濤,蘭平,
□論專利侵權責任 /施國明,,
□論民事執行權的再分配----兼談執行體制改革 /王建軍,,
□試析我國專利權保護的特別規定 /徐巍,,
□淺談我國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上自認 /牛生光,,
□民事訴訟中的抗辯和否認 /徐巍,,
□證據的屬性問題研究——淺析民事訴訟中視聽資料的合法性 /王清鎮,,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論 /田平安,,

❿ 涉外民事訴訟的外國關系

(一)相互承認、執行外國法院裁判和外國仲裁裁決與司法協助的關系
一國法院在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時,常常需要把某些訴訟文書送達給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或者詢問在國外的當事人或收集在國外的證據;判決生效後,也可能需要在外國得到承認甚至要求外國法院執行。但由於一國訴訟程序具有嚴格的地域性,判決只能在其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而不能將其效力延伸到國外,所以一國法院不能在外國進行上述訴訟行為或者執行行為時,只能通過法院之間的司法協助來完成。
所謂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的法院之間,根據本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彼此之間相互協助,為對方代為一定訴訟行為或者相互承認、執行判決和仲裁裁決的行為。司法協助分為兩類:一是一般司法協助,即代為送達文書、調查取證和提供法律資料等行為,前述涉外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域外送達和取證就是一般司法協助。二是特殊的司法協助,指兩國法院相互承認並執行對方法院的裁判和涉外仲裁機構裁決。 也有學者把司法協助分成廣義的司法協助和狹義的司法協助。廣義的司法協助指訴訟程序方面所有的合作事項,既包括代為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等,也包括對外國法院裁判和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狹義的司法協助僅包括代為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等行為。本節專門對特殊的司法協助進行論述。
由上可見,互相承認、執行外國法院裁判和外國仲裁裁決是司法協助的重要內容,屬於司法協助中的特殊司法協助。
(二)相互承認、執行外國法院裁判和外國仲裁裁決的前提條件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62條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人民法院和外國法院可以相互請求,代為送達文書、調查取證以及進行其他訴訟行為。」《民事訴訟法》第266條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請求外國法院承認和執行。」因此,司法協助,都應當具備下列前提條件之一:
1.國家間締結或者參加有關雙邊或者多邊司法協助條約。我國已與幾十個國家訂立的包含民商事司法協助內容的雙邊條約,大都包括了相互承認和執行對方國家的法院判決的內容。我國1980年參加了《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紐約公約》),公約規定,每一個締約國應該承認其他締約國的仲裁裁決有約束力,並且依本國法律承認或者執行其他締約國的仲裁裁決。
2.兩國間存在互惠關系。所謂互惠,是指兩國間在互利互益基礎上對某種特許或者特權的相互交換,給予對方以方便的條件。如果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司法協助協議,但在事實上存在司法互惠關系,兩國法院可以根據互惠原則,互為對方為一定的訴訟行為。我國與許多國家一樣,將互惠關系作為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根據和條件之一。
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319條規定,對與我國沒有司法協助協議或者沒有互惠關系的法院作出的判決或者裁定,只能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司法協助;未通過外交途徑,直接請求我國法院司法協助的,我國法院應予退回並說明理由。例如美國田納西州法院對一案件作出生效判決後,勝訴人(即美國進口商)曾經向東莞市中級法院提出承認和執行該判決的申請。請求書認為,「盡管兩國沒有相互承認和執行對方判決的協議,但兩國間仍然有雙方互利基礎」,要求中國法院執行被告方即東莞土產進出口公司因出口產品責任給美國進口商人造成的損失,中國法院拒絕了這一申請,理由是:中美之間尚沒有相互承認和執行對方法院判決的司法協助條約;在司法協助方面,兩國之間也沒有雙方互惠關系。
雖然互惠關系一般是通過外交途徑以國家或者政府名義書面承諾的,但國家之間事實上的互惠關系,就不需要明確的外交承諾,適用的程序靈活性大。在不影響國家主權或者公共政策的情況下,絕對要求以國際條約和互惠關系為承認和執行判決的前提,否則就一律拒絕承認外國判決,將會對我國市場信用或者本國當事人的利益造成損害。近些年來,國際上有些國家也不再將互惠作為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條件。如德國法規定,對與財產有關的案件,才要求存在互惠關系,而對於其他類型的外國法院判決(主要是涉及身份關系案件)的承認不要求互惠。匈牙利及瑞士的蘇黎士州規定,互惠只是執行判決的前提條件,而不是承認判決的條件。義大利《民事訴訟法》第797條關於承認判決的條件中,也沒考慮到互惠原則。
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對承認一些涉外案件採取了靈活態度,特別是對涉及我國公民人身關系的判決和確認財產權屬的判決,並不是一律不予承認和執行。如果承認或者執行一項外國法院的判決,並不構成對我國主權的侵犯;或者依照中國的法律程序,也會得出相同或者相近的判決結果,對與我國無司法協助也無互惠關系的對方國家法院的判決,可以予以承認。如果不予以承認,讓當事人重新起訴離婚或者提起確認之訴,這對當事人和我國司法機關來說,都是不必要的和不經濟的,因為這類案件只涉及承認外國判決而不涉及執行問題,當事人雙方已接受了這個判決結果,只希望我國人民法院根據我國法律,賦予這種結果以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關於中國公民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程序問題的規定》指出,對與我國沒有訂立司法協助協議的外國法院作出的離婚判決,中國籍當事人可以根據本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承認該外國法院的判決。這一規定承認,在無司法協助協議也無互惠關系條件下,原則上承認外國法院的離婚判決。但它同時規定:該當事人之間的離婚案件,我國法院正在審理、或者已經作出判決、或者第三國法院對該當事人之間作出的離婚案件的判決已為我國法院所承認的除外。 各國承認和執行外國裁判的制度,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1.德國法系國家的規定
德國法系國家規定,由本國的法院審查確定外國裁判是否符合有關條件,就承認和執行外國裁判的問題作出裁定(也稱「宣告性決定」或「執行令」)。根據德國《民事訴訟法》第328條規定,只要外國法院判決符合一定的條件,當事人就可以向德國法院申請發給執行令。德國法院在頒發執行令時,對外國法院判決不進行實質審查。
2.法國法系國家的規定
法國法系和拉丁法系國家規定,對某些類型的外國裁判,如形成判決、與身份有關的判決和指定破產管理人的判決,採取依法承認的制度;而對於其他一些裁判,則要有承認外國判決的裁定書。
3.普通法系國家的規定
以英國為代表的普通法系國家,承認和執行外國裁判制度,根據是否與英國訂有相互承認和執行判決的條約或安排,分為兩種不同的制度。有條約或者安排的國家和地區,適用1920年的《司法條例》和1933年的《外國判決(相互執行法)》,根據其規定,為了承認某一外國判決,應當進行登記,但是適用這一制度的國家有限。而沒有條約或者安排的國家,有關勝訴人不能持判決要求在英國直接獲得承認和執行,應當將外國法院判決看成是在當事人之間成立的一種債務,向英國法院提起一項新的訴訟,要求債務人履行外國法院判決中所確定的債務。常怡主編:《比較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880頁。
美國在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裁判方面沒有統一的聯邦法律,而是由各州自行決定,大多數州在受理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時,採取與英國相同的做法。即除非有條約規定,不直接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而是要求勝訴人重新起訴。 民事判決的法律效力具有地域性,承認外國判決保證了一國司法裁判在國外的訴訟法效力和實體法效力。不過,承認還不能保證外國法院裁判的執行,根據國際司法實踐,執行還需要另外的條件。
在國際民事訴訟的實踐中,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裁判,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作出裁判的外國法院有管轄權。其管轄權一般是根據承認和執行地國家的內國法為標准來確定的。
2.訴訟程序公正。內國法院在承認和執行外國裁判時,要對其作出判決的訴訟程序公正性進行審查,如敗訴方應當得到合法傳喚,從而出庭陳述了自己的主張;敗訴方在沒有訴訟行為能力時得到適當的代理等。如不滿足這些要求,就可以拒絕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裁判。
3.外國法院裁判是確定的裁判。對實體法和程序法問題都作出終局的裁判,並且要遵從既判力規則,即該裁判不能為外國法院隨意撤銷。
4.外國法院裁判是合法的裁判。運用欺詐手段獲得的外國法院裁判不能在內國得到承認和執行。
5.外國法院裁判不能與其他有關的法院裁判相抵觸。
6.外國法院適用了適當的准據法。這里是以被請求國沖突規范所指定的准據法為依據來確定的。
7.一般需要存在條約或者互惠關系。
8.不能與內國法院所在地的公共政策相抵觸。

熱點內容
出版管理條例pdf 發布:2025-07-19 04:23:34 瀏覽:817
合同法第七章處罰 發布:2025-07-19 03:57:17 瀏覽:666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