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轉行政法律依據
『壹』 刑事案件轉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三條 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基本職權,是專依照法律屬對刑事案件立案、偵查、預審;決定、執行強制措施;對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不予立案,已經追究的撤銷案件;對偵查終結應當起訴的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對不夠刑事處罰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處理的,依法予以處理或者移送有關部門;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代為執行刑罰;執行拘役、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
『貳』 行政案件轉刑事案件用什麼法條
依據是行為人的行為已經不屬於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的「情節顯回著輕微答危害不大」的情形,且該行為符合我國刑法分則明確規定的相關犯罪的構成要件。
《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叄』 刑事案件轉治安案件 按照第幾條法律條文轉
刑事案件轉治安案件按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五條法律條文回轉。立案後轉,在辦答理過程中,無法確定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辦理。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五條規定:
對發現或者受理的案件暫時無法確定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辦理。在辦理過程中,認為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辦理。
(3)刑事轉行政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肆』 刑事案件轉為行政案件辦理是根據《刑事訴訟法》哪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版不追究刑事責任,權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伍』 行政案件轉刑事案件,不撤案直接立刑事案件可以不
可以不撤案直接立刑事案件。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四十七條之規定,違法行為涉嫌構成犯罪的,轉為刑事案件辦理或者移送有權處理的主管機關、部門辦理,無需撤銷行政案件。公安機關已經作出行政處理決定的,應當附卷;
(5)刑事轉行政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行政案件轉刑事案件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條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五十一條 對發現或者受理的案件暫時無法確定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辦理。在辦理過程中,認為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陸』 治安案件轉刑事案件的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五十一條 對發現或者受理的案件暫時無法確定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辦理。在辦理過程中,認為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公安機關 辦理刑事案件 程序規定》辦理。
如果違法行為已經構成犯罪的,是不能再轉為治安處罰的。但是如果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轉為治安處罰。具體情形需要根據實際案情來決定能否刑事轉治安處罰,如刑事案件不構成犯罪,撤銷起訴,可以直接通知行政機關。一般情況下,只有刑事自訴案件可以。
(6)刑事轉行政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為了規范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機關在辦理行政案件中正確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部門規章。
目前版本為根據2018年11月25日公安部令第149號《公安部關於修改〈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012年12月19日公安部令第125號修訂發布。
根據2014年6月29日公安部令第132號《公安部關於修改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第149號《公安部關於修改〈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第四十一條行政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快速辦理:
(一)違法嫌疑人系盲、聾、啞人,未成年人或者疑似精神病人的;
(二)依法應當適用聽證程序的;
(三)可能作出十日以上行政拘留處罰的;
(四)其他不宜快速辦理的。
第四十二條快速辦理行政案件前,公安機關應當書面告知違法嫌疑人快速辦理的相關規定,徵得其同意,並由其簽名確認。
第四十三條對符合快速辦理條件的行政案件,違法嫌疑人在自行書寫材料或者詢問筆錄中承認違法事實、認錯認罰,並有視音頻記錄、電子數據、檢查筆錄等關鍵證據能夠相互印證的,公安機關可以不再開展其他調查取證工作。
第四十四條對適用快速辦理的行政案件,可以由專兼職法制員或者辦案部門負責人審核後,報公安機關負責人審批。
第四十五條對快速辦理的行政案件,公安機關可以根據不同案件類型,使用簡明扼要的格式詢問筆錄,盡量減少需要文字記錄的內容。
被詢問人自行書寫材料的,辦案單位可以提供樣式供其參考。
使用執法記錄儀等設備對詢問過程錄音錄像的,可以替代書面詢問筆錄,必要時,對視聽資料的關鍵內容和相應時間段等作文字說明。
第四十六條對快速辦理的行政案件,公安機關可以根據違法行為人認錯悔改、糾正違法行為、賠償損失以及被侵害人諒解情況等情節,依法對違法行為人從輕、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行政處罰。
對快速辦理的行政案件,公安機關可以採用口頭方式履行處罰前告知程序,由辦案人民警察在案卷材料中註明告知情況,並由被告知人簽名確認。
『柒』 刑事案件轉為行政案件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幾條之規定
不是根據刑事訴來訟法源,而是根據刑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望採納。
『捌』 行政轉刑事引用什麼法條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法律是一項系統學科,不是自專學能學好的,自學的法屬律很難知其所以然,很容易耽誤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51條,對發現或者受理案件時,如不能確定其是刑事案件還是行政案件時,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辦理,在辦理過程中,如發現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