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庭記錄

行政法庭記錄

發布時間: 2020-12-22 13:35:12

『壹』 曾經被拘留過,可以開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可以的。

被拘留過,但沒有經過法院開庭審理、宣判有罪的法律程序,可以內開出無犯罪記錄證明容。

《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犯罪記錄指的是經法院開庭審理,並判決有罪,這才有犯罪記錄。僅是被拘留,當然不能認定有犯罪記錄

(1)行政法庭記錄擴展閱讀:

前科:

前科是指上一次的犯罪事實及受到的刑罰,常用於有前科,即以前因故受到過刑罰。有前科的人又犯新罪,如果符合累犯的條件,就構成累犯,要從重處罰。有某種前科的人不能擔任某些職務,如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人不能擔任中國人民法院中助理審判員以上職務。

曾有違法行為,受過行政處罰的,不能視為有前科。

行政拘留:

是指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最嚴厲制裁,屬於行政處罰的一種。治安拘留最高期限為15日(期滿即釋放,由公安機關決定,在行政拘留所執行;對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合並執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20天。

(資料來源:網路:前科)

(資料來源:網路:拘留)

『貳』 行政庭審筆錄復制給當事人,經法院許可的法理嗎

是的。開庭筆錄履行法院的工作記錄,法院有權結合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准許復版印。
當事人若想復印,必權須經法院同意。
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代理人查閱民事案件材料的規定》。
http://jf0215.blog.163.com/blog/static/1194050962013911104840610/

『叄』 法院和公安局是否可以調取個人交易記錄,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調取

可以
例如,刑事訴訟,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回收集、調取證據
公安機關辦理答行政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
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但是,不得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

『肆』 無犯罪記錄和家庭困難證法院會輕判嗎

行政拘留是一種重要的也是常見的行政處罰的種類。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專機關(屬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通常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而警告、罰款處罰不足以懲戒的情況。而犯罪必須經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確定,只有法院作出刑事判決的才能視為有犯罪記錄。因此,可以開無犯罪記錄證明。

『伍』 開庭審案會播放執法記錄儀嗎

根據案情審理的需要而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視聽資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如果被告人一方不予認可或當庭翻供的,應當當庭播放相關的錄音錄像,經法庭查證屬實,且收集程序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當事人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認可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視為質證過的證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公開質證。


一、《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

1、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經法庭查證屬實,且收集程序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2、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證據材料,視為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材料。

二、《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

1、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2、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三、《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

公開審理案件時,公訴人、訴訟參與人提出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的,法庭應當制止。有關證據確與本案有關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將案件轉為不公開審理,或者對相關證據的法庭調查不公開進行。

四、最高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解釋中有關證據問題的規定第101條

法庭決定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的,可以由公訴人通過出示、宣讀訊問筆錄或者其他證據,有針對性地播放訊問過程的錄音錄像,提請法庭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等方式,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

『陸』 當事人有權查看、復印派出所的所有調查筆錄嗎

綜合目前的法律規定和實踐中的公安機關的做法,當事人基本上是不能復印派出所的調查筆錄的。

目前的法律規定中沒有任何的法律規定當事人有權去復印案卷材料,無論是治安案件還是刑事案件,尤其是案件還是派出所的辦理當中,當然派出所辦案完畢後,如果當事人為民事訴訟的需要,派出所有時會同意復印案卷,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會要求當事人委託律師來調取。

可以調取的情況也分以下兩點,主要看涉及的是什麼案件的調取。
1.如果是民事案件,當事人本人是無法調取的,在實際在操作過程中,一般由法院直接向公安局調取;
2.如果是刑事案件,執業律師必須在收到嫌疑人或其家屬、被告人或其家屬、受害人及其家屬的授權委託,憑律師執業證件、委託手續、律所的公函,在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可以調取公司的詢問筆錄。

(6)行政法庭記錄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依據

我國《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三十二條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有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柒』 法院書記員待遇怎麼樣這個職位好不好 工資高么

要看是編制的還是抄合同工,編制的工襲資高,聘用制書記員屬於法院自行聘用的,沒有編制,只作合同工處理。屬於法院臨時雇傭人員,不作為法院正式員工,不享受公務員待遇。聘用制的書記員一般視為普通職工,不屬於公務員,沒有公務員編制。工資待遇參考地方工資水平,不同地方不同。

要升為法官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和司法考試。聘用制的書記員待遇比不上正式公務員編制的書記員。工作繁重程度和公務員制的差不多。主要擔任,法庭記錄,送達見證,執行筆錄等事務,算比較繁雜。

(7)行政法庭記錄擴展閱讀

法院書記員工作內容

1、協助檢察員(助理檢察員)辦理民事、行政申訴案件和審判活動的監督工作;

2、協助檢察員(助理檢察員)製作各類法律文書,並負責各類文書的記錄、復印、校對、送達等日常性事務;

3、負責案件材料的整理、案卷的裝訂和其他有關事項工作;

4、配合檢察員(助理檢察員)出庭抗訴記錄工作。

『捌』 《行政訴訟證據規定》中的「聲音資料應當附有該聲音內容的文字記錄」必須是紙質列印的嗎,能是電子檔的嗎


當錄音成為證據時,必須要上交錄音文字稿。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九條,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1、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示復製件或者復製品的;

2、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製件、復製品與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第五十條,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

(8)行政法庭記錄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五條,一方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提出意見或者舉證。

第四十六條,由於當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內舉證,致使案件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因提出新的證據被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改判的,原審裁判不屬於錯誤裁判案件;

一方當事人請求提出新的證據的另一方當事人負擔由此增加的差旅、誤工、證人出庭作證、訴訟等合理費用以及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十七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第五十三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玖』 法院要求被告補充記錄的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回據。答
《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在第一審程序中補充相應的證據。
第五十九條 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證據,原告依法應當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訴訟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採納。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補充相關的證據: (一)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 (二)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訴訟過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

『拾』 行政處罰決定書內容沒有筆錄的內容去法院怎麼告

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行政處罰決定。
理由就是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內容,沒有在筆錄中體現,因而作出的處罰決定是不合法的。

熱點內容
牧民法律轉變 發布:2025-05-14 16:46:29 瀏覽:962
司法信息員 發布:2025-05-14 16:43:17 瀏覽:218
道德和犯法 發布:2025-05-14 16:40:58 瀏覽:307
韓友誼刑法音頻2014 發布:2025-05-14 16:35:53 瀏覽:522
合同法第八十七條 發布:2025-05-14 16:35:20 瀏覽:566
疫情期間的法治事件 發布:2025-05-14 16:28:19 瀏覽:345
北京市幼兒園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6:15:33 瀏覽:384
勞動法裁員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4 16:03:54 瀏覽:589
法律碩士上課模式 發布:2025-05-14 16:02:30 瀏覽:208
違反知情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16:00:44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