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行政訴訟法

我國行政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0-12-22 14:55:27

1. 我國《行政訴訟法》是什麼時候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89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六號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2. 行政訴訟法 作用

1、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2、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3、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2)我國行政訴訟法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是一種最公正、最有效的監督行政方式

在我國國家機關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它依據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法律而管理國家和社會,行政職權不同於一般的權力,它具有強制性和優先性。

所謂強制性是指行政權力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增進社會福利,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同時,行政權力具有優先權,是指行政權力與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的權利在同一領域或同一范圍內相遇時,行政權具有優先行使和實現的效力。

又由於行政權力事關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又具有自我擴張性,造成該權力極易濫用,導致腐敗。為了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促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照法律正確行使其職權,就有必要對之進行監督,以保證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能夠得到正確的反映和真正的實現。

在我國,監督行政的主體比較廣泛,包括政黨、權力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以及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等。它們都對行政機關工作目標的實現起到了監督保證作用,其中作為審判機關的人民法院以其解決行政爭議的行政訴訟方式對行政的監督最為公正、有效。

防止權力濫用和防止腐敗的最好辦法是以權力制約權力,這已成為一條公理。行政訴訟正是人民法院運用國家審判權來監督行政權的行使的。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自己的合法權益時,依法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並由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和裁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國家和人民把審判權賦予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可以保證法律得到統一和正確的實施。

正是由於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地運用司法審查權對行政權的行使進行的監督決定了行政訴訟是最公正、最有效的監督行政方式。

3. 我國行政訴訟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則

我國行政訴訟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則: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2、合法性審查原則;
3、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執行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
5、行政損害賠償責任原則。

4. 行政訴訟法的執行

「行政訴訟法的執行」,按照《行政訴訟法》第八章第九十四條至第九十七條規定的條款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章的「執行」設置了以下條款:
第九十四條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
第九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
第九十六條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在法定期限內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5. 什麼是行政訴訟法

一、 行政訴訟法 (36)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 行政訴訟法的淵源 (37)
具體而言其法律淵源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的規定尤其是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對行政訴訟活動的進行具有基礎性的指導和規范作用。
(2)國際條約。《行政訴訟法》第7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3)《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有關審判組織、審判程序以及法律監督的規定。
(4)行政訴訟法典。
(5)單行法律、法規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釋。主要是指《若干解釋》以及有權機關對法律、法規所作的其它解釋;
(7)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三、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 (74)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是指行政訴訟法的適用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訟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對人的效力和對事的效力。

(一) 空間效力 (29)
空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地域范圍。我國行政訴訟法適用於我國國家主權所及一切空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延伸的所有空間。也就是說凡在我國進行行政訴訟活動,均應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
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不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適用。

(二) 時間效力 (23)
時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時間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訴訟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時間以及行政訴訟法對該法生效前發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國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本法從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日期即為行政訴訟法的生效日期。同時,我國行政訴訟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三) 對人的效力 (23)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能對哪些人有拘束力,對哪些人沒有拘束力。我國行政訴訟法採用屬地原則確定對人的效力。凡在我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的,無論當事人為中國公民、法人還是外國公民、外國組織或無國籍人,均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但是,中國參加或締結的國際條約對外國公民的權利作了特殊規定的,適用該規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據此,除非派遣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豁免或者外交人員從事與公務無關的活法,行政訴訟法對其沒有約束力。

(四) 對事的效力 (17)
對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訴法對行政案件的適用范圍,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四、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53)

(一)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 (43)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二)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 (58)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都屬於程序法,都是保證行政實體法正確實施的手段。但適用的主體不同,所處的階段也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依據。從適用的階段看,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關於行政得為的程序法,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不僅包括事後救濟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況下,行政實體法首先通過行政程序法得以實施,只有發生行政爭議時,才有適用行政訴訟法,通過訴訟程序實施行政實體法的必要。

五、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 (29)

(一) 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20)

(二)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19)

(三) 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行使行政職權 (20)

6.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要求,提起行政訴訟的一般條件有哪些

你好,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1條的規定,一般條件有:
1,原告應該是受到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4,屬於法院受案和管轄范圍。

7. 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

建議你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8. 我國行政訴訟法的標志是

具體行政行為
答案解析:[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內受理公民、法容人和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而對於「行政法規、規章或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等抽象行政行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見,我國行政訴訟的客體是具體行政行為,而非抽象行政行為。

9. 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行政案件實行

法院審查具來體行政行為只審查合法性源,一般情況下不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行政權和審判權是兩種國家權力,行政權的行使需要廣泛運用法律賦予的自由裁量權,行政機關因長期處理行政事務而具有專門經驗,能審時度勢作出恰如其分的決定,因此,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不應代行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當然,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也有某些例外,對於行政機關濫用自由裁量權做出具體行政行為時,人民法院可以就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此外,當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以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為限)時,法院可以不將不適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變更為適當行政行為。

10. 多選題;我國《行政訴訟法》的淵源包括()。

我國廣義即實質意義的行政訴訟法的淵源主要有:
1.憲法中有關行政訴訟的法律規范。
2.行政訴訟法典。即全國人大1989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3.《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的有關規定。
4.民事訴訟法典。因為《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比較簡單,《民事訴訟法》規定比較具體,許多內容在《行政訴訟法》當中沒有規定,而在《民事訴訟法》中做了詳細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僅僅依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是不夠的,還要去參照《民事訴訟法》當中的規定。比如說關於期間的計算,關於送達的問題,關於法院審理程序的問題。特別是關於集團訴訟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當中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定,而《行政訴訟法》根本就沒有規定,這就造成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有很多不便。行政訴訟當中有很多內容沒有規定,就必須參照《民事訴訟法》當中的規定。所以,《民事訴訟法》中某些規定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依據。
5.單行法律、法規。《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2款規定:「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第37條規定:「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第38條規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等等。因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有關行政訴訟的規定,也屬於行政訴訟法的一部分。
6.國際條約。在涉外行政訴訟中,要適用我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和行政協定(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7.法律解釋。主要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的司法解釋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熱點內容
牧民法律轉變 發布:2025-05-14 16:46:29 瀏覽:962
司法信息員 發布:2025-05-14 16:43:17 瀏覽:218
道德和犯法 發布:2025-05-14 16:40:58 瀏覽:307
韓友誼刑法音頻2014 發布:2025-05-14 16:35:53 瀏覽:522
合同法第八十七條 發布:2025-05-14 16:35:20 瀏覽:566
疫情期間的法治事件 發布:2025-05-14 16:28:19 瀏覽:345
北京市幼兒園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6:15:33 瀏覽:384
勞動法裁員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4 16:03:54 瀏覽:589
法律碩士上課模式 發布:2025-05-14 16:02:30 瀏覽:208
違反知情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16:00:44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