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訴訟法
『壹』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有權批准或者決定逮捕人犯的機關有哪些
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的規定,只有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才有權批准或者決定逮捕。
『貳』 刑事訴訟法不逮捕情形有哪些
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的情形 (1)不符合本法第79條第1款規定的逮捕條件 ① 沒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偵查機關查獲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證據達不到認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實的程度,或者根本沒有證據,或者雖有證據,但證據不能相互印證,也不能查證屬實,無法得出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實的唯一結論,不符合"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條件,應當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②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的。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不是犯罪行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的行為雖有社會危害性,但依照刑法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如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或不能辨認自己行為時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等;犯罪嫌疑人的行為雖有社會危害性,但依照刑法規定不認為是犯罪的,如由於不可抗力或不能預見的原因而造成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就不應負刑事責任;雖有犯罪事實,但不是犯罪嫌疑人所為的,上述四種情形,均屬於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的情形,不符合"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條件,應當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⑧雖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但不可能判處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罰的,也應作出不批捕的決定。 來源廈門律師網頁鏈接
④雖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罰,但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方法,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沒有逮捕必要的,也應作出不批捕的決定。 (2)具有本法第15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本法第15條規定: ①對於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過追訴時效的; ③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④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⑤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不追究刑事責任。 這些情形都屬於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當然也就應當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叄』 刑事訴訟法中,逮捕的條件有哪些
一、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
二、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三、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刑事訴訟法》第60條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
(3)逮捕訴訟法擴展閱讀:
逮捕的適用機關
我國《憲法》三十七條規定: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據此,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批准權或者決定權屬於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要求審查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有批准權。
人民檢察院在偵查及審查起訴中,認為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律規定的逮捕條件,應予逮捕的,依法有權自行決定逮捕。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中,對被告人需要逮捕的,人民法院有決定權。對於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審判階段發現需要逮捕被告人的,有權決定逮捕。公安機關無權自行決定逮捕。逮捕的執行權屬於公安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