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案例分析鄉鎮

行政法案例分析鄉鎮

發布時間: 2022-05-18 06:35:22

行政法案例及案例分析 1500字

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山東日照中院判決韓幫峰與聖公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 發布時間:2009-09-25 08:30:48裁判要旨 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債務人住所地送達債權催收通知,債務人處無人簽收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應當從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來理解。 ■案情 山東省日照市聖公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聖公公司」)分4次向農行日照市東港區支行借款50萬元,第一筆20萬元期限自1997年1月8日至同年12月8日,第二筆10萬元自1997年2月27至同年12月27日,第三筆10萬元自1997年5月30日至1998年11月30日,第四筆10萬元自1997年9月28日至1999年3月28日。 第一、第二筆借款到期後,雙方協商展期至1998年11月8日。東港支行於1998年12月10日對上述兩筆借款進行了催收;1998年11月30日,對第三筆借款進行了催收;1999年11月20日,對第四筆借款進行了催收。2001年4月21日、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東港支行三次向聖公公司送達了公證借款催收通知書。2002年12月,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2005年12月,農行嵐山支行(由東港支行嵐山辦事處變更)與第三人韓幫峰簽訂債權轉讓協議,將50萬元債權轉讓給韓幫峰。2006年2月,嵐山支行向聖公公司送達了債權轉讓通知。 因聖公公司未還款,債權人韓幫峰起訴至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要求聖公公司償還借款50萬元。聖公公司辯稱,被訴主體已不存在,且原告的請求已超過訴訟時效,應駁回訴訟請求。 ■裁判 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東港支行與聖公公司簽訂的四份借款合同均合法有效,聖公公司應按借款合同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嵐山支行將債權轉讓給韓幫峰並履行了通知義務,該轉讓行為有效。在債權轉讓前,原債權人均在兩年內進行了催收,未超過訴訟時效。聖公公司系被吊銷營業執照,仍具備法人資格,應承擔民事責任。遂判決:聖公公司償還韓幫峰借款50萬元。 聖公公司不服,提出上訴,請求駁回韓幫峰的訴訟請求。 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前三筆借款到期後,債權人的催收行為均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第四筆借款於1999年3月28日到期,債權人於1999年11月20日、2001年4月21日進行了催收,引起訴訟時效中斷。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未辦理注銷工商登記手續,此後該公司的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債權人於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向聖公公司送達催收通知書,說明其有主張權利的意思表示,因該公司無人簽收致使意思表示未到達聖公公司的責任不應由債權人承擔,應當認定債權人該兩次催收行為能夠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2006年2月,嵐山支行及韓幫峰將債權轉讓通知送至聖公公司法定代表人,引起訴訟時效中斷,自此時至韓幫峰起訴,該筆債權未超過訴訟時效。遂判決:撤銷(2007)嵐民二初字第306號民事判決;聖公公司償還韓幫峰第四筆借款10萬元;駁回韓幫峰其他訴訟請求。 ■評析 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債務人住所地送達債權催收通知,債務人處無人簽收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應當從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來理解。訴訟時效制度設計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督促權利人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進而加速社會經濟流轉,促進經濟社會生活的便捷、高效;另一目的是保護義務人,考慮歷時很長的請求權所產生的舉證困難的問題,因此賦予義務人以時效抗辯,允許其在法定期間之後可以拒絕履行。 應當看到,後一立法目的的實現是建立在權利人怠於行使自己權利的基礎上,從而以時效制度來促進權利義務關系的穩定。本案中,韓幫峰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到聖公公司住所地進行債權催收,足以表明其並未怠於行使自己的權利。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對債權人2003年4月15日和2004年4月28日送達的催收通知書,因無人簽收該致使意思表示未到達該公司這一事實,韓幫峰既無過失,也非故意,其主張權利的意思表示未到達聖公公司的責任不應由債權人承擔。故二審法院認定,債權人該兩次催收行為能夠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第四筆借款應予償還。 本案案號為:(2007)嵐民二初字第306號;(2008)日商終字第77號 案例編寫人:山東省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寶華 李 紅

❷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的案例分析

1.縣林業局的上一級關市林業局和縣政府有行政復議權.2.縣林業局為本案被告.3.縣基層法院有本案管轄權.4.本案有第三人,既某村委會.既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它應當是本案的第三人.

❸ 行政法學 案例分析題

第一題選,可以當場作出決定,但應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第二題選D;第三題選B,必須依照法定格式要求製作、填寫行政處罰決定書;第四題選C和D,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理由和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條,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的,可以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一條,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人民警察應當向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出示工作證件,並填寫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被處罰人;有被侵害人的,並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前款規定的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被處罰人的姓名、違法行為、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公安機關名稱,並由經辦的人民警察簽名或者蓋章。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經辦的人民警察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報所屬公安機關備案。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四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享有的權利。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意見,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公安機關應當採納。 公安機關不得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陳述、申辯而加重處罰。

(3)行政法案例分析鄉鎮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一條,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六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應當製作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被處罰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件的名稱和號碼、住址;

(二)違法事實和證據;

(三)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處罰的執行方式和期限;

(五)對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的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決定書應當由作出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加蓋印章。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向被處罰人宣告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並當場交付被處罰人;無法當場向被處罰人宣告的,應當在二日內送達被處罰人。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及時通知被處罰人的家屬。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二條,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❹ 急需行政法案例分析答案

一、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現實基礎

(一)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法律參照

《繼承法》第7條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第21條規定: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合同法》第192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第193條規定: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確定的兩個平等主體之間存在著權利、利益給予人(以下稱「給予人」)對權利、利益接受人(以下稱「接受人」)的在先權利或者利益,由於接受人的過錯,侵犯了給予人的其他權利、利益(並不是針對先前就存在的權利、利益)時,給予人採取措施使接受人喪失既得或者期待的權利、利益,這是給予人對接受人一種對抗。如果把這個結論放到兩個不平等主體之間,即國家和公民這兩個不平等主體之間,在行政給付領域,這種對抗也是存在並且適用的,即國家在行使行政給付的具體行政行為中,如果公民不遵守國家法律的規定,違反了義務,對國家犯罪或行政違法侵犯國家的權利、利益,國家也可以直接剝奪或者限制給予或者即將給予公民的利益,這種對抗就是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體現。筆者認為,在目前國家沒有制定《行政給付法》的情況下,「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應當成為行政給付的一個基本原則。

(二)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實踐基礎

在行政機關發放行政給付金的實務中,接受給付主體存在不少問題,如有的接受給付主體的主體資格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有的接受給付主體不符合國家對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還有的接受給付主體為接受給付而違背道德故意傷害自己或他人,甚至有的接受給付主體是違法犯罪人員。如果國家對上述違法乃至犯罪人員繼續給予給付,則在客觀上助長了接受給付者的違法、犯罪行為,必然使守法者感覺不公平、不公正。筆者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是,行政機關對那些有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人不予發放甚至追回已經發放的行政給付金,或者扣減其一定比例的行政給付金;對那些違法犯罪的人直接取消行政給付金。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的原則可以通過發布規范性文件予以確認,這一做法已有範例。如我省海洋與漁業局制發的《省海洋與漁業局關於下發違法違規漁船油價補貼處置原則的通知》,針對漁船經營人違反規定在禁捕區、禁捕期生產作業,或者漁船經營人違反國家安全管理規定強行冒險生產作業的行為,明確規定「限制、剝奪這些經營人政策性柴油補貼」。天津、山東、即墨等地方海洋漁業主管部門也有類似的規定。

二、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概念及違法行為的界定

筆者認為,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指國家在作出行政給付的具體行政行為時,區別對待有不同程度、造成不同後果的違法犯罪、違反行政法規等行為的接受給付相對人,相應剝奪、限制其接受行政給付權利的原則。

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所指的「法」可以區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法律規范。廣義的法律規范是指接受給付的相對人應當遵守的國家所有的強制性、限制性法律、法規,還包括國家加入的國際條約,甚至道德規范。這就要求接受給付的相對人全面守法。俠義的法律規范是指接受給付的相對人應當遵守的國家關於行政給付的具體法律、法規。這就是說,只要相對人的行為沒有超出具體行政給付的法律、法規所確定的條件和范圍,就應當給予行政給付;相對人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與接受行政給付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筆者認為,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所確定的法律規范應當是廣義的法律規范。如某漁船經營人是接受政策性柴油補助的人,當這個漁船經營人並不是利用漁船進行合法的漁業生產,而是駕駛漁船到公海上聚眾賭博,最後被法院判決有罪,對這個漁船經營人來講勢必是不應發放政策性柴油補助的,盡管這個漁船經營人觸犯的不是漁業行業管理的法律,而是廣義上的法律。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認為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所指的違法行為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刑事違法行為。對於一個享受撫恤金或者生活補助的接受行政給付的相對人來講,如果他觸犯刑律被判有罪,毫無疑問,在他收監入獄之時,國家當然地停止給予他撫恤金或者生活補助,這是沒有爭議的事實。如果按照國家的刑法規定,應當對罪犯「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刑的,即使罪犯一貧如洗,法院也必須依法判決罪犯承擔罰金刑。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不能一方面對罪犯判處罰金,執行刑罰;另一方面卻還履行行政給付職能,對罪犯給予行政給付金,這是兩個有背於常理的行為。

漁船經營人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觸犯《刑法》第340條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規定,其後果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對於被處以刑罰的漁船經營人,剝奪、限制其享受國家政策性油補,這是平常的人都能認可與接受的。

二是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與刑事違法的本質區別,在於違法的程度不同,造成的損害後果不同。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對國家權利的侵犯,只不過行政違法並沒有達到刑事違法的程度,因而並不需要國家用最強硬的手段制裁違法,因此,行政機關在對行政違法者給予行政處罰的同時,當然可以限制、剝奪這些違法者享有的接受行政給付的權利。

三是確權的民事違法行為。有論者在《巢湖退耕還林補助款行政給付案件特點、存在的問題及建議》?譼?訛中指出:「審查原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造林驗收合格證,符合條件的就成了判令被告給付原告補助款的關鍵。對於土地流轉是否合法有效,是民事訴訟審查范圍,行政訴訟中不予審查。如農民就土地流轉是否合法提起民事訴訟,因土地流轉是否合法是行政合同的基礎,行政案件應中止審理,待民事案件判決生效後,行政案件再繼續審理。」此案中,如果生效的民事案件判決「土地流轉不合法」,那麼行政訴訟的結果肯定也不會支持原告取得補助款。在民事法律領域,如果民事確權行為非法,國家同樣也要剝奪或者限制接受人的接受行政給付權,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在民事法律領域也有適用范疇。這一案例確立了這樣一個原則,即接受行政給付的主體不能是權利瑕疵者。接受給付的主體資格是否適當,其本身的權利是否完整、權利是否存在瑕疵等直接關繫到行政給付的正確性、合法性,因而對接受給付的主體資格的審核也就成了行政給付的前提,如果接受給付的主體資格不適當,或者其本身違法,也只能限制或者剝奪對其的行政給付了。

三、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行為的性質

國家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基於國家的法律、政策形成行政給付關系後,國家就成為行政給付的義務人,國家因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而剝奪或者限制其接受行政給付的權利是剝奪或者限制其受益權,而不是行政處罰行為。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行為的性質主要有:

(一)具體行政行為性。接受行政給付的主體由於違反了行政法規或者刑事法律,侵犯了國家權利、利益,對這些違法者、侵權者剝奪或者限制其給付利益,只能由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有關組織依法或者依職權進行,行政機關剝奪、限制違法者、侵權者的行政給付接受權,是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只要停止給付或者使已經接受給付的相對人退還取得的利益即可實現。

(二)時效性。針對行政相對人一般行政違法,不可能剝奪其終身接受行政給付權。《行政處罰法》第29條規定,違法行為超過二年沒有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有特殊規定的除外)。接受行政給付人的違法行為發生在二年前,如果二年後才發現,那麼其接受給行政付權也就不應受到限制。對於超過追訴時效的刑事違法行為,由於法律已不再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對於其在過去的日子裡已經接受的行政給付金或者在未來的日子裡還將接受的行政給付金就不宜再限制或剝奪。

(三)決定機關的執行性和執行比例性。一般有權給予行政給付的機關就有權決定剝奪或者限制行政相對人的接受給付權,但接受給付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往往不是由實施行政給付的機關而是由其他有權機關(如公安機關)處理,這就要求其他有權機關將處罰決定轉交給行政給付機關,由行政給付機關剝奪或者限制接受人的權利、利益。

所謂執行的比例性,就是要區別對待不同的違法、違規行為,其遵循的原則就是:在刑事案件中,要嚴格區分罪與非罪,對於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或者無罪的刑事案件,當然就不能強行剝奪犯罪嫌疑人的行政給付;在行政違法案件中,要區分行政違法的程度和後果,針對違法的不同程度與後果,作相應的、適當的處理。如《行政處罰法》第27條規定: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存在上述情形的,行政機關在履行行政給付時就應當適當減少扣減比例;如果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行政機關也就不應當扣減行政給付金。

四、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理論支持和要求

我國行政法學理念經歷了一個從「管理論」到「控制論」再到「平衡論」的發展過程。「平衡論」進一步強調兼顧公權和私權、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一味地限制行政權並不見得就會合乎法治的要求,法治需要保證行政權在法律范圍內行使的前提下,盡可能發揮其積極效應,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促進社會公共福祉。?譽?訛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限制的是違法者,保護的是守法者,堅守的是公平、正義理念,促進的是社會公共福祉。

(一)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行政行為必須公正的必然要求

行政公正是行政法的一個基本原則,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在實體公正方面要求行政機關做到依法辦事、平等對待相對人和合理考慮相關因素。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給付職能時只有綜合考慮各相關因素,對違法者實施剝奪或者限制其受益權,才能在實質上平等地對待沒有違法的相對人。正如羅豪才教授所認為的:「依法行政對行政行為的要求大體上分為二種:……第二種要求是在職權范圍內作出的行政行為與法律或者法律精神沒有抵觸就可實施。比如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為公眾提供各種服務的行政措施等。這些行為有利於社會,只要在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內與法律精神不抵觸,就可作為。」?譾?訛

公正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法律制度的價值目標之一。公正往往屬於價值理性,具有模糊的相對性。行政機關對於行政給付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公正,有一個價值判斷過程,即針對接受給付主體及其行為有一個價值判斷,包括該主體及其行為是否違法、違法的程度、違法的性質,一般公民對這種違法的認識等等,而這些內容並非都能夠用法律直接加以規定,但必須對這些內容作出了合乎法理的理性判斷,只有這樣才能使行政給付更趨於公平和公正。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在追求實質公正的目標下被邏輯地、合乎理性地推導出來的,是合乎法律精神和公正的。

(二)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行政行為的客觀理性要求

民事繼承、贈與合同中尚有撤銷權之規定,國家與公民之間的這種對行政給付限制與剝奪本身就包含著國家權力的神聖不可侵犯性。無論相對人處於什麼狀況,國家制定的法律都必須遵守,否則法律就會空洞化。行政給付的接受人違反了法律直接侵犯國家的權利和利益,破壞國家的秩序,國家出於其本能就需要制裁,況且限制或者剝奪行政給付接受人的受益權並不是刑法上的制裁或者行政法上的處罰,而只是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體現。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實際上還在國家與守法相對人、違法相對人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國家的行政給付行為更顯公平與合理。

(三)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行政行為的合目的性要求

行政給付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解決社會矛盾的一種實實在在的手段。當今社會,仍然有許多社會矛盾與不和諧現象,只有懲罰該懲罰的,剝奪該剝奪的,限制該限制的,才能實現給付行政的國家目的;也就是說,為了建設和諧社會,消減社會矛盾,在行政給付工作中實行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勢在必行的。

(四)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實踐要求

行政給付作為具體行政行為,切實體現了國家對部份弱勢群體的關懷,這就要求給付工作合法、合情、合理。作為行政給付當事人,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權;作為實施給付的行政機關,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不越權、不失職,還要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確保行政給付既合法,又合情、合理。

❺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

  1. 張某夫抄婦可以對區計劃襲生育管理委員會的罰款決定提出行政復議。根據《行政復議法》第九條中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2. 張某夫婦在對區計劃生育管理委員會的處罰決定提起行政復議時,有權一並對是計劃生育局於2004年9月12日發布的通知提起復議。《行政復議法》第七條第(二)項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3. 張某夫婦可以向區人民政府或者市計劃生育管理委員會提起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法》第十二條規定,「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❻ 行政法案例分析

(1)該市政府的通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因為該通告適用對象特定(甲,內乙,丙,丁容四家定點屠宰場),直接確定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確定只給甲發放定點屠宰標志牌),且不能反復適用,符合具體行政行為的特徵,故應認定為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抽象行政行為。
(2)此案的被告是市政府,因為市政府是做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5條第一款 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做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事被告。
(3)此案乙、丙、丁有權提起行政訴訟,根據最高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12條,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厲害關系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4)本案中的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屬於行政許可行為,即在法律一般禁止的前提下,行政機關根據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通過頒發許可證或者執照等形式,准許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工商局、衛生局不能據此吊銷乙、丙、丁的執照許可證,因為乙、丙、丁不純在違法行為,不純在可以進行行政處罰的情形。

❼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 案例分析

回答:
(1)法院撤銷公安局做出的行政處罰的行為正確。因為在胡某與王某、徐某的打架斗毆事件中,是胡某首先用筆記本砸王某的,而且根據衛生院的診斷,胡某與王某都有多出軟組織損傷,但是公安局卻做出了僅處罰王某和徐某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缺少必要證據,說明公安局沒有查清案件基本情況和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就做出了具體行政行為。法院可以依職權予以撤銷。

(2)根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具備以下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做出撤銷判決:
1、主要證據不足。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3、違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職權
5、濫用職權

(3)變更判決正確。因為事實情況中王某、徐某與地稅所工作人員胡某的爭執過程中造成了他人輕微傷,行政拘留7日的行政處罰過重,沒有體現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法院經審理認定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平,可以運用國家審判權直接改變行政處罰行為。

(4)不可以直接追加對胡某的處罰。因為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應該是被動的、中立的,不能超越職權而主動對沒有起訴的當事人作出處罰判決。

以上內容完全手寫,僅供參考。

❽ 行政法案例分析

具體解析如下:根據行政處罰法第29條的規定: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可見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一般為2年,本案中萬達公司在辦理變更登記時提供虛假驗資報告發生在1997年5月,而工商局直到2001年7月才發現該違法行為,因已過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時效,工商局此時再就該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A項正確。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本案中工商局於2002年4月作出撤消萬達公司變更登記,恢復變更前的狀態的決定,本身並非行政處罰,更不屬於罰款,因此針對本案,由於萬達公司的虛假驗資行為已過追究時效,工商局只能撤消其變更登記這才是正確的行政行為。所以B項錯誤至於2004年6月工商局又就同一問題作出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也違法了追究時效的規定,同時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確定力,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變更,即使工商局先前的行政處罰有誤,也應經過法定程序先行撤消,再作出新的行政處罰。而不能用另一個行政處罰進行默認的補充和修改。因此C項錯誤關於D項,應當分清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與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處於繼續狀態的區別。萬達公司憑一份虛假驗資報告取得變更登記後該違法行為即已結束,並不存在持續問題萬達公司連續4年通過年檢。只是說明其1997年5月的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處於持續狀態,如前所述萬達公司的違法行為已過追訴時效,並且沒有持續狀態,工商局並不能對其作出處罰,只能撤消原變更登記而對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行政處罰法僅規定處罰違法行為,並不處罰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D項錯誤。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❾ 行政法的案例分析 幫幫忙呀

1。屬於行政行為 因為該企業是國營企業 而國營企業分房屬於行政決定 所以是行政行為
2。可以 因為符合受理案件的構成要素
3。除了司法途徑解決 還能向勞動部門申訴

❿ 行政法案例分析

你好,海關對張某的處罰,是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版政行為,在行政訴訟法的可權訴范圍之內,行政訴訟案件的默認一審受理法院是基層人民法院,但也包含很多例外,例外之一就是被告是海關時,一審受理法院是中級人民法院,因此,中院受理張某對海關的訴訟請求是妥妥的沒問題。
林業局對張某的處理,雖然與海關對林業局的處理存在前後時間差,但兩者行為性質根本不同。海關的處罰行為是可訴行政行為,林業局對張某的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的人事獎懲任免行為,對這類行為,《行政訴訟法》12條明確將其排除在訴訟范圍之內,張某可以通過申訴等方式來維護自己做為公職人員的合法權利,但不可以就此提出行政訴訟。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熱點內容
叉車法規知識 發布:2024-04-30 16:19:30 瀏覽:827
授權委託書代法人起法律責任 發布:2024-04-30 15:45:43 瀏覽:478
幼兒園學習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04-30 13:07:38 瀏覽:969
梁河法院 發布:2024-04-30 10:07:04 瀏覽:979
暗保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04-30 05:28:22 瀏覽:244
勞動法中關於陪護假的面規定 發布:2024-04-30 05:22:06 瀏覽:143
勞動法關於破產賠償金的規定 發布:2024-04-30 04:26:27 瀏覽:610
小學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4-04-30 04:14:35 瀏覽:404
4勞動法上的工資界定情況 發布:2024-04-30 01:31:35 瀏覽:807
民法典廣東 發布:2024-04-28 22:44:49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