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新證據

刑事訴訟法新證據

發布時間: 2020-12-23 22:40:52

㈠ 新刑事訴訟法哪一條對證據補強作了規定

新〈刑事來訴訟法〉第五十四條源規定: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 需要補充偵查的,檢察機關可以建議延期審理。

法條鏈接:〈刑事訴訟法〉


1、第五十四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2、第一百九十八條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三)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㈡ 依據新《刑事訴訟法》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新《刑事訴訟法》第53條對刑事案件的證明標准作出了新規定,即「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2、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3、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2)刑事訴訟法新證據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證據的審查方法

1、個別審查,主要指甄別法。用於對收集的證據逐一地進行單個審查和鑒別,是審查、判斷證據最常用的方法,也往往是最先使用的方法,可以對證據進行初次凈化和篩選。運用此方法,要求依據客觀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和常識去辨別證據的真偽,判斷其是否具有證明力。

2、綜合審查。審查、判斷證據不能孤立地看待各個證據,應綜合審查、判斷全案證據材料。一方面,對不同種類的證據,要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審查、判斷,審查各個證據所證明的事實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矛盾;另一方面,還應把案內所有的證據與案件事實聯系起來,不但證據與證據之間,而且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都要協調一致,沒有矛盾。

3、辨認。即對某一事物不能確定的情況下,組織曾與該事物接觸過的有關人員加以指認與確定的活動,這是一種有效方法,也是刑事偵查中經常運用的方法。辨認必須按程序進行,在使用辨認結果時要進行查證和復核,並應有其他證據相互印證,防止發生錯誤進而造成嚴重後果。

4、對質。即執法人員按照法定程序組織和指揮了解該事實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就特定的案件事實或者證據事實進行互相詢問、反駁和辨認的方法。一般是在涉及案件的重要問題上,且除了進行對質外別無他法的情況下才可採用此法。

5、技術鑒定。鑒定是審查、判斷某些物證和書證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一些物品或者物質痕跡僅憑司法人員的一般知識是無法判明其性質和特徵的,都需要運用各種鑒定方法才能判明。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新的鑒定手段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可靠。

6、偵查實驗。即為了審查、判斷某一現象在一定的時間內或情況下發生,而依法將該現象發生的過程加以重演或再現的一種活動和方法。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偵查實驗,必須經縣以上公安局長批准,並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險、侮辱人格或者有傷風化的行為。

7、邏輯方法。審查、判斷證據除了利用證據互相驗證和進行科學鑒定等方法外,常用的還有通過邏輯方式來進行審查、判斷。具體方法有:歸納法、演繹法、分析法、綜合法、反證法和排除法。

㈢ 依據新《刑事訴訟法》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新《刑事訴來訟法》第自53條對刑事案件的證明標准作出了新規定,即「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㈣ 新刑事訴訟法哪一條對證據補強作了規定

(一)概念
所謂抄「補強證據」,是指用以增強另一證據證明力的證據。一開始收集到的對證實案情有重要意義的證據,稱為「主證據」,而用以印證該證據真實性的其他證據,就稱之為「補強證據」。補強證據規則,是指為了防止誤認事實或發生其他危險性,而在運用某些證明力顯然薄弱的證據認定案情時,必須有其他證據補強其證明力,才能被法庭採信為定案根據。一般來說,在刑事訴訟中需要補強的不僅包括被追訴人的供述,而月包括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等特定證據。
(二)補強證據必須滿足的條件:
1、補強證據必須具有證據能力。
2、補強證據本身必須具有擔保補強對象真實的能力,設立補強證據的重要目的就在於確保特定證據的真實性。
3、補強證據必須具有獨立的來源,即補強證據和補強對象之間不能重疊,例如被告人在審前程序中所作的供述就不能作為其當庭供述的補強證據。
(三)我國的立法規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3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由此可見,我國意見被告人供述需要不強的規則。

㈤ 什麼是刑事申訴新證據

復刑事案件申訴適應用刑制事訴訟中的程序問題,也適用於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不服的救濟。主要是在刑事訴訟法中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四十二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
(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㈥ 以前判決的證據不足,現在又出現新的證據符合刑事訴訟法的哪一條

刑事訴訟法中哪些法條體現了疑罪從無原則: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版項規定,證據不權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第一百四十條第四款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的,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第七十四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限內辦結,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第一百三十條規定「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 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對於發現不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㈦ 新刑事訴訟法對證據規則做了哪些補充和完善

新刑訴法來濃墨重彩地對自證據制度進行了八個方面的補充和完善。主要包括:證據的概念和種類、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刑事訴訟與行政執法銜接、證人出庭作證、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等。
一、新刑訴法完善了證據的概念和種類

二、新刑訴法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三、確立刑事案件檢察機關的舉證責任

四、尊重保障人權,不得強迫自證有罪

五、實現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證據的對接、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證據的保密

六、修改事實認定標准

七、補充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八、強化證人作證機制

㈧ 簡述修改後《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標准有哪些新的規定

《刑訴法》第五十三復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制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熱點內容
牧民法律轉變 發布:2025-05-14 16:46:29 瀏覽:962
司法信息員 發布:2025-05-14 16:43:17 瀏覽:218
道德和犯法 發布:2025-05-14 16:40:58 瀏覽:307
韓友誼刑法音頻2014 發布:2025-05-14 16:35:53 瀏覽:522
合同法第八十七條 發布:2025-05-14 16:35:20 瀏覽:566
疫情期間的法治事件 發布:2025-05-14 16:28:19 瀏覽:345
北京市幼兒園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6:15:33 瀏覽:384
勞動法裁員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4 16:03:54 瀏覽:589
法律碩士上課模式 發布:2025-05-14 16:02:30 瀏覽:208
違反知情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16:00:44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