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有關

行政法有關

發布時間: 2020-12-24 08:51:15

1. 關於行政法的特點說法有哪些

您好:
行政法就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的特點是:

(1)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規范的數量多,內容廣泛;

(3)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易變性;

(4)行政法淵源的復雜性。

2. 行政法各部分內容的關系

行政法的概念可以從內涵和界說兩個方面來討論,前者的內容是行政法的定義和分類,後者內容是行政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
我國行政法,是調整由於國家行政管理發生的行政關系法律規范的總和。對於這一定義,可以從行政法的調整對象、調整方式和調整功能幾個方面來認識。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行政關系是國家行政機關實現其行政職能的社會形式,是國家行政機關在實施國家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總稱。由於行政職能的廣泛和實現方式的多樣性,它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的性質和種類也是多樣的和變化的。除了國防、警察和財政等基礎職能比較穩定外,行政機關的經濟和社會管理等職能會經常變化;新的法律部門的出現和發展,也會影響行政法的調整范圍。因此,對於行政法調整的行政關系的種類和范圍,應當根據社會需求和行政職能的變化作出新的概括和表述。
行政法對行政關系的調整方式,就是賦予行政關系以法律權利義務的性質,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職能的過程,成為依法設立、變更和消滅行政法權利義務的過程。任何違反行政法義務的行為,無論是國家行政機關還是其他行政法義務主體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是行政法調整方式區別於行政政策調整方式的基本標志。
行政法的調整功能,是指行政法調整行政關系的整體作用。行政法有賦予行政機關管理職權以保證行政效率,監督行政機關以防止和消除行政違法行為兩方面的功能。在行政法的發展過程中這兩種功能可能會有所側重,但是總起來說它們是結合起來共同發揮對行政機關的規范作用的,只是片面地強調其中一個方面是不可取的。
行政法的分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對行政法規范進行的劃分。合理的分類有助於建立統一和諧的行政法體系內部結構。首先,可以分為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或者稱為行政法的總則和分則。行政法總則是行政法的普遍原則和共同規則,適用於全部或者多數行政領域,行政法分則是只適用於特定行政領域的規則。行政法總則是行政法學的研究重點。行政法總則以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和行政監督法為基本結構,相對穩定。其中,行政組織法是有關行政組織的職能、組織、編制和公務員錄用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分為行政機關組織法和公務員法兩大部分內容;行政行為法是有關規范行政機關和公共組織行使行政職權,實施行政行為的實體和程序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涵蓋行政機關實施抽象與具體各類行政行為;行政監督救濟法指有關對行政機關和公共組織及其工作人員行使法定行政職權和履行法定行政職責進行監督,並向受到侵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救濟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部門行政法內容豐富結構多樣,可以按照中央行政部門的事務管轄進行分類。例如,我國司法部執掌的律師、公證、獄政、法制宣傳和國家司法考試等行政事務稱為司法行政。因為行政事務在各個部門的配置經常進行調整,所以部門行政法的分類也要相應地經常進行變動。其次,行政法還可以分為行政實體法和行政程序法,分類標準是權利義務的性質。具有實體權利義務性質的行政法規范屬於實體行政法,具有程序權利義務性質的行政法規范屬於程序行政法。當代行政法高度重視行政程序法對行政決策和當事人權利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得到迅速發展。
行政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對於行政法的制定和適用有重要意義。行政法與其他法律部門共同構成我國法律體系。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和適用范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同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這里首先考察行政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法律部門法律規范的一些重要特徵,然後對行政法與憲法、民法刑法等幾個基本法律部門的關系做些分析。
行政法律規范的重要特徵有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統一完備的實體法法典。實體行政法律規范一般不集中地規定於一個法典式法律文件中,而是分散地規定於不同行政領域和不同法律效力等級的法律文件當中。這主要是由於國家行政管理內容的復雜多變和管理層次繁多,難以在一個法律文件中做窮盡性列舉規定。(2)行政職權職責的統一性。行政機關的權利義務在行政法上表現為行政職權和行政職責。行政職權和行政職責都有依法履行的必要。行政機關在取得公共職權後,不能像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那樣進行處分,否則會構成瀆職、失職或者不作為違法。(3)行政法律規范立、改、廢的經常性。由於國家行政管理內容經常更新,所以行政法律規范處於經常化的變動過程之中。行政管理所面臨的是日新月異的社會需求,成文法多數是在總結過去經驗基礎上概括形成的,難以對後來發生的事情准確預料,國家行政機關又不能像民事主體那樣以自主協商的方式來確定行政權利義務,這就給實行依法行政帶來困難。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之一就是建立行政法律規范立、改、廢經常化的機制。行政法的穩定性主要體現為行政法律規范立、改、廢機制的穩定性。
關於行政法與憲法的關系,有兩個相互關聯的方面。首先,憲法是國家根本法,行政法是普通部門法,憲法是建立和發展行政法的根據和基礎,因此憲法與行政法是根本法與部門法之間的從屬關系。其次,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有特殊性的一面。國家行政機關活動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和基本職權,需要直接由憲法和憲法性法律規定,這主要是從建設國家民主制度著眼的。由於近代憲政制度歷史發展的原因,行政制度歷來都是憲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行政法與民法的關系,首先表現於調整對象方面。民法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並且以主體的平等性為特徵,行政法調整的行政關系包括但是不限於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並且以命令服從為其主要特徵。其次表現為行政法對民法實施的保障作用。這種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顯得更為重要。例如,行政法關於土地等不動產行政管理的規定,保障著民法物權的取得和使用,行政法關於工商行政的管理,保障民事交易的安全等。
關於行政法與刑法的關系,首先,表現於刑法對行政法秩序的保護。刑法是國家運用刑罰同犯罪做斗爭的行為規則,刑法所懲罰的犯罪包括侵犯國家行政管理秩序的刑事違法行為,並且在我國刑法分則中佔有很大的篇幅。其次,刑罰與行政處罰都是國家制裁具有社會危害性的違法行為的制度,它們之間需要相互銜接和協調。

3. 憲法中關於行政法的法條

  1.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2.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3. 第六條國務院於每年年初編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計劃。

  4. 第七條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於每年年初編制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前,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國務院有關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項申請,應當說明立法項目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依據的方針政策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5. 第八條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對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項申請匯總研究,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國務院審批。
    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
    (二)有關的改革實踐經驗基本成熟;
    (三)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6. 第九條對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承擔起草任務的部門應當抓緊工作,按照要求上報國務院。
    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

  7. 第八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8. 第八十六條 國務院由下列人員組成:

    總理,

    副總理若幹人,

    國務委員若幹人,

    各部部長,

    各委員會主任,

    審計長,

    秘書長。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國務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

  9. 第八十七條 國務院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10. 第八十八條 總理領導國務院的工作。副總理、國務委員協助總理工作。

    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常務會議。

    總理召集和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務院全體會議。

  11.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12. 第九十條 國務院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負責本部門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委務會議,討論決定本部門工作的重大問題。

    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13. 第九十一條 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14. 第九十二條 國務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4.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為行政所調整和規定得的,具有行政法上的什麼和什麼內容的各種社會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為行政所調整和規定得的,具有行政法上的權利和義務回內容的各種社會關系答。

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受其委託和授權的機關、團體或個人,即必須有代表國家從事行政管理的當事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法人與其他社會團體之間不可能產生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行政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外有關機關之間可以依法產生行政法律關系。

(4)行政法有關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不同於行政關系。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

行政關系構成了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四類:第一類是行政管理關系;第二類是行政法制監督關系;第三類是行政救濟關系;第四類是內部行政關系。

5. 列舉幾個有關行政法的內容

關於行政法的內容,關於行政法的內容,你直接買一本行政法它上面都有。

6. 行政法中哪些條文與環境保護有關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2003-06-04)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2003-01-02)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2002-01-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2000-07-01)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98-1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09-30)

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 (2005-05-19)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1995-08-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2-01)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1993-08-04)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990-08-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990-06-25)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程序 (2004-01-08)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 (1989-10-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988-05-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 (1987-06-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1986-10-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1985-03-06)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1983-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83-12-29)

暫時不知道有多少更新的,也就是最近頒布或修改的。

7. 行政法行政相關人有哪些 徐金桂

行政相關人要和行政相對人區別開來!!!
行政相關人分為三類,一受害人,二相鄰權人,三公平競爭權人!

8. 簡述行政法中的合法性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機關必須遵守和執行法律,一切行政活動都要以法律為依據,嚴格遵守法律的有關規定,不得享有法外的特權,超越其許可權的行為無效,違反法律導致相應的後果,一切行政違法行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要求如下:

1、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體都不得自己設立行政權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職權范圍行事。

2、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都應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不僅要遵守實體法規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規范。

3、任何行政職權的授予和委託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宗旨。

根據行政合法性原則的要求,任何違法行政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違法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行政法有關擴展閱讀

1、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運用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行政主體必須嚴格遵守行政法律規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規范以外的特權。違法行政行為依法應予以追究,違法行政主體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行政法治原則包括下四個方面:

(1)行政機關非有法律根據,不得使人民負擔義務,或侵害其權利;

(2)行政機關非有法律根據,不得免除特定人在法律上所應負擔的義務,或為特定人設定權利

(3)法律賦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時,其裁量的界限,仍受法律的限制;

(4)行政權的運用不得和法律相抵觸等。行政法治原則是行政法產生的基礎,也是行政機關全部活動所應遵循的准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合法性原則、網路—行政法治原則

9. 有關行政法

1、可以。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六條之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2、兄弟倆為原告、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由於派出所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受公安局委託的,所以公安局為被告。張某為訴訟第三人。

3、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4、不應公開,孫乙為未成年人,屬於「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5、不可以。張某並非原告、被告。

6、不可以。公安局撤銷派出所對孫二人的處罰,未侵犯其合法權益。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可以,孫氏兄弟為第三人,張某為原告,公安局為被告)

10. 關於行政法的問題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0)行政法有關擴展閱讀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的精髓,貫穿於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監督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廢除並指導行政法實施前基本准則。

對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國內外行政法學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不同的概括和歸納。根據我國的行政法發展狀況,我們認為應當特別強調以下兩項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2)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序正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5)誠實守信。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熱點內容
陝西省婦聯法律援助電話號碼 發布:2025-05-16 10:41:04 瀏覽:863
網上法律咨詢費是多少 發布:2025-05-16 10:36:27 瀏覽:840
經銷百草枯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10:29:22 瀏覽:210
當法官的資料 發布:2025-05-16 10:27:54 瀏覽:384
湖北用血條例 發布:2025-05-16 10:27:54 瀏覽:858
拖欠農民工按勞動法來處理 發布:2025-05-16 10:27:47 瀏覽:785
刑事訴訟法248 發布:2025-05-16 10:06:38 瀏覽:931
法律援助偵查階段律師意見 發布:2025-05-16 10:03:02 瀏覽:692
社會生存法夠硬和圓滑 發布:2025-05-16 10:01:38 瀏覽:30
關於共同侵害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09:32:59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