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員工勞動法
Ⅰ 對在中國工作的外籍員工有什麼要求
1. 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必須取得三證:職業簽證、《外國人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根據1996年5月1日施行的《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外國人應持職業簽證入境,並依法取得就業證和居留證件。2005年10月1日施行的《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規定,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實行就業許可制度,需辦理就業證。
2. 持有《外國專家證》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的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建立用工關系,可以認定為勞動關系。這一規定出自2013年2月1日施行的《最高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3. 未辦理就業許可證的外籍人員在中國境內就業,不適用勞動法的調整。根據《勞動合同法》,只有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才適用勞動法。因此,未依法取得就業證件的外國人或港澳台居民,請求確認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 合法就業的「洋員工」同樣適用勞動合同法。盡管《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未涉及外國人就業問題,但上海市原勞動局1998年的通知規定,用人單位與獲准聘用的外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應通過勞動合同約定。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若外國人合法就業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勞動法》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處理。
5.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外國人就業不規范、不被確認存在勞動關系的案件,存在不同觀點。有人認為應按照雙方過錯承擔勞動合同無效的損失,有人認為此類情況不屬於無效合同,可視為存在勞務關系,勞動報酬等訴求可參照雙方約定處理。
Ⅱ 中國關於外籍人員在華工作務工規定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持職業簽證入境(有互免簽證協議的,按協議辦理),入境後取得《外國人就業證》(以下簡稱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未取得居留證件的外國人(即持F、L、C、G字簽證者)、在中國留學、實習的外國人及持職業簽證外國人的隨行家屬不得在中國就業。特殊情況,應由用人單位按本規定規定的審批程序申領許可證書,被聘用的外國人憑許可證書到公安機關改變身份,辦理就業證、居留證後方可就業。
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聯合國系統、其他國際組織駐中國代表機構人員的配偶在中國就業,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聯合國系統組織駐中國代表機構人員的配偶在中國任職的規定》執行,並按本條第二款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有關手續。
第十三條規定中央級用人單位、無行業主管部門的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可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提出申請和辦理就業許可手續。
外商投資企業聘僱外國人,無須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可憑合同、章程、批准證書、營業執照和本規定第十一條所規定的文件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申領許可證書。
第十四規定條獲准聘用外國人的用人單位,須由被授權單位向擬聘用的外國人發出通知簽證函及許可證書,不得直接向擬聘用的外國人發出許可證書。
第十五條規定獲准來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憑勞動部簽發的許可證書、被授權單位的通知函電及本國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證件,到中國駐外使、領館、處申請職業簽證。
(2)外籍員工勞動法擴展閱讀: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國人可免辦就業許可和就業證:
1、由我國政府直接出資聘請的外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或由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出資聘請,具有本國或國際權威技術管理部門或行業協會確認的高級技術職稱或特殊技能資格證書的外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並持有外國專家局簽發的《外國專家證》的外國人;
2、持有《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海上石油作業工作準證》從事海上石油作業、不需登陸、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勞務人員;
3、經文化部批准持《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進行營業性文藝演出的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