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於曠工的處罰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於曠工的處罰規定
關於曠工處罰的明文規定:
因個人原因致使僱主遭受經濟損失的員工,應按勞資雙方協議向僱主賠償相關損失。
賠償金額自該員工薪水中扣除,每月扣除額不超過其當月工資的20%。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等。
【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等。
B. 員工未請假曠工按勞動法怎樣處理
員工未請假曠工的處理方式如下:
1、員工無故曠工,用人單位可依據規章制度給予警告或罰款等處罰;
2、曠工情況嚴重,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單位可以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3、曠工不支付工資,造成經濟損失的,員工需承擔賠償責任;
4、存在正當請假理由但被當作曠工處理的,勞動者可申請勞動仲裁維權。
曠工處理的法律依據:
1、《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連續曠工3天或一年內累計曠工20天,可以視為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勞動法》明確:員工無故曠工的,用人單位有權扣除曠工期間的工資,並可以根據情況給予紀律處分;
3、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具體的曠工處理規定,如曠工扣款標准、曠工次數與處罰等級的對應關系等;
4、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可能會對曠工的後果有具體約定,員工曠工可能會觸發合同中的違約條款;
5、勞動仲裁和法院判例:在處理曠工問題時,可以參考勞動仲裁和法院對類似案件的裁決,以保證處理方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綜上所述,員工未請假曠工的處理方式包括警告、罰款、解除勞動合同、賠償責任以及勞動仲裁維權等措施。
【法律依據】: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第十八條
職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一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的,企業有權予以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