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勞動法中的勞動
Ⅰ 勞動法中的勞動指什麼
社會勞動
社會勞動的特點有利他性、有償性、目的的社會性、實現方式的社會性。
義務勞動、家庭保姆、國家公務員等,不 受勞動法調整。
Ⅱ 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具有什麼特點
1. 勞動關系中的主體雖然法律上平等,但在實際中存在一定的從屬關系。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通過簽訂勞動合同建立法律關系,其中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工作,執行分配的任務,並從用人單位獲得報酬和保護。
2.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包括:
- 平等就業權,即任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有就業的權利。
- 職業選擇權,勞動者有權根據個人意願選擇職業。
- 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勞動報酬已成為勞動合同的標准內容。
- 享有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確保勞動者在工作中安全和健康。
- 休息權,根據我國憲法,勞動者有權享有休息,國家提供相應的設施和制度。
- 社會保險和福利權,以應對疾病和老年等不可預測的情況。
- 職業技能培訓權,以提高教育水平和職業技能。
- 勞動爭議處理權,處理在執行勞動法或履行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
3. 勞動法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法律、法規、規章和國際勞工公約,以及工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憲法確立了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制度,奠定了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地位平等性和客觀隸屬性。
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確立勞動關系、明確權利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必須簽訂勞動合同。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應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包含特定條款,如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保護和條件、報酬、紀律、終止條件以及違反合同的責任。雙方還可以協商其他內容。
Ⅲ 什麼是勞動法,勞動法有哪些作用
勞動法又稱勞工法,泛指與勞工事宜有關的法律條文。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鉛如義務。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查制度等。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勞動保險條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女職工勞槐拿啟動保護特別規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這些和相關的司法解釋一起,構成了廣義上的勞動法。狹義上的勞動法,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敏畝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Ⅳ 勞動法中的勞動不包括家務勞動
勞動法中的勞動是指有報酬的勞動,如果家務勞動也是需要付費的,比如讓家政公司的人來處理,也是屬於勞動法中的勞動,如果是自己做家務,就不屬於勞動法中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