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訴訟法
1. 2022年要修訂哪些法律
法律分析: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內容主要涉及司法確認程序、小額訴訟的程序、簡易程序、獨任制、在線訴訟等方面:
1、優化司法確認程序。優化了司法確認案件管轄規則,根據調解主體和調解類型的不同,明確人民法院委派調解、調解組織自行調解等情況下,司法確認案件的不同管轄規則;
2、完善小額訴訟的程序;
3、完善簡易程序。增加了簡易程序延長審限的規定,明確簡易程序案件「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一個月」;
4、擴大獨任制適用范圍;
5、完善在線訴訟規則。
1、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在線運行規則》,自2022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明確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明確演算法服務提供者不得利用演算法屏蔽信息、過度推薦、操縱榜單等干預信息呈現;不得利用演算法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路;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徵利用演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等。
3、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執行司法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明確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錯誤採取執行措施或者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受害人可以依照國家賠償法規定申請賠償。
4、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自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解釋的發布能有效保障民法典和舊法的銜接,統一日常生活中的裁判標准,確保民法典的正確實施。
5、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司法解釋增加網路借貸、虛擬幣交易、融資租賃、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老年產品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涉嫌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進一步明確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定罪量刑標准。
6、《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首次明確在尚無有效或者更好治療手段等特殊情況下,醫師取得患者明確知情同意後,可以採用葯品說明書中未明確但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葯品用法實施治療。
7、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明確對於跨區域發生、事故調查處理情形復雜、輿論關注和群眾反響強烈的特種設備事故等情況,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事故調查進行督辦,必要時可以直接進行調查。事故調查組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並要求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並對所提供情況和文件、資料的真實性負責。
8、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自2022年3月18日起施行。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個人通過虛構個人信息、勞動關系,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盜用他人可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等手段虛構社會保險參保條件、違規補繳,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將按規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民事案件,不得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一)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涉及群體性糾紛,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案件;
(三)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或者其他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
(四)屬於新類型或者疑難復雜的案件;
(五)法律規定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的案件。第四十七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