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頒布勞動法
⑴ 今年新頒布的勞動法出了什麼新規定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⑵ 國家新頒布的勞動法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994年頒布的《勞動法》相比,這部法律對勞資雙方的權利、義務有不少變化和調整,對於已經長期執行《勞動法》的廣大企事業單位來講,肯定將帶來不少影響。
日前,記者就讀者最為關注的試用期、勞動合同簽訂、經濟補償等常見問題在《勞動合同法》的有關條款,采訪了中山大學法學院勞動法專家黃巧燕老師和亞洲國際大酒店人力資源總監藍國慶先生,請他們解讀新舊法的不同。
招聘用工中的訂立合同要求細化
《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則讓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沒有與其訂立書面合同時,可以通過採取法律行動,如要求加倍支付工資等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根據第八十二條第一款,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第十四條第三款則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就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的規定,體現了立法者落實「書面合同」制度的決心。
關於勞動合同訂立的「書面形式」問題,國家在勞動合同法中以更加詳細和更加明確的規定將用人單位不訂立「書面合同」的法律後果予以明確,使得勞動者的權利救濟具有可訴性。較高的「違法成本」將使用人單位以各種名目拒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有所減少。
對比:在過去的實踐中,用人單位不訂立書面合同,往往只負行政責任。
試用期規定更詳細 操作性強
試用期一直是勞動者和僱主簽訂勞動合同時最多爭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後,新舊法對「試用期權」的相關規定有哪些變化呢?
《勞動合同法》以法律形式確認明晰了保護與懲罰措施,對試用期限作出了更為詳細的規定。如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這套更為具體的規定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用人單位肆意延長試用期的情況,將勞動者合法權益進一步落實。
此外,以往很多用人單位在試用期不發工資,或者按比例發放工資。對於這一現象,《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合同法》則提出了試用期最低工資的參考標准,第二十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這一全新的規定對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合法權益予以充分保證。
因此,在試用期方面,《勞動合同法》較以往有關試用期的規章制度有了一些突破或者改進,更加具體化和更具可操作性。
對比:《勞動法》中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盡管如此,某些用人單位試圖以各種形式躲避法規約束,以各種名目延長試用期,甚至很多單位每年都有試用期。
經濟補償金支付體現勞動價值
《勞動合同法》明確勞動合同終止也要補償,既體現了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對誠信履行勞動合同員工的一種鼓勵,也體現了對員工離職後可能面臨的「生存權」問題的保護。至於補償標準是否過高,這實際提出了《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企業內部制度和經營管理水平如何同步提高的問題。只要是守法的企業,成本應該不會大增。
對比:在解除勞動合同方面,按現行《勞動法》,過去只有在用人單位「解除」未到期的勞動合同時,無過錯的勞動者才會獲得補償;如果是合同到期終止,一般情況下勞動者不會得到任何補償。由此可見,《勞動法》中經濟補償金屬於勞動合同履行中違約金的性質,即只有在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或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才必須支付經濟補償金。
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導向在於維持穩定
《勞動合同法》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法律中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中山大學法學院黃老師認為,勞動合同法的出台,大大增加了勞動者獲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機會,但是這種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不等於終身勞動合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後並不意味著得到了可以一勞永逸的「鐵飯碗」,而只是為其提供一種就業的穩定性。
有不少用人單位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相關規定不理解,但事實上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不等同於不可解除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規定了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像在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等法定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因此,只要符合法定條件,用人單位就有法律規定的合同解除權,「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同樣能夠解除。
⑶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發布時間和實施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⑷ 新勞動法是什麼時候制定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抄和國勞動法》於襲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百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由中華人度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版文公布施行;後於2009年8月27日由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並適權用至今。
⑸ 新頒布的勞動法有那些跟以前不一樣的東西
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稱《勞動合同法》)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頒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勞動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的又一個里程式碑。《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是尊重勞動,保護勞動者的重要舉措。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生命力和優越性的體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完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的重要舉措。《勞動合同法》的出台,標志著我國在完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對於更好地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勞動合同法》是對勞動合同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它既堅持了《勞動法》確立的勞動合同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時又針對性地解決了現行勞動合同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使之進一步完善。
一、勞動關系方面,《勞動合同法》規定引起勞動關系產生的法律事實是用工,其目的是保護事實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權益,並不是肯定用人單位與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行為。相反,《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為了既方便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又督促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
二、《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與《勞動法》有關規定相比,有較大變化。增加了對用人單位的規定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及休息休假、社會保險、職業危害防護等條款。取消了勞動紀律條款、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條款和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條款。
三、《勞動合同法》延續了《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期限分類的規定,同時,為了解決勞動合同短期化問題,提出引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更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以及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四、試用期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協商約定的對對方的考察期。「勞動合同法》延續了《勞動法》有關試用期的一些規定。同時,針對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濫用試用期的問題,如試用期過長、過分壓低勞動者在試用期內的工資、在試用期內隨意解除勞動合同等,《勞動合同法》作出了一些與《勞動法》不同的新規定,
五、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不違法的前提下自由約定違約責任。一些用人單位藉此與勞動者約定在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時必須支付明顯過高的違約金,從而實際上剝奪了勞動者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權、自主擇業權。為了防止用人單位濫用違約金條款,保護勞動者的自主擇業權,《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方面也作出一定修改。
六、《勞動合同法》在總結《勞動法》有關配套規定的基礎上,對《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履行和變更的規定作出了補充規定,其中包括: 規定了勞動合同履行的一般原則。 規定了特殊情形下勞動合同的履行。規定了勞動合同變更的一般原則。規定了勞動合同變更的形式。
七、《勞動合同法》延續了《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解除分類及基本原則的規定,同時,為了更好地維護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尤其是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解除作出了一些與《勞動法》不同的新規定:補充規定了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的類型。 修改了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補充規定了用人單位可以隨時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增加了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替代方式。修改了用人單位裁減人員的規定。增加了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以及裁關人員的限制情形。
八、《勞動合同法》調整了《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終止的規定內容:一是取消了勞動合同的約定終止,規定勞動合同只能因法定情形出現而終止。也就是說,勞動合同當事人不得約定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即使約定了,該約定也無效。二是增加了勞動合同法定終止的情形,即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定情形除勞動合同期滿(包括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期滿,以及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因該工作任務完成而期滿)外。三是增加了終止勞動合同的限制情形。
九、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方面,《勞動合同法》在延續《勞動法》有關規定的同時,對用人單位在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時支付經濟補償做出了一些新的規定:一是增加規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因用人單位違法行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也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二是增加規定勞動合同因下列情形而終止時,用人單位也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三是增加規定了向高收入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限額。
十、為了進一步完善集體合同制度,《勞動合同法》將一些經過實踐行之有效的好的政策上升為法律規定,對《勞動法》、《工會法》確立的集體合同制度進行了補充。
是為了提高集體合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考慮到與正在制定之中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銜接,修改了《工會法》關於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的處理辦法。
十一、進入本世紀以來,勞務派遣成為了一種比較普遍的用工形式,其范圍不斷擴大。實際中,一些被派遣勞動者的社會保險、休息休假、勞動保護等權益受到侵害,不能獲得與用工單位的職工同工同酬的權利,發生工傷後往往得不到賠償。為了使符合社會化發展需要的勞務派遣能夠得到健康發展,同時防止用工單位規避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維護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用工形式作出了規范。
十二、為了規范用人單位非全日制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非全日制就業健康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中發[2002]12號)精神,勞動保障部於2003年發布了《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勞社部發[2003]12號)。《勞動合同法》在總結這一政策執行情況的基礎上,對這一政策內容進行確認、修改、補充,從法律層面上對非全日制用工作出了與全日制用工不同的特殊規范。
這可是我自己總結的,
⑹ 新頒布的《勞動法》有什麼重要的、與以前不同的規定和條款
http://..com/question/43128013.html?si=1 參考前人
⑺ 新勞動法的頒布時間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08年1月1日實施
⑻ 國家新頒布的勞動法
新勞動法未對企業職工退休年齡作特別規定,仍按原規定執行,男60,女55.
⑼ 新勞動法是什麼時候發布的
勞動法是1995年發布生效的,2013年進行了修改。勞動合同法是2008年4月1日生效的,
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新勞動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從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八章附則
第九十八條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