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
① 刑事法律手段和行政法律手段有什麼區別
首先,二者的性質不同。行政法律責任是具有行政管理權的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給以制裁,行政相對人對自己的行政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屬於行政權的范疇。而刑事法律責任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對犯罪行為進行審理判決,被判有罪的犯罪人則應承擔刑事法律責任,屬於國家司法權的范疇。
其次,從二者的承擔方式來看,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申戒罰、財產罰、資格罰、行為罰、人身罰。申戒罰主要指警告。財產罰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行政處罰,主要是指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資格罰是較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主要指責令停產停業、暫扣和吊銷許可證及執照。人身罰是最為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刑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是人身自由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顯然,刑事法律責任比行政法律責任嚴厲得多。
最後,從二者的救濟途徑看,行政法律責任救濟的途徑分為行政和司法兩個途徑,包括有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對不當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不僅可以依行政相對人的申請進行被動救濟,國家機關也可以依職權進行主動救濟。刑事法律救濟的途徑只有通過司法救濟這個唯一的方式,當事人如對判決結果不服可以提出上訴,檢察院對判決結果不服可以提出抗訴,對生效的判決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糾正。同樣,不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近親屬可以主動進行上訴或申訴而引起二審或審判監督程序,人民法院和檢察院在辦案時或檢查工作中發現錯誤也可以主動提起審判監督程序。
② 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區別:
1、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我國的刑法對此作了全面詳盡的規定。
在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中,行政責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行政處分,再就是行政處罰。行政處分制度的法律依據是195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獎懲暫行規定。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合同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侵犯他人的人身權、財產權所應當承擔的責任。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2、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
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法律責任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因此需要在法律上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以保證法律授權的機關依法對違法行為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以達到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的目的,同時也保障個人和單位不違背法律規定的行為不受追究。
③ 刑事與行政有什麼區別
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有管內制、拘役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我國的刑法對此作了全面詳盡的規定。
在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中,行政責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行政處分,再就是行政處罰。行政處分制度的法律依據是195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獎懲暫行規定。再就是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④ 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有什麼區別
這么跟你說吧,只要是符合刑法上的具體條文中的構成要件的,就是刑事犯罪,應專當承擔刑事責任。
就你所舉的屬例子,刑法第239條: 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這個罪名是實施了綁架的行為就構成犯罪的。沒有造成危害,沒有取得金錢只不過是破案迅速而已。所以對方依然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⑤ 刑事犯罪和行政違法行為的區別
一、從行為結果上判斷。行為相同,如果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影響相對惡劣,就是刑事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則是普通違法案件。如交通肇事案件,如果造成3人以上重傷或者1人以上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如少量飲酒駕車但經檢測未達到醉酒的標准,則應為普通違法案件。
二、從情節是否嚴重來判斷。根據《刑法》的規定,有些罪的構成必須具有「情節嚴重」或者「情節惡劣」這一條件,如侮辱罪、誹謗罪、虐待罪、遺棄罪等。如果行為人具有相同行為,但在情節上沒有達到惡劣或嚴重的程度,就不能作為刑事案件進行處罰,只能給予行政處罰。
三、從涉案數額上判斷。根據《刑法》的規定,有些犯罪的構成在數額上需要達到「較大」的標准,如侵犯財產類的犯罪,盜竊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等。如果在數額上達到了「較大」的程度,則屬於刑事案件,否則屬於普通的違法案件。
四、從主觀目的上判斷。相同的行為,以營利為目的的,構成刑事案件。相反,非以營利為目的,則為普通違法案件。例如,以營利為目的,引誘、容留婦女賣淫的;以營利為目的的,製作、販賣淫穢物品的,是刑事案件;不以營利為目的介紹或容留賣淫、嫖宿暗娼的,則是普通違法案件。
五、從行為侵犯的對象上判斷。如果侵犯的是價值較高的對象,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反之則為普通違法行為。例如行為人故意毀壞國家珍貴文物或者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就構成刑事犯罪;如果毀損或捕殺的是一般文物或動物,則屬於普通違法案件。
六、從行為手段上判斷。例如,妨害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如果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構成刑事犯罪;如果沒有使用暴力、威脅的方法,則是普通違法案件。
七、從行為人作案次數判斷。行為達到一定作案次數的,就構成刑事犯罪,否則為一般違法行為。例如,一年以內在公共場合或入戶盜竊三次以上的,即構成盜竊罪;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次數的,即為普通違法案件。
八、從是否以某種違法行為為生或為業判斷。如果以某種違法行為生或為業,則構成犯罪,否則一般視為違法。如以營利為目的的,聚眾賭博或以賭博為業或開設賭場的,這都是以賭博為生或為業的,即構成賭博罪;如果只是為了娛樂,偶爾朋友聚聚玩玩牌,打打麻將,則不構成犯罪。
九、從是否可能造成某種嚴重危險判斷。如破壞交通設施,足以造成火車、汽車等發生傾覆、毀壞危險的,屬於刑事犯罪;如果沒有造成這種危險的,只是輕微的破壞,則屬於普通違法案件。
⑥ 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區別
第一,針對的行為不同。
行政處罰針對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而刑罰針對的則是已經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行為。
性質相同的行為,由於惡劣程度不同,造成的後果不同,就會受到不同性質的處罰。
第二,作出處罰所適用的依據不同。行政處罰的依據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等;而刑罰的適用依據只能是《刑法》,以及全國人大作出的刑法修正案。
第三,處罰實施的機關不同。
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非行政機關組織。
它的實施主體要比刑罰的實施主體廣泛得多。刑罰只能由法院決定,然後交給執行機關
第四,處罰種類不同。
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類。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外國人犯罪的驅逐出境。
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行政處罰雖然也有針對人身的,但是只有一種,即行政拘留,而且行政拘留的上限是15天,在嚴厲程度上是無法與刑罰相比的。
(6)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擴展閱讀: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
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立案偵察、審判並給予刑事制裁(如罰金、有期徒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等)的案件 。
2018年9月5日上午,深圳龍華法院對公訴機關以涉黑犯罪向法院提起公訴的殷某涉嫌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尋釁滋事、故意傷害、開設賭場罪一案進行公開開庭審理。
據悉,這是龍華法院全面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以來公開審理的首起涉黑刑事案件。
民事案件一般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即當事人不主動向國家司法機關請求,國家司法機關一般不介入干預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而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國家刑事司法機關主動介入,受害人或者群眾報案、舉報後,公安、檢察機關即會介入偵查。
然後由檢察院代表國家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由法院作為法律的裁判者進行公正的審判從而達到制裁犯罪人和保護人民的刑法目的。
⑦ 行政和刑事有什麼區別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
2、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
3、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7)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擴展閱讀
刑法的生效時間,一般有兩種規定方式:一是從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再施行法。我國刑法於1979年7月1日通過,7月6日頒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3月14日通過的新刑法的生效日期規定在刑法第452條,即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刑法的失效時間,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的法律的頒布代替了同類舊法的內容,或者由於原來立法的特殊條件消失,舊法自行失效法。
在溯及力問題上,我國實行從舊兼從輕原則,即:
對於在新刑法實施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使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新刑法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的,適用新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