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行政法的控權理念
1. 行政法的本質為什麼是控權法
首先,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責許可權、活動原則、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用版以調整各種行政權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從其規定的內容上看,其規定的活動原則,職責許可權等無不體現著對行政機關的限制。
其次,行政權是公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秩序的保障。行政權對行政相對人的影響無疑是最直接的,且行政權不及立法權、司法權行使的程序嚴格、公開卻更具有擴張的趨勢,因而行政權最容易導致濫用和腐敗,會給人們的生命自由財產帶來威脅,甚至阻礙社會經濟發展。
再者,從行政法的原則來看,依法行政的原則要求政府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要求切實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越權無效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法定許可權內活動;信賴保護原則要求政法對自己的行為或承諾守信用,不得變化無常;比例原則要求行政行為見過行政目標的的事先和保護相對人的權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要求行政機關遵循正當的法律程序;行政公開原則要求政府行為依法公開;行政公正原則要求行政機關的公道正派不偏私;行政公平原則要求行政機關的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綜上述原則,行政法無不體現者對行政機關的約束和限制
2. 為什麼說行政法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法它是怎樣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
1.行政法來的宗旨和作用在於最大限度地自保障個人自由權利,制止國家行政機關干預或限制個人自由和權利。
2.行政法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獨立的司法權對行政行為予以司法審查,從而達到其限制和控制行政權的目的。
3.行政權的范圍必須受到嚴格限制,其管理只限於國防、外交、財政、治安等少數領域,最大可能地排斥自由裁量權。
3. 試談行政法與行政權之間的關系:保權論平衡論控權論
行政法是關於國家與國家權力的法律,民法是關於市場和人的法律.民法是從市民社會中自然形成的,其理念是自由主義,其文化基礎是自由主義文化。行政法的理念是國家主義,其文化基礎是國家統治的理論。自由與統治永遠是一對矛盾。民法的價值理念之一是對抗國家力量的侵犯;行政法的價值目標之一是防止國家權力的膨脹並維護私權的合理存在。應該說,這二者都是從自由主義文化出發的。
民法的功能是保護私權並對抗公權。行政法的功能是規范與限制行政權的擴張。然而,民法以人本主義為出發點張揚私權,但它又容易導致私權的泛濫。行政法是以國家本位主義為基礎,它可以保護私權行使,但是它的某些行政偏好又可能助長不適當的行政擴權。個人本位與國家本位都是社會利益兩種極端的表現,在許多情況下,很難達致對立的統一。當然,二者也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假如沒有個人本位主義與私權,就不可能有自由與平等的追求,從而也就不可能有人的解放與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假如沒有國家本位主義與統治權,就不可能形成統治與秩序。但是,社會是在努力克服不斷出現的各種對立與矛盾中而發展的,單靠行政法與民法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兼顧這一目標的.民法與行政法均強調形式正義,行政法通過行政權的行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私權的泛濫;民法通過意思自治、契約自由和責任制度可以阻止行政權的對私權的無端侵擾.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4. 行政法為什麼應該是控權法
行政法是控權法。該觀點將「控制行政權力」作為行政法理論基礎和核心。控權論認為行政法是對行政權力控制的法。該理論從防止行政權力的擴張性和侵害可能性出發,強調必須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它的主要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認為行政機關享有權力和進行管理是一個事實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授予行政機關權力不是行政法所能決定的。行政法所能規范的是權力行使的後果,是由於享有權力、運用權力所帶來的法律問題。第二,認為行政權的行使無須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的法。這一觀點較多地借鑒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論。
今日看了孫笑俠教授〈法律對行政的控制〉一書,比較贊成一種觀點,我們對於行政所說的控權不應該只是對行政的限制而言的,此處的控是一種廣義上的,是一種對行政權的凌駕,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引導行政有效合法的實施,另一個就是我們所說的限制行政權的濫用,保障相對人的利益。如果以此說法,那麼就不會產生對行政效率帶來的負面影響,至少在理論意圖上,我們還是比較重視行政職能的有效實現。
至於成本的抬高這的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強調的是對行政行為行政管理的有效實現的管理,必須把握好有效的范圍,有效就是要我們的行政權在社會服務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服務中要量力而為,結合我們的社會現實。但是即使這樣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總的來說,成本的提高,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就、以及公民組織合理利益的實現,還是值得的。
對於公民權利濫用的問題,其實在現階段這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我們所缺的恰恰是權利的重視。權利和權力是兩個對應的范疇,他們處於一個運動的平衡之中,這需要雙方的制衡,行政法對行政的控制就是為了要保持一種相對的均衡,所以權利濫用的問題是不用太擔心的。
謝謝!
5. 行政法是怎樣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的行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且必須有法律依據。
6. 為什麼行政法律是限權法,控權法
行政法是控權法。該觀點將「控制行政權力」作為行政法理論基礎和核心。控權論認為行政法是對行政權力控制的法。該理論從防止行政權力的擴張性和侵害可能性出發,強調必須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它的主要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認為行政機關享有權力和進行管理是一個事實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授予行政機關權力不是行政法所能決定的。行政法所能規范的是權力行使的後果,是由於享有權力、運用權力所帶來的法律問題。第二,認為行政權的行使無須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的法。這一觀點較多地借鑒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論。
今日看了孫笑俠教授〈法律對行政的控制〉一書,比較贊成一種觀點,我們對於行政所說的控權不應該只是對行政的限制而言的,此處的控是一種廣義上的,是一種對行政權的凌駕,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引導行政有效合法的實施,另一個就是我們所說的限制行政權的濫用,保障相對人的利益。如果以此說法,那麼就不會產生對行政效率帶來的負面影響,至少在理論意圖上,我們還是比較重視行政職能的有效實現。
至於成本的抬高這的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強調的是對行政行為行政管理的有效實現的管理,必須把握好有效的范圍,有效就是要我們的行政權在社會服務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服務中要量力而為,結合我們的社會現實。但是即使這樣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總的來說,成本的提高,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就、以及公民組織合理利益的實現,還是值得的。
對於公民權利濫用的問題,其實在現階段這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我們所缺的恰恰是權利的重視。權利和權力是兩個對應的范疇,他們處於一個運動的平衡之中,這需要雙方的制衡,行政法對行政的控制就是為了要保持一種相對的均衡,所以權利濫用的問題是不用太擔心的。
7. 為什麼說行政法是控權法
行政法目的來在於保障私權和自由;自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是控制行政權;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依法行政原則;而行政法的手段是司法審查和行政程序。
在控權論者看來,行政法的作用正如同緊箍咒 ,約束著處於強勢地位的行政權。
「控權」不等於「限權」。「控權」是法律對行政權力的駕馭、支配,他並不僅僅限制行政權力 限權」則是盡量少地授予行政權力,即限制行政權力的范圍。
限制是消極的,控制是積極的。
8. 沈巋的主要論文
1、《現代行政法的精義——平衡》,《行政法學研究》1994年第2期;
2、《平衡論:對現代行政法的一種本質思考》(第二作者),《中外法學》1996年第4期;
3、《行政法理論基礎問題再探討》(第二作者),《中國法學》1996年第4期;4、《試論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載《行政法論叢》(第1期),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二十世紀美國法律思潮與新公法運動》(譯評),載《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6、《法治原則與公共行政組織》(第二作者),《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4期;
7、《傳統行政法控權理念及其現代意義》(第一作者),《中外法學》1999年第1期;
8、《關於美國協商制定規章程序的分析》,《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9、《政治理論視角中的公法》(譯評),載《行政法論叢》(第2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0、《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個性化研究之初步》,載《中外法學》2000年第4期;
11、《擴張之中的行政法適用空間及其界限問題——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案引發的初步思考》,載《行政法論叢》(第3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制度變遷與法官的規則選擇》,《北大法律評論》(第3卷第2輯),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重構行政主體範式的嘗試》,《法律科學》2000年第6期。
14、《法治和良知自由》,《中外法學》2001年第4期;
15、《公立高等學校如何走出法治真空》,載《行政法論叢》(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6、《憲法統治時代的開始?》,載《憲政論叢》(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法學會2003年度論文二等獎)
17、《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司法裁量的空間與限度》,載《中外法學》2004年第2期;
18、《因開放、反思而合法》,載《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19、《行政訴訟確立「裁量明顯不當」標准之議》,載《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20、《21世紀行政法》(譯文),載《行政法論叢》(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1、《公共行政組織建構的合法化進路》,載《法學研究》2005年第4期;
22、《析論高校懲戒學生行為的司法審查》,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23、《解析行政規則對司法的約束力》,載《中外法學》2006年第2期;
24、《行政行為公定力與妨害公務》,載《中國法學》2006年第5期;
24.《受害人故意偽證的國家賠償豁免——基於司法實務的考察》,載《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25.Comments on 「China』s Courts: Restricted Reform」,The China Quarterly,191 September 2007(英文);
26.《司法解釋的「民主化」和最高法院的政治功能》,載《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27.《國家賠償:代位責任還是自己責任》,載《中國法學》2008年第1期;
28.《食品免檢制之反思——以風險治理為視角》,載《法商研究》2009年第2期;
29.《風險治理決策程序的應急模式——對防控甲型H1N1流感隔離決策的考察》,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9. 行政法它是如何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
首先從上來說,行政法就是來約束和監督行政權力行使的。其次,在我國,調整行政機關內部關系,也就是行政機關內部人員出現了問題該怎麼解決,我國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調整行政機關外部法律關系主要有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這兩部法律主要是規范行政權力行使的規范的,最後,對於在前兩部分,如果行為人對行政機關的行為不服,或是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