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欣律師事務所
❶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哪個律所
說到最令當代大學生關心的,莫過於求職和升學問題。
在招聘季,通常有「金九銀十」這樣的說法,而去年秋天,騰訊製作的一檔法律求職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一經播出就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不僅帶動下一年法律專業高考分數線的上漲,而且讓網友直呼「選手們都是神仙學歷」。
而今年,「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回歸,又一波神仙打架即將來臨。
而本次負責發出offer的律所則是中國頂級律所——「紅圈所」之一的君合律師事務所。
而進入類似君合這樣頂級律所的基本配置,本碩均應就讀於知名院校法學院,對英語功底有較高的要求。這一點可以從這一季節目先導片面試部分看出,口語考察基本成了必經環節,所以如果應聘者具有留學背景當然會更受青睞。
那麼在這一季律所的水平與要求全面升級的背景下,實習生們是如何從簡歷大戰中脫穎而出的,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學歷背景來分析一下:
首先,從話題度最高的號稱簡歷簡單但實際一點都不簡單的王驍來說,本科和碩士雖然不是傳統的五院四系,但都是法學學科具有自己優勢的法學院。
國際關系學院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為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以外語、國際問題為教學科研的全國重點大學。而北京師范大學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最令人關注的還是他在斯坦福大學的留學經歷,這個標簽一出,連面試官都大吃一驚,直呼這塊招牌金光閃閃。
斯坦福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名校,有時連哈佛大學也需要追趕(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2,哈佛大學排名第3)。它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的帕羅奧多市境內,臨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矽谷,從這所學校走出去的眾多學生創辦了眾多著名的公司機構,如:谷歌、雅虎、惠普、耐克、升陽電腦等,這些企業的資金合計相等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系。
❷ 鄭州有哪些律所
麟格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緯五路附近
中涵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綠洲花園B座18層
廣奧律師事務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19號君安大廈五樓
經典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金水路99號4層
擎天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長興路12號
金研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黃河路126號江山大廈B座3層
國銀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健康路附近
電話:(0371)65582551
市第三律師事務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市轄區
金博大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文化路56號19-21層
河南君達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文化路102號9層903、905
河南天欣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文化路102號5層503
河南正大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中原東路附近
河南坦言律師事務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淮河東路68號
電話:(0371)68893761
河南千益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文化路附近
鄭州豫威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隴海中路55號9層A5室
河南華融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黃河路32號6層
河南國豐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東匯大廈C區4層403、405
河南新發展律師事務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 紫荊山路60號金成大廈1901室
河南長聖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緯四路附近
河南英倫律師事務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經三路19號綠洲商務509室
河南昭法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經三路32號1601
河南陽光國基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經二路2號中州都會廣場1701
河南乾元昭義律師事務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 花園路55號
河南吶喊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經八路附近
電話:(0371)65926136
河南金緯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農業路8號
河南世紀通律師事務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99號建達大廈3層
河南創志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秦嶺路附近
河南正方圓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工人路附近
鄭州言理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西十里鋪南路15號院
河南昌浩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經六路26號8層805
天之權(鄭州)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紫荊山路60號1013
河南聞禹律師事務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經三路財富廣場B座19樓
河南怡龍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金梭路附近
河南華裕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興華南街附近
河南光法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豫大飯庄東5層
河南力天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融豐花苑A座6層
河南中州律師事務所
地址:鄭州市緯五路43號18層C座
河南明天律師事務所(黃河路)
地址:鄭州市黃河路126號江山大廈B座11層
河南天昭律師事務所(經三路)
地址:鄭州市豐產路81附1號1001-1002
天之權律師事務所鄭州分所
地址:鄭州市淮河東路30號
❸ 請問鄭州有哪些著名的律師所
律師事務所 地 址 電 話 郵 編 律 師 名 錄
鄭州文豐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文化路50號 3836779 450002 張林海 司久貴 吳順奇 趙淑欣
祁雪瑞 趙新河 李德洋 胡宏偉
鄭州遠思律師事務所 鄭州金水路東段新鑫花園鑫秋居一樓A座
6391222、6391208 450003 李 強 黃福生 張川健 李 智
石 磊
鄭州力點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淮河路7號二樓209房
8853675 450052 張錦宏 李增科 楊 軍 任清泉
李 岩 林 琳 王岳峰 劉克鋒
楊成斌 王玲玲 王 磊
鄭州天翔律師事務所 鄭州金水路8號附4號
5958279 450003 肖志翔 李華陽 劉亞濤 王宇星
王福立 朱喜萍 張大慶 陳志紅
鄭州佐達勝律師事務所 鄭州黃河路22號金秋大廈6樓
3919940 450003 張明旺 姬振江 邱蘇明 王 崢
胡寶林 魏 曄 董 磊 王偉剛
任文軍
鄭州豫威律師事務所 市隴海中路55號綠雲尊邸A95 7711891、7711890 450052 馬新文 姚坤玲 朱國慶 楊正興
袁擁軍
鄭州怡龍律師事務所 健康路168號華林廣場B棟12樓DE座 3969526、3969505 450012 張春桂 王廣仁 胡 東 沙文傑
顧 昕 徐英軍 王 輝 袁延頂
程保棟 馮海河 孫耀霖 王林月
郭 輝 寧書文 張彥紅 楊 峰
李相周 王東海 武立順 楊德壽
馬 連 龐廣才 李敬偉 劉 艷
鄭州德奇文律師事務所 淮河東路49號1號樓701
8894754、8892060 450015 宋德友 蔣衛峰 趙友平 杜艷玲
宋 鐸 張琳莉
鄭州豫龍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緯一路13號
5901210 450003 李海林 李春江 蔣鴻斌 趙慶福
韓繼全 張中華 崔躍武 王喜文
段憲師 曹 楠 潘建渠 樊良啟
鄭州信林律師事務所 政七街12號
5751576 450008 馮彥秋 閆海潮 魏三平 趙 紅
白永理 郭建波
鄭州得益律師事務所 文化路115號2號樓 3833073 450003 韓 琳 趙 玲 楊 鐵 燕雪松
朱先進 馬勝利 張祖勤 侯 靈
牛炳義
鄭州成林律師事務所 鄭州友愛路1號
7430234 450007 金紹成 王青林 宋家琦 韓 潔
葛肖斐
鄭州創志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隴海西路8號鄭州晚報
7648289 450007 楊志文 李 淇 史海英 王東山
鄭州華裕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興華南街40號
8897722-1 450052 劉國棟 張原鄭 孫合會 孫洪波
鄭廣恩 趙春生 張 蒙 張勤玉
鄭州中涵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經七路18號
3582214 450000 許永善 白 勇 陳學政 張華強
支 合 呂 昕 蘇萬壽 於慎鴻
武文舉 郭書山 周衛明 葉 綱
劉明勛 陳 赤 張 傑 聞 剛
袁志強 申智超 段 菲 程 傑
聶申國 蘇 華 任躍進 趙必和
喬 力 王萬勝
鄭州天欣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115號
3576008 450003 俞 洲 李文學 黃國貞 高水利
廖如琳 閆政德 劉三保
鄭州奕信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緯四路金水花園17號樓2號1單元1A
5923738、5921330 450003 王天領 李向榮 袁 君 石艷麗
張小濤 李 兵 吳三民
鄭州秉義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健康路159號
3977032 450003 馬芳馨 郭 鳴 史傑光 郭益凌
彭曉鵬 崔 強
鄭州義和信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農業路69號
3962227 450002 劉栓柱 黃玉東 趙 波 肖遂康
趙天才 周杏梅 馮 舉 王蘭玉
呂尚文 周 軍 刁新強 李國振
曾夢卿 李根成
鄭州言東方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西大街明星城B座5樓4號
3836201 450003 閆 斌 梁先珍 韓忠利 劉方曉
黃江明
鄭州力天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金水路8號金源大廈513室
5933148 450003 丁 香 肖澤領 孫 寧 何 溢
李 棼 陳建軍 袁貴保 萬 東
谷旭東 劉偉良 朱彥召 王發彥
鄭州丹一諾律師事務所 鄭州市淮河路8號
8869208 450052 楊 曉 王生偉 劉向前 劉予升
雷獻生
開物律師事務所鄭州分所 緯五路29號付12號千金大廈
3826366 450002 馮明輝 姚建明 尚 鋼 姚旭岑
趙紅魁 郭健鵬 胡 濤 朱衛平
辛永豐 宋紅軍 雷呈學
金研律師事務所鄭州分所 鄭州市未來大道66號聚龍廣場四樓
5923113、5923339 450003 盧懷敦 邱 波 孫春霞 李 濤
邵存靈 王洪武 桂 浩
大滄海律師事務所鄭州分所 鄭花路8-8號安華大廈16層B座
5741869、5741870 450008 唐 軍 劉志民 戚建國 殷保明
劉宏力 范俊霞 萬 根 於 強
高先榮 王曉龍
❹ 工傷期間的營養費怎麼算
1、工傷期間的營養費,按工傷保險條例只有住院期間有伙食費補貼的,護理費如果確需護理的,可以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依法享受的,具體條款如下: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
第三十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第三十四條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工傷賠償中是沒有營養費的。依據《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二)住院伙食補助費;(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❺ 貪污腐敗案例
出來了做好事/壞事的案例很難找,這個媒體不會說。。。。
只能給你幾個最新的。。。
1 2007年4月,被告人黃江利用其擔任南丹縣物價局局長的職務便利,以解決單位辦公經費緊張為借口,向南丹縣某公司提出贊助要求,該公司贊助10000元給南丹縣物價局。4月22日,黃江到公司提取現金10000元。隨後,到南丹縣某汽車修理廠虛開1張面額為9999元的修理費發票並補貼1元錢現金,拿給南丹縣某公司沖帳。2007年2月9日、3月16日,黃江分別三次拿各種開支發票叫本單位工作人員代簽,由他自己在審批意見欄上簽同意開支並到單位財務報帳,得款共計44849元據為已有。案發後,黃江主動退贓人民幣30000元。
南丹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被告人構成貪污罪,存在自首情節。遂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處沒收財產人民幣60000元。被告人黃江不服提起上訴。河池中院經審理後判決,撤銷南丹縣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上訴人黃江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責令上訴人退賠人民幣43059元。
自首+悔過自新,獲得緩刑,算好的。
2一個司機班長有多大的權力,是怎樣貪污、受賄的?公訴書上,列明了李某的犯罪過程。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李某在任鄭州市煙草專賣局機關服務中心司機班班長期間,利用其管理單位公務車輛維修的職務之便,以多開、虛開維修款和裝具款發票的方式,通過鄭州市二七區華麗汽車修理站、鄭州盛達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分多次套出單位公款共計103.3萬余元。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間,李某利用職務之便,分4次收受鄭州市二七區華麗汽車修理站經理劉某某修理款回扣,共計9.4萬余元。
二七區法院支持了檢察機關的指控,認定李某貪污、受賄兩項罪名成立。
獲刑15年半 留下數百萬元債務
河南天欣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為其做了罪輕辯護,認為李某能夠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其家屬還替他退回贓款6萬元,悔罪態度好,應從輕處罰。該觀點得到了法官的支持。
最後兩項罪行合並判刑15年。
一個司機就貪污200W,罪有應得。
❻ 別人貸款買手機合同上為什麼會有我的名字
肯定是身份證,手機信息泄露了唄!而且辦貸款的人不規范,沒有核對,不是內本人簽名,他們也認容所以一打官司就非常的麻煩你們也可以找律師咨詢一下。但是不去到庭等於說是你們承認了,你們的過失了這種方法不靠譜,也挺愚蠢的。你要能證明自己在這場貸款當中,毫不知情,這樣才行啊。
❼ 尋找經典案例
【案情簡況】
原告:徐某,女,17歲,同堂村村民,高中學生。
訴訟代理人:浙江創欣律師事務所 倪振楊 律師
被告:王某,夏黃村村民,原告生父。
被告:金某,夏黃村村民,原告生母。
被告:徐甲,同堂村村民,原告二叔。
被告:徐乙,同堂村村民,原告小叔。
案由:遺產歸屬糾紛
浙江省永康市同堂村村民徐某某,系第三、第四被告胞兄,因年過四十未婚,於1985年與失去前夫的章某結為夫婦。婚後兩年未生育。
1987年9月中旬,原告出生第十五天即被徐某某、章某夫婦收養。1989年、1990年養母、養父先後去世,原告年僅三歲。因無合適監護人,原告親生父母王某、金某不忍心看著年幼的原告失去依靠,毅然舉家租住在同堂村,擔負起對原告的監護責任至今。期間,原告村兩委及鄉鄰多方關懷,給原告申報落戶、分了責任田,並按孤兒給予照顧,對原告生父母擔任原告監護人給予大力支持,使原告能重新享受人間真情的關愛,使孤兒能健康成長。但,養父去世九年後的1999年11月,四被告簽訂了"協議書",將原告所有的養父遺產處分給"親胞兄弟所有"。此後,第三、第四被告依"協議書"佔有原告養父遺產(主要是三間房屋)至今。
2002年,村裡分配土地徵用款時,以原告不繼承養父遺產、已由生父母監護為由,不給原告享受村民待遇。原告生父母遂感事情嚴重,委託浙江創欣律師事務所並指定倪振楊律師代理本案,於2003年9月起訴維權。
【爭議焦點】法庭審理過程中,原告和第一、第二被告與第三、第四被告之間主要圍繞以下焦點展開:
一、原告與徐某某、章某夫婦之間的收養關系是否成立和有效。
第三、第四被告辯稱:原告與其養父之間的收養關系不成立。原告是棄嬰,依據《浙江省計劃生育條例》(修正)(1995)第四十五條"禁止非法收養。非法收養的,按計劃外生育處理"的規定。徐某某與章某將原告收養違反上述不得收養棄嬰的規定,因此收養關系不成立。即使當時收養關系成立,但原告養父母去世時原告才三歲,此後,原告就被生父母領回去撫養至今,已經與養父母脫離收養關系,而與生父母重新建立父母關系。所以,收養關系已經不存在。
原告認為:原告與徐某某、章某夫婦間的收養關系成立並合法有效。
1、從1987年9月原告出生第十五天起,原告就被徐某某、章某夫婦收養。這是原告生父母與徐某某、章某夫婦生前的真實意思表示,而且得到包括第三、第四被告在內的徐氏家族一致認可,並得到村委會的支持。原告的戶口簿、四被告的協議書和徐氏宗普等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十五條雖然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但《收養法》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原告被收養是在1987年9月,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部分"收養問題"第28條"親友、群眾公認,或有關組織證明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關系長期共同生活的,雖未辦理合法手續,也應按收養關系對待。"之規定,原告與徐、章夫婦之間的收養關系客觀存在並合法有效。
2、原告養父母去世時後,原告就被生父母撫養(監護)至今屬實。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法律並沒有規定養父母去世後,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自然消失,也沒有規定未成年的養子女與生父母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自然恢復。因此,第三、第四被告認為收養關系已經不存在的主張不能成立。
二、四被告簽訂協議書對徐某某、章某的遺產所作的處分是否合法有效。
第三、第四被告認為:第一、第二被告是原告的監護人,有權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四方簽訂"協議書",約定將徐某某、章某的遺產歸第三、第四被告所有,是原告生父母真實意思表示。所以,"協議書"合法有效。
原告認為:四被告簽訂"協議書",處分原告養父母遺產的行為無效。理由是:
1、原告養父母的遺產,依法應歸原告繼承,歸原告所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六條"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三條"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等規定,原告作為養父母遺產的第一順序繼承人,養父母的父母早已去世,原告就是其養父母徐某某夫婦遺產的唯一繼承人。因此,從原告養母、養父先後去世之時起,原告養父母的遺產就歸原告所有,屬原告的財產。
2、四被告簽訂"協議書"處分原告財產的協議內容無效。
如前所述,依照法律規定,1989年、1990年原告養母、養父先後去世之日起,其遺產即歸原告繼承和所有。但九年後的1999年9月(原告才13虛歲),四被告卻簽訂協議書,約定"原告養父遺產由親胞兄弟所有,原告徐某因未成年遺產歸屬問題由親生父母王某、金某作主,自願同意,原告不接(繼)承其養父遺產。"這一約定內容是違法的、無效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則意見》第10條規定,"監護人的主要職責是:(1)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 (2)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3)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下列民事行為無效:(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的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關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之規定,監護人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有權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但不得進行有損或者可能損害被監護人利益的處分行為。四被告簽訂協議將原告所有的財產處分給第三、第四被告所有,直接侵害原告合法的財產權利,使原告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協議書處分原告財產的內容違反法律強制性、禁止性規定,是違法的、無效的,應當予以撤銷。
三、原告養父母的遺產(三間房屋)是否應歸第三第四被告所有。
第三、第四被告認為:四被告於1999年9月簽訂"協議書"後,他們即依據該協議佔有、使用原告財產,至今已5年,依據法律規定,原告已經超過了二年的訴訟時效,三間房屋應歸他們所有。
原告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第三、第四被告依據違法的、無效的"協議書"佔有、使用原告財產沒有法律依據。原告今年才16歲,在年滿20歲前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時效的限制。因此,不因兩被告已經實際佔有5 年而歸佔有人所有。
【法院認為】
法院經三次開庭審理後認為:原告與徐某某、章某之間所形成的收養關系,雖未按照有關收養的法律和政策辦理收養手續,但原告與徐某某夫婦之間已實際形成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且該關系也已被群眾所公認,並將原告作為徐某某夫婦的養女載入了徐氏宗譜,因此原告與徐某某夫婦之間的事實收養關系成立。本案所爭訟的財產房屋為徐某某登記所有,是徐某某婚前財產,且章某先於徐某某亡故,因此該房產應屬徐某某的個人遺產。原告作為徐某某夫婦的唯一法定繼承人,其對徐某某的遺產享有繼承權。被告王某、金某擅自處分未成年人的財產,與被告徐甲、徐乙簽訂的處分原告繼承權的協議書,侵害了原告的合法財產繼承權,故四被告於1999年9月所簽訂的協議書無效,徐某某的遺產應由原告依法繼承。現由被告徐甲、徐乙佔有的徐某某的遺產應歸還原告繼承和享有。原告請求確認四被告於1999年9月所簽訂的協議書中對徐某某遺產處分的內容無效及返還房屋的訴訟請求依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被告徐甲、徐乙的抗辯理由因無證據證明且依法無據,本院不予採信。
【判決、結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五)項 、第六十一條的規定,法院判決如下:
一、確認四被告於1999年9月所簽訂的協議書中處分原告繼承權的內容無效。
二、被告徐甲、徐乙應在本判決生效後三個月內,將其所佔有的同堂村徐某某的遺產房屋三間返還原告繼承所有。
宣判後,被告徐甲、徐乙沒有上訴。但在判決書規定的時間內沒有自覺履行判決書確定的義務。經原告申請,二OO三年底已由法院強制執行到位。
【分析、建議】本案原告在其三歲時因養父母的不幸去世得到了遺產,在十二歲時因生父母和叔叔的行為而被剝奪,十六歲時求助於法律,依法使失去的財產失而復得。這無疑是一個成功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例。
本案最大的特點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是別人,正是原告自己的生父母和叔叔。因此,在辦案過程中,就碰到了法律上的障礙:
1、監護人的確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 兄、姐;(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 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的規定,本案原告養父母去世後,原告與生父母之間並不因此而自然恢復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生父母並不能自然成為原告的合法監護人。好在從養父母去世原告三歲時,生父母就事實上履行對原告的監護、撫養的義務,原告的親屬、村民委員會和群眾都無異議。到起訴時已經十三年。所以,原告的生父母是事實上的、合法的監護人,法院也沒提出異議。
2、訴訟主體的確定。因為簽訂協議、處分原告養父遺產的一方就是原告生父母,也就是原告的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條監護人的主要職責第(3)項"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之規定。當被監護人合法權益被侵害,需要維權時,依法應由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但本案中,侵權人是原告的生父母(監護人),無疑是本案的被告。如果由生父母(監護人)代理訴訟,生父母當然以原告的身份出現。這樣,就成了自己告自己的狀況,這顯然是違背法理的。既然不能由監護人代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又應當由誰來履行監護責任,包括請律師代理呢?法律對此沒有規定。--這是目前法律的空白。如果要等到被侵害人年滿十八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再自行主張權利,就會造成明知受侵害而不能維權的狀況,顯然不利於充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建議:下次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時,對監護人侵害被監護人權益不能履行監護職責時,應當由誰代為履行監護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以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一)
案例: 寒假過去又開學了,初一( 3)班郭老師在學生報到注冊的時候,又強調了發型問題。說實在話,"穿衣戴帽,各有一好",留什麼樣的發型本來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可現在許多學校又都把它當做一件不小的事來抓,其原因是指揮中學生留什麼發型的不是教委,不是學校,而是歌星、影星、球星,學生以他們的形象來定位,結果生源不擇優校的學生常給人"街道痞子"、"胡同串子"的感覺,郭老師強調發型問題是有原因的。
三天過去了,班裡的男生蘇某還是留著長長的中分。一天中午放學後,郭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教師問:"老師給全班同學提的發型要求你知道嗎?這也是全校統一的要求,你知道嗎?""知道。"學生低聲回答。"知道?知道為什麼還不動?"聲調里老師帶著幾分氣。"我家裡不讓理,我也沒辦法。"學生理直氣壯。就這樣,師生對話的火葯味越來越濃。最後,老師拉開抽屜順手拿出一把剪子,嘴裡說著那我替你理吧,話到手到,蘇某中間的一綹頭發已剪下來了。蘇某一邊護著,一邊說:"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說完跑出了辦公室。
蘇某回到家的時候,其父正在喝酒。看見兒子捂著頭走進來便大聲喝問,以為兒子又在外面打了架,惹事生非。當聽完事情原委後便借著幾分酒力,怒沖沖跑到學校興師問罪。見到郭老師開始還較理智,後來便破口大罵,在場的老師都為之瞪目。
正當大家紛紛上前勸解、家長還不依不饒的時候。一位兩鬢銀白、馬上要退休的女教師喬某走上前去,嘴裡說著"讓你無法無天"隨手就給了蘇父一個嘴巴,不知是這巴掌的功效還是蘇父的酒也該醒了,反正此後罵聲聽不見了,只是聽到蘇父反復強調:"正月里理頭死舅舅,又不是文化大革命,憑什麼給我孩子剃陰陽頭……。"此時外面已圍了不少人,為了化解矛盾,年級主任便把他們帶到校長室。
校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說來也巧校長剛剛學完有關教育法學的課程,聽完大家的陳述,覺得這是個比較典型的案例,藉此也是對大家進行法制教育的好機會。校長認為,化解矛盾的最好辦法是學法,使他們各知其錯。校長先對家長講,您看見孩子被剃了頭心裡不痛快,大家都可以理解,有意見也可以反映,但跑到學校來吵鬧、辱罵教師是不允許的,這是違法行為。校長說著打開《教師法》翻至第35條:"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賂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校長說完征詢家長意見:"您看咱這問題在學校解決好還是換個地方解決好?"家長趕緊表示自己錯了,願意賠禮道歉,說著站起來給郭老師深深鞠了一躬。
接著校長轉過身來對郭老師說:"您對學生嚴格要求,對工作認真負責是好的,但採取的方法不當,對學生的人格不夠尊重。"校長打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找到第15條:"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就這一點來說,郭老師應該向學生道歉。此時郭老師已為自己一時間魯莽感到內疚,借著校長的話,誠懇地向學生和家長表示了歉意。 對老師喬某,校長笑著批評她說:"您站出來主持公道,這很不容易,但是您不該用違法行為制止違法行為。如果這樣下去那不就亂上加亂了嗎?"喬老師為人豪爽當即向家長道歉,並表示校長批評得對,自己遇事不冷靜,確實不應該。
案例分析: 對於本案中發生的行為,這位校長依據法律所作的分析已經很清楚了。通過這個案例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發生的類似事件比較普遍,象老師強行給學生剪發的事不僅僅是這一位老師的行為,家長到學校來"興師問罪"的事也多見於很多學校,當發生這類事情的時候,應該依照現有的法律來處理,雖然不是所有行為都有相應的具體法律條文,但我們也可以比照一些類似條文或者法律精神來解決,知法、懂法,具備法律意識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大家遇事都能冷靜思考,注意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對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程序非常重要,同時這也是保障自身權利的重要前提。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二)
教師誤傷學生
案例: 在本案中,原告張欣欣,男, 10歲,某小學學生;被告為原告的教師王適之,男,28歲;第三人為原告所在學校和某鎮教辦。
原告訴稱: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節課時,由於我同桌不專心聽課,教師王適之使用竹製教鞭拍擊學生陳某桌面,以示教訓陳某,不料打斷教鞭頭。致碎片飛插入我的左眼瞼及眼球角膜內,後經治療,也未見效。1992年7月13日經縣人民醫院檢查,診斷為眼外傷,瞳孔閉鎖。1992年8月20日,再到某眼科醫院檢查診斷為陳舊性眼球鈍傷(角膜血染)。現要求被告賠償我的葯費、親屬的誤工費1800元、傷殘生活補助費27500元,共30450元。
被告辯稱:我當時在執行公務(上課),用教鞭擊課桌,以示警告違紀學生,不料教鞭破裂飛出碎末刺著原告的左眼皮上,後來原告自己拔下,但當時我未發覺,後我知道原告眼傷曾向學校領導及班主任多次提議去醫院檢查治療,而原告家屬卻說:只是熱毒嚴重,不用麻煩了。後由於不及時找專科醫院治療,才導致眼睛失明。因此,我不應負全責。
第三人述稱:原、被告所述的受傷、治療過程都是事實。由於被告的行為是過失行為,不是故意造成原告眼睛失明的,所以我們希望合情合理解決。
經人民法院審理查明: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節數學課時,被告王適之檢查學生背誦乘法口訣,因學生陳某不能背誦,且東張西望,被告王適之便用教鞭拍擊陳的課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擊時,不料有一粒比牙簽還細小的竹屑飛插入陳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體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撥出,當覺得痛和出血時便小聲哭。後被告發現即停止上課來問及病否和察看眼睛,並叫原告到衛生站看病。由於當時原告不願去,結果到中午放學時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車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繼續堅持上學。開始一、兩天家長認為問題不大,自以為是熱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視。後原告覺得眼睛很疼且睜不開,原告親屬即帶原告到衛生站、衛生院、人民醫院等地去治療,期間,共用去醫葯費221.06元。後由於病情沒有好轉,相反惡化,才於1992年7月13日到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經診斷:眼外傷,瞳孔閉鎖,用去醫葯費共339元。上述有葯費的單據共560.06元,無單據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經雙方同意,由被告出資與原告到廣州中山醫學院眼科門診再次檢查,診斷為陳舊性眼球鈍份(角膜血染)。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共用去人民幣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廠州檢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賠償醫葯費、誤工費及傷殘生活補助費共30450元。
法院認為:被告造成原告傷害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原告要求被告賠償葯費、誤工補助及生活費,本院應予支持。在整個事故中,雖然被告沒有主觀上的故意,但客觀上已造成原告左眼完全失明,成了終身殘廢,被告應負主要責任。由於損害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因此第三人也應負一定責任。案經調解,雙方各持己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 119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7條的規定,判決如下:由被告王適之一次性賠償醫葯費、誤工費及傷殘後的生活費 3600元(含已支付的600元),第三人賠償人民幣2000元,合共5600元給原告張欣欣。本案受理費50元,由被告負擔。
案例分析: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和管理學生過程中,有時會因故意或過失而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傷害發生後,往往會引起賠償訴訟。原告是確定的,是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學生,但被告的確定卻比較復雜。起來說來,有這么幾種情況:( 1)被告為學校;(2)被告為教師;(3)學校和教師為共同被告;(4)學校為被告,教師為第三人;(5)教師為被告,學校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種情況。本書贊同第一種做法, 以為將學校列為被告,由其承擔賠償責任比較合宜,因教師對學生造成損害是教師的職務行為導致的。但這絕不是說教師不負任何責任,除負行政責任外,還應負民事賠償責任,學校可在履行賠償義務後,向教師追償學校所賠償的部分或個部費用。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三)
老師擅拆學生信件致學生墜樓
案例:
原告:楊新宇,男, 18歲,天津市第48中學學生,住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大街10號。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學
法定代表人:楊復興,校長。
第三人:王斌,男, 53歲,天津市第48中學教員、班主任。
第三人:陳利民,男, 23歲,天津市第48中學教員、校團隊書記。
第三人:楊國祥,男, 44歲,系楊新宇之父。
原告楊新宇向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 1988年10月26日下午,我因故未上第二節課,班主任王斌乘我不在教室,隨意翻弄我的書包,從錢夾里翻出校外女生給我的信件,並將信件和書包拿到辦公室。我得知後,前去索要,王斌令我將信件說清楚,否則不給我書包。為防信件內容擴散,我拿起信和書包欲走,王斌不讓走。學校團隊書記陳利民趕來,揪住我搶奪信件。我急忙將信塞入口中。陳利民即拳擊我面部,並摳我嘴,因未能搶到信,便將我挾持到三樓閱覽室內,反鎖屋門。為擺脫教師對我的毆打,我躍上窗檯,想從窗戶逃脫。此時,聽到一教師驚叫,我慌忙從三樓窗戶墜落樓外,造成多處骨折、肺出血等嚴重後果。除被告已墊付部分醫療費用外,仍有父母因陪伴誤工減少收入及營養費等計1300餘元的損失。要求被告負擔我治傷支出的一切費用,補償我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帶來的經濟損失,並負責解決我今後的生活出路問題。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學辯稱:原告無故曠課,班主任王斌為防其放在課桌內的東西丟失,將原告的書包、錢包拿到辦公室。因恐錢包內有錢,便打開錢包,發現未封口的信封,抽出信紙,見是原告早戀情書,即放在桌上。此時原告闖進辦公室,王斌與其談話,了解曠課原因,並進行說服教育。原告拒不服教,猛然將放在桌上的情書奪走,放入口中,拿起書包便走。王斌阻止,被原告推倒。此間,陳利民在四樓聽到聲響,快步趕到三樓察看,將原告面對面抱住,因見原告嘴特別鼓,臉色蒼白,恐其噎著,便用手摳其嘴裡的東西。原告用頭頂撞並撕扯陳利民的衣服,力圖掙脫,雙方拉扯到閱覽室,陳利民讓原告把嘴裡的東西吐到屋內爐里燒掉,原告便先進屋。當楊穎強老師進去時,發現原告已站在樓窗上,便上前拽其腿,讓其下來。原告將楊老師蹬倒在地。楊驚呼時,教務處張主任聞聲趕來,撲到窗前,只見原告兩手攀抓外窗檯,從左側向右側移動,由於腳下無可蹬踏而失落地面。原告傷現已痊癒,我校為其墊付了 2698.83元費用。原告墜樓系自身所為,與校方教育無因果關系,其後果應由其自負。要求原告返還學校已墊付的全部費用。
第三人王斌、陳利民認為被告所述屬實,並提出自己系履行職務,並無不當。
第三人楊國祥提出:王斌擅自拆看原告信件,已構成對原告人格的侵犯;陳利民採用暴力手段搶奪信件,毆打原告,對原告墜樓有直接責任。原告治傷所花費用應由被告承擔。
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楊新宇原系被告學校初三( 2)班學生,王斌系該班班主任,陳利民系被告學校團隊書記。事故發生時,楊新宇16歲。1988年10月26日下午第2、3節課,原告曠課。王斌去教室時,發現原告不在,因見原告書包及錢夾在課桌內,在察看錢夾時發現原告早戀情書,便將書包、錢夾、信件拿到辦公室。原告在第3節課期間回來上課,知其書包被班主任拿走,便前去索要。王斌讓原告說清早戀情書問題,原告拒談,並搶奪了部分信件及書包要走,被王斌抓住不放。而後陳利民趕到,將原告抱住。原告即將信塞入口中。陳利民摳原告的嘴,未能摳出信。原告力圖掙脫,雙方撕拽進入三樓閱覽室內。此時,校方在場人員提出,讓原告將信吐到閱覽室裡屋爐內燒掉。原告便含信進入裡屋。當圖書管理員楊穎強進入裡屋,發現原告已站在窗檯上,便上前阻攔,被原告蹬倒。原告從三樓窗戶逃脫摔傷,致右肋骨幹骨折、第六胸椎壓縮骨折、骨盆骨折、肺挫傷。經住院治療傷已痊癒。原告住院期間,被告墊付了醫葯費、住院費1830.83元、護理費768元、營養費100元,共計2698.83元。此外,原告母親因陪伴誤工減少收入1044.16元。
河北區人民法院認為:原告在,學校上學期間,應當遵守校規校紀,服從學校管理,不應擅自曠課,過早戀愛。由於原告違反了校規,王斌作為班主任在查課時發現原告曠課及情書,擬對原告進行教育是正確的,並非屬於私拆信件行為。但在原告搶走信件時,王斌不夠冷靜,方法過於簡單。陳利民身為教師,遇事應採取說服教育方法,但當原告將信件塞入口中後,卻同原告撕扯,並採取強制摳嘴措施,以令其吐出信件,顯屬不當,況且原告此時尚未成年,從精神及心理上易產生逆反心態,致使原告急於脫離現場,故應承擔相應的風險責任。原告此時雖未成年,但處於限制行為能力階段,應預見到從窗戶逃脫有危險,卻不顧阻攔,堅持從窗逃脫,應負主要責任。王斌、陳利民管教原告屬於職務行為,其應承擔的責任由被告承擔。被告對原告治療期間墊付之款,應負擔其中一部分,其餘由原告負擔。因原告目前尚無經濟收入,原告負擔的部分,應由其父第三人楊國祥退還給被告。根據《中華入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3條、第119條、第131條之規定,於1990年5月17日判決如下:(1)原告因傷所花用醫葯費用、住院
❽ 今年來本地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情況 社會調查
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調查報告
〔提要〕
●2003年浙江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533人,為近十年最多,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22.02%,占犯罪嫌疑人總數的10.62%;
●未成年人犯罪的增長率,略低於整個社會犯罪的增長率;
●低齡犯罪日益突出。2003年1-8月與1998年1-8月抓獲的未滿13周歲的犯罪嫌疑人佔全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比例,分別是12.80%和11.11%,上升了1.71個百分點;
●在校學生(主要是初中生)犯罪比例較高。10年來在校學生作案比例占未成年人犯罪總數的40%以上。1999年,犯罪的中小學生占當年所有犯罪學生的87.78%;
●有些法制教育、宣傳流於形式,學生認為印象深刻的法制教育課只佔20%;
●近幾年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輟學生的比例接近60%;
●在少年收容所的學生在原學校幾乎都有不愉快的經歷;
●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殘缺家庭、不和睦家庭合計佔68%以上。
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王海華(省公安廳)、駱威(省文化廳)在對我省1994-2003年未成年人犯罪現狀進行認真調查的基礎上,指出,浙江省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仍然比較突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成為急需重視和改進的社會問題。
一、10年來全省未成年人犯罪狀況
浙江未成年人犯罪是隨著整個社會犯罪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