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產生
A. 中國現代最早律師產生
世界上最早出現律師行當的地方或許是中國。據《呂氏春秋》一書說,春秋早期,鄭國就有個叫鄧析的人,專門幫人打官司,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條
褲子作為報酬,教人「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委託人想打贏官司他就有辦法讓他贏,想讓人罪名成立他也有辦法使人身敗名裂。弄得鄭國「是非無度」,鄭國的執
政大夫子產於是就把鄧析殺了。
中國律師出現雖早,可是被禁止的時間也早。儒家以為爭訟是件不值得提倡的事,像鄧析這樣教導人們如何去打官司,為蠅頭小利爭論不休,是毒化人們的善良天
性,必須要予以嚴懲。後世的統治者繼續著這一思路,把這一行當稱之為「訟師」,或者叫做「訟棍」,立法嚴禁。秦漢律嚴格規定,凡是訴訟活動都必須當事人自
行進行訴訟活動,不得有代理人代為辦理。除了婦女、老幼、現任或退休官員及士大夫,可以由家人代為出庭應訴,其他人一律都要親自出庭。
除了直
接替人訴訟外,向人傳授訴訟的知識更被視為大罪,南宋紹興十三年敕規定:凡是聚集生徒教授辭訟文書者,處杖一百。並允許告發。再犯者,不得因大赦減免刑
罰,一律要「鄰州編管」。從學者,各處杖八十。明清律撰寫「構訟之書」者,要比照「淫詞小說例,杖一百流三千里」,如果是為人寫作訴狀沒有增減情節,真實
反映事實的,才是被允許的。
盡管法律如此嚴禁,可是民間訴訟活動總是需要有人幫助,所以這一行當還是禁止不了的,官府的禁令只不過是把這個行
當變成了一種「地下行業」而已。在民間從事訴訟指導的訟師,有不少人是正直的人士,盡力為委託人服務,「受人錢財,與人消災」,為人們提供必要的法律訴訟
知識,頗有點近代律師的作用,不能一概都斥為「訟棍」。不過就總體上來說,訟師的素質確實不高。大多數訟師確實是興風作浪,惟恐天下不亂的無賴。很多人不
顧事實、法律,一味翻雲覆雨,顛倒黑白。
由於訟師的名聲太臭,到了近代,為了引進西方的法律,在翻譯西文中lawyer一詞,學者們還是動了
腦筋的。日本當初引進西方法律時,把律師翻譯為「代言人」,後來又改為「辯護士」。這個譯法沒有被中國的學者沿用。就想出了「律師」這個詞。成書於
1879年的薛福成《籌洋芻議》,大概是最早採用「律師」一詞的。以後律師一詞被普遍接受。民國成立後的不久就公布了第一部律師法律,這樣在歷史上第一個
開業律師被殺兩千五百多年後,中國才有了正式的律師。
B. 世界上最早的律師制度在哪產生
公元前二三世紀的古羅馬時期
公元前三世紀,羅馬皇帝以詔令的形式確定了「大教侶」從事「以供平民咨詢法律事項」的職業。同時,還允許委託他人代理訴訟行為,於是,「職業律師」正式出現了。
C. 一方律師是當地協會會長,會對另一方律師產生影響嗎
律師協會是律師自律性組織,依法實施行業管理。一方律師是當地協會會長,不會對另一方律師辦案產生影響。
D.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產生律師制度
雖然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依法治國的思想,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畢竟還是皇權大於法律。說白了就是皇帝一人說了算,當官人的話比法律更有用。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律師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更不會有律師制度
。
E. 3.「律師」一詞在中國古代就已出現,但近代意義上的律師制度卻是產生於( )。
(B)南京臨時政府時期
中國律師辯護制度的起步,是民國成立之後的事情。在此之前,律師專辯護制度曾經被屬《大清刑事民事訴訟律》、《法院編製法》所採納,只是一直沒有在中國本土的法律實踐中得到貫徹執行。1912年3月2日,《臨時政府公報》刊載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孫中山對於《律師法草案》的批復意見:「查律師制度與司法獨立相輔為用,為文明各國所通行,現各處既紛紛設立律師公會,尤應亟定法律,俾咨依據。」http://finance.qq.com/a/20091224/001100.htm
F. 世界上最早的律師制度在哪個國家產生
律師制度的最早萌芽出現於公元前二三世紀的古羅馬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訴訟日益增多,有些訴訟當事人出於各種考慮,委託親屬或朋友代其訴訟。這種情況日漸增多,相沿成習,出現了Advocatus一詞。這個詞的意思是陪同被告人到法庭,在開庭審理時給被告人提供意見的親戚或朋友。最初的Advocatus只能在法庭上對被告人提供意見,並不面對法庭發言,後來發展成為代替被告人向法庭表達意見,反駁對方當事人的種種指控。
公元前一世紀是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演變的時期,社會矛盾異常尖銳,羅馬統治階級為維護其統治秩序,制定了許多法律、法令和規定。與此相適應,社會上出現了學習、研究法律的法學家階層,這些人與統治階級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時常就如何執法等問題向司法、行政官員提供意見。他們的研究成果和著述有些被統治者認可為法律。在社會上,他們向平民百姓解答法律問題,為訴訟當事人提供咨詢意見,代理當事人參加訴訟。由於這些人的活動有利於統治秩序的穩定,公元前三世紀,羅馬皇帝以詔令的形式確定了「大教侶」從事「以供平民咨詢法律事項」的職業。同時,還允許委託他人代理訴訟行為,於是,「職業律師」正式出現了。
古羅馬訴訟形式是辯論式。當事人雙方在訴訟中地位平等,他們在法庭上可以充分陳述自己的意見,反駁對方的訴訟請求,法官根據辯論的結果作出裁判。這種訴訟結構使得職業律師的出現有了可能。在糾問式的訴訟中,當事人沒有訴訟權利可言,因而不會有代理當事人行使訴訟的職業律師的產生。訴訟當事人享有訴訟權利,是律師產生和存在的必要前提。
G. 北洋政府於1912年公布希么標志著中國律師制度的產生和起步
《律師暫行章程》。
2012年是中國建立律師制度100周年。100年前,在辛亥革命的推動下,北洋政府於1912年9月16日公布了《律師暫行章程》,這標志著律師制度在我國正式誕生。
伴隨著對共和制度的嚮往,律師制度的出現廢除了封建法律工作由官員擔任的傳統體制,邁出了社會追求司法獨立和公平的重要步伐。
回顧和總結中國律師制度的百年發展歷史,對於加強我國律師制度和社會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擬在2012年適當時間舉辦高峰論壇,以紀念中國律師制度建立100周年。
(7)律師產生擴展閱讀:
近現代律師制度和律師業在中國的出現的背景:
近現代律師制度和律師業在中國的出現,包含了一場由外而內、由表及裡地用西方現代意義的「律師」重塑和更新中國本土「訟師」意涵的變革活動。傳統中國雖然也曾使用「律師」一詞,而且在功能上也有職業形態相似的「訟師」,但是它們之間的含義畢竟有根本的不同。
近現代意義上的「律師」,是近現代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之一,它以保障人權、體現司法民主和法治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
而在傳統中國社會,「訟師」又被貶稱為「師爺」、「訟棍」、「刀筆吏」等,是不敬「道德文章」、專長於「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辯」的道義小人,在法律文化上缺乏價值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