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的訴訟主體資格法律規定
❶ 哪些分支機構具有民事訴訟主體資格
你好,據你所述,依據《民訴意見》第40條「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版指合法成立、有一定權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5)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領取了營業執照的法人分支機構是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參加訴訟的。雖然《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但這並未否認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分支機構的訴訟主體資格,僅僅表明分公司(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由公司(法人)承擔。
❷ 分公司是否具有訴訟主體資格
根據《公司登記管理條理》第39條和第41條的規定,分支機構在法人授權范圍內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營業活動,具有相對的民事主體資格。而《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則規定了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也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❸ 支公司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有資格。民事訴訟當事人的定義,決定分公司可以承擔民事責任。
民事訴訟當事人是版指由於民事實體權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並受法院裁判約束的利害關系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因此,雖然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但不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人,如證人、鑒定人等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第一種意見是因為分公司不能承擔民事責任而必須追加法人,那麼分公司並不受法院裁判的約束,參與訴訟僅僅是為了查清事實,那麼分公司就不是訴訟當事人,僅僅起到了證人的作用。這與民訴法及其意見所規定的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的意見相悖。
(3)分公司的訴訟主體資格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分公司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可以降低訴訟成本。
民訴法及民訴意見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民事訴訟主體,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降低訴訟成本。訴訟成本包括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和法院的訴訟成本。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法人分支機構的數量日益龐大,地域分布范圍更加廣泛。
如果法人的分支機構沒有訴訟主體資格,那麼當事人不得不到法人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的法院起訴,這必然造成原告的訴訟成本的昂貴。那麼民訴法將分支機構列為民事訴訟主體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❹ 哪些分支機構具有民事訴訟主體資格
根據2012年修訂前的民事訴訟法第49條第1款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規定,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及各專業銀行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等屬於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的其他組織,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可以作為當事人參加民事訴訟。
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訂時並未變更原民事訴訟法第49條的內容,只是條文順序變更為第48條。針對修訂後民事訴訟法的理解與適用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52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
(一)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企業;
(二)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企業;
(三)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
(四)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
(五)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
(六)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
(七)經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
(八)其他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組織。」
根據該規定,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中國人民銀行及各專業銀行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亦屬於民事訴訟法所指的「其他組織」,可以作為訴訟當事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52條雖沒有明確規定,但應認為不影響以上分支機構的訴訟主體資格。
❺ 法人的分支機構是否有訴訟主體資格
你好來,據你所述,依據《自民訴意見》第40條「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5)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領取了營業執照的法人分支機構是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參加訴訟的。雖然《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但這並未否認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分支機構的訴訟主體資格,僅僅表明分公司(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由公司(法人)承擔。
❻ 分公司能否作為訴訟主體
《民事訴訟法》第49條、最高人民法院《民訴法意見》第40條第(5)項規定,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獨立的民事訴訟主體。
《公司法》第l4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由此可見,《公司法》的規定解決的是實體民事責任的最終承擔問題,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是訴訟主體資格問題。有限責任公司的分公司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又有自己的財產,可以獨立參加民事訴訟,以方便訴訟。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其他司法解釋也持此種態度。當然,分公司參加訴訟,但最終的民事權利義務實際上由有限責任公司享有和承擔。
❼ 分公司有否訴訟主體資格可否為勞動仲裁被申請人
分公司有否訴訟主體資格
可否為勞動仲裁被申請人
近日,耿先生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向我咨詢之前,耿先生說北京某仲裁委員會的工作人告訴他說分公司沒有訴訟主體資格,不能作為勞動仲裁的被申請人。沈律師認為,這個回答過於絕對,根據《公司登記管理條理》第39條和第41條的規定,分支機構在法人授權范圍內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營業活動,具有相對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而《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則規定了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也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具體參見:
一、《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二、《民訴意見》40條,其它組織是指:
40、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
(1)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私營獨資企業、合夥組織;
(2)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型聯營企業;
(3)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
(4)經民政部門核准登記領取社會團體登記證的社會團體;
(5)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
(6)中國人民銀行、各專業銀行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
(7)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
(8)經核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9)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其他組織。
41、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以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
因此只要是北京分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具有相應的授權、領取了營業執照,就可以簽訂勞動合同,是可以作為勞動仲裁的當事人。在本案例中,耿先生已經有證據證明分公司是總公司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耿先生可以以北京公司作為被申請人申請勞動仲裁。作者:北京勞動爭議仲裁律師沈斌倜
❽ 有限責任公司的分公司能否成為訴訟主體
如果分公司是法人在總部之外設立的,有權執行法人部分營業活動的組織,可以作為訴訟主體。
根據《公司法》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 干問題的意見》
40.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 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
(1)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私營獨資企業、合夥組織;
(2)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型聯營企業;
(3)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
(4)經民政部門核准登記領取社會團體登記證的社會團體;
(5)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
(6)中國人民銀行、各專業銀行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
(7)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
(8)經核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9)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其他組織。
從上文可以看出,如果分公司是獨立的分支機構就可以作為訴訟主體,如果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8)分公司的訴訟主體資格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案例:
2013年10月29日,時任山東省定陶縣某投資公司山東省日照市分公司(以下簡稱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法定代表人的陳某,到原告日照某傢具廠處,以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名義購買了價值6700元的沙發、茶幾等傢具。
後陳某在工商服務業統一收款收據中對上述購買物品及價款進行了簽字確認,但未當場支付價款。2013年12月2日,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公某。後日照某傢具廠要求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支付6700元傢具款遭拒,遂將陳
【分歧】
本案爭議的焦點在於,陳某在擔任分公司法定代表人期間在原告處購買傢具所欠的貨款應由誰來承擔。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由陳某承擔,陳某在明知自己即將卸任分公司法定代表人之前,以分公司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屬於其個人行為,這種情況下,應由陳某個人承擔其從事活動的後果。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由分公司承擔,陳某在擔任分公司法定代表人期間從事的民事活動應認定為職務行為,結果也應當由分公司承擔。
【評析】
1、陳某應否承擔給付貨款的民事責任
2013年12月2日,被告陳某卸任分公司法定代表人職務,但應該看到,在購買傢具的當日即2013年10月29日,其仍系被告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以分公司名義到原告處購買辦公用品的行為系職務行為;
其法律行為的後果應由被告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承擔,因此對於原告要求被告陳某給付其所欠貨款6 700元的主張,法院不予支持。
2、分公司能否承擔給付貨款的民事責任
被告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雖然是定陶縣某投資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但分公司是法人在總部之外設立的,有權執行法人部分營業活動的組織,其並非法人的職能機構。
分公司在授權范圍內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包括營業在內的相關民事活動,具有相對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因此被告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在原告處購買辦公用品的行為是合法有效的,買賣關系成立。
其未及時足額給付貨款,已構成違約,應承擔繼續給付貨款的義務,因此對於原告要求被告定陶投資公司日照分公司給付其所欠的貨款6 700元的主張,法院予以支持。
3、總公司應否承擔給付貨款的民事責任
分支機構經營責任的承擔,可表述如下:不論在訴訟中是以分支機構為單獨被告,還是以法人為單獨被告,還是以分支機構及法人為共同被告,分支機構在經營中引致的責任均可先以分支機構的相對獨立財產支付,不足的部分再以法人財產支付。
當然,也可以直接執行法人的財產。實際上,分支機構與法人財產都是法人的財產,分支機構的財產並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獨立性,故實際上分支機構的責任最終是由法人承擔的。
但有人稱分支機構與法人要承擔連帶責任,對於這一說法,筆者持否定態度。連帶責任是以連帶責任人之間彼此財產相互獨立,人格相互獨立為前提。而分公司與總公司之間並不存在這種人格和財產上的嚴格獨立關系,故二者不成立連帶責任。
❾ 分公司是否具有獨立民事主體資格(注意不是訴訟主體資格),法律依據是什麼
有的,在其財產范圍內承擔責任,即具有獨立民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