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法人分公司與總公司法律關系
① 總公司和分公司、子公司的關系
總公司、母公司、分公司與子公司的聯系與區別
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執法人員和登記人員經常遇到總公司、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4個概念。
一、總公司與分公司
1.概念。
總公司管理分公司,對所屬分公司在生產經營、資金調度、人事管理等方面行使指揮、管理、監督的權利,具有法人資格,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分公司是與總公司相對應的法律概念,是指在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受總公司管理,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分公司在法律、經濟上沒有獨立性,屬於總公司的附屬機構。
2.聯系與區別。
(1)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其實際佔有、使用的財產是總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
(2)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分公司的設立程序與一般意義上的公司設立程序不同,設立分公司只需辦理簡單的登記和開業手續。
(4)分公司沒有自己的公司章程,沒有董事會等公司經營決策機構。
(5)分公司名稱為總公司名稱後加分公司字樣,其名稱中雖有公司字樣,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
二、母公司與子公司
1.概念。
母公司是指擁有另一個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過協議方式能夠對另一個公司實行實際控制的公司,具有法人資格,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子公司是與母公司相對應的法律概念,是指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被另一個公司持有或通過協議方式受到另一個公司實際控制的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聯系與區別。
(1)子公司受母公司的實際控制。
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重大事項擁有實際決定權,能夠決定子公司董事會的組成,可以直接行使權力任命董事會董事。
(2)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系基於股份的佔有或控制協議而產生。
一般說來,擁有股份多的股東對公司事務具有更大的決定權。因此,一個公司如果擁有了另一個公司50%以上的股份,就能夠對該公司實行實際控制。在實踐中,大多數公司的股份較為分散,因此,只要擁有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就能取得控制地位。除控制股份之外,通過訂立某些特殊契約或協議,也可以使某一個公司控制另一個公司。
(3)母公司、子公司各為獨立的法人。
子公司雖然處於受母公司實際控制的地位,在許多方面受到母公司的制約和管理,有的甚至實際上類似於母公司的分支機構,但在法律上,子公司屬於獨立的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子公司有自己的公司章程,有董事會等公司經營決策機構。子公司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其實際佔有、使用的財產屬於子公司,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子公司和母公司各以自己全部財產為限承擔各自的責任,互不連帶。母公司作為子公司的最大股東,僅以其對子公司的出資額為限對子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的債務承擔責任。設立子公司必須嚴格按照設立公司的要求提出申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辦理相關手續後方可營業。
三、子公司與分公司
1.設立方式不同。
子公司由公司股東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設立,應當符合《公司法》對公司設立條件和投資方式的要求。分公司由總公司在其住所地之外向當地工商機關申請設立,屬於設立公司分支機構。
2.法律地位不同。
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具有法人資格,擁有獨立的名稱、公司章程和組織機構,對外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沒有獨立的名稱、公司章程和組織機構,以總公司分支機構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
3.受控制方式不同。
母公司對子公司一般不直接控制,而是通過任免子公司董事會成員、作出投資決策等方式影響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分公司的人事、業務、財產受總公司的直接控制,在總公司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
4.承擔債務責任方式不同。
子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以子公司的全部財產為限對其債務承擔責任。分公司由於沒有自己獨立的財產,與總公司在財務上統一核算,因此,其經營債務由總公司負責清償,即總公司以其全部財產為限對分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的債務承擔責任。
5.領取的營業執照不同。子公司領取的是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有法定代表人姓名字樣。分公司領取的是營業執照,有負責人字樣。
6.產品包裝標注不同。
子公司在產品外包裝上必須標注自己的名稱和住所。分公司可以標注自己的名稱、住所,也可以同時標注總公司的名稱、住所,還可以只標注總公司的名稱、住所。
② 分公司和總公司的關系是什麼
總公司和分公司是同一法人主體,分公司只是總公司的一個分支機構,它不回是獨立法人單答位。所以其與總公司的會計核算不能完全分開,但如果分公司與總公司不在同一城市,分公司就屬於異地經營,可以且必須在當地辦理稅務登記向當地稅務部門申報納稅,即使分公司異地經營其報表還是要合並到總公司的報表中。分公司與總公司的財務關系有兩種形式:1、分賬制,即分兩個賬套做賬,月底合並出報表;2、報賬制,分公司只設出納不設會計,每月將業務收支報總公司會計,由總公司會計統一記賬。
只有子公司才是獨立核算的一級法人單位。它與母公司的關系是相互獨立的但又是關聯企業。
③ 法人制度的公司與分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
分公司(branch company)是指在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受本公司管轄而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內機構。分公司屬於分支機構,在法律上、經濟上沒有獨立性,僅僅是總公司的附屬機構。分公司沒有自己的名稱、章程,沒有自己的財產,並以總公司的資產對分公司的債務承擔法律責任。
總公司又稱本公司,是指依法設立共管轄公司全部組織的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總機構。總公司通常先於分公司而設立,在公司內部管轄系統中,處於領導、支配地位。
關系:分公司是容指在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受本公司管轄而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總公司是相對於分公司而言的,總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但分公司不具有法律上和經濟上的獨立地位,但其設立程序簡單。
本
④ 淺析總公司與分公司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案情】被告某分公司與發包人某公司簽訂了一份《機械沖孔灌注樁施工合同》。後該分公司將此工程的部分項目分包給原告,並與原告簽訂了《機械沖孔灌注樁施工勞務合同》。該合同就雙方的權利義務均進行了明確的約定。原告依約進行了施工,該工程通過驗收後至起訴之日止,該分公司尚欠原告工程款10萬元。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依法起訴,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某分公司及其總公司向原告支付拖欠的工程款10萬元及相應利息。由於該分公司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作為其主管機構的總公司對分公司的債務也應當承擔清償責任。
【分歧】關於總公司對分公司的債務應承擔何種責任,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實踐中卻存在不同意見,而體現在法院的判決書中,便產生了多種不同的判決模式。歸納起來,大概有如下幾種不同觀點:
觀點一:總公司對分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此觀點的法律依據:
1、《公司法》第十四條:「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2、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規定:「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其他組織成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此觀點認為,既然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其總公司承擔;但其卻能獨立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那麼分公司和總公司自然是承擔連帶責任。
觀點二:總公司對分公司債務承擔補充清償責任。
此觀點認為,分支機構經過依法登記,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具有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可以從事與其法律地位相適應的民事活動。但其畢竟不具有法人資格,責任能力不完整,所以,分公司無力承擔的債務,由總公司承擔補充清償責任。
觀點三:總公司對分公司債務直接承擔清償責任。
此觀點認為,根據《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雖然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參加訴訟,但相應民事責任還應由總公司進行承擔。
【評析】本人贊同觀點二,理由為:
1、分公司和總公司之間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首先,連帶責任的承擔應該是在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而分公司和總公司並非平等的民事主體,而是具有隸屬關系,所以,兩者之間不存在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其次,連帶責任的承擔必須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者合同的明確約定,否則便缺乏依據。
2、分公司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分公司作原告時,應當承認其訴訟主體地位,這才是民訴法的真諦。法律規定了分支機構是適格的當事人,並規定了可以以它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責任。分公司雖然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在一般情況下不能作為獨立的被告來承擔責任,但在執行的時候,一般是先執行分公司財產,不足再執行總公司的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規定,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司法解釋同時還規定了分支機構的財產不足清償的,可追加其總公司作為被執行人。應當說,上述法律規定已經明確了訴訟程序與執行程序對於此類問題的前後解決方案。
本人認為,只要該分公司是經工商部門核准、合法設立,若原告又未同時起訴其總公司,單獨判分公司承擔責任是合適的。理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5)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因此,列分公司為民事責任主體應是有法律依據的。
而且當分公司屬於其他組織的分類,有較強的償付能力的,應只以分公司為被告,民事責任由分公司承擔。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4條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金融機構協助執行的通知》第8條之規定,涉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時,只能以該分支機構為被告。若分公司有償付能力,仍一律以總公司為被告,既不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也不便於法院審判,故原告堅持以總公司為原告的,法院應不予准許。原告在起訴時,只選擇分公司為被告的,只要分公司仍存續的,應予准許。只以分公司為被告時,雖然最終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但總公司是案外第三人,人民法院不能裁定保全總公司的其他財產,也不能判決總公司承擔民事責任。裁判生效後,執行過程中發現分公司的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可依《最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的規定,執行總公司的其他財產,債權人的權利仍能得到保護。
3、總公司對分公司債務承擔補充清償責任。
(1)《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規定了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其他組織成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2)《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規定了在執行案件中,企業法人對其分支機構的債務承擔補充清償責任。
(3)《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綜上,分公司作為適格的民事訴訟主體,應承擔與其民事行為能力相適應的民事責任。為更好地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在分公司不能清償其債務時,由作為其主管機構的總公司承擔補充清償責任。所以,本案中該分公司應向原告支付拖欠的工程款10萬元及相應利息,其總公司對此債務承擔補充清償責任。
⑤ 獨立核算的分公司與總公司的關系是怎樣的
獨立核算的分公司與總公司的關系是隸屬的上下級關系。
分公司是總公司下屬的直接從事業務經營活動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雖然分公司有公司字樣,但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因為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許多大型企業的業務分布於全國各地甚至許多國家,直接從事這些業務的是公司所設置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這些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就是所謂的分公司。
分公司的特徵具體表現為:
①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其實際佔有、使用的財產是總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
②分公司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③分公司不是公司,它的設立不須依照公司設立程序,只要在履行簡單地登記和營業手續後即可成立。
④分公司沒有自己的章程,沒有董事會等形式的公司經營決策和業務執行機關。
⑤分公司名稱,只要在總公司名稱後加上分公司字樣即可。
集權的管理模式下的集團總部與分公司的財務關系
集權管理就是分公司的決策權、管理權、經營權、人事權等權利全部集中在集團的總部,其財務的核算也集中在集團總部,在集權管理的模式下,分公司的財務不實行獨立核算。這種模式下的分公司沒有更多的話語權,所有的運營完全依賴集團總部。
這種模式在管理上的優點是:容易管理,貫徹集團總部的經營方針比較徹底,易於把控,可以把分公司獨自經營產生的不良的風險降低到最低,也可以規避因此而產生的各類的訴訟,從而有利於維護公司的整體利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缺點是:分公司的經營自主性差,容易失去市場機會;無權做任何決策,需要把想法和建議上報,集團總部批准後才能執行。
在集權管理模式下的集團總部與分公司的財務關系是密切的:
1、 分公司的財務不實行獨立核算。分公司的核算集中在集團總部的財務管理中心。
2、 分公司沒有完備的獨立的財務系統,只配備一名或者兩名財務人員(比如,只配備一名出
納)他們只負責與集團總部財務管理中心進行有關財與物的銜接
3、 集團總部與分公司之間只是一個簡單的款項的往來,類似於備用金的性質,各種費用的單
據要如實返回集團總部的財務管理中心,財務管理中心根據返回並審批後的單據的金額報銷,並將這些單據在財務管理中心進行有關的賬務處理。
4、 集團總部將商品調撥給分公司,銷售後,由分公司將商品的銷售款項劃轉給集團總部。
5、 分公司的各項稅金應該在分公司所在地繳納,與集團總部合並納稅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分公司是一個辦事處,沒有營業執照,並以集團總部的名義辦理有關事項。
6、 分公司的財務人員要由集團總部決定委派或是在分公司所在地聘用,由財務管理中心統一進行管理,並經過財務管理中心培訓後上崗。目的是要使分公司的各項財務業務與集團總部一樣規范、一樣標准。
在這種集權管理模式下的集團總部和分公司的財務關系是密切的,也是容易把控的。因為分公司經理的權利畢竟是有限的,加上分公司的財務核算又在集團總部的財務管理中心,所以,分公司各種財務數據受到來自分公司經理的影響較小,能夠客觀、准確、可靠、真實的反映分公司的經營狀況。
⑥ 如果分公司出了法律問題、會不會和總公司有關系呢
分公司出了抄法律問題,和總公司是有關系的。
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分公司是相對總公司而言,是總公司分支機構的一種形式,是根據經營業務的種類或區域劃分的需要,進行的內部分工。分公司具有自己獨立的辦事機構,擁有總公司授予管理的財產,具有獨立開展業務活動的條件。依照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分公司被核准登記後,由分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頒發營業執照。分公司雖有營業執照,但其不是獨立的公司法人機關,也不是獨立的納稅主體,其承擔的民事責任范圍不以其經營管理的財產為限,總公司對分公司經營期間的債務承擔有清償責任。
⑦ 分公司與總公司的法律關系
分公司是總公司下屬的直接從事業務經營活動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因此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不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⑧ 分公司是獨立法人分公司的債務總公司也要承擔嗎
總公司應當承擔責任,訴訟時可以將總公司和分公司一並列為被告。列分公司為民事責任主體應是有法律依據的。根據故訴訟時,也可以列總公司為被告,要求其承擔責任。一般判決分公司承擔責任,分公司無能力承擔的由總公司承擔補充責任。 第二、執行過程中可以追加總公司為被執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規定,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司法解釋同時還規定了分支機構的財產不足清償的,可追加其總公司作為被執行人。上述法律規定已經很明確了訴訟程序與執行程序對於此類問題的前後解決方案,當事人為了簡便和出於最大程度保護自己權利的考慮,最好訴訟時就將其列為被告。因為執行過程中追加被執行人,仍然需要法院出具裁定書,需要開庭,這樣更加麻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三條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⑨ 分公司和總公司法律關系
這個公司是具有品牌聯營的合資公司,不是子公司。
從事合資公司,一定內要將財務和法律關系容處理清晰,以及無形資產例如品牌價值定義清晰。絕大部分合資公司都是由於經營過程中的問題而遭遇情況的。
對於第三點,從你對於公司的掌握來說,強烈建議你來負責賬務。而總公司可以過來進行定期的審計。否則,你會發現,總公司內部的政治斗爭都可能會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意。畢竟你不是打工的了,你是與人家合作創業的,不是嗎。
⑩ 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和總公司有沒有法律
子公司,獨立承擔公司行為所帶來的一切後果與責任。
子公司,指由母公司投專入全部或部分屬股份,依法設立的法人企業。子公司在法律上獨立於母公司,並擁有獨立而完整的公司管理組織體系,因而在經營方面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和一定的靈活性。同時,子公司的經營活動也要受到母公司的控制,要服從母公司的總體戰略和總體利益的需要。但這種控制是間接的,也與母公司擁有股權的比例正相關。
1、子公司是指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持有或通過協議方式受到另一公司實際控制的公司。雖然子公司受母公司的控制,但在法律上,子公司仍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獨立企業。它有自己的名稱和章程,並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業務活動,其財產與母公司的財產彼此獨立,對各自的債務各自負責,互不連帶。
2、子公司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子公司在經濟上受母公司的支配與控制,但在法律上,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子公司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擁有獨立的名稱和公司章程;具有獨立的組織機構;擁有獨立的財產,能夠自負盈虧,獨立核算;以自己的名義進行各類民事經濟活動;獨立承擔公司行為所帶來的一切後果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