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酒醉刑法

酒醉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2-16 22:39:42

❶ 如何認定刑法的醉酒

這個根據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去認定。我國《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回值與檢驗》規定:車輛駕答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20「g/100」1,小於80「g/100」1屬於飲酒後駕車;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g/100」1的駕駛行為。通過計算可以看出,法律上的醉酒標准基本上相當於3兩低度白酒。所以「沒有喝醉,不會被判刑」、「干喝不醉,駕車無罪」的理解是錯誤的,從法律角度講「醉駕」其本質還是「酒後駕車」,與人的意識清晰程度、控制能力無必然關系 。

❷ 刑法對醉酒人犯罪的處罰規定是什麼

我國的刑事理論將醉酒的人列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因此凡是醉酒的正常人(非殘障人士)都要承擔完全刑事責任。對醉酒人犯罪的處罰要根據其所犯具體罪行來定了 .
只要不是智障喝再多酒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❸ 刑法醉酒駕駛,酒精含量292的量刑

酒精含量292mg/100ml的,已經屬於嚴重醉酒,駕駛機動車的,構成危危險駕駛罪,依法應處六個月以下的拘役並處罰金。

❹ 醉酒駕駛最高刑罰是多少

  1. 醉酒駕駛沒有其他犯罪行為的刑罰是拘役,並處罰金。

  2. 法律依據:《刑法》第一百版三十三條 違反權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❺ 最新醉酒駕駛刑法是如何規定的

《刑法》規定,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縱橫法律網 路光亮律師

❻ 刑法醉酒駕駛

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行為人明知酒後駕車違法、醉酒回駕車會答危害公共安全,卻無視法律醉酒駕車,特別是在肇事後繼續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說明行為人主觀上對持續發生的危害結果持放任態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對此類醉酒駕車造成重大傷亡的,應依法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❼ 酒醉駕駛刑法怎麼規定的

根據國家質量監復督檢驗檢疫局發布的制《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中規定,該規定指出,飲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20mg/100ml,小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 「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後,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即醉酒駕駛機動車,不管情節是否惡劣、是否造成後果,都將按照「危險駕駛」定罪,處以拘役,並處罰金。

❽ 醉酒犯罪是否違法

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就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了醉酒犯罪應負完全刑事責任。然而在近幾年的司法實踐中對醉酒犯罪的刑事責任能力有了新的說法。筆者在十幾年的司法實踐中就曾先後遇到三起因醉酒犯罪而被減輕或免除刑事責任的案件。

案例一:1997年春,犯罪嫌疑人葛××酒後盜竊一台價值2000餘元的摩托車,經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鑒定,認為葛××屬急性酒精中毒,復雜性醉酒後犯罪,限制刑事責任能力。據此,甘井子區法院於同年7月對其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王××,1998年10月酒後在大連石化工程公司院內盜走一台價值千餘元的摩托車後被抓獲,經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公安機關以王××涉嫌盜竊犯罪移送起訴。1998年11月30日,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鑒定認為王××為急性酒精中毒,復雜性醉酒,無刑事責任能力,12月9日公安機關撤銷案件,同日將嫌疑人釋放。

案例三:犯罪嫌疑人陳××,1998年9月16日因欲將其母的房子賣掉遭拒絕而不滿,酒後將其母五間瓦房中的三間燒毀,損失價值達2300餘元。此案經批准移送起訴後,於1999年3月8日經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檢查鑒定,陳××系慢性酒精中毒精神病,無刑事責任能力,同年3月10日陳××被釋放。

醉酒犯罪究竟應否負法律責任?應負何種法律責任?筆者認為答案只有一個,即醉酒犯罪應負完全刑事責任。應該指出,這里所說的「醉酒」僅指因大量飲酒而導致的純粹醉酒,至於因飲酒而引發並發症導致精神疾病等則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面筆者從醉酒的含義、特徵及醉酒後的責任界定等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看法。

一、醉酒的含義及特徵

醉酒即酒精中毒,從醫學角度講分為急性酒精中毒和慢性酒精中毒兩種。急性酒精中毒又分為生理性醉酒、病理性醉酒和復雜性醉酒;慢性酒精中毒從發展過程看可分為無節制飲酒、中毒期和中毒並發症等階段。

生理性醉酒是指一次過量飲酒而出現的急性中毒,清醒後精神完全恢復正常,這種醉酒者往往不能從中吸取教訓,短時間便可重犯。這種人對自己的行為有充分的辨認能力,對醉酒行為後果也有充分的預見性。只要稍加努力,便可完全控制自己不出現醉酒。

病理性醉酒是很少發生的存在於極少數人中的特殊醉酒,是指原無醉酒史的人飲用了一般人不致於醉的少量酒後,而出現的深度的中毒現象,一般人能從醉酒中吸取教訓,終生不再飲酒,故不復發。該類醉酒者對於飲酒後的後果不能預見,醉酒時已經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從醫學角度講其性質屬於與嚴重的精神病相當的精神疾病。

復雜性醉酒是介於上述兩類醉酒之間的一種復雜現象,該類醉酒者對自己的行為的辯認和控制能力有所減弱又沒有達到完全喪失。

慢性酒精中毒者在開始無節制飲酒階段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而在經過了相當長的一段反復醉酒後,到了中毒期和並發症出現產生了肝、腎等內臟疾病甚至於精神疾病後,有可能對其行為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對減弱。

二、醉酒犯罪刑事責任能力的界定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辨認和控制自己所實施的危害社會行為的能力,即行為人能夠認識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危害程度和刑事違法性,並在此基礎上以自己的意志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向、實施時間、地點和程序,從而對自己所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所承擔的刑事責任的能力。

根據行為人辨認和控制能力程度的不同,又可將刑事責任能力作不同的分類,對於能夠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應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反之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介於二者之間的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根據這種分類,結合前文所述醉酒類型,筆者認為生理性醉酒犯罪因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自然應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而病理性醉酒犯罪是由於行為人飲酒引起精神病發作,對自己的行為無辨認和控制能力,這已經超出了醉酒的范圍,屬於無刑事責任能力。除此之外,復雜性醉酒和慢性酒精中毒者犯罪就當負責任。因為1盡管復雜性醉酒和慢性酒精中毒行為人對其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有所減弱,但並未完全喪失,況且這種減弱完全是行為人有意識造成的,是一種原因性過錯行為,可以說是行為人主觀上有罪過;2行為人稍加努(下轉第30頁)(上接第27頁)力完全可以杜絕這種醉酒行為的發生;3醉酒是一種惡習,違背社會公德。正是基於這幾點,我國1979年7月1日實施的第一部《刑法》就明確規定了醉酒犯罪必須負刑事責任。1997年10月實施的修改後的新《刑法》仍然將醉酒應負刑事責任列入法律條文之中。筆中先後查閱了近十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有關刑法方面的23個條例、補充規定和在各種民事、經濟、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130多個條文,從來都沒有涉及醉酒犯罪問題。因此,在刑法沒有修改之前或有關醉酒犯罪的刑事責任能力的司法解釋出台前,對於醉酒的人減免刑事責任都有悖於現行刑法,有悖於我國刑法罪刑法定原則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方針。現行法律無論是否「合理」,他都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人們只能讓自己的行為、認識去適應法律,以法律為坐標,修正自己的行為,而不能讓法律去適應個人行為、認識。因此,在實踐中法醫學界提出的復雜性醉酒和慢性酒精中毒負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觀點是錯誤的,與現行刑法精神相悖,不應認同。況且實踐中對醉酒鑒定矛盾百出,如案例一、二同為復雜性醉酒犯罪,一例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而被判緩刑,另一例則因無刑事責任能力被釋放。案例三中嫌疑人的犯罪動機、目的很明確,能夠控制和辨認自己的行為能力,卻被認定無刑事責任能力,做出這種鑒定是不合法也不合理的。至於病理性醉酒因其屬於飲酒引發的精神病,不應負刑事責任。

三、病理性醉酒與其它類型醉酒的區別

既然病理性醉酒屬精神疾病,不負刑事責任能力,那麼實踐中應嚴格注意病理性醉酒犯罪與其他醉酒犯罪的區別。首先,病理性醉酒從表面看是一種醉酒狀態,實質上是屬於飲灑引發的精神病,屬精神病范疇,是一種病態反映;其它類型的醉酒僅僅是一種酒精中毒,而非病態反映,不會有本質的不同。其次,病理性醉酒多無行為能力,因此更談不上對自己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而其它類型醉酒,醉酒者在醉酒期間,不僅有行為能力,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或者僅僅相對減弱。另外,病理性醉酒在精神病發作期間無意識能力,而其它類型醉酒者,對自己的行為是有意識而為之,盡管酒醒後,可能對行為記憶不請或全無記憶,但這僅僅是一種事後記憶喪失,而不是行為或對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喪失。比如例二中的王××從廠內盜竊摩托車,騎到自己住處,途中遇到熟人,問及車的來歷,應答自如,而在案發後,對整個盜竊過程失去記憶,這僅僅是事後記憶喪失,其盜竊過程是有意識而為之,並不影響其盜竊罪的成立。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醉酒犯罪應負刑事責任,實踐中應嚴格執行《刑法》第18條第4款之規定。至於病理性醉酒因其不屬醉酒范疇,而屬精神病范疇,對其刑事責任能力應做精神病鑒定,適用《刑法》第18條第1款之規定。

❾ 請問醉酒犯罪怎麼處罰!!刑事!

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醉酒是酒精中毒的俗稱,分為生理性醉酒與病理性醉酒兩種情況。現代醫學與司法精神病學認為,生理性醉酒即普通醉酒不是精神病,其引起的精神障礙屬於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礙。刑法理論一般認為,在生理性醉酒的情況下,還具有辨認控制能力,故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即使其辨認控制能力有所減弱,但由於醉酒由行為人自己造成,也不得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具有刑事政策的理由)。故刑法規定,醉酒的入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病理性醉酒則屬於精神病狀態,多見於通常並不飲酒或對酒精無耐受性、或並存感染、過度疲勞、腦外傷、癲癇症者,在偶然一次飲酒後發生。病理性醉酒人的行為紊亂、記憶缺失、出現意識障礙,井伴有幻覺、錯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且其行為通常具有攻擊性。一般認為,病理性醉酒屬於精神病,醉酒人完全喪失辨認控制能力。既然如此,在行為人沒有意識到的首次病理性醉酒導致損害結果發生時,不能認定為犯罪。但行為人在得知了自己有病理性醉酒的歷史,預見到自己飲酒後會實施攻擊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故意飲酒造成危害結果,或者由於飲酒過失導致危害結果發生的,則應當負刑事責任

❿ 按我國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 )

選擇A、C、D,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如下:

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0)酒醉刑法擴展閱讀

如果一個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在醉酒後犯罪,是否要負刑事責任?以往的認識是,醉酒的人犯罪,一律承擔責任。實際上,這要分兩種情況,即生理性醉酒要負刑事責任,病理性醉酒不負刑事責任。

生理性醉酒,是指因為飲用酒精過量而導致的醉酒狀態。刑法理論認為,生理性醉酒的情況下,行為人還具有辨認控制能力,故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病理性醉酒則屬於精神病狀態,多見於通常並不飲酒或對酒精無耐受性、或並存感染、過度疲勞、腦外傷、癲癇病者,在偶然一次飲酒發生。病理性醉酒人的行為紊亂、記憶缺失、出現意識障礙,並伴有幻覺、錯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使其行為通常具有攻擊性。通常認為,病理性醉酒屬精神病,因此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熱點內容
法哲學法社會學實證法理論 發布:2025-09-16 19:12:57 瀏覽:447
最高人民法院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6 19:08:40 瀏覽:167
財務對賬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6 19:08:30 瀏覽:696
病案科室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9:08:29 瀏覽:328
國外法院 發布:2025-09-16 19:05:21 瀏覽:743
醫療診所規章制度免費 發布:2025-09-16 18:54:04 瀏覽:700
烏蘭察布市司法局 發布:2025-09-16 18:50:47 瀏覽:445
經濟法以社會本位為原則強調社會公正 發布:2025-09-16 18:33:12 瀏覽:469
達州稅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6 18:28:09 瀏覽:533
湖南省行政立法 發布:2025-09-16 18:28:01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