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類的依據
❶ 我國刑法分則將犯罪劃分為10類,每類犯罪劃分的依據是犯罪的什麼分
十種分類罪名即犯罪行為侵犯的類罪客體即是劃分的依據。
❷ 刑法中直接客體分類的依據
把犯罪客體區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是從社會關系的不同層次而言的,他們三者不是並列的,更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般與特殊、具體與抽象的關系,一般客體是從總體上揭示犯罪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的本質;同類客體反映的是某一類犯罪與另一類犯罪的差別,而直接客體則是反映具體個罪的特點。例如,無論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還是盜竊罪、搶劫罪,他們都侵犯了一定時期的社會關 系,這是他們的共同的本質。但他們的同類客體不一樣,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而盜竊、搶劫侵犯的是公私財物所有權。這就把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同盜竊、搶劫這一類犯罪區別開來了,而在同一類犯罪中,他們的直接客體又可能不一樣,故意殺人罪侵犯的是公民的生命權,故意傷害罪侵犯的是人的健康權,盜竊罪侵犯的是公私財物所有權,而搶劫罪不僅侵犯公私財物所有權,而且還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這些直接客體的不同,就把各個罪區別開來了。所以,認識犯罪客體的分類,就在不同層次上把握了犯罪的區別。不過,有些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直接客體和同類客體是一致的,例如,盜竊、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同類客體與直接客體都是公私財物所有權,這些犯罪的區分不是直接客體,而是藉助於各自獨特的行為方式,即犯罪客觀方面的差別。
❸ 1. 我國刑法對犯罪分類和排列的依據是什麼
分類主要是根據侵犯客體的不同。也就是 犯罪行為侵犯的是 同一類的 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
比如 危害公共安全罪, 其侵犯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財產之安全. 因此凡是這類罪都歸入本章. 如交通肇事罪\\ 破壞交通工具罪、爆炸罪等 。 此為同類客體
再如 侵犯財產罪 盜竊、詐騙都是侵犯的財產的合法佔有和使用。
下面給你介紹下 刑法分則的犯罪 分類《刑法》分則一共分為十章來,根據侵害的同類客體來劃分。十章分別是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秩序罪
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走私罪
第三節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
序罪
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
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妨害司法罪
第三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瀆職罪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下面給你個
❹ 我國刑法典分則對犯罪分類排列的依據是什麼
我國刑法分來則對犯罪進行源分類的依據即以犯罪同類客體為主,以犯罪主體或者懲治犯罪的特殊需要為輔,根據此標准對犯罪進行分類。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排列的依據往往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排列的依據以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為主,以犯罪主體或者罪種邏輯聯系為輔,對犯罪進行排列。
❺ 刑法分則將犯罪行為分成10類分類的依據是
更正下:應該是犯罪客觀方面 D應該是犯罪主觀方面個人認為選A ,刑法分則包括十章: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五章侵犯財產罪;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第八章貪污賄賂罪;第九章瀆職罪;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下面列出四要件的概念以便理解: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刑法規定的,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特徵。它包括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犯罪的時間,地點指刑法規定的,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特徵。它包括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犯罪的時間,地點。 犯罪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自己所實施犯罪行為及其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包括罪過、犯罪的動機及目的等因素。 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刑法分則十類分類標准:依照犯罪客體不同,即依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不同分的類。故選A
❻ 我國刑法對犯罪進行分類,原則上是依據犯罪的什麼
我們為什麼稱來一些行為時犯罪行為,自是因為這些行為侵害了刑法所保護的相關權益,侵犯了不同的法益,構成不同的罪名。所以,對犯罪的分類也是依據犯罪行為侵害的法益不同而做出不同劃分的。換句話說,法益是劃分犯罪類別的根本依據。
❼ 什麼是刑法對犯罪進行科學分類的基本依據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進行分類的依據即以犯罪同類客體為主,以犯罪主體或版者懲治犯罪的特殊需要為權輔,根據此標准對犯罪進行分類。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排列的依據往往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排列的依據以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為主,以犯罪主體或者罪種邏輯聯系為輔,對犯罪進行排列。
❽ 刑法的解釋,依據解釋的效力所做的分類有哪些
依據解釋的效力所做的分類: 有權解釋:依據解釋的主體不同又可分為 (1)立法解專釋:是指屬由立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通常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在刑法中用條文對有關刑法術語所作的解釋; 第二,在刑法的起草說明或修訂說明中作出的解釋; 第三,在刑法施行中如發生歧義所作出的解釋。 (2)司法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在我國,司法解釋的權力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無權解釋:又叫學理解釋,是指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教學科研單位或者專家學者從學術理論角度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的闡明。相對於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學理解釋因缺乏法律上的授權,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因此稱「無權解釋」。
❾ 刑法的分類
(1). 具有外國國籍抄和無國籍的外國人襲,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規定以外,都適用我國刑法。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2). 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公民犯罪,而按照我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我國刑法,但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3). 對於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我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也適用我國刑法。
❿ 犯罪的什麼是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的基本依據
我國刑法對犯罪分為以下十一類:
一、危害國家安全罪
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
危害國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國家罪,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武裝叛亂、暴亂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投敵叛變罪,叛逃罪,間諜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資敵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實施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及公共生產、生活安全的行為。
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交通肇事罪,破壞交通工具罪,失火罪,過失決水罪,過失爆炸罪,過失投毒罪,破壞交通設施罪。
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是指違反國家經濟管理法規,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危害國民經濟的行為。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包括: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詐騙罪,危害稅收征管罪侵犯知識產權罪,擾亂市場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行為。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包括: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姦淫幼女罪,強制職工勞動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拐賣婦女兒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
五、侵犯財產罪
侵犯財產罪,是指故意非法佔有、挪用公私財物,或者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破壞生產經營的行為。
侵犯財產罪包括: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侵佔罪,聚眾哄搶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設施勒索罪,搶劫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破壞生產經營罪。
六、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國家機關的社會管理活動,破壞社會正常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包括: 擾亂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國 ( 邊 ) 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衛生罪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七、危害國防利益罪
危害國防利益罪,是指違反國防法律、法規,拒不履行國防義務或以其他形式危害國防利益,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危害國防利益罪包括: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罪,阻礙軍事行動罪,破壞武器裝備、聚眾擾亂軍事管理區秩序罪,煽動軍人逃離部隊罪,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罪,僱用逃離部隊軍人罪,聚眾沖擊軍事禁區罪。
八、貪污賄賂罪
貪污賄賂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佔有、挪用公共財物以及損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的行為。
貪污賄賂罪包括: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單位受賄罪,行賄罪,對單位行賄罪,介紹賄賂罪,單位行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隱瞞境外存款罪,私分國有資產罪,私分罰沒財物罪等十二種罪名。
九、瀆職罪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背公務職責,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國家機關正常職能活動,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行為。
瀆職罪包括: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環境監管失職罪,放縱走私罪,商檢失職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合同失職罪,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
十、軍人違反職責罪
軍人違反職責罪,是指軍人違反職責,危害國家軍事利益,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十一、刑法修正案(八)罪名增刪變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現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見》作如下補充、修改:
第133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22條)
危險駕駛罪
第143條
(《刑法修正案(八)》第24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
第164條第2款
(《刑法修正案(八)》第29條第2款)
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
第205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33條)
虛開發票罪
第210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35條)
持有偽造的發票罪
第234條之一第1款
(《刑法修正案(八)》第37條第1款)
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
第244條
(《刑法修正案(八)》第38條)
強迫勞動罪
(取消強迫職工勞動罪罪名)
第276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41條)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第338條
(《刑法修正案(八)》第46條)
污染環境罪
(取消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罪名)
第408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49條)
食品監管瀆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