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鑒定與法理
A. ★司法鑒定技術專業屬於法律類嗎
司法執行及技術來類專業自包括以下專業:
專科開設的專業有:刑事執行,民事執行,行政執行,監獄管理,獄政管理,勞動改造學,勞教管理,司法鑒定技術,安全防範技術,司法信息技術,司法信息安全,應用法制心理技術,罪犯心理測量與矯正技術,司法會計,毒品犯罪矯治,涉毒人員矯治,監所管理,司法執行及技術類新專業。
本科開設的專業有:監獄學,犯罪學,獄政管理,勞動改造學,刑事執行,勞教管理,罪犯管教,罪犯教育,矯正教育學,犯罪心理學,罪犯心理矯治,涉毒人員矯治,司法管理,偵查學專業(獄內偵查方向)、教育學專業(矯正教育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司法信息安全方向),心理咨詢(罪犯心理矯治方向),教育學(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法學(司法行政方向),監所管理,社會工作(社區矯正方向),司法執行及技術類新專業。
研究生開設的專業有:
犯罪與犯罪心理學,監獄學,司法鑒定學,物證技術學,毒品犯罪與治理對策研究,青少年違法犯罪研究,法律碩士,司法執行及技術類新專業。
B. 法醫鑒定和司法鑒定有什麼不同
一、確定的時間不同
傷情鑒定在傷情發生後即應進行,如果錯過時間等傷勢好轉就無法進行鑒定,而傷殘評定則應在治療終結後,病人身體狀況比較穩定以後進行,傷者體內有固定物的需取出固定物。
提出鑒定的時間和機關不同
傷情鑒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提出,傷殘評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或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而發生,如果當事人要提起民事訴訟,向法院提出申請鑒定比較妥當。
二、目的不同
傷殘評定主要在於評判治療終結後的傷殘程度,即對受害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的影響程度,傷殘鑒定的等級直接影響到鑒定的結果。而傷情鑒定在於確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鑒於其目的不同,因此,反映在損傷程度和傷殘程度的評定上是有一定區別的,也就是說,可以被鑒定為重傷的不一定構成傷殘。因為有些損傷本身可能很嚴重,但經過治療後可能痊癒而不影響功能。
三、標准依據不同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傷殘評定的依據的標準是《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屬於強制性國家標准;而傷情鑒定,目前依據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聯合制定的《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和《人體重傷鑒定標准》。這是文件依據的不同。而上述標准制定時所參照的醫學或生理依據也不同。
四、使用目的不同
傷殘評定結論多用來確定民事賠償或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而傷情鑒定則多用來確定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五、等級劃分不同
傷殘評定根據對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影響的程度劃分為I級(1級)至X級(10級),傷情鑒定則根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劃分為輕微傷、輕傷和重傷。
C. 民事司法鑒定與刑事犯罪偵察鑒定
司法鑒定,是指來在訴訟中自對專門性問題進行的鑒定活動。但在計劃經濟的國家中,民事、行政案件極少使用司法鑒定,司法鑒定主要被用於刑事訴訟中,因而理論上稱之為刑事技術鑒定,我國在50年代照搬的前蘇聯法理體系,因而將司法檢驗、鑒定技術稱之為刑事技術,公檢法也一直沿用這個名詞。這樣的話,司法鑒定就稱之為刑事技術鑒定。因此,司法鑒定與刑事技術鑒定在理論上是指同一事物,沒有區別。實踐中如果出現了這種不同的稱謂也很正常,也都是指同一事物。不存高低之分。如果稱之為司法鑒定書和稱之為刑事技術鑒定書所列結論存在不一致的情形,都按照不同司法鑒定意見的處理辦法處理,即由法官通過自由心證確認是否採用其中一份鑒定意見,或者兩份都不採納。
D. 誰能告訴我怎樣論述如何理解司法鑒定與司法公正的關系
司法鑒定與司法公正的關系:
司法鑒定必須堅守司法公正的原則,司法公正制約著司法鑒定的行為底線。
司法鑒定既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種司法保障制度。司法鑒定為訴訟活動服務,為公正司法提供科學技術保障,其完善與否直接關繫到司法公正能否實現,因此始終是司法改革的重點。
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之外,還需確保司法鑒定的結果具有權威性,能為司法公正切實提供保障。
E. 如何理解司法鑒定與司法公正的關系
司法鑒定必須堅守司法公正的原則,司法公正制約著司法鑒定的行為底線。
F. 司法鑒定學與各種法學的關系
鑒定包含了司法鑒定,這二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司法鑒定學時研究司法鑒定的學科,而司法鑒定是根據司法程序進行的鑒別判定的行為或活動,這二者之間沒有交集,因而鑒定、司法鑒定
G. 司法鑒定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1、法醫鑒定,即對與案件有關的屍體、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內物、毛發內等進行鑒別容和判斷的活動;2、法醫精神病鑒定,即對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能力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3、刑事技術鑒定,即對指紋、腳印、筆跡、彈痕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4、會計鑒定,即對賬目、表冊、單據、發票、支票等書面材料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5、技術問題鑒定,即對涉及工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科學技術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等。
H. 問答,什麼是司法鑒定和法侓有關系嗎
民事上的司法鑒復定主要是判斷是制否有責任,責任大小問題,如傷殘鑒定、護理鑒定、後續治療鑒定等在法律上是確定是否賠償和賠償數額的問題。
刑事上的鑒定一般是確定是解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和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問題,一般分傷情鑒定和其他鑒定。如故意傷害案件中的傷情鑒定是判斷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和承擔何種刑事責任,輕傷會被處3年以內有期徒刑,重傷會被處3-10年有期徒刑。其他鑒定如故意傷害案件中的傷殘鑒定,6級以上傷殘的起刑為5年,還有筆跡鑒定,痕跡鑒定等都是為定罪量刑服務的。
I. 用法理闡述司法鑒定的發展和意義
日前,國司法部有關人士認為,制定司法鑒定法,進一步完善司法鑒定啟動、質證、採信制度,是司法實踐的迫切需要。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的一種活動。
據《2013-2017年中國司法鑒定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6-2010年,中國司法鑒定機構年均增長6.94%,司法鑒定從業人員年均增長5.69%,檢案數量年均增長39.38%。
截至2010年底,中國共計司法鑒定機構4955家,司法鑒定從業人員53835人,當年檢案數量達到117萬件,行業發展初具規模。
雖然中國司法鑒定行業發展迅速,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多頭鑒定、重復鑒定、屢鑒不定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在2011年3月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朱勇、傅延華等62名代表提出2件議案,建議制定司法鑒定管理法。議案提出,隨著訴訟制度和審判方式的不斷改革,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已滯後於實踐需要,而中國對司法鑒定的法律規定分散於三大訴訟法中,且缺乏可操作性,建議制定司法鑒定管理法。同時,對三個訴訟法相關規定進行修改,切實解決多頭鑒定、重復鑒定、屢鑒不定的問題。
雖然司法檢測暫時未能單獨立法,但司法鑒定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各項管理機制正在不斷調整優化當中,司法鑒定行業的管理體制有望理順,行業市場空間拓展潛力大。
由於司法鑒定的公正性質,目前市場上的司法鑒定權威機構大多為公檢法部門設立,部分為面向社會的服務機構。隨著社會進步,居民的維權意識逐步提高,將進一步推動司法鑒定的社會需求的增長。
司法鑒定廣泛應用於醫療糾紛、交通事故、刑事案件、親子鑒定、書畫鑒定等領域,預計,隨著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及成功,司法鑒定行業社會需求這一領域存在巨大的拓展空間。
J. 司法鑒定和法醫鑒定有什麼區別
一、啟動程序不同
首先,應當說鑒定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它是鑒定組織應糾紛雙方或糾紛處理部門的要求,對糾紛中的一些專門性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理性的判斷,最後得出結論性意見的行為。因此,任何鑒定都存在鑒定啟動的問題,即誰有權委託鑒定組織進行鑒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學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或醫患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兩種啟動方式。前者屬於行政鑒定,解決的是行政處理醫療糾紛中的專門性問題,即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的問題和賠償調解問題。後者屬於自行委託的鑒定,其作用在於給雙方當事人一個「判定的標准」。
司法鑒定是獨立於自行委託鑒定和行政鑒定之外的一種鑒定。目前根據我國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司法鑒定的啟動一般是由雙方當事人申請或法律服務機構申請,委託社會上依法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司法機關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也可以指令或直接委託專門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因此,從比較醫療鑒定與司法鑒定的啟動程序可以看出,二者的啟動程序是不同的。由於司法處理是目前法制國家認同的所有糾紛最終救濟途徑,司法處理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加之司法鑒定在啟動之前,雙方的醫療糾紛已經起訴至法院,法官對於案件的全部情況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對於案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專業技術問題以及法律問題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顯然法官委託鑒定可能有更強的針對性,提供的材料更加客觀、真實、全面。因此,從鑒定程序的啟動上看,司法鑒定優於醫療鑒定。
二、鑒定人員的組成不同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省、市兩級醫學會分別組建轄區范圍內的醫學專家庫,由雙方當事人從專家庫中抽簽選擇醫學專家參加醫學鑒定,鑒定人員是都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醫學專家。
而司法鑒定是由司法鑒定機構組織兩名以上具備司法鑒定人資格的法醫學專家主持鑒定,同時可特邀或聘請臨床醫學專家參加鑒定。
醫學鑒定和司法鑒定都有臨床醫學專家的參與,所不同的是,參加鑒定的醫學專家數量的多少和在鑒定中的主次地位。因此,醫學鑒定、司法鑒定各有利弊。但是,鑒定畢竟是一項法律服務的特殊工作,有特殊的鑒定思維和鑒定方法。這其中還涉及法律問題、證據審查和甄別以及事實認定等問題。因此,單純的臨床醫學專家開展鑒定很難讓鑒定做得完美。
在國外有些發達國家雖然沒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製度,但是他們有類似的一些做法,比如專家聽證仲裁製度等。一般主持聽證的都是醫學專家,同時邀請醫療律師到場作法律指導。從這個角度看,從事司法鑒定的法醫能夠將醫學知識與法律結合的更融洽。
三、鑒定的組織者不同
鑒定是一種依照法律規定,有組織、有秩序進行的社會行為。強調鑒定的法律程序性,不得違反公平、公正和科學的原則,任何影響公正的因素都可能影響鑒定的效力。因此,鑒定的組織者也是鑒定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的規定,醫學鑒定由醫學會負責組織。一方面醫學會組建本轄區的專家庫;另一方面,由醫學會設立醫學鑒定辦公室承擔鑒定事務。醫學會在整個醫學鑒定過程中扮演了組織者的角色。
司法鑒定的組織者是司法鑒定機構,其在鑒定中的功能與作用,與醫學會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是司法鑒定機構與醫學會二者,在與醫療機構的關繫上卻有明顯的不同。
醫學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團體,但他由於在衛生行政機關掛靠,由政府出資設立,並由當地衛生行政官員管理,實質上它與衛生行政機關及醫療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些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就是醫學會的會員(單位)。而司法鑒定機構隸屬於不同的司法機關,是在司法行政機關登記注冊並受其監督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其與醫療機構的組織關系相對鬆散,受到醫療機構的影響相對較少。因此,在醫療事故處理的過程中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青睞。
四、鑒定的內容和鑒定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
在涉及民事賠償的醫療糾紛訴訟案件中,如果當事人沒有特別強調違約問題,目前一般是將醫療損害事件作為侵權糾紛來處理。因此,法官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醫療損害事件是否符合侵權責任構成的四個要件:
1、損害行為,通俗講,就是醫院在治療、搶救的過程中存在的醫療過錯行為。這里需要提醒廣大患者及其家屬,這里所講的過錯行為是現實存在、並且可以用相關證據證明的「過錯行為」。
2、損害結果,就是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功能障礙、器官缺損、身體殘疾、患者死亡的結果;如果患者及其家屬手頭上有「診斷證明」、相關檢查「報告」。可以客觀的證明受到的損害後果的,就可以作為損害後果的證據。
3、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這是醫療糾紛中的核心和難點,由於患者到醫院進行治療時本身就是存在其他疾病的,怎樣區別損害後果是由於原發疾病造成的,還是醫院的醫療損害造成的,需要通過鑒定來區別,再劃分責任大小。在法律的責任劃分上講求「直接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患者的傷害後果就是由於醫院的醫療過錯行為造成的,在能夠確定這樣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醫療行為本身是否具有過錯。該條應當說是屬於「結論性」的了。在判定上需要醫療專業技術的支持。
而其後3、 4兩個要件,由於醫療行為的特殊性和專業性,法官難以判斷真偽,即使醫療機構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舉證,法官也難以從醫療機構提供的證據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法官更多地需要專業鑒定機構來解決這些問題。司法鑒定正是滿足了法官的這一要求,在鑒定中著重解決醫療行為是否具有過錯,過錯的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但是,醫療事故鑒定卻難以解決問題。雖然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事故鑒定辦法》的規定,醫學會專家組做出的鑒定應當包括上述特定內容。但是,由於傳統思維和衛生行政處理的特定要求的原因,目前醫學會做出的鑒定結論仍然只注重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如果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事故的級別等等。這就使得醫學鑒定不能滿足司法審判的需要,導致法官不得不重新啟動司法鑒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