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堅持

民法典堅持

發布時間: 2021-03-10 13:53:07

① 全面推進民法典建設,為什麼要堅持「人民至上」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憲忠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民法典將會在我國政治、經濟、法律等領域發揮核心性、基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在民法典的保障下,我國的國家治理、經濟發展和人民權利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必將獲得本質的提升。」

體系科學立法 提升治理能力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這就意味著民法典編纂不同於一般法律制定。在孫憲忠看來,這個「典」字,標志著民事法律制度的成熟,凸顯法律規范從量到質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曾先後四次進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都未能最終完成,於是立法機關採取「改批發為零售」「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先後制定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立法,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但這些民事單行法並沒有形成有機的系統。

孫憲忠介紹,中國現行民事法律「體系」,只是由一些單行法拼接而成的集合體,欠缺科學化體系需要的分工與配合這些最基本的因素,也缺乏板塊之間的邏輯,導致民法立法的「碎片化」。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務,對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規范進行系統整合、修改編纂,以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

2015年3月,第五次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啟動;2017年3月15日,民法總則經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5年,七編,84章,1260條,這部凝結了無數心血和期盼的法律終於誕生!

「民法典的誕生有效解決了我國民法立法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立法散亂,而且隱含重大矛盾和缺陷的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孫憲忠說,我國民法典是一個體系化的立法,它有比較完善的從總則到分則的系統,這種體系化從民法基本法的角度保障了民法立法資源的和諧統一。

那麼,如何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理解民法典的編纂和實施?又如何從當前我國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來理解這部法典的重要意義?

孫憲忠認為,民法典不僅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更是治國安邦的基本遵循。從全面依法治國的角度看,國家治理的各種行為都要依法進行,而民法所規范的社會關系涉及我國的經濟基礎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在國計民生之中具有全局性和貫穿性。民法典的體系整合、缺陷彌補和矛盾消除,從立法基礎的角度完善了國家治理者的法律支持基礎,也提升了治理者的能力優化和法律支持力度。

堅持人民至上 緊扣社會關切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與民法息息相關。遭遇「霸座」怎麼治、高空墜物傷人怎麼辦、沖動離婚怎麼換回……民法典草案聚焦老百姓所急所需,破解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始終。

「民法典全面保障人民的權利,它所建立的各種法律規范和制度,都要實實在在地作用於社會現實,都要落到每一個自然人、每一個團體身上。」孫憲忠認為,這種「涉及」不是一時一事,而是貫穿始終而且要落實到每個人從事民事活動的分分秒秒,時時刻刻。

「立法要有人民性,這是立法的指導思想。」孫憲忠說,我國民法典每一條都是圍繞著承認和保護民事權利、指引主體如何行使權利展開的。此外,民法典針對現行民事法律中對人民權利的不必要限制性規定都作出修改,充分體現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權利」這一宗旨。

比如,在傳統民法和此前的民法學說中,都是用民法是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表達,而民法典草案中,首次把「人身關系」置於「財產關系」之前。「這樣一個定義,並不是說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就不重要。」孫憲忠分析認為,這一微調反而突出我國立法者對於人身權利特別的重視。

再如,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強化了對人格的全面保護,成為民法典編纂中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一,是世界民法典的首創。民法典人格權編,用了四十多個條文,規定了生命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重要權利,說明立法者充分回應了社會大眾對這些權利保護的關切,其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都非常顯著。

「民法典草案關於人格權的規定,在法典編纂完成並實施生效之後,肯定將對我國自然人權利的保護提供強大的法律支持,對此我們滿懷信心。」孫憲忠解釋稱,民法典設立獨立的人格權編,是為了提升人格權在我國法律上的品位,是全面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加強人格權保護」的要求。這個立法命題是科學的,是符合人格權的法律特徵的。

民法典的「人民性」,還體現在了解社情民意、採集眾智民聲的立法過程。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五年間,民法典編纂先後共10次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透過這組數字,即可以看到民法典「開門立法」的群眾路線,彰顯了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法治理念。

彰顯中國特色 把脈時代需求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作為新時代的民法典,必然要符合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傳承中華文化的「精氣神」,同時更應把脈時代需求,體現時代特徵,映射偉大時代的奮進征程。

民法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達。「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民法典總則編第一條開宗明義,成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中國建設的鮮明寫照,民法典規定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原則等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觀體現。

早在2017年,民法總則表決通過時,孫憲忠強烈建議:「民法總則的基本原則很好地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未來編纂民法典分編時,更要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立法來弘揚傳統美德,強化規則意識,增強道德約束,倡導契約精神。」

此次,民法典保留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定,並將其融會貫通,融入到規范社會生活的各個面面。比如,強調對英雄烈士名譽權的保護、對良好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維護;鼓勵見義勇為行為,不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等。

備受關注的婚姻家庭編,更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具體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婚姻家庭編規定樹立優良家風,重視家庭文明建設,並對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作出規定。

在孫憲忠看來,樹立優良家風入法,體現了立法者對於婚姻家庭關系中道德倫理規則的尊重,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整體提升。

法隨時變。民法典充分尊重科學規律,體現時代氣息。民法典草案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基本原則;順應信息時代潮流,保護網路時代隱私權,保護網路虛擬財產,細化網路侵權責任;回應新時期人民關切,通過規范胎兒權利、高空拋物、高利放貸、居住權制度等,讓各類處於模糊地帶的權、利、責有所依歸,鮮明的時代特徵在字里行間中充分彰顯。

「編纂民法典既是對立法技術的考驗,也是對現行法律規范的檢驗。我們的民事法律體系是開放的,這次沒有納入到民法典中的內容也會在將來與民法典共同構成完整的民事規則法律體系。」孫憲忠分析說,未來,民事規則領域會形成「基本法 特別法」或者「一般法 特別法」相配套的體系。民法典作為一般法,特別法中則包括商法、知識產權法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此外,還會有一些民事特別主體立法、特別物權立法等包含其中。

② 民法典的要點是什麼

1. 這次集體學習的目的
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2. 「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
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在中央蘇區、陝甘寧邊區等局部地區就制定實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勞動、財經等方面的法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相繼制定實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關戶籍、工商業、合作社、城市房屋、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商事法制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先後制定或修訂了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把編纂民法典擺上重要日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對編纂民法典作出部署。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於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3. 如何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具有重大意義
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重大意義
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4. 怎麼理解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
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

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

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5. 實施好民法典,要做到「5個加強」
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

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

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

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

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


6. 宣傳教育要做到「3個講清楚」
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7. 為什麼說「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
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8. 為什麼說「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范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託的財產關系、交易關系,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 為什麼說「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10. 如何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
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
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
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

要發揮法律解釋的作用,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保持民法典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統一。11. 為什麼要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人們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涌現,也給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課題。
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③ 編纂民法典的政治意義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第一,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

第二,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

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

第三,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

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

第四,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第五,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日新月異的民法實踐相比還不完全適應。

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盡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④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什麼原則

當事人遵循平等原則、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則,民法原則是基礎,有普遍指導意義。

⑤ 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七個方面

具體有以下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2、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3、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4、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5、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6、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7、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5)民法典堅持擴展閱讀: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將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與依法治國理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社會根基,只有築牢這一根基,才能協調推進「三個一體建設」。民法典系調整人民群眾、各行各業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的基本法,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其頒布施行應成為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契機。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73條怎樣理解 發布:2025-09-12 15:29:48 瀏覽:637
香港大法官是否終生制 發布:2025-09-12 15:27:59 瀏覽:801
知名的商法案件 發布:2025-09-12 15:06:52 瀏覽:570
文化館須遵守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14:57:52 瀏覽:813
白紙上按手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4:37:09 瀏覽:620
上海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什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4:24:05 瀏覽:266
我國第一部電信業綜合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09-12 14:04:48 瀏覽:823
民法對宣告死亡的規定 發布:2025-09-12 14:03:33 瀏覽:541
戎興旺律師 發布:2025-09-12 14:03:12 瀏覽:659
檀香刑中的六大刑法 發布:2025-09-12 13:47:48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