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陪護

民法典陪護

發布時間: 2021-03-10 14:18:50

⑴ 護理依賴賠償標准

部分護理依賴護理費賠償標准:評殘前,護理人收入×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由工傷醫療機構出具醫囑證明或診斷書確定護理時間和護理人數,時間超過3個月仍需護理依賴的應申請鑒定機構對當事人是否需要進行確定,最長不超過20年)。

評殘後,根據護理級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下發的於2009年1月1日實施的《人身損害護理依賴程度評定GA/T800-2008》之附錄B(資料性附錄)護理依賴賠付比例,分以下三等:

1、 完全護理依賴100%;

2、大部分護理依賴80%;

3、部分護理依賴50%。

以上給付比例,分別計算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00%、80%或者50%)

附相應的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規定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三款規定:

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2、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1)民法典陪護擴展閱讀:

1996年10月1日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的《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第3.1.4條規定:「護理依賴指傷、病致殘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賴他人護理者。生活自理范圍主要包括下列五項:進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動。

護理依賴的程度分三級:

1、完全護理依賴指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五項均需護理者。

2、大部分護理依賴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上述五項中三項需要護理者。

3、部分護理依賴指部分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五項中一項需要護理者。」上述規定是有關護理依賴現在最主要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此規定雖然過於簡單和原則,但法律規定的「等費用」應該包括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精神損害賠償等。

⑵ 現在的法律對誤工費.營養費.護理費有沒有明確的賠償

這些具體賠償項目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具體的規定,具體涉及的標准要根據案情具體計算,現列出相應條款,請根據自己的情況計算。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第十九條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第二十條 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二十一條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第二十二條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第二十三條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第二十四條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五條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第二十六條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⑶ 工人意外把腿摔斷了,一般要賠償多少錢

按照僱傭關系,由工地參考如下法條給予工人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⑷ 哥哥腦出血住院,無醫保無工作,媳婦精神不好,有退體工資,沒離婚有義務護理丈夫

有義務護理,夫妻之間有相互扶養的義務。
《民法典》1059條規定需要扶養的一方,在另一方履行扶養義務時,有權要求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⑸ 父親從未撫養過我,現在卻要求我贍養他,到底應該贍養嗎

【三十餘年未見的父親,回來要求女兒贍養】

小慧五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了。

小慧對父親早已沒有什麼印象,但是始終有一幕深深印在她心裡:當時緊緊拽住父親褲腳,嚎啕大哭。父親卻用力掰開了她的小手,轉身離去。

父母離婚之後,母親把外公外婆接了過來幫忙照顧。小慧只從外公外婆口中聽到過「你爸爸生活作風有問題」,那個時候歲數小,不明白什麼叫生活作風。長大之後才明白當初父母離婚的原因。

在她心裡,對父親抱有很大怨氣。

小慧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一直未再婚。小慧很爭氣,後來考上重點大學、讀完研究生,順利畢業參加工作。隨後都是正常劇本:戀愛、結婚、生子。

小慧能體會到自己年幼時母親、外公外婆的不容易,更能體會到家庭溫暖的重要性,所以格外珍惜當下生活。小慧丈夫為人很不錯,倆人經過多年的共同打拚,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小慧和愛人都是懂得知恩圖報的人。自己條件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在公婆眼裡,小慧是個好兒媳;在母親眼裡,姑爺是個好女婿。有時候夫妻之間就是要扮演這樣一個角色:相互撮合、相互幫扶。

平靜的日子,卻被一個「不速之客」打破了——小慧的生父找上門。看著這個年過六十、卻早已滿臉褶子頭發花白的「陌生人」,小慧沒有什麼客套:

「你有什麼事兒?」

小慧父親對她的反應似乎在意料之中,也沒遮掩,開門見山。大體意思就是:自己老了,身邊沒人,經濟條件很差,希望小慧能「幫幫他」。

小慧想也沒想直接拒絕,而且告訴生父,不要來打擾他們的生活,各過各的,各自安好。

隨後父親又找過她幾次,最後一次把小慧惹急了:

「你當是警告也好,勸說也罷,今後你不要再來找。你的今天,我的今天,沒什麼關系,別拿『父親』來說事兒,這個稱呼你不配。」

隨後的事情卻讓女兒大為光火:父親竟把女兒告了,要求女兒贍養。收到傳票的那一天,小慧心裡五味雜陳——小時候狠心掰開自己手指轉身離去的那個人,三十多年來不管不顧,沒給過自己一分撫養費,到頭來居然反過來要求贍養,憑什麼?

結果卻讓她更難以接受:要對生父盡贍養義務。小慧並非不懂法,但是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心理上這道關、理兒上這道關,過不去。

既然這么定了,小慧也打定了主意:

「賭氣的話我也不說了,每個月給你600塊錢,兩清。」


贍養,是子女對父母的單向義務關系。但本質上,是雙向關系。

如果把要求贍養當作一項權利的話,一定要搞清楚:權利,通過付出才能得到,這是「理」。直白一點講就是:先把父母的角色扮演好——把自己的子女撫育好,才能有權利去向子女索取回報。

有人總會拿「畢竟生了你,所以你得贍養」來作為說辭。

這種說辭恰恰忽略了最本質的一個東西:情感。

人最基礎的本能是情感。法律是人為規定,人為規定改變不了人性。沒有情感的家庭關系,註定好不到哪兒去;有情感的家庭,法律規定也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做好各自該做的,權利自然而然就有了,不用掛在嘴邊;自己做好了、對方沒做到,這時候拿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才有用;自己沒做好,對方隨便糊弄糊弄、甚至不違法的故意找點不痛快,都有無數空子可鑽。

⑹ 幾個人一起喝酒,一人死了,其他陪同人員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要承擔法律責任。是民事責任。

法律對於喝酒致死的情形並無明文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對此類糾紛,法院會依據《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損害他人民事權益,應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進行裁判。

因為喝酒、醉酒會導致自然人的認知能力及控制能力不同程度下降,使其處於不利地位,因此酒局的組織者、參與者在法律上就產生了照顧、注意醉酒者的安全義務。若未盡到安全義務,就存在法律上的過錯。

相關案例:

2017年1月15日,1990年出生的鄧某下班後約李某等人到食堂吃飯喝酒。飯後回到宿舍,鄧某覺得還沒喝過癮,又約李某、陸某等人一起去酒吧喝酒。次日凌晨1時許,看到鄧某昏昏欲睡,大家以為他喝醉了,就讓李某帶他去酒店休息。

凌晨2時許,李某發現鄧某沒了呼吸聲,趕緊撥打120並報警。醫生趕到時,確認鄧某已死亡。經屍檢,鄧某系乙醇中毒死亡。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鄧某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知曉過量飲酒可能造成對其身體健康不利的後果,但仍大量飲酒,最終導致酒精中毒死亡,其本人應承擔絕大部分責任。

而參與了兩場喝酒的被告均未完全盡到對鄧某提醒、勸阻等義務,應根據各自的過錯大小承擔相應賠償責任。被告李某一直陪在鄧某身邊,發現鄧某處於醉酒狀態後未及時將其送醫救治,未盡到完全的照顧義務,賠償原告損失1.5萬元。

其餘4名同飲者各賠償原告6000元。被告羅某作為酒吧工作人員,工作期間通過敬酒方式與鄧某喝過酒,其敬酒行為與鄧某死亡也存在一定因果關系,賠償原告6000元。

被告酒店作為服務行業,未盡到完全的安全保障及注意義務,在鄧某及被告李某入住該酒店時,只辦理了李某的登記入住手續,未登記鄧某身份信息便允許已經醉酒的鄧某入住,賠償原告1萬元。

(6)民法典陪護擴展閱讀:

在喝酒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同桌一起喝酒者都會承擔適當責任。但做到以下4點,則酒友不承擔責任:

1、不強迫性勸酒,無論什麼場合,什麼情況,對方什麼身體狀況,都不要勸酒;

2、在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或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勸對方不飲酒或者對方自願要喝,要做到勸阻少飲,盡到提醒和照顧義務;

3、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對於酒友醉酒的,清醒酒友應當預見到醉酒者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的發生,因此,清醒酒友應當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避免擔責;

4、酒後駕車及時勸阻。對於醉酒的酒友要駕車駛離,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有可能承當相應責任,但是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對方不聽勸阻的情況下,酒友是可以免責的。

⑺ 復學監護與陪護區別

一、監護人和看護人的區別是什麼?
1、定義不同:監護人,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法律明確規定對孩子義務撫養的人。
2、服務對象不同:監護人包括:法定監護人、指定監護人、遺囑監護人、委託監護人;扶養人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其中包括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
3、特點不同: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並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撫養是針對未成年人而言的,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條件、環境及成長。
二、不得作為監護人的人主要包括:
(1)禁治產人、准禁治產人。禁治產人是指因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申請由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准禁治產人是指因心神耗弱、聾、啞、盲、浪費人經申請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禁治產人、准禁治產人的范圍各國立法有差異,有些國家之規定了禁治產人,如法國、德國;有些國家既規定了禁治產人又規定了准禁治產人,如日本、義大利。我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未規定禁治產人和准禁治產人。
(2)被判處刑罰的人、失蹤人。法國民法規定,被判處刑罰的人排除其任監護職務,已任職責當然解除。日本民法規定,行蹤不明不得擔任監護人。
(3)破產人。日本民法規定,破產人喪失監護資格,但我國民國時期的民法規定,破產不為喪失監護資格的事由,但破產人因無支付能力,在監護人的指定和選定時,應慎加選擇。
(4)外國人。日本民法和法國民法規定,外國人不得為監護人。但法國民法又規定,有親屬關系的外國人有監護資格。我國民國時期的民法、《民法典》對此未規定。
(5)法人。一般認為,法人不得擔任監護人,但依《民法典》規定,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以及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可作為監護人。
以上就是監護人和看護人的相關認定情況,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進行處理,特別是對於不同情況下是適用於監護還是看護的,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斷,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認定不清楚的,可以咨詢司法機關。

⑻ 關於陪護費用的賠償

「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陪護費的計算期間只限於患者發生醫療事故後的「住院期間」,均以上一年度事故發生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為標准按日計算。需指出的是,條例作為行政法規,所規定的「一刀切」陪護費計算方式與最高法院 《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5條規定的陪護費計算方式有所不同, 該條規定:「經醫院批准應以當地的一般臨時工的工資標准為限。」 關於此項賠償費用,應注意:
1、陪護費發生的前提是患者確需專人陪護,例如患者生活無法自理等;
2、陪護人員可以是專門聘請的臨時工(護工),也可以是患者家屬;
3、《條例》規定與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有一定的差異。最高法院《若干意見》第145條將此項費用稱為「陪護人員的誤工補助費」,規定「經醫院批准專事護理的人,其誤工補助費可以按收入的實際損失計算。應得獎金一般可以計算在應賠償的數額內。本人沒有工資收入的,其補償標准應以當地的一般臨時工的工資標准為限。」
4、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5、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
6、 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7、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而確定護理級別。
8、陪護費賠償金額=陪護天數×陪護人數×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⑼ 兒媳陣痛8小時,婆婆聊天笑言:不是親閨女,不心疼,怎麼看

有的時候婆媳關系出問題,往往是因為婆婆沒有把兒媳婦當成自己家裡面的人,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家都是很孝順的,所以大部分的婆媳關系比較緊張,都是出於婆婆的身上。可能我說這個話大家是不認同的,沒錯,因為這不是絕對的,因為很多事情不是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沒有辦法去做過多的評價和評論。我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妹妹的身上,而對於妹妹家的這個婆婆,我真的是挺無語的,並且也是很生氣的。

都是女人何必要這個樣子

婆婆也是媳婦熬出來的,每個人都經歷過這個過程,何必要為難自己的媳婦。對這個婆婆我真的是挺無語的,也想不通,雖然心裡有氣,但是這個時候也不好多說什麼兒妹妹後來終於順利的生產了,母子平安。媽媽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留下了眼淚,婆婆卻笑的合不攏嘴,也許這正是婆婆和媽媽的區別吧。對於婆婆來說,這是給他家添丁進口,對於媽媽來講,女兒終於從生死線上回來了,這兩種感觸完全是不一樣的。

⑽ 有償陪侍處罰的法律條文

有償陪侍概念:

「有償陪侍」主要是指通過對「情感」、「旅遊」等進行「陪護」和「陪伴」來換取報酬的行為。在中國的營業性質娛樂場所中,提供以營利為目的的陪酒、陪唱等有償陪侍都屬違法行為。

目前只有對營業場所的處罰,沒有對參與陪侍人員的處罰。

處罰依據: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

第十四條 娛樂場所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不得為進入娛樂場所的人員實施下列行為提供條件:

(四)提供或者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陪侍;

第四十二條 娛樂場所實施本條例第十四條禁止行為的,由縣級公安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責令停業整頓3個月至6個月;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娛樂經營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10)民法典陪護擴展閱讀: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對有償陪侍的標准條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開辦娛樂場所或者在娛樂場所內從業:

(一)曾犯有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強奸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賭博罪,洗錢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

(二)因犯罪曾被剝奪政治權利的;

(三)因吸食、注射毒品曾被強制戒毒的;

(四)因賣淫、嫖娼曾被處以行政拘留的。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是為了加強娛樂場所管理而制定的法規。2006年1月18日國務院第122次常務會議通過,2006年1月29日發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據2016年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66號《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73條怎樣理解 發布:2025-09-12 15:29:48 瀏覽:637
香港大法官是否終生制 發布:2025-09-12 15:27:59 瀏覽:801
知名的商法案件 發布:2025-09-12 15:06:52 瀏覽:570
文化館須遵守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14:57:52 瀏覽:813
白紙上按手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4:37:09 瀏覽:620
上海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什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4:24:05 瀏覽:266
我國第一部電信業綜合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09-12 14:04:48 瀏覽:823
民法對宣告死亡的規定 發布:2025-09-12 14:03:33 瀏覽:541
戎興旺律師 發布:2025-09-12 14:03:12 瀏覽:659
檀香刑中的六大刑法 發布:2025-09-12 13:47:48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