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處刑法應當
一、聚眾斗毆罪定義
聚眾斗毆罪,是指為了報復他人、爭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當目的,糾集眾人成幫結伙地互相進行毆斗,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
二、刑法關於聚眾斗毆罪的規定
第二百九十二條 【聚眾斗毆罪】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三、聚眾斗毆罪量刑標准
1、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
聚眾斗毆1次,雙方參與人數達到5人,6個月-1年6個月有期徒刑。
2、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聚眾斗毆3次的;
聚眾斗毆雙方達到20人以上、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持械聚眾斗毆的。
一般處以:4年-5年有期徒刑。
3、在司法實踐中,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還要根據聚眾斗毆人數、次數、手段、後果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應的刑罰量:
(1)每增加輕微傷1人,可以增加1個月-2個月刑期;
(2)每增加輕傷1人,可以增加3個月-6個月刑期;
(3)聚眾斗毆次數超過3次,每增加1次的,可以增加6個月-1年刑期;
(4)聚眾斗毆人數超過20人,每增加3人,可以增加1個月-2個月刑期;
(5)聚眾斗毆造成交通秩序混亂的,可以增加6個月-1年刑期;
(6)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四種情形之一,每增加一種情形,可以增加1年-2年刑期。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相應增加或者減少刑罰量:
(1)組織未成年人聚眾斗毆的,可以增加基準刑20%以下;
(2)聚眾斗毆致公私財物損毀的,可以增加基準刑的20%以下;
(3)因民間糾紛引發的聚眾斗毆,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5、具體到本案:
1、起訴書認定八個人都構成了聚眾斗毆罪;
2、起訴書認定前7人構成持械聚眾斗毆,量刑應當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一檔量刑;他們與於某在犯罪情節上有顯著差異,於某隻是聚眾斗毆的積極參與者,他應當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這一檔量刑;
3、有一點請注意:在司法實踐中,在偵查階段被取保候審的,一般在最後的判決時多處以輕緩的刑罰,也就是緩刑居多。
3、本案中,前7人構成持械聚眾斗毆。當然在這7人中還要區分具體的犯罪情節。
周某、宗某、李某3人被取保候審,說明此3人在犯罪中所起作用是次要的,最後的判決應當是緩刑的可能性較大。大概是判處法定刑中的最低刑:3年,而且是緩刑執行(緩刑期大概是5年,當然判處實刑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而其他4人單、蘇、張、范,正常情況下判4-5年。如果全案情節都輕,那這4人,所有的刑期都下降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說最高的判個4年,其他的,判個3年實刑。這也是可以的。
4、至於於某,其本身就沒有持械的情節,只是積極參與了聚眾斗毆,他本來就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這一檔量刑。最後應當在「6個月-1年6個月有期徒刑」這一檔量刑。或者情節很輕,判處拘役、管制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以上分析,不考慮具體的加重、減輕情節。
Ⅱ 「應當減輕處罰」是指應當在觸犯犯罪名的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
應當減輕處罰,並不是按照最低刑罰,而是減輕,比如應該判刑為5年的,最低刑罰為3年,實際判處為4年,也算是減輕處罰,
Ⅲ 刑法中哪些是應當減輕或從輕的法定情節
一、應當減輕或從輕的法定情節
刑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第五十八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第五十九條又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刑法的這3條規定以及其他相應條款的規定,是我們對犯罪分子量刑掌握從重處罰或者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法律依據。
(1)已滿14歲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十四條第三款);
(2)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十六條第二款);
(3)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十八條第二款);
(4)中止犯,應當兔除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5)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或者兔除處罰(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
(6)共同犯罪中的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比照從犯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二十五條)。
二、可以從輕或減輕的情節
(一)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結果的(刑法第18條);2.未遂犯(刑法第23條);3.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教唆犯(刑法第29條);4.自首(刑法第67條);5.立功(刑法第68條)。
(二)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1.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法第19條);2.預備犯(刑法第22條)。
(三)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情節:1.在外國犯罪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刑法第10條);2.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條);3.個人貪污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0000元,犯罪後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刑法第383條);4.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刑法第390條);5.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賄賂行為的(刑法第392條)。
(四)可以免除處罰的情節:1.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刑法第37條);2.犯罪較輕的自首犯(刑法第67條);3.非法種植 罌 栗或者其它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動 鏟除的(刑法351條)。
Ⅳ 刑法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5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你好
1、前後都是故意犯罪;
2、前後所犯之罪均需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3、前最執行完畢與後罪間隔不足5年。
Ⅳ 犯罪分子具有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 A.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B.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最輕或次輕的刑罰
犯罪分子具有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法律規定:
《刑法》第六十三條【減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Ⅵ 請問: ■新刑事訴訟法第275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
公安機關有案底,不會再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因為未成年人已經犯罪,只是那個犯罪記錄被封存而已,出具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是說明那個人沒有犯罪的事實,情況不同
Ⅶ 刑法 第63條第一款中,「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具體來說,如果所犯抄罪行的刑罰,分別規定有幾條或幾款時,即以其罪行應當適用的條或款作為「法定刑」;如果是同一條文中,有幾個量刑幅度時,即以其罪行應當適用的量刑幅度作為「法定刑」;如果只有單一的量刑幅度,即以此為「法定刑」。
以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為例「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該條罪名有三個等級的量刑幅度。
《刑法》
第六十三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Ⅷ 行政機關公務員犯罪依法被判處刑罰的應當如何給予處分
答:《處分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依法被判處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
根據《處分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依法被判處刑罰的,一律給予開除處分。此處的刑罰,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主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附加刑,即: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行政機關公務員無論依法被判處主刑,還是被單處附加刑,或者被判處有期徒刑緩期執行的,一律給予開除處分。
Ⅸ 刑法判刑的問題
刑法判刑刑事處罰是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刑事處罰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但主體是人身罰。具體情況是:
一、主刑
1.管制: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由社區矯正的刑罰方法。是我國刑罰種類之—,屬於主刑的一種。管制是最輕的主刑,是我國獨創的一種刑罰。按照刑法的規定:(1)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2)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由社區依法矯正。(3)對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須服從有關規定;勞動中應同工同酬。(4)管制期滿,執行機關應即宣布解除之。(5)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先期羈押的,1日折抵刑期2日。管制刑的特徵是:一是刑罰的最低檔;二是不必投入特殊的改造場所,由公安機關負責監管;三是勞動有報酬。四是羈押時間可抵刑期。
2.拘役:拘役,是剝奪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拘役是介於管制與有期徒刑之間的一種主刑,它具有以下特徵: 1、拘役是一種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於1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所以,拘役是我國對罪犯予以關押、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三種自由刑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適用於罪行較輕但需要短期關押改造的罪犯。
3.有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有期徒刑是剝奪自由刑的主刑,其刑罰幅度變化較大,從較輕犯罪到較重犯罪都可以適用。所以,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有期徒刑居於中心地位。
4.無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並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5.死刑:是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方法,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執行兩種。死刑是我國刑罰中最重的一種,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執行的剝奪犯罪分子生命權和政治權的刑法,因此,死刑是嚴格控制的。
二、附加刑
1.罰金:它是指由人民法院判決的、強制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的金錢,從經濟上對犯罪分子實行制裁的刑事處罰。罰金的適用對象是經濟犯罪,財產犯罪和某些故意犯罪。人民法院對犯罪判處罰金有兩種情形:一、單位犯罪。對單位犯罪,人民法院可以對單位判處罰金;二、犯罪分子。對犯罪分子處以罰金,可採用單處罰金和並處罰金兩種方式之一。對犯罪分子單處罰金,是對犯罪情節輕微的,不需要判處自由刑的罪犯。對犯罪分子並處罰金,是對犯罪情節嚴重、必須要判處管制以上刑期的罪犯同時判處罰金。對犯罪分子判處罰的金額,刑法分則沒有具體規定,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具體金額。被判處罰金的,犯罪分子或其親屬應當在指定的期限內依判決書確定的一次或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應當強制繳納,如若不能全部繳納罰金,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罪犯有可以執行的財產,隨時追繳。被判處罰金,只有發生不可抗拒的災害,才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2.剝奪政治權利:根據《刑法》第三章第七節各該條之規定,該附加刑對於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以及對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適用;若獨立適用則應當依照《刑法》分則的規定。同時,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但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期限改為3年以上10年以下。除此之外,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被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適用與主刑執行期間。
3.沒收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章第八節,以及分則的相關規定,沒收財產主要適用於犯罪所得巨大或者特別巨大的犯罪,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的刑罰,但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須的生活費用。與此同時,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的或者應有的財產。另外,沒收財產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
4.驅逐出境:驅逐出境是指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中國國(邊)境的刑罰方法,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另外,軍事法院在審理軍人犯罪時,還可以依法作出剝奪榮譽稱號或勛章的處罰
我國刑罰只能由刑法加以規定,除刑法以外,其他任何法律都無權規定刑罰體系。而且,刑種按照由輕到重的順序加以排列,人民法院必須依法按照這些刑罰方法及條件、幅度、方式來判處刑罰。
刑法對刑事處罰的法條規定,如下:
第三十二條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第三十五條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第三十六條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三十七條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Ⅹ 判處刑罰均應當在法定刑期以內沒有例外嗎
不一定的,除了在量刑范圍內從輕處罰外,還可以減輕處罰。我國《刑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第六十二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第六十三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