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跟哲學

刑法跟哲學

發布時間: 2021-03-11 15:25:02

刑法哲學的前言

經過了將近20年的寂靜之後,隨著我國第一部刑法的頒行,刑法學在各部門法學中一馬當先,首先跨越了歷史的斷裂層,,顧不得抹去長久的冬眠而殘存在心靈上的噩夢,以一雙不太適應的眼睛迎接理性的光芒,很快在法苑中立住了腳跟,恢復了大刑法昔日的自信,並睨視著其他尚在草創之中的部門法學,儼然以老大自居。可是突然有一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民法經濟法、國際私法等部門法學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起來,如同旭日東升,被人喻為朝陽學科。相形之下,刑法學黯然失色,似乎刑法學的黃金季節已經過去,於是將刑法學喻為夕陽學科的哀嘆問世了。面對著其他部門法學的競爭與挑戰,刑法學意欲何為、出路何在?每一個有志於刑法學研究的人都捫心自問,並進行深刻的反思。
從體繫到內容突破既存的刑法理論,完成從注釋刑法學到理論刑法學的轉變,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並非一朝一夕苦思冥想的結果,形成了作為本書之精髓的罪刑關系的基本原理,這一基本原理最初以《罪刑關系論》為題(作者:陳興良、邱興隆,該文獲中國人民大學1988年科研成果優秀獎),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雜志1987年第4期。在該文中,我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命題,即「罪刑關系的基本原理應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刑法學體系的中心。」
·查看全部>>

⑵ 刑法哲學的介紹

該書是一部以犯罪與刑罰及罪刑關系為研究內容的學術專著。該書在對我國現行的刑法理論進行了深刻反思和基礎上,初步建構了一個以罪刑關系為中心的刑法理論體系。全書分為三編:犯罪本體論、刑罰本體論和罪刑關系論。在本書中,作者分別提出了犯罪本質二元論、刑罰目的二元論和罪刑關系二元論等一系列全新的刑法命題。

⑶ 《刑法哲學》讀後感

[《刑法哲學》讀後感]理性的思維能力中國人一直都很強大,但必須是在「年少輕狂」時,《刑法哲學》讀後感。站在費爾巴哈、康德、貝卡利亞等人的肩膀上,陳興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罪刑關系中心論」,對抗古典學者的「行為中心論」、實證學者的「行為人中心論」,對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危害性中心論」。其實不管怎樣去「論」,始終要考察人,要考察人和行為的關系,要考察行為和環境的關系,要考察在特定的條件下特定的人為什麼要做出特定的行為,而大多數人為什麼不這樣去做。犯罪動機形成的過程就是沖破社會普遍認知的過程,因此要使犯罪的心理逆轉,確實需要最強有力的心理強制——刑罰的一般預防作用是刑法的立足點。而作為一個共同體中的一員,侵害了共同體或者其成員的利益就應當受到懲罰——刑罰的特殊預防作用必然要體現等價的因果報應。而這種報應必須是及時、准確和合法的,有公正的司法訴訟機制,有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原則,特殊預防作用和一般預防作用才能相互生輝。"罪刑關系"就是一個有責任能力的人對自己的行為應當承擔的公眾評價和來自於刑法的處分,這種評價和處分的合法性來源於公正,讀後感《《刑法哲學》讀後感》。什麼是公正?法有實定法與自然法之分,有現實和理想之分。現代中國法學家大都借鑒西方或者前蘇聯的研究成果,更多考慮社會需要的功利原則,很少予以更深層次的理性辯駁,這是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因為「實定法」就是「自然法」,不容質疑。1991年,「年少」的陳興良教授用「輕狂」的心寫就了《刑法哲學》,是八十年代思想大解放結出的碩果之一。「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亞里士多德「公正涉及培養德行和推理共同的善」——哈佛大學邁克爾.桑德教授
〔《刑法哲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⑷ 誰的欲求催生刑法(讀刑法的根基與哲學有

刑法的出現是社會規律,不是個人慾求。要分清唯物和唯心呀

⑸ 關於刑法哲學的論文

請問大幾了??
我大一都知道論文要自己寫,就算不自己寫也得自己上網找資料,哪有在這兒乾等別人幫忙的!怪不得是零回答~~~

⑹ 誰有陳興良《刑法哲學》pdf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應該是你要的資料。我的回答您滿意嗎?滿意就採納我,謝謝!若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問我哦!

⑺ 刑法上因果關系較之哲學上的因果關系具有哪些特殊性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范圍更小,是僅僅針對刑事法律領域的,認定的更嚴格,並且有明顯的學科特徵。

⑻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讀後感

去豆瓣上找

⑼ 誰有陳興良的刑法哲學電子版的,謝謝謝謝!

有PDF電子版,你要哪個版本?有償提供。

⑽ 法學與哲學之間的關系

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角度看,哲學是法學的基礎,對法學起著指導作用;法學則是哲學的運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構成社會科學體系中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就法學發展的性質而言,無論是中國歷史上的法學還是西方法學,都是剝削階級的法學;

由於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其學說沒能也不可能真正科學地闡明法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直到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法學出現,法學領域才發生了根本變革。

馬克思主義法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為理論基礎,深刻分析法或法律現象這種特殊社會現象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使法學真正走上了科學發展的途徑。

(10)刑法跟哲學擴展閱讀

在我國五千多年歷史中,20世紀以前,上層建築中的法學、律學與刑名之學基本上是混雜在一起的,不存在獨立的法律科學,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學理論,例如,在我國一直占統治地位的儒家學派是從人性善的哲學立場出發,重視道德禮教,強調賢人政治,主張德主刑輔,並進行了哲學論證。

直到1901年清末憲政改革,始設立京師大學堂,開辦了法學學科,開始對民商事、刑事進行了分別立法活動。在新中國成立後,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初步形成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同時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思想。

熱點內容
四川省專項法律服務報價 發布:2025-09-12 09:12:52 瀏覽:865
經濟法課放電影 發布:2025-09-12 09:06:44 瀏覽:380
幼兒園教師勞動法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12 08:46:11 瀏覽:762
2018法律責任競合 發布:2025-09-12 08:34:09 瀏覽:718
婚姻出軌民法 發布:2025-09-12 08:33:19 瀏覽:244
工作指引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8:33:18 瀏覽:153
會計職業道德誠信問題 發布:2025-09-12 08:33:15 瀏覽:600
科技使得道德的作文 發布:2025-09-12 08:14:50 瀏覽:596
科技型公司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08:05:50 瀏覽:615
合同法調整部門 發布:2025-09-12 07:57:42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