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婦聯民法典

婦聯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03-11 19:58:23

Ⅰ 婦女的反義詞是什麼

  • 婦女的反義詞「夫男」,漢子,男人

一, 詞目:婦女 拼音:fù nǚ

基本解釋

【Woman】已婚女子的統稱。 婦 : 婦(婦) fù 已婚的女子:婦人。少(shao )婦。妻,與「夫」相對:夫婦。兒媳:婦姑(婆媳)。女 : 女 nǚ 女性,與「男」相對。古代以未婚的為「女」,已婚的為「婦」。現通稱「婦女」:女人。女士。

引證解釋

《禮記·曲禮下》:「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婦女。」《史記·項羽本紀》:「﹝沛公﹞今入關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唐杜甫《三絕句》之三:「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明王鐸《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狀》:「夫人命婦女為炊,以飽城守者。睢之不墮,亦夫人力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六月六日》:「婦女多於是日沐發,謂沐之不膩不垢。」孫犁《風雲初記》一:「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樹下面,有兩個年輕的婦女,對著懷紡線。」

基本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保護。」「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依據憲法確定的原則,新中國陸續頒布了《婚姻法》、《選舉法》、《繼承法》、《民法》、《刑法》等十餘部基本法,國務院及所屬部委頒布了40餘種行政法規條例,地方政府制定了80餘種地方性法規,這些法規都明確規定了保護婦女權益的條款。任何一部中國法律都不存在對婦女的歧視性條款。 中國政府除制定系列法規外,還積極參與國際婦女人權領域的活動,積極簽署有關婦女國際人權法和國際文件,承擔了促進婦女人權的責任和義務。如:1980年簽署了《消除對婦女的一切歧視公約》,每年按時向國際機構遞交公約執行報告;1985年簽署了的《到2000年提高婦女地位內羅畢前瞻性戰略》,1990年加入國際勞工組織審議和制訂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等。 建立了維護婦女權利的機構和網路。建國之初就成立了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1988全國政協成立了婦女青年委員會,1989年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成立了婦女兒童工作專門組,1990年由國務院16個部委負責人及4個非政府組織代表組成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1996年司法部、民政部、團中央、婦聯、殘聯聯合通知,對特殊社會群體進行法律援助,其中包括婦女。

中國婦女

截2002年底,中國共有女性人口6.2億人,占人口總數的48.5%。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婦女的發展與進步,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國家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在制定國家宏觀政策時,遵循男女平等參與、共同發展、共同受益的原則,中國政府為婦女進步與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政府相繼制定和發布了五年及十年兩個《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切實保護了婦女的合法權益,優化了中國婦女發展的社會環境,推動了婦女事業的全面進步。中國婦女不僅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領域享有與男子同等的權利,而且其特殊權利的保護作為國家維護和保障基本人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在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婦女地位明顯提高,婦女的整體素質全面改善,婦女的發展進步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期。

中國婦聯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之一。成立於1949年3月,原名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1957年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聯合會」,1978年又改名為「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它的基本職能是:團結、動員廣大婦女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代表和維護婦女利益,促進男女平等。

二,男人,爺們,夫男基本簡介

在漢語中,男解作⒈陽性的人,與「女」相對。⒉指兒字,如長男。⒊古代爵位的第五等。《商務字典》中「男」字有以下解釋:一古稱能在田中出力勞動的壯年男子,二男性、男人,三兒子,亦為對父母的自稱 四古爵位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五位等。直至清代仍沿用。

「男」字是從中國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及金文演變而來,亦可追溯至更遠古時代的陶文,屬象形文字。

造字由來

男,上田下力,田通天,以力頂天。生而為男,天生就有一份生而為男人的責任。

自然意義

男人一詞包括兩個方面:「男」和「人」。

「男」指的是性別,指形容人類雄性特徵的詞。一般不用於動植物,與女相對應。其區別特徵主要是機體能夠產魅力男人生精子(擁有陰莖,睾丸等性功能器官)並能夠通過性交行為讓其同類雌性動物的卵子受精,並通過受精卵的細胞分裂產生新生命體的一類人。

但是這種定義對於有性功能障礙和先天性性缺損的生命體定義時會產生分歧,所以也有一部分學者提出了另一種基因定義法:是在人類性染色體中擁有一對不對稱性染色體(XY)的一類人。

根據以上兩條定義應劃分為「非男」,但是從社會學角度,擁有所有男性社會認可,甚至是性交能力的人更應該劃分為男人,因為現在社會對於性別的劃分只有男女之別,而科學的定義「非男」沒有相應的位置,所以按照就近原則化為「男人」。

所以根據普遍接受的分類,滿足有男性體征和性交能力或者基因特徵兩種定義條件之一即可視為男人。

「人」指人類,是區別於動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的一種高度智能化靈長類動物。

由於「男」本身含有人的意義,只用於形容人類(不考慮擬人或者俏皮用法),所以「人」字很多時候可以省略,或替換為「男子」、「 男的」等等。但是往往加上「人」更傾向於強調其社會意義。

Ⅱ 萬民法有沒有保障婦女的權利

國家有關於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有問題或被侵權可以向當地婦聯投訴維權,家庭暴力可以向當地公安派出所舉報。

Ⅲ 遭遇重婚、家暴、遺棄怎麼辦

重婚是違法的
家暴誰打誰還說不上呢
遺棄,這個看具體情況,有的確實上不了檯面

Ⅳ 關於婦聯的疑問(未成年人受不法侵害)

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方法 1、 當勞動報酬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侵權者協商;②找勞動人事部門裁處;③找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④向新聞媒體求助;⑤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⑥上訴人民法院。 2、 當生命健康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及時制止侵權者的侵權行為;②向有關部門申訴;③向新聞媒體求助;④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⑤上訴人民法院。 3、 當自己遇到有人落水時怎麼辦?一邊大聲呼救,一邊找救人工具,也可以立即報警。 4、 當名譽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侵權人交涉,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指出這是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②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不良影響,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上訴人民法院,要求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5、 當同學取你綽號怎麼辦?①告誡取你綽號的同學,這種行為是侵犯人格尊嚴的行為,要求其停止侵害,並公開賠禮道歉;②適當的時候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 6、 當高年級的學生打你時怎麼辦?①報告老師,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學校解決問題;②告訴家長,讓父母找高年級同學的家長,在家長們的協商下給予解決;③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以及向人民法院起訴,以討回公道,獲得賠償,捍衛權益。 7、 當父母擅自拆看子女的信件時,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又會如何處理這件事?(老師拆看學生的信件) 評價:這是不合法的。因為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父母在沒有得到子女同意的前提下私自拆看其信件是侵犯其通信秘密的行為。父母了解、關心子女應該與子女進行溝通與交流,而不能通過偷看子女的信件來掌握其思想和行為。處理方法:首先我會主動與父母溝通,說明他們的這一行為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同時也是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行為。相信父母會理解我、尊重我的。如果父母固執己見的話,我可以求助於老師(校長),甚至找有關部門幫助解決。 8、當父母擅自翻閱子女日記時,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又會如何處理這件事?(老師翻閱學生的日記等)評價: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不受侵犯。子女並非父母的附屬物,其人格獨立,子女的日記是個人隱私的一部分,父母也應當尊重子女的隱私,要樹立隱私意識,明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破除傳統文化中宣揚人格依附的舊觀念。(方法見上題。) 9、 人身自由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侵權人交涉,指出這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行為;②求助於新聞媒體;③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④上訴人民法院,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0、當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尋求學校老師的幫肋;②尋求當地村幹部(居委會)的幫助;③尋求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④尋求婦聯的幫助;⑤向新聞媒體求助;⑥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⑦上訴人民法院。 11、當財產繼承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找村委會或居委會調解;②向當地的婦聯或有關政府部門申訴;③向新聞媒體求助;④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⑤上訴人民法院。 12、當財產繼承權發生爭議時怎麼辦?①互相協商解決;②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③上訴人民法院。 13、當遇到違法的行政處罰時怎麼辦?①向上級行政機關申訴;②求助於新聞媒體;③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④上訴人民法院。 14、當智力成果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侵權人當面協商解決;②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5、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經營者協商解決;②打「96315」或「12315」,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③向有關部門申訴;④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⑤向新聞媒體求助;⑥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⑦上訴人民法院。 ★16、如果當自己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幾個小痞子攔住搜身,並搶去身上僅有的10元錢。這幾個小痞子還要你笫二天帶30元錢來,否則就要收拾你。〈1〉請你想一想故事發展的可能性:你可能會採取哪些行動?試一試你能想到幾種,請將你所想到的所有方法都寫出來。①忍氣吞聲,自認倒霉,第二天把錢帶來;②糾集社會上的不良青年進行報復;③去敲詐小學生,搞到錢後給他們;④向老師家長反映,或向學校領導求助;⑤打「110」報警,或直接向公安部門報案;⑥在被敲詐時,實施正當防衛。〈2〉任選你想到的一種可能性,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該行為是否正確,並簡要說明理由。如:笫一種,這種做法是錯的,因為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我們不能忍氣吞聲,要用法律武器來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如:笫五種,這種做法正確,因為當公民的合法財產受到非法侵害時,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自行報復,而應當及時尋求法律援助,運用法律武器來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 ★17、關於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啟示: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自行報復,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必要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討還公道。 ★18、親愛的同學,通過你的努力學習,相信你在權利義務觀方面已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希望你能創作一張8開的法律知識手抄報,讓大家與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辦報要求:請你收集發生在身邊的案例,結合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中的法律知識,完成以下內容: ⑴為你的手抄報命一個報名:如—法律與我們同行、法律在我們身邊、法律——我們的守護神、少年與法等。 ⑵如果本報的主題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請你寫出辦報的目的。如——為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質,從現在起,學法、知法、守法,讓青少年認識到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強權利義務觀念,提高未成年人的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⑶列舉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案例並進行簡單的敘述,運用本冊中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科學的分析。 案例敘述:小張是Α市某校的一名初二學生,因成績差,經常受到父母的毒打,後來父母責令其放棄學業,到一家工廠上班。老闆叫他和其他幾個未滿16周歲的孩子每天從早上6時干到晚上6時(除中午吃飯休息1小時外),如此長時間的勞動,使他們正在發育的身體受到摧殘,心理和精神被扭曲。 案例分析:小張父母的行為違反了義務教育法中的規定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規定,工廠老闆的行為違反了社會保護的規定和勞動法中關於我國最低就業年齡為16周歲的規定,屬於僱傭童工的行為,他們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都侵害了小張的生命健康權和受教育權。 (主題探究:黑板報、法制長廊、模擬法庭、辯論會、維權手冊、主題班會、調查報告、法制講座) ★19、維權方法:①與侵權人協商(溝通與交流);②向他人(父母、老師、學校領導、長輩等)求助;③向當地村(居委會)幹部求助;④向婦聯求助;⑤向消費者協會求助;⑥向有關部門求助;⑦向新聞媒體求助;⑧聘請律師或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⑨打「110」報警或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⑩上訴人民法院。⑾請仲裁機構仲裁。(仲裁——消費、勞動;報警——犯罪;婦聯——未成年人;人格尊嚴——賠償精神損失。) 20、★對待不公平現象的正確做法是什麼?①當不公平的情況發生時,我們應增強維權意識,善於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當不公平的情況發生在他人身上時,我們要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1、★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合作?為了更好的合作,我們需要承擔自己應該做的,決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則對其他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們該做的,才能獲取自己該得的。當我們在付出的時候,同時也在收獲著別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22、★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有正義感的人,應該做到:如果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夠採用正當方式,奮起抗爭;如果看到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能夠見義勇為,匡扶正義,及時對受益者給予聲援和救助。當然,我們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要盡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匡扶正義。 23、★請你從執法者(國家)、經營者和消費者的角度來談談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執法者:要加大打出力度,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嚴厲制裁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經營者:樹立質量意識,增強誠信意識,培養法制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社會力量:應致力於培養健康的商業環境,如加強新聞媒體和群眾組織的監督力度; 消費者:要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選擇合理的消費行為;要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的知識,以及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你是鈴鐺閣的么? 0 x81678152 2009-10-27 22:05:53 60.26.234.* 舉報 當未成年人受到不法侵害時怎麼辦?

在我國,未成年人也是我國法律規定的民事主體,依法享有一定的財產權利,如財產所有權、繼承權、受贈權、受遺贈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益等。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上述財產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條第1款對此有明確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法律禁止侵害未成年人的財產權利,但不等於能避免侵害行為的發生。當未成年人的合法財產權利遭到侵害時,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向侵權人提出權利請求,要求其對其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當未成年人與侵權人發生爭議時,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以判決的形式責令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
依《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未成年人對侵害其財產權利的行為,視侵權的不同情況有權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障礙、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對於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若能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在法律上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當其財產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向侵權人提出權利主張或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由於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當他們的財產權利受到侵害時,可由其監護人作為其法定代理人向侵權人提出權利主張或以未成年人的名義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未成年入保護法》第12條規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照《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另行確定監護人。同時責令侵權的監護人對其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Ⅳ 山東沂水提倡彩禮費1萬以內 ,這樣合理嗎

合理。現在男女平等,男方出一萬以內的彩禮,女方就出相同價錢的嫁妝,房子兩人平攤就可以。

Ⅵ 老公在外面有小三,他把我微信、qq等都拉黑了,今天打電話給他,他也拉黑,請各位幫幫我!

看來你老公是鬼迷心竅,鐵了心要去找小三,你還是要找到他,跟他攤牌,能過日子就好好過,不能過就好聚好散。

Ⅶ 幾個專業名詞翻譯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Property registration system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Code of Civil Law

Ⅷ 男方出軌女方離婚後如何獲得利益最大化

首先確定丈夫的出軌行為是不是屬於法律規定的照顧無過錯方中的過錯行為。如果不是,那麼在財產分割上,則與普通的離婚財產分割沒有很大區別。

如果是過錯責任中的重婚、與他人同居兩種行為的,則在財產分割時,法院會考慮出軌一方對婚姻的影響,在照顧女方的基礎上公平分割財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二條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8)婦聯民法典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男女平等原則。男女平等原則既反映在《婚姻法》的各條法律規范中,又是人民法院處理婚姻家庭案件的辦案指南。該原則體現在離婚財產分割上,就是夫妻雙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財產的權利,平等地承擔共同債務的義務;

二、照顧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則。這里的「照顧」,既可以在財產份額上給予女方適當多分,也可以在財產種類上將某項生活特別需要的財產,比如住房,分配給女方。

畢竟從習慣勢力上、從傳統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障礙上、從婦女的家務負擔、生理特點上講,離婚後一般婦女在尋找工作和謀生能力上也較男子要弱,更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幫助。

同時,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要特別注意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財產權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財產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三、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則。在離婚分割共同財產時,不應損害財產效用、性能和經濟價值。在對共同財產中的生產資料進行分割時,應盡可能分給需要該生產資料、能更好發揮該生產資料效用的一方。

在對共同財產中的生活資料進行分割時,要盡量滿足個人從事專業或職業需要,以發揮物的使用價值。不可分物按實際需要和有利發揮效用原則歸一方所有,分得方應依公平原則,按離婚時的實際價值給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四、權利不得濫用原則。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不得把屬於國家、集體和他人所有的財產當作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不得借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名義損害他人合法利益;

五、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毀損、滅失的,另一方不予補償。這是司法實踐經驗的總結,符合夫妻關系和婚姻生活本質的要求,有利於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在第十條中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下列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在第(二)項、第(三)項情形下,應當以當事人離婚為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使得我國對婚約問題的處理有法可依。

但由於這一解釋,沒有明確說明婚約解除後彩禮的返還,與離婚後彩禮的返還的具體區別,如返還的數額如何把握,對生活困難如何確定等。導致審判人員由於認識的分歧,對同一案件的處理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筆者認為,我們通常理解的,要把「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作為彩禮返還的條件。

離婚時彩禮的返還要以導致給付人生活絕對困難為條件,但處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時,只要造成了給付人生活相對困難,就應予以返還。

該司法解釋規定的三種情形,在處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時,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可以判另被支付方返還彩禮,而不能要求三種情形全部存在。

對於返還的數額,在處理離婚糾紛案件中的彩禮返還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並結合查證的彩禮數額予以判決。而婚約彩禮糾紛案件中,只要是屬於法院查明的彩禮部分,即應全額返還。

Ⅸ 為什麼把家庭教育寫入民法典刻不容緩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然而,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在於立德樹人;其次,它是終身教育,無階段性;再者,它是私人教育,主要由父母等近親屬實施。家庭教育因此具有重要地位,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對家庭教育有所規范,但不夠全面系統。2006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家庭保護一章強調「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應當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2016年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以文明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監護和教育職責,不得實施家庭暴力」。《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及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委出台的《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到2020年,90%的城市社區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基本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推進家庭教育立法的進程。

上述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為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提供了依據,但其性質屬於公法和社會法規范。從私法層面推進家庭教育立法刻不容緩。

熱點內容
幼兒園教師勞動法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12 08:46:11 瀏覽:762
2018法律責任競合 發布:2025-09-12 08:34:09 瀏覽:718
婚姻出軌民法 發布:2025-09-12 08:33:19 瀏覽:244
工作指引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8:33:18 瀏覽:153
會計職業道德誠信問題 發布:2025-09-12 08:33:15 瀏覽:600
科技使得道德的作文 發布:2025-09-12 08:14:50 瀏覽:596
科技型公司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08:05:50 瀏覽:615
合同法調整部門 發布:2025-09-12 07:57:42 瀏覽:914
行政法規以上本數 發布:2025-09-12 07:37:44 瀏覽:931
法治人治的關系 發布:2025-09-12 07:35:41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