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公正司法獨立

司法公正司法獨立

發布時間: 2021-12-01 05:30:00

A. 如何理解司法獨立原則

司法獨立的原則是什麼?司法獨立啟蒙思想家在反對第七世紀和第十八世紀的封建制度的過程中,首先提出了現代司法制度的基礎之一。它是啟蒙思想家三權分立理論的衍生。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各國在憲法和法律中相繼確立了司法獨立的原則。如今,經過世界各國長期司法實踐,司法獨立已經有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成熟理論,並逐漸跨越國界,形成了國際公認的司法獨立標准。正義是法律的靈魂,司法過程是追求理性的「公平」和「正義」的過程。盡管永恆的公平與正義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但它們可以通過整個社會認可的公平與正義標准,並受到整個社會的統治。確定並確認了一個社會認可的機構。該機構是司法機關,司法機關成為公正的中立和裁決者。獨立行使司法權力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獨立是公正的必要條件。沒有獨立性,公正就失去了保證,無法討論。」司法獨立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實現正義的工具。司法獨立,特別是從行政機關獨立,本身沒有終極價值。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價值。其最終目的是確保另一位實現價值法官以公正無私地解決爭端。」所謂司法獨立是指為了確保司法公正,司法機關及其官員獨立行使司法權力。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不受任何外部組織或個人的干預司法獨立的具體含義應包括司法權的獨立,司法機關及其法官的獨立以及司法獨立。司法獨立的廣義和狹義意義,對司法獨立含義的理解包括對司法,司法權力和司法機關的理解,更普遍的觀點是司法機關是司法機關。機關或法院,司法權是司法權或法院的權力,而正義是審判,所以司法獨立就是司法獨立。例如,《美國聯邦憲法》第1款規定:「美國的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和國會在任何時候設立的下級法院。」日本憲法第1條規定:「所有司法權均屬於最高法院。法律依法設立下級法院。」中國法律理論普遍認為,司法機關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司法機關僅指法院或國家司法機關。
一種觀點認為,司法機關僅包括司法機關和檢察機關。另一觀點認為,除司法機關和檢察機關外,還包括司法行政機關,甚至有人認為公安機關也應當屬於司法機關。縱觀我國高校的所有法律教科書,結合我國的司法制度,筆者認為,依法行使公共管理權的司法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應當屬於行政權力范疇。在我國,司法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廣義上的司法獨立是指司法獨立和檢察獨立。由於司法獨立可以最好地代表和反映司法改革的方向和意義,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狹義的司法獨立意義上,即司法獨立。在結構意義上的司法獨立和在程序意義上的司法獨立通常被用在兩種意義上。首先是結構性含義,它是指司法機構獨立於其他機構,團體和個人的司法獨立性,因此司法獨立性是「國家權力的結構性原則」。關於這一點,在西方國家主張「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下,更容易理解。盡管我國擁有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但更多地側重於機構的分離和權力的分立,而且缺乏制衡權力的程序。第二是程序上的意義。司法獨立的目的是保護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的司法權,以維持程序的合法性和結果的正確性。因此,司法獨立屬於「技術司法規則」。司法獨立的兩個含義密切相關: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和保證;後者是司法獨立的前提。後者是前者的含義和價值。司法獨立的含義不僅指前者,也指後者。就是說: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機關的獨立地位,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和抵抗力是在行使其權力時僅服從法律。侵入性,法院的獨立性和法官的獨立性意味著司法權的獨立性,法院的獨立性和法官的獨立性。司法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法院獨立性是司法獨立性的系統體現,包括法院與非法院機構的獨立性以及法院的相互獨立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式,是司法獨立的根本體現。法官不僅獨立於其他專業的公民,而且獨立於其他法官。法院的獨立性和法官的獨立性是司法獨立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子。」法官的獨立性意味著「法官既不是自己也不是政府」。
法院的獨立性和法官的獨立性是相互繼承的,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美國法學家亨利·魯米斯(Henry Loomis)所說:「法官作出決定的那一刻,他受到其他意見或任何形式的外部力量或壓力的控制或影響,而該法官已不存在。即使他的決定受到其他意志的輕微影響,他也不是法官。。。法院必須不受脅迫,不受任何控制和影響,否則法院將不再是法院。

B. 司法獨立和審判獨立的區別在哪裡

一、概念和含義不同。審判獨立,是指行使審判權的法院和法官,依據法律獨立地審判案件,不受任何干涉,也就是說,法官應根據自己對案件事實的判斷和對法律的理解,獨立地作出裁判,不受任何限制、影響、誘導、壓力或威脅。我國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是從憲法的高度規定了人民法院的地位和法院獨立審判的原則,明確了獨立審判是法官的權利,也是他們的義務。
「司法獨立」是西方憲政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又稱「司法權獨立」,是指「司法權從立法權和行政權分離出來,在賦予獨立的國家機構場合,進行權力分立」。這個定義是有特定含義的。在1983年出版的日本《新法律學辭典》里,概括了西方法學界關於「司法獨立」的特定含義:(1)獨立行使司法權,只受憲法和法律的約束;(2)司法權完全獨立,不受立法權、行政權的任何干預和束縛;(3)法律上司法不受其他國家機關(包括總統)和任何政黨的監督和管理;(4)司法權行使時,不受其他任何事物和形勢的牽制和影響;(5)在審判案件中審判權完全獨立,不受任何人指揮和命令的拘束;(6)保障法官獨立性,按照憲法法的規定,「所有的法官依據良心辦案」,為維護司法權的獨立,承認對法官特別強的地位保障和身份保障。這六個方面,完整涵蓋了西方國家「司法獨立」的要點。

二、性質和內容不同。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這同西方國家司法制度核心的「司法獨立」,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和內容。
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概念具有專屬性特徵。就是說,「司法獨立」只屬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專屬性直接決定了對其解釋的排他性,就是除了西方國家固有的解釋,其他解釋都是不能成立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司法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向其報告工作。我國不存在司法獨立,我們的依法治國是在黨的領導下的依法治國。在我國,如果實行西方國家那樣的司法體制,就必然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

第一,如果實現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就要改變我國的國體和政體。
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是人類歷史上完全新型的。我國與西方國傢具有根本不同的政體和國體,其表現形式和實現方式也是不同的。我國的司法制度,必須體現「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性質,「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必須體現在司法之中;必須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這種能夠保障人民實際上而不是形式上當家作主的政體和制度,必須體現在司法之中。一些人把國務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即「一府兩院」作為政體看待,是不正確的。「一府兩院」不是政體本身,而是在政體制度下的國家機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符合中國實際,是新型的政體形式。世界上哪個國家沒有「一府兩院」呢,他們沒有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如果搞西方的「司法獨立」,必然使司法體制獨立於我國的國體和政體的性質之外,獨立於人民管理司法的憲法要求之外。從這個意義上說,實現「司法獨立」,只有改變我國的國體和政體,從而改變整個上層建築才能做到。

第二,如果實行西方國家「獨立行使司法權,只受憲法和法律的約束」,就要否定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
有些人提出,黨管司法「是造成司法腐敗和冤假錯案的根源」,應當實行「黨法分開」。為此,有人要求「取消政法委員會」。我們知道,各級政法委員會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組織保障,對於貫徹黨的政法工作的方針政策、協調公檢法部門職能、統一指揮政法戰線的工作步伐、團結廣大法律工作者和保衛國家安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取消政法委員會,實際上就是完全取消共產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有人主張的西方「司法獨立」中關於「不受其他國家機關(包括總統)和任何政黨的監督和管理」,正是針對共產黨的領導的。
有些人為了實現「司法中立」,主張廢除審判人員和檢察人員由黨組織提名考核、同級黨組織或上級黨組織批准、人大任命的原則。同時,他們反對法官的黨派性,主張法官不能是共產黨黨員,「司法改革」就是要「黨員退黨」。這實際上就是否定「黨管幹部」的基本原則,也是否定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

第三,如果實現西方國家「司法權完全獨立,不受立法權和行政權的任何干預和束縛」,就要把我國的司法權與立法權和行政權完全分割、對立起來,並使司法優位於立法和行政。
司法從來都是與立法和行政緊密相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揭示過司法與立法的關系,司法是司所立之法,離開立法,何談司法?資本主義立法的階級偏私,決定了司法的階級偏私。因此,在剝削和壓迫制度下,司法的公平正義是不存在的。那種強調「立法機關對審判的監督通過立法來監督」的觀點,是不符合我國憲法規定的。我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本身依據憲法規定的許可權,有權對司法、審判直接進行監督,司法權不能獨立於立法權而孤立存在。在我國,最高行政機關制定的行政法規,是法的形式之一,具有法律性質和效力。行政法規是各級法院司法審判的重要依據,可見司法權也不能獨立於行政權而孤立存在。
從法律角度說,我國法院的司法解釋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也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顯然,司法解釋不能優位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從國家機構角度說,立法機關優位於司法機關,全國人大優位於最高法院。這是不能更改的。西方國家的「司法優位」,集中表現為「司法權優越」,就是承認法院具有法律審查權,這種審查權,是所謂「防止議會通過立法解釋改變憲法規定的含義」,以「對抗立法權的專斷」。在美國,「最高法院在美國人生活中處於核心地位」,西方國家法院院長可以當代總統、代議長。這種情況不符合我國憲法精神,不能容許在新中國出現。

第四,如果實現西方國家「保障法官獨立性,按照憲法法的規定,『所有的法官依據良心辦案』,為維護司法權的獨立,承認對法官特別強的地位保障和身份保障」,就要把「法官身份」突出到不適當的地位。
西方國家的社會性質和法院的暴力職能,要求保障法官的特殊身份。西方法學認為,「法官是法律帝國的王侯」、「法官不服從任何權威」,法官的職權高於一切,「拒絕政治、道德滲入」。為保障法官的特殊身份,就要維護其職位特殊性:(1)實行職位終身制或任職年限不受公務員那樣的限制;(2)享有特殊待遇,實行高薪制;(3)要求法官非政治化、非政黨化,對政治取中立立場;(4)法官具有「造法」職能;(5)有職務豁免權,非經本人同意,不得解職、審級等調動,無法定事由和彈劾程序,不被逮捕或起訴。這樣的特殊身份和職業特權,使法官優位於政府官員,凌駕於人民大眾之上。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階級的對立和利害的分化,造就了資本的良心就是法官的良心。「司法獨立」本身意味著法官不可能按良心辦案,可他們卻欺騙說,只有「司法獨立」才能保證法官按良心辦案。

C. 司法獨立的定義

司法獨立的涵義
司法獨立常用在兩種意義上。一是結構意義,是指司法機關獨立於其專他機關團體和個人,它是屬一種「國家權力的結構原則」;二是程序意義,在司法過程中保障法官司法,維護程序正當性和結果正確性,也稱為「技術性的司法規則。」
概括地說,
司法獨立就是: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依據法律事實,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案件作出公正的判決。

D. 司法只有獨立才能做到公正

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基礎.

E. 司法獨立的意義是什麼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專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屬人的干涉。」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態。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

F. 法理學司法獨立的含義

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自然要求。司法公正既包括實體公正(結果公正),也 包括程序公正。司法公正與否是當事人是否選擇、社會是否認同法院制度的關鍵所在。

司法獨立原則,在我國又稱獨立行使職權原則,刑事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一規定確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

簡介

盡管這一原則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作為整體獨立行使職權,但是近年來的司法改革實踐明確顯示,法官在法院的審判活動中正享有越來越大的審判權。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獨立行使職權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的規定,不得實施違反法律程序和規則的行為。

G. 司法獨立一定帶來司法公正嗎

不一定。美國司法是獨立的,但是美國的司法肯定不是完全公正的。因為還有很多人為的因素,只是司法獨立有助於司法公正,是司法公證的一種保障。

H. 司法獨立原則的含義

隨著當代中國法治化進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這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司法工程當中,司法獨立無疑是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口。雖然我國早已確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有人稱之為「中國特色的司法獨立」,但日漸加快的社會民主化、國家法治化進程使這司法獨立的種種不足暴露無遺。建立完備的制度來保障司法真正獨立已經迫在眉睫。
一 司法獨立的含義概述
對司法獨立含義的理解,關系著司法獨立原則的貫徹,而要全面正確地理解司法獨立,必須知道什麼是司法。在其他國家,普遍的觀點認為,司法、司法權和司法機關既不同於立法、立法權和立法機關,也有別於行政、行政權和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即審判機關或法院,司法權即審判權或法院的職權,司法即審判。司法獨立也稱為審判獨立。我國學術界一般認為,司法機關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司法機關指法院或國家審判機關,但對廣義的司法機關的范圍認識卻不統一,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理解:第一種認為除法院外,還包括檢察機關;第二種認為行使國家審判權、檢察權和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機關都是司法機關;第三種認為除了第二種觀點以外,還包括公安機關。綜觀我國高等院校中的所有法學教材,一致認為中國法中的司法權既包括審判權,也包括檢察權,我國的司法體制也體現了這一點,稱法院、檢察院為司法機關,這在中國是約定俗成的。狹義的司法含義沒有爭議,也體現了司法改革的方向和意義,故本文所稱司法採用狹義,界定為: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按照
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活動。要給司法獨立下一個定義,其實並非易事。德國學者將獨立而不受干涉具體界定為八個方面:1.獨立於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2.獨立於上級官署;3.獨立於政府;4.獨立於議會;5.獨立於政黨;6.獨立於新聞輿論;7.獨立於國民時尚與時好;8.獨立於自我偏好,偏見與激情。[2] 從中不難看出,司法獨立意味著一個社會中特定司法實體的法律自主性,而這種自主性以排除非理性干預為內容、為標志。
所以,筆者這樣表述司法獨立的含義:經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預的法律自主性。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態。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
二 司法獨立的意義分析
(一) 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司法獨立作為司法活動的一項原則,其本身又是由司法活動的本質所決定和要求的。「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決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弄壞了。」中立並不必然通向裁判正義,裁判正義必然要求中立,中立是實現裁判正義的必要條件,沒有裁判的中立性,就不存在公正的判決。雖然中立與獨立不是同一含義,但實現中立要求司法獨立。司法不獨立,卻從屬於或受制於他人,法官不得不服從權勢者施加的種種壓力,司法豈能保持中立?裁判者的居中立場一旦被動搖,公正的判決從何而來?我們知道,公正的裁判以裁判者中立為必要條件,裁判者中立又以裁判者獨立為必要條件,換言之,公正的裁判以裁判者獨立為必要條件,無法保障裁判者的獨立地位就不能保證裁判的公正。
(二)司法獨立有利於定分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司法真正獨立能夠緩解諸多矛盾,維持社會穩定;司法不獨立,導致的結果必然與我們希望和追求
的效果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三)司法獨立能夠使社會或人們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以滿足人們對效益的需要。在司法改革的各個環節當中,司法獨立處於核心地位,猶如文章的中心
思想,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能偏離中心思想, 同樣,司法改革的各項措
施都與司法獨立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都圍繞並體現著司法獨
立的精神。可以說,司法獨立是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在
中國這樣一個缺乏司法獨立的歷史傳統並十分看重「關系」的國度,
司法獨立顯得尤為重要。當打官司被戲稱為「打關系」,我們在付之
一笑的同時,更應該挖掘這種不合理、不合法現象的制度根源。權大
於法,以權壓法的事例也並不鮮見,這些絕不是文明的法治社會所可
以容忍的。

三 司法獨立的制度構建與設想
(一)改革法院設立體制,確保司法權完整運行,擺脫司法權的地
方化,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眾所皆知,由於司法機關的組織體系、人
事制度以及財政制度等都受地方政府的管轄和控制,國家在各地設立
的法院已逐漸演變為地方法院,由此而產生的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相應
的徇私枉法、任意曲解法律、彎曲或掩蓋事實真相的現象不斷蔓延升
級,使司法的統一性遭到嚴重破壞。在地方各級黨委或組織部門的領
導掌握司法人員升降去留大權的情況下,同級司法機關要依法行使職
權而不受黨委或組織部門領導的某些干涉,顯然是不可能的。司法人
員有時難免處於要麼堅持原則,秉公辦案而被撤職、免職或調離;要
么聽之任之,違心辦案而保住「烏紗帽」的兩難境地!要消除這些弊
病,根本的辦法是改變法院的整體構成和運作機制。
(二)建立法官任期終身制度和司法經費的全國統籌制度。建立法官任期終身制是較
為可行的方案。在實行司法獨立的大多數西方國家,其法官都是由總統或內閣任命,一旦被任用,只要沒有法定的失職和違法犯罪行為就一直任職到退休,任何機關和個人非依法定條件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降低、撤換其職務或者對其職務作出不利於他的變動,我國也可以借鑒這樣的制度。對法官的彈劾應有其所在法院提出,對法院院長的彈劾由同級人大常委會提出,這樣法官可以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而無後顧之憂。這種制度一方面解決了地方黨政隨意更換「不聽話」的院長、法官的老大難問題,使司法獨立在人事上有了切實的制度保證,另一方面也無需增加新的的審判機關,無需新增大量司法人員。二是建立司法經費的全國統籌制度,具體方案是每年初由地方各級政府按照上年度國民生產總值或財政收入總數的一定比例逐級上繳中央財政,然後由中央財政部門全額劃撥最高人民法院,再由最高人民法院按人數和地區情況逐級下撥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這樣做雖然給財政部門和中央司法機關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但切斷了地方政府部門藉此干涉和影響司法工作的渠道,為地方各級司法機關保持獨立地位提供了可靠保證。
(三)理順上下級法院之間的關系,切實貫徹審級制度。我國憲法規定的上下級法院之間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不僅在實質上是自己監督自己,在具有一定利益關系的情況下根本發揮不了任何積極作用的內部監督,而且也是被打上了行政化的烙印,實際上架空了審級制度,取消了二審程序,使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上訴沒有意義的症結所在。現實中,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匯報的現象比較常見,最高人民法院也常以「批復」、「復函」、「解答」等方式「指導」下級法院處理具體案件,其實質仍然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審理案件的具體審判行為的直接指導,有違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的司法獨立要求。其實,法院等級的不同只是審級的不同,受理許可權的不同,裁決終極效
力的不同,而不是上級法院應對下級法院審理案件的活動進行指導、約束。上級法院可以改變下級法院的判決,是為了糾正下級法院已經出現的錯誤,並不意味著後者成為前者的下屬。
(四)改造審判委員會的運作機制,保證法官獨立和司法公正。必須重新制定審委會規程,確定其合理許可權,嚴格限定其討論決定案件的范圍;規范其工作程序,使審
委會審理案件不能游離於審判規則之外,也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審判程序進行,在親自體驗和個別感悟之上建立內心確信,而不是聽聽匯報就隨意作出判決。同時要提高審委會成員的業務素質要求,避免誰行政職別高誰就是其成員的弊端,應以法律意識、專業知識、辦案能力,工作經驗的綜合水平為選拔標准。這樣才能避免其短,發揚其長,維護司法獨立,提高審判質量。
(五)建立法官平等化、專家化制度,確保法官之間互相獨立。
(六)制定傳媒活動的規則,科學處理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的關系,建立新聞審查和司法記者資格考試制度。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離職補償金 發布:2025-08-27 10:56:49 瀏覽:300
勞動法取環幾天假 發布:2025-08-27 10:33:07 瀏覽:896
黃帝刑法 發布:2025-08-27 10:31:51 瀏覽:46
民法無罪推定 發布:2025-08-27 09:50:55 瀏覽:557
新公民法則 發布:2025-08-27 09:16:30 瀏覽:367
招律師合作 發布:2025-08-27 09:14:29 瀏覽:680
勞動合同法工作人員侵權 發布:2025-08-27 08:25:20 瀏覽:269
二級建造師法規哪個老師講的好 發布:2025-08-27 08:16:31 瀏覽:898
國有事業用房出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7 08:12:45 瀏覽:210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44條 發布:2025-08-27 08:12:44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