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司法
1. 一帶一路建設面臨哪些風險和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前無古人,其推進實施必然面臨諸多不容忽視的風險和挑戰,具體包括:一是沿線國家的制度體制差異大,政局動盪不穩;二是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市場開放難度大;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復雜,非傳統不安全因素突出;四是文化繁雜多樣,存在因認知偏差誤判中國戰略意圖的可能;五是戰略規劃設計有待完善和細化,中國主導實施國際宏大戰略還需要更多的經驗積累。
「一帶一路」戰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踐行區域合作共贏與全球協商共治的宏偉戰略,其願景藍圖非常美好,已經贏得了沿線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也必將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進沿線國家人民的福祉,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但是,「一帶一路」戰略也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前無古人,其推進實施必然面臨諸多不容忽視的風險和挑戰,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沿線國家的制度體制差異大,政局動盪不穩。「一帶一路」所涉國家大多是處於政治轉型中的發展中國家,在制度體制上存在巨大差異,既有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有實行西方式政黨制度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有實行君主政體的阿拉伯國家等,特別是在東南亞、南亞、中亞和中東地區,許多國家國內政治形勢復雜,政局變化頻繁,政策變動性大,甚至內戰沖突不斷。而「一帶一路」實施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有關合作國家的政策政治穩定和對華關系狀況。兩者的矛盾增加了「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政治風險。一些國家的政治勢力還可能出於自身政治目的誤解或歪曲「一帶一路」戰略,借機煽動新的「中國威脅論」、「中國擴張論」,蓄意阻撓「一帶一路」建設。近年來,中國在利比亞、伊拉克、烏克蘭、敘利亞等國家遭遇的投資困境和風險損失值得高度重視。
二是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市場開放難度大。「一帶一路」聯通亞歐非三大陸,連結太平洋和印度洋,包含了老牌歐洲發達國家和新興發展中經濟體,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極為不同。有些國家法律法規比較健全,市場發育程度較高,經濟環境相對穩定,為企業投資創造了便利條件;也有一些國家市場封閉,進入難度大,增加了企業投資評估的復雜性,制約了建設成果的合作共享。「一帶一路」從滿足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出發,降低了經濟合作的門檻,一方面有利於沿線國家和企業的廣泛參與,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參與國和企業主體在合作規則認知與收益分配方面的矛盾。此外,盡管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扮演著主要角色,並利用自身在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優勢,以優惠政策大力支持沿線有關項目建設,但中國單方面畢竟實力資源有限,也面臨著攤子大、後勁不足等風險。
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復雜,非傳統不安全因素突出。「一帶一路」涵蓋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大多數國家民族眾多,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多元宗教信仰並存,一些宗教內部還存在不同教派,各民族宗教之間的歷史紛爭復雜,增加了沿線各國合作的難度。中東、中亞、東南亞等地區的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活動猖獗,地區局勢長期動盪不安。這些非傳統不安全因素的凸顯,既惡化了當地投資環境,威脅企業人員和設備安全,也可能借「一帶一路」建設開放之機擴散和滲透到中國國內,甚至與國內不法分子內外勾連、相互借重,破壞中國安定的國內社會環境,對「一帶一路」戰略及沿線工程建設構成嚴峻挑戰。
四是文化繁雜多樣,存在因認知偏差誤判中國戰略意圖的可能。由於地理、歷史、宗教、民族的差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文明豐富多元,既有中國、印度等東方傳統國家,也有西方傳統國家,既有俄羅斯、土耳其等「歐亞國家」,還有新加坡等東西文化交融的國家。國家不同的身份定位在某種程度上塑造國家對利益的認知,從而影響著國家行為和內外政策選擇。「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的領域廣,沿線國家在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上因自身對利益的不同判定而呈現出差異性。沿線國家特別是大國從精英到民眾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知、理解不盡相同,對中國戰略意圖的不信任與猜忌將成為「一帶一路」戰略長期推進面臨的重要風險。目前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等沿線地區部分國家圍繞有關領土、領海主權爭端的不穩定因素短期內無法消除,倘若再遭遇美、日等戰略實施區域外因素的干擾,不僅可能激化既有矛盾,引發沿線國家更多的安全疑慮,甚至還會引爆局部的地緣沖突。
五是戰略規劃設計有待完善和細化,中國主導實施國際宏大戰略還需要更多的經驗積累。雖然中國政府頒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但「一帶一路」戰略的長遠規劃還有待完善和細化,特別是有關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的談判協商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與相關國家的實質性對接與具體合作還沒有全面展開。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局限,中國政府在有效供給與推行國際公共產品的能力上和經驗上還需要更多實踐;中國企業大規模走出去和跨國經營管理、大范圍國際拓展的經驗也不足,在配合戰略實施的國際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相關核心技術的輸出上還存在較大缺口,適應「一帶一路」戰略長期推進和對外大開放所需要的國民的文明法制素養、市場誠信意識等均有待提升。
2. 中國不是說不幹預它國內政嗎。那為什麼要求別國建鐵路,搞一帶一路呢
首先:你要理解"一帶一路"是中提出的經濟合作倡議,並沒有強制那個國家參與或者執行,每一個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都是自願的。
其次:你要理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中國幫助外國修建鐵路,是為了幫助他們提升經濟基礎,從而更好的服務他們國家的上層建築。而且,中國🇨🇳幫助時,沒有附加任何政治條款,並不幹涉他國的政治制度及立法、司法體制。
最後:再說回鐵路問題,世界貨物貿易,主要通過海運和陸運實現,這倆種長途運輸最劃算。但是,各大洲之間有天然的海洋,只能採取海運。那麼港口就至關重要,通過一條鐵路,把把陸地運輸和海洋運輸完美結合,大大提高貨物周轉效率,這也就是他國為什麼也支持修建鐵路。
3. 通過理解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國製造2025和數字中國,培養國家意識、民族自豪感,樹立制度自信道路自
4. 司法專業很優秀的有哪些學校
1、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簡稱「法大」,位於北京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位列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入選最高人民法院一帶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培訓合作基地、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上海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單位、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重點培育院校」。
5. 人民法院在「一帶一路」司法保障方面有哪些
您好,第一個方面是發布若干司法解釋,及時滿足「一帶一路」建設中外市場主體專的需屬求。我們發布了《最高院關於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圍的規定》、《最高院關於海事訴訟管轄問題的規定》。這兩個規定拓展了海事法院的受案范圍,將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相關糾紛案件單列,突出海事法院規范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開發利用秩序和環境保護的職能。
此外,面對「一帶一路」戰略對司法實踐的迫切需求,最高院於2015年7月8日發布了《人民法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若干意見》,對人民法院為「一帶一路」提供司法保障進行了全面的配套和設計。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6. 一帶一路計劃的優勢和風險分別有哪些
一帶一路計劃的優勢和風險有:
優勢:
1、「一帶一路」倡議投資規模和影響力巨大。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年7月,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累計已達511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中國企業在相關國家建設的經貿合作區達52個,累計投資156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9億美元的稅收和近7萬個就業崗位。
2、「一帶一路」專注於基礎設施建設,助推國際產能合作,將為沿線國家帶來福利。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沿線國家佔世界人口的60%、全球經濟總量的30%。這些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它們既面臨著嚴峻的發展挑戰,也蘊藏著巨大潛力。
3、「一帶一路」倡議,將是中國與世界的雙贏。
不但會給這一項目所覆蓋的國家帶來貿易上的活躍和經濟上的繁榮,而且也能促進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以及這些國家與世界之間實現更大的政治凝聚力。
風險:
1、戰略謀劃拖累市場經濟規則
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項目時往往存在強烈的政治性指令傾向,附加了諸多戰略上的意義。這給「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地和實施帶來極大的道德風險。如果項目的落地不是基於成本收益核算,而是某種政治決定的「國家投資」,那麼失敗的學費永遠交不完。
2、對地緣政治風險重視不夠
「一帶一路」倡議的陸海兩條路線都穿越地理上的「破碎地帶」,突出特點是大小國林立,民族宗教文化繁雜交匯,歷史包袱沉重,國家治理能力不足,地緣政治風險極高。
3、缺乏統一標准
「一帶一路」倡議由於過於宏大,具體項目的設計和推進可能涉及多家企業,缺乏統一的符合現代理念的標准和價值觀。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 。
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7. 我想知道一帶一路的十大亮點要簡單明了的回答
一是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認真落實中塔兩國元首關於團結協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共識,派遣聯合工作組赴塔吉克助力抗疫合作。向15個國家22個國際友城,17個國家26個陝籍海外僑社團組織,我國駐外使領館,15個國家陝籍海外留學生以及4個友好組織等捐贈價值686萬元的各類抗疫醫療物資。陝西省內醫療機構先後與40餘個國家開展網路視頻學術交流,向國際社會分享抗疫經驗。落實「外防輸入」要求,2020年累計承接209架次國際航班分流任務,為全國疫情防控大局作出貢獻。
二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納入國家示範工程。陝西省市合力搶抓國家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機遇,認真謀劃、精心組織,積極爭取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順利納入國家示範工程,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4300萬元。集結中心對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實現班列高效運行、提升服務國家物流干支通道能力等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目前,集結中心輻射和承載能級加快提升,全國首個鐵路自動化無人碼頭、西安港綜合口岸建成完工,「+西歐」聯合開行模式持續拓展,全國15個省份的貨源在西安港進行集散分撥,陝西省內合作開行城市4個。2020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全年開行3720列,開行線路15條,推出公共班列、定製班列、德國快線等創新產品,中亞方向班列在全國率先實現市場化運營,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
三是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揭牌。歷時一年多,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於2020年10月22日正式揭牌。基地將聚焦「交流、培訓、示範」核心功能定位,開展與成員國間的農業科研交流合作、現代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培訓、國際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實現區域間互利共贏。目前,基地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現代農業交流中心開工建設,現代農業國際合作多語種翻譯服務中心揭牌成立,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正式組建,農業技術實訓基地提升工程全面展開。疫情期間,創新開展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遠程農業技術教育培訓,累計在線學慣用戶2000餘人,得到上合組織秘書處認可。
四是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加快建設。經積極爭取,司法部同意在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西安中心、「一帶一路」律師聯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和國家生物安全證據基地,並於2020年12月1日揭牌。示範區將打造成為立足陝西、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法治創新聚集區和法律服務高地,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與法律服務。
五是國際航空樞紐加快建設。印發《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啟動建設。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提速,西北保稅航油業務全面開展。持續拓展航線網路,截至2020年底,通達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新開6條全貨運航線,全貨運航線累計達33條,開通首條洲際第五航權全貨運航線「首爾-西安-洛杉磯」,2020年貨郵吞吐量實現跨越式增長,達37.63萬噸,排名躍升全國第十。
六是開放平檯布局持續優化。設立6個首批協同創新區。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寶雞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中歐合作產業園起步區進展順利,中俄絲路創新園建成使用。西安國際港務區新築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寶雞陽平鐵路物流基地建成投用。建成「海外倉」34個。
七是金融服務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推動創建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台,穩妥推進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開展「優質可信企業跨境人民幣業務便利化」專項行動。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和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台試點,截至2020年12月底,分別實現試點業務金額12.13億美元、2.97億美元和1.27億美元。
八是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西安國際港務區獲批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加快建設,2020年西安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累計達到69億元。推進「互聯網+物流」建設,2020年共完成西安貨達等55家企業網路貨運線上服務能力認定工作。
九是人文交流合作持續深化。西安交通大學正式加入環太平洋大學聯盟,長安大學加入「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達到44個,陝西已成為中亞國家學生首選出國留學目的地之一。成功舉辦2020世界文化旅遊大會、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重大活動,西安與廈門達成旅遊戰略合作,促進「海絲陸絲」聯動,實現雙贏合作。
十是「一帶一路」項目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和儲備力度,以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示範工程為代表的「一帶一路」相關項目首獲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西安港綜合口岸等4個項目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2.2億元。發起設立首期20億規模的陝西省絲綢之路產業平台建設基金,為陝西省「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
8. 一帶一路建設制度保障是什麼
在國際法層面,「一帶一路」法律保障體系包括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簽署的雙邊、區域性及多邊貿易與投資條約、協定等國際法文件,中國與沿線國家應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共同遵守和落實這些國際法規則。
在國內法層面,「一帶一路」法律保障體系應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的涉外經貿法律制度建設;二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制度及司法運用。
(8)一帶一路司法擴展閱讀:
共建原則:
「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則。
1、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2、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3、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4、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5、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9. 如何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加強海峽兩岸同胞溝通和交流
1.兩岸三通有深遠的政治和經濟意義。2.台灣水果輸入大陸3.台灣先進的電子技術,農業技術,旅遊觀光,地產開發等經驗通過台商和各種文化技術交流輸入大陸。4.媒體的逐步開放,讓兩岸人民互相了解,增強了互信,對打擊台獨,共創台海穩定發揮積極作用。5.司法互助,共同打擊犯罪,相互遣送刑事經濟罪犯。6.貨幣實行合法兌換,有助兩岸政治經濟形勢的穩定發展,方便兩岸人民的商貿和往來。7.台灣和大陸正在進行兩岸學歷認證,大陸學生赴台留學政策研究,對兩岸未來年輕一代和民主、自由、進步有積極影響。8.台灣對大陸配偶的居留、就業出台新政策,能促進兩岸人民更深的民族感情。9.在對待國家主權,比如南沙,釣魚島主權上,遙相呼應,有助於國家的領土完整。10.逐步放開兩岸金融體系的政策,共同應對世界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