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結合犯有哪些

刑法中結合犯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12-01 09:26:06

1. 刑法中的結合犯中的共犯是什麼意思

結合犯,通說認為是指將本來是刑法上各自獨立成罪的數個行為由法律明文規定內結合成為一罪的情況。結容合犯的構成特徵有是:必須是數個獨立成罪的犯罪行為的竟合;必須是數罪結合為一個新的犯罪;必須是結合與被結合的罪由刑法明文規定。而結合犯中的共犯指這個新的犯罪中,兩個以上的行為人有犯罪意思,為實施犯罪行為做了准備,並實施了犯罪行為。

2. 法定的一罪「結合犯」與「集合犯」如何區分

結合犯是指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分則的明文規定,結合成為另一獨立版新罪的情況。權用公式表示就是甲罪+乙罪=丙罪,但我國刑法沒有規定典型的結合犯。
集合犯是指犯罪構成預定了數個同種類的行為的犯罪。我國刑法規定了營業犯和職業犯兩種類型。刑法第303條所規定的以賭博為業的行為,屬於營業犯;刑法第336條規定的非法行醫罪,可謂職業犯。

3. 結合犯的我國刑法

我國1979年刑法中是否存在結合犯,理論上對第191條第2款(盜竊罪與破壞郵電通訊罪結合為貪污罪)、第150條第2款(一般搶劫罪、搶奪罪與傷害罪、殺人罪結合)、第139條第3款(致人重傷、死亡的強奸罪)、第136條(刑訊逼供致人傷殘的犯罪)、第137條(聚眾「打砸搶」罪)、第143條第2款(致人重傷、死亡的非法拘禁罪)、第153條(搶劫罪)、第182條(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虐待罪)存在爭議。[11]我們認為,1979年刑法未規定結合犯條款,認為存在結合犯的觀點是誤將其他犯罪形態混同於結合犯。
1997年刑法中是否存在結合犯,值得思考。有觀點認為第229條第1款規定的是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第2款規定的是受賄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是由受賄罪和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而合成的結合犯。[12]我們認為,第229條第1、2款僅規定一個罪名,即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第2款僅僅是第1款的加重構成。因此,1997年刑法典第229條並未設置結合犯。值得爭議的是第239條綁架罪是否結合犯。有觀點認為,1997年第239條規定的綁架勒索罪是典型的結合犯,由敲詐勒索罪和非法剝奪他人自由罪結合而成。[13]我們認為,這一觀點值得商榷。綁架罪是以勒索財物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麻醉或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它是《關於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2條增設的罪名。1997年刑法典繼承這一規定,並增加「綁架他人作為人質」這一行為方式和賦予獨立的法定刑,同時將以出賣為目的的行為作為加重情節並入後面的拐賣婦女、兒童罪中。[14]綁架人質與勒取贖金均屬本罪的實行行為,綁架是勒索的手段,二者密切結合。然而,綁架罪的成立並不要求兩個行為同時具備,只要以勒索財物為目的而綁架他人,就具備本罪的客觀要件,達到本罪的既遂。因此,綁架勒索罪並不符合結合犯的構成,而屬於牽連犯。
就本案而言,有觀點主張應定綁架罪從重處斷,也有觀點主張應按綁架罪與故意殺人罪合並處罰。綁架勒索罪中「致人死亡」結果,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外界某些不利情況或綁架方法過失或由於而致使被害人死亡;另一種情況是行為人將被害人綁架之後,由於被害人反抗或為了滅口、或因勒索財物不成而故意殺害被害人。刑法第239條明確規定,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本案中,行為人陳某出於勒索財物的目的而殺死被害人的行為,屬於刑法第239條規定的結果加重犯情形,直接依照量刑即可。

4. 結合犯的基本概念

結合犯,是指基於刑法明文規定的具有獨立構成要件且性質各異的數個犯罪(即原罪或被結合之罪)之間的客觀聯系,並依據刑事法律的明文規定,將其結合成為另一包含與原罪相對應的且彼此相對獨立的數個構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結合之罪),而行為人以數個性質不同且能單獨成罪的危害行為觸犯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態。
由於結合犯是刑法將特定的數罪規定為一個新罪,而原來的數罪失去獨立意義的情況,故結合犯就是符合新罪的犯罪構成的行為,而不再是符合幾個犯罪的構成要件的行為.因此,不能按原來的數罪認定為數罪,而應按結合後的新罪,認定為一罪.
結合犯,是數個各自獨立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的明文規定,結合而成為另一個獨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態。
例如:日本《刑法》第241條規定的「犯強盜罪,而又強奸婦女者」,構成強盜強奸罪。即法定的甲罪+法定的乙罪=法定的甲乙罪。
結合犯屬於法定的一罪,但目前我國刑法中沒有結合犯的典型。

5. 中國刑法中的結合犯有哪些

一般認為我國當前刑法中不存在結合犯。
結合犯是一個法理概念,指多個性質不同的犯罪行為因法條明文規定而成為一個罪。典型的有日本的強盜強奸罪。

6. 結合犯是什麼

您好,結合犯,是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分則的明文規定,結合成為另一獨立的新罪的情況.對於結合犯,以一罪論處,而不能以數罪論處.但我國刑法沒有規定典型的結合犯.
吸收犯,是事實上存在數個不同的行為,其一行為吸收其他行為,僅成立吸收行為一個罪名的犯罪.

7. 刑法中為什麼設置結合犯

律師評論:設置結合犯條款的目的是為了達到罪責刑相適應的結果。回詳言之,在任何答國家內,以牽連關系、並發關系等為表現的具有一定聯系的犯罪形態,都是客觀存在的。究竟是否規定為結合犯,應以如何達到罪刑相適應的要求為判斷標准和制約條件。刑法在現存法定刑和相應刑罰制度下,對於具有一定客觀聯系的犯罪,選擇適用相應的處斷原則可以達到罪責刑相適應的要求,刑事法律便無設置結合犯條款的必要;反之,刑事法律便應設置相應結合犯條款。

8. 加重犯與結合犯有什麼區別

加重犯指來具有法定從重或源加重處罰情節的犯罪。
在我國刑法中,加重犯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如刑法第138條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犯誣陷罪的; (2)犯罪對象是特殊對象,如刑法第139條第2款規定的姦淫不滿十四歲幼女的; (3)犯罪後果嚴重的,如刑法第136條規定的刑訊逼供,以肉刑致人傷殘的; (4)犯罪情節惡劣或特別惡劣的,如刑法第139條第4款規定的二人以上共同輪奸婦女的。 加重犯的從重或加重處罰的情節必須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依據酌量情節而從重處罰的犯罪不屬於加重犯。
結合犯,是指基於刑法明文規定的具有獨立構成要件且性質各異的數個犯罪(即原罪或被結合之罪)之間的客觀聯系,並依據刑事法律的明文規定,將其結合成為另一包含與原罪相對應的且彼此相對獨立的數個構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結合之罪),而行為人以數個性質不同且能單獨成罪的危害行為觸犯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態。
由於結合犯是刑法將特定的數罪規定為一個新罪,而原來的數罪失去獨立意義的情況,故結合犯就是符合新罪的犯罪構成的行為,而不再是符合幾個犯罪的構成要件的行為.因此,不能按原來的數罪認定為數罪,而應按結合後的新罪,認定為一罪.

9. 我國刑法結合犯有哪些

刑法未規定結合犯條款。認為存在結合犯的觀點是誤將其他犯罪形態混同於結合犯。

結合犯,是指數個在法律上獨立而罪名不同的故意犯罪行為,由另一個法律條款將它們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的獨立犯罪的情況。

有觀點認為1997年刑法中第229條第1款規定的是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第2款規定的是受賄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是由受賄罪和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而合成的結合犯。

專家表示,第229條第1、2款僅規定一個罪名,即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第2款僅僅是第1款的加重構成。因此,1997年刑法典第229條並未設置結合犯。

值得爭議的是第239條綁架罪是否結合犯。有觀點認為,1997年第239條規定的綁架勒索罪是典型的結合犯,由敲詐勒索罪和非法剝奪他人自由罪結合而成。

專家表示,這一觀點值得商榷。綁架罪是以勒索財物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麻醉或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

(9)刑法中結合犯有哪些擴展閱讀:

1997年刑法修訂以前,我國刑法學界有學者提出立法建議,主張在我國刑法中應增設結合犯條款。涉及結合犯罪名有搶劫重傷罪、搶劫殺人罪、強奸重傷罪、強奸殺人罪、侵入住宅搶劫罪、侵入住宅盜竊罪、放火殺人罪等,並且被結合之罪應限於故意犯罪。

這一立法建議是否妥當,值得商榷。專家表示,結合犯在我國刑法中沒有必要增設,按照我國現行刑法的規定,立法建議涉及的結合犯中,被結合之罪,除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最高法定刑為三年有期徒刑外,其他犯罪即搶劫、殺人、重傷、強奸、放火、盜竊罪的最高法定刑都是死刑。

嚴厲的、足以容納嚴重犯罪並可使處刑結果符合罪刑相適應要求的法定刑條件排除了設置結合犯條款的必要性。司法實踐中,只要科學地把握結果加重犯和具有牽連、並發等關系的犯罪形態(即牽連犯,實質數罪等)的本質特徵,仍然可以較為准確地將不同的犯罪形態區別開來。

考察各國的刑事立法例,基於此目的而大量設置結合犯條款的實例是根本不存在的。

10. 我國刑法常見的結合犯

我國憲法常見的結合犯這個比較專業,你要到相關的法律是上面查一下。

熱點內容
國際商法自治性研究 發布:2025-08-26 04:05:21 瀏覽:872
法學院王淼 發布:2025-08-26 04:02:14 瀏覽:582
如實供述刑事訴訟法第幾條 發布:2025-08-26 03:36:03 瀏覽:614
縣區法律知識考試試卷 發布:2025-08-26 03:24:37 瀏覽:605
法治宣傳畫漫畫小學生 發布:2025-08-26 03:16:47 瀏覽:531
勞動法慢乙肝 發布:2025-08-26 03:16:39 瀏覽:222
安全生產法規定法律責任分 發布:2025-08-26 03:13:51 瀏覽:151
安全生產法是否屬於行政法 發布:2025-08-26 03:03:14 瀏覽:107
華為公開挑釁勞動法 發布:2025-08-26 02:58:50 瀏覽:315
實用經濟法企業 發布:2025-08-26 02:53:19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