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案例評論

刑法案例評論

發布時間: 2021-12-03 22:58:33

㈠ 一篇關於刑法犯罪的論文(有案例),2000字以上,還要有個人分析,個人評議,求各位大大幫幫忙,謝咯!

案例;法院審理查明,從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案發,方某的裸聊「生意」遍及全國個省、市自治區,僅在電腦上查獲聊天記錄的就有300多名觀眾,網上銀行匯款記錄達千餘次,計2.4萬元。浙江衢州女子方某被龍游縣法院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5000元。有關方面證實,因網路裸聊而被判刑定罪的,目前國內尚無先例。
關於網路裸聊是否構成犯罪一直是近年來爭議很大的問題。2007年4月,北京曾出現一樁近似案件,只是石景山區檢察院先以「聚眾淫亂罪」提起公訴,後來又主動撤訴。其理由是無法依據《刑法》找到一個合適的罪名,根據罪刑法定原則,最後沒有處理。為什麼方某的案子可以定罪而北京張某裸聊的案件沒有定罪?這里涉及到刑法是什麼?什麼樣的行為刑法才可以將之評價為犯罪行為。
刑法是什麼?首先是一種社會規范。社會規范是指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在社會中的活動規矩和准則。法律、宗教、倫理和風俗習慣都是社會規范,其有的是約定俗成,有的是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強制制定,都是現實的社會關系的表現。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刑法與宗教、倫理、風俗習慣有什麼不同呢?刑法的產生是否是必要的呢?以宗教為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宗教一般具有以下四個特徵:第一,崇拜一個或多個神 第二,有自己的教義,即成熟的信仰體系;第三,有一定的儀式 第四,要求教民順從。在現代社會,宗教依然成為人類社會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宗教具有教化和心理安慰的功能。但是,僅有宗教是不能維持現代的社會關系的,因為是否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程度如何,教民對宗教的依賴程度是宗教起作用的關鍵。對於不信仰宗教或偽信仰宗教者,宗教是無法對其起作用的。此外,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教義,在同一國家甚至同一地區常常存在信仰不同宗教的教民,不同的信仰信仰體系教化出不同思想的教民,但是,在現實的物質世界裡,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其行為的最低標準是什麼?行為的界限在哪裡?在不同的宗教里是不同的,而且界限是模糊的,僅靠宗教無法讓國民明確自己行為的界限,無法對自己的行為結果做出預測,當然無法有真正的自由。而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同樣具有這種缺陷。即法律以外的社會規范,雖然也可以影響國民的思想和行為,也可以對社會秩序的維護有影響,但是其內容本身不明確,不穩定,無法調整所有的國民,因此,統治國家,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合法權益,保障人權必須由作為國家最後一道屏障的刑法來充當此角色。作為國家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體系,刑法的第二個特徵是最強的強制力。 各個部門法由於都是由國家權力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強制力。比如婚姻法規定的一夫一妻制,違反此規定就可能構成重婚。但是,在所有的部門法中,刑法的強制力是最大的,也就是刑法所採用的調整方式會對行為人產生最大的痛苦,可以剝奪行為人的自由,財產甚至生命。這比如教育一個孩子,絞盡腦汁用盡一切方法後還是無濟於事時,只能採用暴力威嚇和強制。而合法運用這種惡的根據,就是通過合法機關合法程序制定下來的規則。因為人人都明白,在社會中要生存必然要讓渡一部分權利給國家,形成國家公權力,刑罰就是這種公權力的行駛的表現。因為對犯罪人適用刑罰對社會本身也是一種損失,因此,刑罰必須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適用,即刑罰要具有謙抑性。
這種謙抑性要求刑法只能是保障法和補充法,只能是足球比賽場上的守門員,而不能充當前鋒、中鋒或後衛。即刑法從調整的社會關系來看,調整所有國家與個人之間所有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不止包括民法經濟法行政法等所有部門法調整的社會關系,還包括這些部門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之外,需要國家公權力規范國民或單位的社會關系,因此,如果僅從調整對象來區分刑法和其他部門法的不同,是無法區別的,刑法與其他部門法的根本區別不在於其調整對象,而在於其調整方法,刑法是採用刑罰這種包含最強烈痛苦的方式來影響人的選擇的。
因為刑法具有最強的強制力,因此自古以來刑罰最容易被統治集團濫用,從保障人權和追求民主的現代精神來看,限制刑罰權濫用,實行罪刑法定成為必然。通過罪刑法定,明確刑罰的界限,從而保障國民行動的自由,也保障犯罪人的基本人權不受非法侵犯,這是全世界人民都會贊同的選擇。問題是,刑法即使通過法條明文規定,其界限依然是模糊的,不穩定。因為要將調整無限的法律現象的規范要通過有限的文字表述出來是十分困難的。有的術語,在一段時期,我們能夠通過解釋達成共識,使其界限明確,但隨著時代發展,更新形式的現象會沖擊這種解釋,使得其界限模糊不定。比如,財物,強奸,賣淫,這些詞的內涵和外延立法時沒有很大爭議,而今天來看,其外延則很難確定。而有的表述,從一開始就是界限開放的,這使刑法的邊界無法確定。這些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如何解釋就決定了某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比如本案中的'淫穢物品,網路上裸聊的錄像可否解釋為淫穢物品?根據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但是適用刑法必須解釋刑法,對刑法進行解釋時,擴大解釋是允許的。這就涉及到將裸聊的錄像可否解釋為淫穢物品屬於擴大解釋還是類推解釋?關於擴大解釋和類推解釋的區分,雖然爭議了近百年,但理論上還沒有達成一個共同的標准,一般認為,超出國民預測可能性的是類推解釋,沒有超出的是擴大解釋。比如南京李寧組織他人賣淫案。賣淫這個詞盡管從一般常用的含義來看不包含男性給同性賣淫,但今天男性給同性賣淫現象很多,所以將這種現象包含在賣淫中是擴大解釋,沒有超出國民預測可能性,但是強奸罪的對象是婦女,所以,近來很轟動的強奸成年男子的案件無法定強奸罪。因為如果將男子解釋為婦女,超出了國民預測的可能性。但本案的問題不止如此,將裸聊的錄像解釋為淫穢物品 是否超出了國民預測的可能性呢?這很難判斷。由此可見,認定有罪者是從實質的角度對刑法條文進行了解釋,否定有罪者是從形式角度對刑法進行解釋。這涉及到了目前我國司法中應該採用實質解釋論還是形式解釋論。從保障社會秩序的角度,實質解釋論當然容易定罪,從保障人權的角度,形式解釋論當然更科學。

㈡ 經典刑法案例分析

1、構成犯罪,故意殺人罪。
2、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因王明知有專人偷瓜,卻仍在瓜中注射農葯屬,是明顯的放任結果的發生,屬間接故意。王雖然明確告知瓜內有毒,但這不足以為其開脫,因為如題所述「王某便在全村喊話:「西瓜打了農葯,偷吃西瓜出了人命我不負責」,但此後西瓜仍然被盜。」,所以有足夠證據證明王既不是不知亦不是過於自信,而是放任。
3、bc
4、無罪
5、acd

㈢ 刑事案例分析怎麼寫

主要涉及罪與非罪、此罪或彼罪、是否有從輕、減輕或從重、加重情節等方面闡述。
一要從犯罪構成的四個方面分析事實,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
二要闡述依照現行刑法或相關司法解釋,應給予何種刑罰;
三要分析其行為是否具有法定從輕、減輕或從重、加重處罰的情節及理由;
四可以提出其他觀點及自已的認識。

㈣ 刑法案例分析範文

主要復涉及罪與非罪、此罪或彼罪制、是否有從輕、減輕或從重、加重情節等方面闡述。
一要從犯罪構成的四個方面分析事實,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
二要闡述依照現行刑法或相關司法解釋,應給予何種刑罰;
三要分析其行為是否具有法定從輕、減輕或從重、加重處罰的情節及理由;
四可以提出其他觀點及自已的認識。

㈤ 刑法的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情急之下,陳某一手抓住摩托車,一手將丁某推下摩托車(丁某倒地,但未受傷),騎車逃走的行為是為本人權利免受侵害而採取不得已的措施,具有緊迫性,屬於緊急避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陳某將摩托車尾部的工具箱的鎖撬開,將2000元現金和存單據為己有的行為成立盜竊罪,因為工具箱上鎖,2000元現金和存單處於封閉狀態,且陳某具有侵佔該財產的故意,成立盜竊罪

第二百七十五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陳某將摩托車推至山下摔壞的行為構成毀壞財物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41)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幾日後,陳某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在到期之前將存單中的2萬元取出的行為符合信用卡詐騙罪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屬於牽連犯,擇一重罪處罰

綜上,陳某構成盜竊罪,毀壞財物罪,詐騙罪偽造居民身份證罪(擇一重),數罪並罰。

㈥ 刑法案例分析

首先對喬大俠表示無比的敬仰,對阮女俠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沉痛的惋回惜!
主觀方位面答喬意圖殺段,復仇,以喬的身手和功力取段的性命易如反掌,這點應該無異議吧,因此喬明知自己的行為能剝奪他人生命,並追求結果的發生。可以明確為直接故意。
那觀客方面呢,是未遂還是即遂或是意外事件?我們繼續往下分析,阮某代父赴約,在喬出手之時(刑法上的實行行為),喬並不知道對象是阮,而堅定的認為他就是段,而殺之,此情形為刑法中的具體對象認識錯誤,根據法定符合說或具體符合說,喬實施了殺人行為,並致人死亡(侵犯的法益),行為與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因此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主要考點為∶認識錯誤中的對象錯誤和打擊錯誤的區分及相關情形的處理。

㈦ 刑法經典案例分析

1。已經構成了犯罪了!罪名是「投毒罪」,因為她已經不是針對一個專人了,而是對不確定的宮屬
2。這不構成犯罪中止,只要投毒行為已經威脅到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就可以構成本罪。雖然她最後撥了110,使得實際情況沒有發生,但這也只是一個量刑情節,不是中止原因!

㈧ 求助刑法經典真實案例

去找法官或是自己去走訪,這樣你的見解會更加獨到

熱點內容
公司法廢止 發布:2025-08-25 00:38:56 瀏覽:742
有關超出門店經營法規 發布:2025-08-25 00:11:27 瀏覽:12
道德經反觀 發布:2025-08-25 00:03:55 瀏覽:750
勞動法多項選擇題 發布:2025-08-24 23:46:56 瀏覽:540
英國司法部 發布:2025-08-24 23:42:40 瀏覽:77
勞動法年假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8-24 23:33:48 瀏覽:624
以下法律責任屬於行政處罰 發布:2025-08-24 23:27:33 瀏覽:898
全國法院工作 發布:2025-08-24 23:27:28 瀏覽:365
有關勞動法的詳細案例 發布:2025-08-24 23:18:31 瀏覽:406
創新組團法律服務 發布:2025-08-24 22:55:54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