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第八條
A.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 會判刑嗎
商業賄賂行為中構成犯罪的,適用刑法,也就是會別判刑,但這要看具體的情節。
刑法修正案(六)草案第163條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牟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第164條規定:為牟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2008年11月20日頒布的《關於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對商業賄賂涉刑事有詳細的法律意見,第一條就確定了商業賄賂可能觸犯八項罪名,意見對具體行為觸犯刑法有詳細規定,在此不做贅述。
B. 刑法修正案八是否適用於正服刑人員還是只適用於將來犯罪人員
不適用於正在服刑的人員,正在服刑的人員是經過法院審判,已經定罪量刑的罪犯。而新修訂的刑法修正案是適用於修正案實施後發生的還未經審判的犯罪行為。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人民法院2011年5月1日以後審理的刑事案件,具體適用刑法的有關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對於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依法應當判處管制或者宣告緩刑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況,認為確有必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間或者緩刑考驗期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人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或者第七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
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間或者緩刑考驗期內,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三十八條第四款或者第七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二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適用修正前刑法第五十條的規定。
被告人具有累犯情節,或者所犯之罪是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罪行極其嚴重,根據修正前刑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不能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而根據修正後刑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同時決定限制減刑可以罰當其罪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三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但是,前罪實施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
曾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曾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或者曾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在2011年5月1日以後再犯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第四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雖不具有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
第五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六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數罪,應當數罪並罰的,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2011年4月30日前後一人犯數罪,其中一罪發生在2011年5月1日以後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第七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刑以後或者假釋前實際執行的刑期,適用修正前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二款、第八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
第八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具有累犯情節或者系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並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年5月1日以後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釋,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其他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年5月1日以後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釋,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
C. 刑法第六十七條修正案第八條
刑法修正案(八)第八條:
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D. 刑法 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條:【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於刑事管轄中保護管轄原則的規定。我國《刑法》從保護國家和公民利益出發,在一定程度上採取了保護管轄原則,之所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刑法》對於外國人在域外犯罪行使管轄權受到一些限制:
1、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的。這是從犯罪的性質和范圍上,限定是否適用我國《刑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犯罪,主要是指《刑法》規定的危害我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各種犯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犯罪,主要是指我國《刑法》規定侵犯我國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一些犯罪。
2、按《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最低法定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指《刑法》規定的一種罪的最低起刑點必須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當然最低起刑如果是五年以上、七年以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包括在三年以上的范圍之內。
3、根據犯罪地的法律,也認為是犯罪,應當給予刑事處罰的,才能適用我國《刑法》。如果犯罪地法律規定不予處罰的,盡管符合前兩個條件,也不能適用我國《刑法》。
(4)刑法修正案第八條擴展閱讀:
1、保護性管轄又稱保護原則、安全原則,是指國家對於嚴重侵害本國國家或公民利益的行為及行為人進行的管轄,不論行為人的國籍,也不論行為發生在何地。
2、其適用的范圍一般是世界各國法律中公認的犯罪行為,對這類管轄權一般在各國法律中都加以規定。從國際實踐看,行使這類管轄權的條件如下:
(1)該外國人所犯罪行的後果危及本國或其公民的重大利益;
(2)根據犯罪地法律也應受到刑事處罰的罪行;
(3)法定之罪或按規定應處一定刑期以上的罪行。
參考資料:網路——刑法
網路——保護管轄權
E. 刑法修正案8第322條
該條沒有修訂。
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條【偷越國(邊)境罪】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偷越國(邊)境,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F. 刑法修正案九對危險駕駛罪修改了哪些
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危險駕駛罪,而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又對危險駕駛罪的具體犯罪行為進行了增加。今天,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刑法修正案九當中對危險駕駛罪進行了哪些方面的修改吧,希望能幫助了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
於2015年11月1日頒布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第八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修改為:「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附:《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條規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2009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看完上文的內容後,相信此時大家都已經清楚刑法修正案九當中對危險駕駛罪做出了哪些增加吧。主要就是新增了兩種具體的犯罪行為,而對量刑標准等是沒有進行修改的。要是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師365網站的在線律師,我們會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法律服務。
G. 刑法修正案八第八條
2011年2月25日通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源刑法修正案(八)》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H. 刑法修正案八的三個司法解釋在哪裡找
刑法修正案八的三個司法解釋可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網站尋找:
版http://www.court.gov.cn/fabu-gengo-16.html
實際上刑法修權正案八的三個司法解釋之後,出台了新的司法解釋,因此可以在該網站尋找全面權威的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法律解釋的一種。屬正式解釋。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說明。對某一案件在適用法律上所做的解釋,只對該案件有效,沒有普遍約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釋,對下級法院通常具有約束力。違背憲法與法律的司法解釋無效。
I. 請專家指導--刑法修正案(八)的時效性
高人民法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 (2011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9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1〕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已於2011年4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人民法院2011年5月1日以後審理的刑事案件,具體適用刑法的有關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對於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依法應當判處管制或者宣告緩刑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況,認為確有必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間或者緩刑 考驗期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人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或者第七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
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間或者緩刑考驗期內,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三十八條第四款或者第七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二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適用修正前刑法第五十條的規定。
被告人具有累犯情節,或者所犯之罪是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罪行極其嚴重,根據修正前刑法判處 死刑緩期執行不能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而根據修正後刑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同時決定限制減刑可以罰當其罪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三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但是,前罪實施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
曾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曾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或者曾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在2011年5月1日以後再犯罪的,是否構成累犯,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第四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雖不具有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
第五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六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數罪,應當數罪並罰的,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2011年4月30日前後一人犯數罪,其中一罪發生在2011年5月1日以後的,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第七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刑以後或者假釋前實際執行的刑期,適用修正前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二款、第八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
第八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具有累犯情節或者系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並被判處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年5月1日以後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釋,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其他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年5月1日以後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釋,適用修正後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
J. 《刑法修正案(八)》,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國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為依法懲治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此類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勞動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的規定應得的勞動報酬,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第二條 以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一)隱匿財產、惡意清償、虛構債務、虛假破產、虛假倒閉或者以其他方法轉移、處分財產的;
(二)逃跑、藏匿的;
(三)隱匿、銷毀或者篡改賬目、職工名冊、工資支付記錄、考勤記錄等與勞動報酬相關的材料的;
(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勞動報酬的。
第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勞動者三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四條 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者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書、行政處理決定書等文書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後,在指定的期限內仍不支付的,
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但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有正當理由未知悉責令支付或者未及時支付勞動報酬的除外。
行為人逃匿,無法將責令支付文書送交其本人、同住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負責收件的人的,如果有關部門已通過在行為人的住所地、生產經營場所等地張貼責令支付文書等方式責令支付,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的,應當視為「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
第五條 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符合本解釋第三條的規定,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造成嚴重後果」:
(一)造成勞動者或者其被贍養人、被扶養人、被撫養人的基本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重大疾病無法及時醫治或者失學的;
(二)對要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使用暴力或者進行暴力威脅的;
(三)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六條 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認定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
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刑事處罰;在一審宣判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從輕處罰。
對於免除刑事處罰的,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賠禮道歉。
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造成嚴重後果,但在宣判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酌情從寬處罰。
第七條 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單位或者個人,違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的規定,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條 用人單位的實際控制人實施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條 單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構成犯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個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並對單位判處罰金。
(10)刑法修正案第八條擴展閱讀
構成要件
1、犯罪主體要件
本罪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企業和自然人。
2、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主觀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這種不作為行為會產生勞動者不能及時實際得到勞動報酬的社會危害後果,卻希望或放任這種後果發生。應認定為故意的幾種情況:
(1)明確表示拒不作為的,即明確拒絕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應當然地認定為故意。包括無正當理由拖欠,不論是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2)雖表示應支付,但主動實施作為,為不支付找借口的,應認定故意。如無正當理由轉移財產,造成無支付能力假像的;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或指使發放勞動者勞動報酬的工作人員逃匿,造成無法支付假像的;或非法剋扣工資或罰款的。
3、犯罪客體要件
本罪犯罪客體:是雙重客體,既侵犯勞動者的財產權,又妨礙了正常的勞動用工關系,侵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4、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既有危害行為又有危害結果,且兩者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1)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
實施了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的行為。
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即企業的銀行存款足夠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而不作為,導致勞動者沒有按合同或法定應獲得勞動報酬的時限。如實行月工資制的,超過20天仍不發放工資的,即構成「不支付」。
(2)數額較大。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構成的絕對值范圍。應比照職務侵佔罪的入刑標准,即逃避或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在五千元至一萬元以上,構成「數額較大」,應予追訴。
(3)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