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和公司法務
律師和法務都是屬於法律從業者,很多公司的法務也是持有律師資格,專業性方面差別不大。但由於服務的對象和工作方法方面不同,導致其綜合能力方面略有不同,可以說是各有側重吧。
律師事務所本身是可以代理各類法律業務的:具體包括刑事辯護、合同糾紛訴訟、交通事故、勞動糾紛、房地產糾紛、產品質量糾紛等,除了訴訟業務之外,律師事務所還可以接受公司企業的委託擔任其常年法律顧問,為企業提供合同事務、公司治理、勞動糾紛等日常咨詢工作,同時律師也可以為企業的融資、並購、重組、上市、破產擔任提供專項法律意見。但是,如果聚焦到律師身上,不可能一個律師涉獵所有的法律事務。每個律師通常只從事一、兩個領域內特定專業的法律服務,如有的律師只做刑事、有的只做婚姻,也有的只做民事訴訟。
再說法務,法務和律師的工作沒有本質區別,但是服務的對象不同。公司法務通常只做本公司內部的法律事務,所處的行業和客戶只是一個公司,雖然也會面對內部不同的部門。但是和律師的龐大的客戶群體相比,就單一多了。公司法務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合同領域和公司治理方面,對商業模式和企業運營的熟悉程度遠遠高於一般的律師。
律師在個人品牌打造、客戶積累、社會形象方面發展空間更大。法務只針對一家公司提供服務,因此不需要打造個人品牌形象,但法務對企業管理、行業知識和商業運作(包括企業投融資、並購、風險控制等)方面比一般的律師要更懂行些。
② 做律師好,還是進公司做法務好
直接進入律所成為實習律師,和有了2-3年法務工作經驗後再轉行做律師,這兩條道路都不乏成功者,所以不能簡單判斷孰優孰劣。
但有一些參考因素,供你結合自身情況借鑒:
1、你的性格是外向圓融,還是嚴謹內秀?
如果你性格外向圓融,可以迅速與人建立信任感,也許就能較好適應律所的案源壓力。如果你的性格嚴謹內秀,在自我推銷和開拓案源方面較為欠缺,在不能進入當地知名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助理的前提下,也許法務崗位2-3年的「專業化」訓練對你是不錯的選擇。
2、職業定位是傾向於訴訟律師還是非訴訟律師?你將要進入的是什麼類型的企業?
我接觸到的法務崗位工作主要有:1、公司項目談判、合同起草初審、項目執行;2、與外聘律師工作對接;3、與人事部門對接完善勞動合同制度;簡單勞動爭議案件處理;接觸訴訟案件的機會較少,類型也比較單一,處理的法律事務領域也很局限。如果你將來主要從事訴訟業務,法務工作經驗沒有對你沒有太大的幫助,工作的單一性也不利於律師思維方式的養成。如果你選擇做非訴訟律師,則要考慮你加入的企業是不是提供足夠大的平台,能不能因此讓你接觸到的大型法律項目運作,你所在的法務部門有沒有比較成熟的培養機制?
3、你在這個城市的人脈資源如何?
如果你在這個城市沒有成熟的資源,如通過進入一些與外界互動性強的企業法務部門,比如擔保公司、銀行等,也許能夠在做法務的過程中積累一定的人際關系,為將來律師執業打下基礎。
4、現有的生存壓力?
大多數律所給實習律師開的薪資很低,要養活自己需要2-3年時間。如果法務可以提供一份豐厚的薪水,可以等你小有積蓄再轉行。
也有人反其道而行,先艱苦一年,熬出律師執業證書,再去應聘企業法務。
這時候的工資會比僅通過司法考試豐厚許多。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公司法務和法律顧問單位的區別
公司法務和法律顧問單位的區別如下:
1、地位不同。
法務專員屬於公司內部聘請的員工,日常包括合同草擬、審核、新項目洽談協助等等。法律顧問是外聘兼職的,一般到律師事務所與律師簽訂合同,每年給予兼職費用,若有參加訴訟另外收費,一般是案件費用會有折扣。
2、任職資格不同。
法務專員一般沒有律師執業資格證。法律顧問一般到律師事務所與律師簽訂合同,需要律師資格證。一般的大公司都設有法務專員,遇到案件時會找外聘律師,然後由法務專員協助外聘律師。
3、作用不同。
公司法務專員最早出現在大型外資企業。外商在中國投資,必須遵守中國法律,而且中國正在加速推進法制化建設,因此,設置專門處理相關法律事務的法務專員,對外企來說尤為重要。
法律顧問是律師和其他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接受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社會團體和公民的聘請,為聘請方就業務上的問題提供法律上的幫助辦理各種法律事務而進行的專業性活動。
(3)律所和公司法務擴展閱讀:
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履行下列職責:
1、為重大決策、重大行政行為提供法律意見。
2、參與法律法規規章草案、黨內法規草案和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的起草、論證。
3、參與合作項目的洽談,協助起草、修改重要的法律文書或者以黨政機關為一方當事人的重大合同。
4、為處置涉法涉訴案件、信訪案件和重大突發事件等提供法律服務。
5、參與處理行政復議、訴訟、仲裁等法律事務。
6、所在黨政機關規定的其他職責。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
網路-法務專員
網路-法律顧問
④ 直接去律所好還是去做公司法務好
應結合自身情況、喜好來定。
法務管理畢竟不是外部律師那樣專門從事法律工作,既然是管理,而管理就是協調,當然協調工作占很大比例,畢竟純粹法律工作是協調管理的對象,而不是協調管理本身。要說到是做法務好,還是律師好,不僅要看你的興趣,還要看你的個性。我個人認為,作為組織內部法務人員要有較好的協調能力,這一點明顯不同於作為自由職業、更多地是獨立執業的律師,雖然後者也是協調能力越強越好,但畢竟關系比較簡單。當然,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比較深入地了解這兩個行業的特徵比較重要。毛主席說過,要知道李子的滋味,要親口嘗一嘗。你還年輕,完全可以都做一做,然後做決定。這樣也可以豐富你的閱歷,有利於增強你以後處理相關關系的能力。
⑤ 律師公司法務的聯系與區別
律師是指取得律師執業證的人,律師可以到公司擔任法務。
公司法務只是公司請來為公司提供法律服務的人,並不一定有律師執業證,甚至不一定是通過司法考試的人,甚至不一定是法學專業出身的人
⑥ 去律所還是留在公司當法務
看你自己下定決心沒有,下定決心大幹一場,去律所,安逸的就保持原狀,去律所要麼轟轟烈烈,要麼從頭再來。
⑦ 法務和律所有什麼區別
1、兩者設立的依據不同。
律師事務所以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為法律依據設立,1997年1月1日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設立。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行政機關的行政規章或批復設立的。
2、兩者的業務范圍不同。律師事務所律師的業務范圍《律師法》規定了七項業務范圍,而法律服務所的法律工作者,根據司法部規章的規定,其業務范圍只限於向公民和基層單位提供法律幫助,進行法律咨詢和非訴訟法律事務的代理。
(7)律所和公司法務擴展閱讀
法務工作流程
1、合同類業務:擬定/送審/修改通知→當事人溝通(合同目的、合同背景及要求)→合同擬定/審查/修改(目的性、完整性、明確性、合法性、風險程度等方面)→提交成果----反饋(範本化/相關問題處理)。
2、咨詢類業務:咨詢請求→搜索信息(咨詢對象、事件背景、當事人要求)→准備答復(方式選擇、內容整理)→答復----反饋(形成建議/意見)
3、建議、意見類業務:自主觀察/信息收集/反饋→思考(性質劃分、如何應對)→作出建議/提出意見(法律/管理角度)----反饋(制度化/移交其他部門)。
4、爭議處理/訴訟輔助類業務:部門反饋/公司指令→根據法律要求/律師工作指令收集整理材料→提供證據材料支持/法律支持→參與具體過程→結案/爭議進展動態報告----反饋(規范化措施建議/預防意見)。
⑧ 直接去律所好還是去做公司法務好
題主在提到去律所時用了「直接」一詞,可否理解為你並不是在「律師」和「法務」之間做職業選擇,而是在選擇律師作為職業目標後,對兩條不同的職業道路之間的選擇?直接進入律所成為實習律師,和有了2-3年法務工作經驗後再轉行做律師,這兩條道路都不乏成功者,所以不能簡單判斷孰優孰劣。但有一些參考因素,供你結合自身情況借鑒:
如果你性格外向圓融,可以迅速與人建立信任感,也許就能較好適應律所的案源壓力。如果你的性格嚴謹內秀,在自我推銷和開拓案源方面較為欠缺,在不能進入當地知名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助理的前提下,也許法務崗位2-3年的「專業化」訓練對你是不錯的選擇。
我接觸到的法務崗位工作主要有:1、公司項目談判、合同起草初審、項目執行;2、與外聘律師工作對接;3、與人事部門對接完善勞動合同制度;簡單勞動爭議案件處理;接觸訴訟案件的機會較少,類型也比較單一,處理的法律事務領域也很局限。如果你將來主要從事訴訟業務,法務工作經驗沒有對你沒有太大的幫助,工作的單一性也不利於律師思維方式的養成。如果你選擇做非訴訟律師,則要考慮你加入的企業是不是提供足夠大的平台,能不能因此讓你接觸到的大型法律項目運作,你所在的法務部門有沒有比較成熟的培養機制?
如果你在這個城市沒有成熟的資源,如通過進入一些與外界互動性強的企業法務部門,比如擔保公司、銀行等,也許能夠在做法務的過程中積累一定的人際關系,為將來律師執業打下基礎。
大多數律所給實習律師開的薪資很低,要養活自己需要2-3年時間。如果法務可以提供一份豐厚的薪水,可以等你小有積蓄再轉行。
也有人反其道而行,先艱苦一年,熬出律師執業證書,再去應聘企業法務。
這時候的工資會比僅通過司法考試豐厚許多。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⑨ 學法律的,去律所做律師,還是去公司做法務,糾結中,請高人指點。
必須是做律師啊,收入高,而且是做的時間越長,積累人脈越廣,當然收入會越來越高。相比而言,公司做法務收入是相對穩定的,因為案源很固定。現實中律師做的很大的,一般都兼職著好多公司的法律顧問,比較牛的法律顧問就是醫院和保險公司這種。所以,律師做大了人脈廣了,法律顧問的職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