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黨委

民法典黨委

發布時間: 2021-12-24 17:47:19

㈠ 秦州區太京鎮川口村最近有啥新聞嗎

㈡ 新民法典支部副書記無證駕駛被行政拘留八天以後回來還能不能繼續擔任支部副書

㈢ 民法典的實施要靠什麼來保證

民法典的實施要依靠法律來保證,法律的保證要依靠軍事來維持。

㈣ 新民法典支部副書記被行政拘留以後還能不能繼續擔任支部副書記

㈤ 湖南省貫徹民法典取得的成果

㈥ 民法典規定村務公開條例有那些

㈦ 民法典中有哪些要素/原則/條文吸納了經濟法的理念

經濟法的理念是經濟法和經濟法學的靈魂暨最高原理,經濟法學從總論到分則、經濟法的各項具體制度都應能體現經濟法的理念,否則就是空有驅殼、徒有其表。

首先要在經濟法學研究中確立符合經濟法客觀應然性的正確理念。經濟法學研究曾經不重視理念、沒有理念,到頭來形勢、政策、領導人的好惡稍有變化,在「經濟法」旗下所作的研究有的就輕易化為無意義的文字和故紙;有些則搖身變為其他部門法學的成果,有人美其名曰這是經濟法學對中國新時期法學的貢獻,殊不知理論、學說沒有及時地對實踐加以科學的總結、詮釋和升華,且不說造成資源的浪費,這本身已辜負了學問的使命,對實踐和法學造成了損害。

由於不能准確、深刻地把握社會化和公私融合、官民平等合作的真諦,經濟法學中存在著不少不適當的、有些是似是而非的經濟法理念。為了學科建設和科學,要藉此機會對事不對人地提出來。諸如「經濟法是公法」、「經濟法是國家干預法」、「經濟法的基本特徵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不平等」(因此不能像對公民、法人一樣對政府等公主體適用調整經濟關系的實體法),動輒要把公私有機交融的經濟關系割裂為「管理關系」和平等主體間的關系,或者乾脆就從私的角度觀察研究有公主體、公有財產參與的經濟關系,把公司法合同法、物權法等不假思索地推給民商法,放棄對公私交融之經濟關系的法律調整及其中國特色作原創性的艱苦科研。這些自覺或不自覺的意識及相應的「學說」、論述,往往被認為就是中國的「經濟法」,經常成為學生和學者們恥笑的「學問」,這無疑損害了經濟法學的科學性和聲譽,妨礙了經濟法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學科或專業在人們心目中的真正確立。經濟法部門的存在依賴於主客觀統一,其中主觀方面又起著主導作用,如此沒有正確理念的「經濟法學」,自然不能積極有效地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實踐,反有損、有害於實踐。這段話似乎說得重了些,但希望它能起到一個警醒作用,讓我們對經濟法學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使之盡快消除泡沫,由虛脹變為實的繁榮,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其次,經濟法的制定要由正確的經濟法理念作為指導。法的制定是一種合目的性行為,是在一定的法理念指導下進行的。因此,立法者有什麼樣的法理念,就會制定出什麼樣的經濟法,其經濟法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真理性,會直接影響到經濟法立法的合理性。毋庸諱言,在我國經濟法產生之初,立法者的頭腦中尚無現代經濟法的理念,他們區分不開經濟法的理念與民商法、行政法的理念,所以當時制定的許多「經濟法」,後來就逐漸顯現出非經濟法的特性,例如1981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更多的是政府部門為自己爭權而起草或制訂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政府規章,所謂部門立法,骨子裡透著一股管卡壓、官民不平等、管理者只有權力沒有義務和可問責性的精氣神。如今中國已加入WTO,越來越多經濟法的法律法規開始體現官民一致、平等,公開、公平、公正,將政府公共管理、維護社會利益和經濟秩序的職能具體化為其義務和可問責性,政府從事經濟活動與民平權同責等現代經濟法的要求,但是很難說立法者已經穩固地確立了現代經濟法的理念,還不能保證其制定的都是「良法」,不出台「差法」和「惡法」。因此亟需將人們業已認識到的經濟法要求抽象、上升為立法者的理念,以保障今後將出台的一系列經濟法如《反壟斷法》、《電信法》等成為真正體現經濟法理念的法。在這方面,入世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因為WTO規則本質上就是貫徹英美法理念的「經濟法」,藉助美歐發達國家基於其民族利益的強大外力,可以促動我們的立法者、政府和人民及早認清、掌握其中的理念,並將其置入中國的經濟法中去。

最後,經濟法的適用、實施也在呼喚經濟法的理念。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指導,即使有立法或法條,它對社會關系的調整不但可能達不到立法者預期的目的,而且有時還會走向反面。例如,經濟法賦予行政機關一定的權力,期望它們運用權力去管理、調控國民經濟,以維護社會整體經濟效益,但是權力往往被用作追求、實現部門利益、小集團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工具,背離了立法的目的;投資和企業引資、經營中的營私舞弊由來已久,《公司法》和《刑法》中對其不乏種種規定,但由於行為的決策往往涉及政府、黨委,最終便無人來切實承擔有關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土地利用、管理中形形色色的不法行為也是如此,結果是違法亂紀愈演愈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久久不得規范、確立,原因就是缺乏經濟法的理念。按照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行為或社會關系都不得脫法,哪怕在法條的規定語焉不詳、模稜兩可、矛盾沖突、空白闕漏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決不允許執法或司法者推託或怠於執法、司法,也不允許其放棄公平正義而敷衍執法、司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求它作為社會公正的最後保障,以法的名義對任何紛爭給出「說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了政府不得封鎖市場和濫用權力限制競爭,但只規定了由上級政府處理,結果幾起訴至省級高院的政府壟斷案,都以「和稀泥」調解結案,不辨正誤,受害者有理莫辯,違法者不必承擔法律責任,這也是沒有正確的經濟法理念所造成的。所以,如果執行法律的人頭腦中沒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經濟法理念,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事實上是沒有經濟法的,真是千鈞系於一發啊。

當然,經濟法的理念畢竟是主觀的,它必須體現在具體的法律制度中,在實在法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表現其存在和價值。所以,研究探討經濟法的理念不是紙上談兵,不能把它搞成脫離實際的純粹思辨。人類的任何理性進而理念都是經驗和教育的產物,法的理念是在人們長期的社會和法的實踐中產生的,而不是先驗的,我們需要實踐為法暨經濟法的理念提供經驗材料,沒有社會經濟和法的實踐、沒有學術的探討積累和教育,就沒有法暨經濟法的理念。E•博登海默稱:「事實上,人類自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它使個人得以在自我之外設計自己,並意識到合作及聯合努力的必要。這就是理性的能力。」[11]這種先驗論的觀點自然是不能成立的,循此發展,經濟法理念及其探討就會變成無意義的玄學。

總括而言,本文要表達的基本意思是:我國社會經濟和法治實踐、法學的發展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關鍵時刻,亟待確立符合社會化客觀要求的經濟法理念,通過其主導、能動作用,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其法治建設包括法學和經濟法學的研究,躍上一個新的台階,時不我待。一般而言,經濟法理念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由於生產力進而生產關系的變動,引起了利益關系的變化,既有法理念指引下的法已不再勝任對變化了的利益關系的調整,於是在人們需求本能的驅使下,社會上出現了不拘公與私、官與民的經濟性法律規范或者判例,通過對此法現象的研究,人們開始發現其內在規定性,在此基礎上形成初步的經濟法理念。在這種理念指引下,立法者開始自覺地制定、修改、廢除經濟法律規范,執法或司法者將其適用於社會生活,並通過社會成員逐步接受此理念,使經濟法得以普遍實現,而社會成員整體上對此理念的感受、好惡和接受程度,又是該理念進一步變化乃至其他新理念產生的原動力。法學家通過對上述現象和互動過程的研究,不斷修正和完善經濟法理念,以此影響立法者、執法或司法者和全體社會成員。經濟法就是在這樣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中,始終在一定的經濟法理念的主導下,日益走向完善的。

㈧ 提升職工的法律意識XX單位決定為全體職工每人購買一本《民法典》請代XX單位機關黨委擬一份購書請示。

請示書
尊敬的。。領導您好
我司為提升職工法律意識,特此決定為全體員工購買一本民法典,望批准

㈨ 民法典屬於黨內法規嗎

「民法典」,不屬於「黨內法規」。

《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調整的是版平等主體的自權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是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了該法。

而「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 發布:2025-08-16 03:04:35 瀏覽:888
勞動法職工獎懲 發布:2025-08-16 02:49:38 瀏覽:285
道德經門事件 發布:2025-08-16 02:43:25 瀏覽:737
強力金融法學 發布:2025-08-16 02:34:22 瀏覽:852
導火新聞線行政法知識 發布:2025-08-16 02:28:41 瀏覽:346
中國政法大學案例研習經濟法 發布:2025-08-16 02:14:36 瀏覽:456
合同法中的明顯不合理低價 發布:2025-08-16 01:57:10 瀏覽:431
海港區法院 發布:2025-08-16 01:56:15 瀏覽:78
行政法公益慈善 發布:2025-08-16 01:54:05 瀏覽:572
單位法律知識考試簡報 發布:2025-08-16 01:53:56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