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部兩局

司法部兩局

發布時間: 2021-12-25 00:01:22

❶ 網球規則

基本規則

一)發球

1.發球前的規定
發球員在發球前應先站在端線後、中點和邊線的假定延長線之間的區域里,用手將球向空中任何方向拋起,在球接觸地面以前,用球拍擊 球(僅能用一隻手的運動員,可用球拍將球拋起)。球拍與球接觸時,就算完成球的發送。

2.發球時的規定
發球員在整個發球動作中,不得通過行走或跑動改變原站的位置,兩腳只准站在規定位置,不得觸及其他區域。

3.發球員的位置
(1)每局開始,先從右區端線後發球,得或失一分後,應換到左區發球。
(2)發出的球應從網上越過,落到對角的對方發球區內,或其周圍的線上

4.發球失誤
未擊中球;發出的球,在落地前觸及固定物(球網、中心帶和網邊白布除外);違反發球站位規定。 發球員第一次發球失誤後,應在原發位置上進行第二次發球。

5.發球無效
發球觸網後,仍然落到對方發球區內,接球員未作好接球准備;均應重發球。

6.交換發球
第一局比賽終了,接球員成為發球員,發球成為接球。以後每局終了。均依次互相交換,直至比賽結束。

(二)通則

1.交換場地

雙方應在每盤的第1、3、5等單數局結束後,以及每盤結束雙方局數之和為單數時,交換場地。

2.失分

發生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均判失分。
(1)在球第二次著地前,未能還擊過網。
(2)還擊的球觸及對方場區界線以外的地面、固定物或其他物件。
(3)還擊空中球失敗。
(4)故意用球拍觸球超過一次。
(5)運動員的身體、球拍,在發球期間觸及球網。
(6)過網擊球。
(7)拋拍擊球

3.壓線球

落在線上的球都算界內球。

(三)雙打

1.雙打發球次序

每盤第一局開始時,由發球方決定由何人首先發球,對方則同樣地在第2局開始時,決定由何人首先發球。 第3局由第1局發球方的另一球 員發球。第4局由第2局發球主的另一球員發球。以下各局均按此序秩發球。

2.雙打接球次序

先接球的一方,應在第1局開始時,決定何人先接發球,並在這盤 單數局,繼續先接發球。雙方同樣應在第2局開始時,決定何人接發球,並在這盤雙數局繼續先接發球。他們的同伴應在每局中輪流接發球。

3.雙打還擊

接發球後,雙方應輪流由其中任何一名隊員還擊。如運動員在其同隊隊員擊球後,再以球拍觸球,則判對方得分。

(四)計分方法

1.勝1局

(1)每勝1球得1分,先勝4分者勝1局。
(2)雙方各得3分時為「平分」,平分後,凈勝兩分為勝1局。

2.勝1盤

(1)一方先勝6局為勝1盤。
(2)雙方各勝5局時,一方凈勝兩局為勝1盤

3.決勝局計分制

在每盤的局數為6平時,有以下兩種計分制。

(1)長盤制:一方凈勝兩局為勝1盤。
(2)短盤制:決勝盤除外,除非賽前另有規定,一般應按以下辦法執行。
A.先得7分者為勝該局及該盤(若分數為6平時,一方須凈兩分)。
B.首先發球員發第1分球,對方發第2、3分球,然後輪流發兩分球,直到比賽結束。
C.第1分球在右區發,第2分球在左區發,第3分球在右區發。
D.每6分球和決勝局結束都要交換場地。

4.短盤制的計分

(1)第1個球(0:0),發球員A發1分球,1分球之後換發球。
(2)第2、3個球(報1:0或0:1,不報15:0或0:15),由B發球,B連發兩分球後換發球,先從左區發球。

(3)第4、5個球(報3:0或1:2,2:1,不報40:0或15:30, 30:15),由A發球,A連發兩球後換發球後換發球,先從左區發球。

(4)第6、7個球(報3:3或2:4,4:2或1:5,5:1或6:0,0: 6) ,由B發1分球之後交換場地,若比賽未結束,B繼續發第7個球。

(5)比分打到5:5,6:6,7:7,8:8……時,需連勝兩分才能決定誰為勝方。但在記分表上則統一寫為7:6。

(6)決勝局打完之後,以方隊員交換場地。

場地規則:

球場種類

網球場可分為室外和室內,且有各種不同的球場表面。其將由經濟因素所決定。例如草地網球是最基本的戶外場地,但是其建立和保養費用太昂貴,所以現在以由人造球場取代,它較便宜容易保養。另外有一種在歐洲盛行的紅土球場,其法國公開賽即為此種球場。

基本規則

一般網球有一些基本規定如分為單打和雙打每場比賽 有數盤,而且一盤有數局,一局有數分 ,大多男子比賽 都以五盤為主,有些男子比賽及所有的女子比賽以叄 盤為勝負.以下為 局, 盤, 賽 的計分方式做說明。

球具簡介

你在選擇球選拍須要考慮的幾點:
一,球是否太種?或太輕?
二,握把是不是太?大或是太小 ?
三,球拍的頭重或頭輕?
四,你須要大拍面嗎?你知道中拍面與大拍面的功能嗎?
五,你喜歡穿線的密度嗎?你喜歡穿粗或細線?
六,你喜歡厚拍中厚拍的拍框?
七,球拍會不會太硬?硬軟有何利敝?
八,你喜歡長型或橢圓型的球拍?
九,你知道球拍的材質與設計的理念?
十,你對於線和握把皮,條釘,護套等零件都滿意嗎?

以下對此作一說明:
草地
因草地球場的維護,費時且費錢 ,所以越場來越少見。它們必具備良好的排水系統 ,右圖即為標準的草地 球場的痕橫切面。其上曾是7.5公分(3寸)的精挑土壤,和15公分(6寸)的暢通層,下面的兩曾面則是由石碟曾所以分開的非組織結構滲透層,而底土層上面是44 公分(18寸)寬的排水道。球場的周圍是由細長耐用的 條板,混泥土壁和牆角所建造。

人造
因為人造球場易於保護,所以漸漸普受歡迎.經過大幅 度修改的人造球場,往往最適於使用。右圖是美爾庫利球場由於結合還亞養基素樹脂平粗粒橡皮植組合而成,且噴上聚亞安脂,可滲透底層,上鋪有泊油。

紅土
硬地球場須要經常保養,而且維修費有時亦很昂。右圖 所示是建造良好的硬地球場橫切面。其購造的層次如下:19~40公 厚的表面物質,接著是由砂石熔渣或粗砂石所組成的碎石層,然後是12.5公分為(5寸)的滲透層,下土層上面和基準面22.5公分為(9寸) 下面是7.5 公分為(3寸)的排水管。

記分規則:
一、勝一分
遇到下列情況時,判對方勝1分:
1、發球員連續兩次發球失誤或腳誤時。
2、接球員在發來的球沒有著地前用球拍擊球,或球觸及自己的身體及所穿戴的衣物時。

3、在球第二次落地前未能還擊過網時。

4、還擊球觸及對方場區界線以外的地面、固定物或其它物件時。

5、還擊空中球失敗時。

6、在比賽中,擊球員故意用球拍拖帶或接住球,或故意用球拍觸球超過一次時。

7、「活球」期間運動員的身體、球拍(不論是否握在手中)或穿戴的其它物件觸及球網、網柱、單打支柱、繩或鋼絲繩、中心帶、網邊白布或對方場區以內的場地地面。

8、還擊尚未過網的空中球(過網擊球)。

9、除握在手中(不論單手或雙手)的球拍外,運動員的身體或穿戴的物體觸球。

10、拋拍擊球時。

11、比賽進行中,運動員故意改變其球拍形狀。

二、勝一局

運動員每勝一球得1分,先勝4分者勝一局。但遇雙方各得3分時,則為「平分」(ece)。「平分」後,一方先得1分時,為「接球佔先」(advantage serve)或「發球佔先」(advantage)。佔先後再得1分,才算勝一局。(其中得1分為fifteen,2分為thirty,3分為forty)

三、勝一盤

一方先勝6局為勝一盤,但遇雙方各得5局時,一方必須凈勝兩局才算勝一盤。

四、決勝局(tie break,也叫搶七局)

在每盤的局數為6平時,進行決勝局,先得7分為勝該局及該盤,若分數為6平時,一方須凈勝2分。

❷ 五四青年節,喪文化當道,你想對當代青年說些什麼

我自己就是青年。說說我對「喪文化」的看法吧。

首先喪文化個人覺得只是一種說法。包括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根本就沒有感覺有什麼喪文化。大家都積極向上,很進取,很有誠意的生活。因為,這可能是我們唯一能選擇的生活方式。

別人可以覺得我們很喪。但我們知道自己只是想換一種姿態去把自己想乾的事情堅持下去。也不在乎別人怎麼說。

如果說,我想對當代青年說什麼?我會對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說:「請好好享受生活。」

真的,看著吃喝玩樂,什麼都有。但我們知道,放不下內心的包袱,就不可能享受生活。這包袱一部分就是別人戴在我們頭上的標簽,甚至善意的期許。

求放過。只想過一種,如果我奮斗,那一定是我想要奮斗;如果我安於清貧,畫畫寫字,這也是我的追求。

如果能這么生活就好了。

❸ 香港的歷史背景

1、先秦

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為百越之地,《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

2、秦漢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3、兩晉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

4、隋唐

寶安縣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5、明清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被英國強占時,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6、民國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7、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❹ 關於網球規則的```加急

1 )網球記分方法

一、勝一分
遇到下列情況時,判對方勝1分:
1、發球員連續兩次發球失誤或腳誤時。
2、接球員在發來的球沒有著地前用球拍擊球,或球觸及自己的身體及所穿戴的衣物時。
3、在球第二次落地前未能還擊過網時。
4、還擊球觸及對方場區界線以外的地面、固定物或其它物件時。
5、還擊空中球失敗時。
6、在比賽中,擊球員故意用球拍拖帶或接住球,或故意用球拍觸球超過一次時。
7、「活球」期間運動員的身體、球拍(不論是否握在手中)或穿戴的其它物件觸及球網、網柱、單打支柱、繩或鋼絲繩、中心帶、網邊白布或對方場區以內的場地地面。
8、還擊尚未過網的空中球(過網擊球)。
9、除握在手中(不論單手或雙手)的球拍外,運動員的身體或穿戴的物體觸球。
10、拋拍擊球時。
11、比賽進行中,運動員故意改變其球拍形狀。

二、勝一局
運動員每勝一球得1分,先勝4分者勝一局。但遇雙方各得3分時,則為「平分」(ece)。「平分」後,一方先得1分時,為「接球佔先」(advantage serve)或「發球佔先」(advantage)。佔先後再得1分,才算勝一局。(其中得1分為fifteen,2分為thirty,3分為forty)

三、勝一盤
一方先勝6局為勝一盤,但遇雙方各得5局時,一方必須凈勝兩局才算勝一盤。

四、決勝局(tie break,也叫搶七局)
在每盤的局數為6平時,進行決勝局,先得7分為勝該局及該盤,若分數為6平時,一方須凈勝2分。

1 )基本規則

一、發球
1、發球前的規定
發球員在發球前應先站在端線後、中點和邊線的假定延長線之間的區域里,用手將球向空中任何方向拋起,在球接觸地面以前,用球拍擊球。球拍接觸球時,就算完成發球。
2、發球時的規定
發球員在整個發球動作中,不得通過行走或跑動改變原站的位置;兩腳只准站在規定位置,不得觸及其它區域。
3、發球員的位置
每局開始,先從右區端線後發球,得或失一分後,應換到左 區發球。發出的球應從網上越過,落到對面的對方發球區內,或其周 圍線內。
4、發球失誤
未擊中球;發出的球,在落地前觸及固定物(球網、中心帶和網邊白布除外);違反發球站位的規定。發球有兩次發球權。發球失誤後,應在原發球位置進行第二次發球。
5、發球無效
發球觸網後,仍然落到對方發球區內;接球員未作好接球准備;均應重發球。
6、交換發球
每局比賽終了,交換發球權。

二、交換場地
雙方應在每盤的第1、3、5等單數局結束後,以及每盤結束雙方局數之和為單數時交換場地。

三、雙打
1、雙打發球次序
每盤第一局開始時,由發球方決定由何人首先發球,對方則同樣地在第2局開始時定由何人首先發球。第3局由第1局發球方的另一球員發球。第4局由第2局發球方的另一球員發球,以下各局均按此次序發球。
2、雙方按發球次序
接發球次序與發球相同,但同伴間應在每局中輪流接發球。
3、雙打還擊
接發球後,雙方應輪流由其中任何一名隊員還擊。如運動員在其同隊隊員擊球後,再以球拍觸球,則判對方得分。

❺ 仲裁委員會是行政機關嗎

經濟仲裁委員會不是國家行政機關,是社會團體,是民間的獨立裁決機構。

❻ 有關香港的歷史、回歸和現在的資料

香港的由來
香港,顧名思意,就是芳香的海港。關於這一美麗名稱的由來,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但一般認為最可靠的說法,則是這里過去曾是運香、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在明朝時,香港及廣東東莞、寶安、深圳一帶盛產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頗受人們的喜愛,故而遠銷江浙,飲譽全國。由於當時販香商人們一般都是在港島北岸石排灣港將莞香船運往廣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們將這個港口稱為香港,意為販香運香之港,將港口旁邊的村莊,稱為香港村。1841年英國侵略軍在港島南部赤柱登陸後,由一名叫陳群的當地居民帶路向北走,經過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用當地土話答稱"香港",英軍即以陳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記之,並用以稱呼全島。在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中,香港作為全島的名稱被正式確定下來。1856年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和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之後,香港又進而成為整個地區的稱謂。
香港的歷史沿革
早在遠古時代,香港地區就已經有人居住,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中原後,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嶺南地區,將之納入秦朝的版圖,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並從中原遷移了50萬商人和罪犯到這一地區進行守衛和開發。自秦始皇開始,香港地區就一直在中國中央政府的管轄之內,直到英國侵佔香港以前,從未間斷過。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因為嶺南太遠,鞭長莫及,對趙佗採取了安撫政策,封為南越王。劉邦死後,趙佗又鬧獨立,朝廷多次征伐無功,只好再派人去賞賜慰勉,趙佗才除去帝號,臣服於漢室。漢朝在這里設置了南海、合浦、交趾等九個郡。香港地區劃歸南海郡博羅縣管轄。此後,一直沿續到西晉時期。
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並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
唐肅宗至德二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又歸東莞縣管轄。明神宗萬曆元年,廣東巡海道副使劉穩,奏准朝廷,將東莞縣濱海地區劃出另設一縣,名為新安縣。自此,香港地區改屬新安縣管轄。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咸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
屈辱的歷史
一、鴉片戰爭
英國對中國這塊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773年,英國開始對華進行鴉片貿易,是最大的鴉片販子。英國鴉片販子源源不斷地把鴉片輸入中國,頓使中國陷入災難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銀從中國滾滾流出,使清政府的財政發生嚴重危機,白銀外流的結果更引起民不聊生。工商業普遍蕭條和衰落,鴉片煙毒已在中國泛濫,對此,當時愛國者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中就憤怒地說;"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
1839年虎門銷煙
由英國對華掠奪而釀成的鴉片濃煙滾滾,直接威脅著中華民族的生存。這時,以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代表的"嚴禁派"(禁煙派)揮起中華之劍,對英國侵略者進行堅決的斗爭,領導了震撼世界的禁煙運動。1839年3月,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到達廣州查辦鴉片。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來到廣州附近的虎門海灘,下令把已繳獲的鴉片全部當眾銷毀。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決心禁煙和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堅強意志。
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的壯舉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義的人士的支持,如一位英國人在他所撰寫的《在中國做鴉片貿易罪過論》書中,就指責英國商人的"鴉片貿易給英國國旗帶來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國的鴉片販子和工業資本家不甘失敗,加緊活動,催促英國政府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6月,由540門大炮裝備起來的48艘艦船,乘載著4000名士兵組成的"遠征軍",到達廣東海面封鎖了珠江口。於是,這場由英國資產階級蓄謀已久的、目的在於打開中國門戶,謀取英國在中國的最大得益的鴉片戰爭,終於爆發了。7月6日攻克舟山群島的主要城市定海。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無能的官僚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議和,並同時把林則徐職查辦清政府的驚恐與無能,助長了侵略者的氣焰。1841年1月,英軍以武力強佔香港島,2月攻佔虎門,5月進犯廣州。1842年,英國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先後攻佔廈門、定海、寧波、吳淞、鎮江。同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在南京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二、香港的割讓
英國根據《南京條約》佔領了我國領土香港島。英國強佔香港島,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英國的目的是企圖在軍事上和經濟控制中國。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進犯北京,火燒園明圓。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於10月24日簽訂《北京條約》。就這樣,英國佔領了九龍半島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於九龍半島西部的一個大島嶼昂船洲。這使英國所取得的香港這一侵華基地得以進一步鞏固與加強。
英國侵佔九龍半島南部後,不久又圖謀佔領整個九龍半島及其附近島嶼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總理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根據該約,清政府把位於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島嶼,租給英國,租期99年。這塊租給英國的土地後來被稱為香港新界。致此,英國通過刺刀、洋槍與大炮的野蠻征服,實現了對中國香港地區領土的佔領。
三、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國在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一環1843年6月26日,英國利用《南京條約》換文生效的時機宣布香港為英國"直轄殖民地",派璞鼎查為首屆香港總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總督,又稱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擔負最高首長職責的人。按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誥》的規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香港總督是英皇的全權代表。港督之下設立四個系統,構成港英統治政權:(1)咨詢性質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為首的行政機構,(3)以首席按察司為首的司法機構,(4)受命於英國國防部的駐港英軍。此外,還設立一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輔助港督行使職權的兩個重要機構。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員,還包括: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等。駐港英軍,是英國維護對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力量。英國自強佔香港以來,在香港一直保持著一支數量相對穩定的軍隊,約有一萬人,包括陸、海、空三個軍種。源於英國的法律與司法體制,是英國對香港實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國除了從政治上實行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外,還從經濟上確保英資財團在香港的特權地位。英資財團是指以香港為基地的英國資本財團,主要有匯豐財團、太古財團、怡和財團等。英資財團大都創業早,長期插足香港經濟,與港英政府關系密切,對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們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著香港的經濟命脈。如英資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擁有發行港幣的特權;英國大東電報局通過它附屬的香港大東電報和香港電話公司,獨佔了香港對外通訊和全市電話、電訊服務;英資的地產公司擁有香港大批地產物業等。這正如香港民間所說的:"實際統治香港的是馬會、怡和、匯豐和港督府。"英國的殖民統治,使整個香港社會充滿著殖民主義的色彩。
四、二戰時日本佔領香港
淪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區呈現出和平安閑的氣氛。電影院場場滿座,酒巴間坐滿了客人,舞場里不斷傳出爵士音樂,年青人成群結隊地到新界農村郊遊。還不足三個星期,聖誕節就要到了。只是在前兩、三天香港政府舉行過幾次開玩笑般的防空演習。誰知在第二天的早晨,竟聽到了隆隆的飛機轟鳴聲,猛烈的炸彈爆炸聲和高射炮還擊聲。人們預想不到的香港戰役開始了。在戰斗機的掩護下,三十六架日軍輕型轟炸機空襲了啟德機場、九龍水上飛機停泊等處。機場附近的一些民房也被炸彈擊中。就在同一天,日本還襲擊了美國海空軍事基地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12月8日,在空襲啟德機場等地的同時,日本陸軍兵分四路,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在垃圾灣防線,大部分地段英軍略作抵抗就紛紛後撤。僅在城門水塘西南的黃金山陣地戰斗比較激烈,雙方展開了肉搏戰,英格蘭步兵營營長陣啟亡。終因雙方力量眾寡懸殊,英軍司令馬爾比少將決定放棄九龍,命令"半島旅"撤回香港島。九龍之戰只進行了五天到12日夜晚,整個九龍半島都被日本侵略軍佔領。
12日晚,英日雙方隔著維多利亞港海面互相炮轟。第二天上午,一艘插著白旗的小艇,由九龍油麻地碼頭向香港島駛來。艇上載有日軍勸降使者多田中佐,還有被挾持的香港總督私人秘書李夫人等。英軍拒絕了日軍的招降。17日,日軍再次派人乘兩艘小艇過海勸降。香港總督揚慕琦再次拒絕,並且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過海,香港將不客氣地開槍射擊了。
18日午夜,日軍乘坐汽艇、橡皮舟等百餘艘,對港島北岸強行正面登陸。他們登陸。他們登陸後,曾在黃泥涌與英軍展開激烈的戰斗。日軍若松大隊長受重傷,英軍西部旅司令約翰羅臣(加拿大大人)陣亡。結果英軍敗退,防守港島的東部旅與西部旅,聯系被切斷。日軍還佔領了黃泥涌貯水池,切斷了英軍水源。英軍曾在局部所剩無幾英軍司令認為再也無法繼續抵抗,在與港督商議後,決定無條件投降。25日晚,東線、西線的英軍相繼掛起白旗。至此,歷時十八天的香港戰役,以日軍佔領整個香港地區英軍徹底失敗而告終。
12月25日是聖誕節。當天傍晚,一輛掛著白旗的汽車由中環開向跑馬地日軍司令部。香港總督揚慕琦與日軍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他本人做了日軍的階下囚這天晚上,絕大部分香港居民都躲藏在黑暗的房屋或防空洞里。往日燈火輝煌的"不夜城"變成了血雨腥風的恐怖世界,整個香港地區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軍的魔掌所以人們稱這一天為"黑色的聖誕節"。
暴行
日軍入城後,大肆搶掠,強奸婦女和殺害無辜居民的暴行屢屢發生。日軍的安民布告上虛偽地宣稱:"保護華人財產,香港戰爭是對付白種人的戰爭。"但仍然有許多華人的店鋪被封了門,特別是那些大的鋪店,如先施、永安、大新等國貨公司、五金行、汽車行等。被查封的公司企業門口多半釘上寫有"軍搜集部管理"字樣的木牌,銀行、當鋪門口則釘有"金融班管理"的木牌。大家都明白:"管理"只不過是攫取的別名。日軍將香港的九十五萬擔存米,搶走八十萬擔充作軍糧,造成香港嚴重的糧荒。
《香港淪陷記--十八天的戰爭》一書曾記述了日軍明火執杖進行搶劫的情景:"日本軍隊在海軍船塢附近,他們正在整理一捆一捆的獵得物,那些都是用麻袋紮起來的,堆滿了一個空地。在麻袋上面,有一個敵兵在結著小小的標簽,上面寫的是:'神戶……'獵得物聚集了以後,卡車就將它帶到西環的碼頭去,放入了大輪船里,這些輪船就一直駛回到日本。""我曾經在一個很大的單車行(自行車)門口,呆看了多時,一輛汽車放在門口,幾個日本兵指揮著苦力,把簇新的單車,從裡面一輛一輛地背出來,搬上了汽車,……又一刻,又是一輛卡車……於是簇新的單車,又從裡面一輛一輛的搬出來。""老闆也和我一樣,作為一個旁觀者閑著,似乎這些東西本來就不屬於他一樣,……"(唐海:《香港淪陷記----十八天的戰爭》第95-96頁)
除了搶劫財物,半夜裡許多喝醉了酒的日本兵還經常四齣尋找婦女。婦女們躲藏在各處。不少婦女遭到凌辱,甚至有被幾個敵兵輪奸的。在日軍舉行"入城式"後的那些夜晚,許多婦女嚇得在三、四層樓的房頂上亂跑,瓦片被踏得發出破裂的聲響。當時有些婦女說,他們不怕炸彈和機關槍,因為碰上了它,乾脆死掉就是了。他們最怕的是敵兵的電筒和使人膽寒敲門聲。
日本侵略軍還濫殺無辜居民,視中國人的生命如草芥。在離跑馬地不遠的藍塘道,一戶居民全家八口皆被殺害。在皇後大道西,一名老年婦女,因為聽不民懂日語想通過崗哨東行,被日軍當場開槍打死。在灣,一名青年不小心闖入了所謂軍事區域,日本兵上來就是一刺刀,將他殺害。在深水元州街,一名婦女身上背小孩上街買菜,回來時趕上戒嚴,眼睜睜看著自己信的樓宇,無法走過去。她的長子約八、九歲,想橫穿馬路迎接媽媽。這名婦女,搖手示意,不讓兒子過來。不料母子三人竟都被日軍開槍殺害。……
在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三年多的時間內,香港廣大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難。日本侵略軍強迫居民使用軍用手票。起初軍票對港幣的比率,定為一比二。到1942年10月,改為一比四。到1943年6月31日則宣布禁用港幣,居民必須在限期內到台灣銀行兌換軍票,違者殺無赦。這是在進行公開的金融掠奪。在日本統治初期,居民每人每天只領到六兩四錢配給米,僅能勉強糊口。到了戰爭中期,糧食發生恐慌,日本侵略者便改變配給制度,只配給為敵人服務的公務人員。結果造成米價飛漲,每斤由數無漲到二百多元,居民餓死者不計其數,餓殍道,目不忍睹。
日軍還隨意拆毀古跡、拆遷民房。他們拆毀了九龍寨城的城牆,炸毀了象徵民族精神的宋王台。1942年8月日軍想在香港設立慰安所(軍妓住所)五百家,地點選在灣仔大佛口附近的洛克道。日軍六十八大隊隊長中川金光親自出馬,指揮大批士兵,突然封鎖洛克道,西至軍器廠街口起,東至勛寧道止,加上鐵絲網。凶神惡煞般的日本兵配上刺刀,限令住戶在三天之內,全數搬出,不得留下一人。居民們被迫在風雨之中扶老攜幼搬往他處甚至露宿街頭。這就是日本侵略軍製造的洛克道事件。實際上慰安所用不了這么多房屋,日軍便把這一地區變成了他們的娛樂區。除了慰安所,還設立了吃茶店、酒巴和菜館。該處就是後來灣仔的酒巴區。
在日本統治期間,香港百業凋零,唯有賭博、吸毒等罪惡的行業得到發展。從最熱鬧的皇後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賭場。臭名昭著的大賭場有"榮生公司"、"兩利公司"等。賭場門口往往是一面日本旗,一條"發財請進"的標語,有人在搖鈴,有的還有土娼招待。這就是日軍帶給香港的"新秩序"。開賭場的多半是與日軍相勾結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標出他們過去秘密組織的堂號,如"十八子"、"粵成堂"等。1944年2月,南支派遣軍司令田中久一兼任香港總督以後,公開鼓勵開賭,抽賭餉充軍費,此後賭場林立,更加烏煙瘴氣。此外,日軍還鼓勵吸毒。敵總督部設有販毒機關---裕禎公司,用飛機從熱河運來煙土,並開設售吸所,准許煙民領牌買煙。
光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各國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互相支援,與德意、日法西斯進行了長期的艱苦戰斗,終於打敗了侵略者。1945年8月月15日,日本天皇在東京宣布無條件投降因為香港不屬於蒙巴頓勛爵指揮下的東南亞戰區,而是屬於中國戰區,是廣東戰區的一部分。駐港日軍本應向中國軍隊投降。但英國以洗雪前恥為托詞,堅持要由他們派艦隊前往香港受降。為此,中英雙方在日本投降前後,曾進行多次外交交涉。後來,蔣介石要求以中國戰區總司令的名義授權英方到香港受降。但英國政府依仗自己的軍事實力,並得到美國的支持,連這點保留面子的要求也加以拒絕。在此期間,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香港後,被囚禁於赤柱集中營的香港政府輔政司詹遜,立即按照英國政府的指示,返回市區組織了臨時政府,以防止香港的地位在戰後發生變化。他手裡沒有武裝力量,當時卻讓日軍暫時維持秩序,等候英軍到來。1945年8月30日,英國海軍少將夏愨率領皇家海軍特遣艦隊,駛進維多利亞港,從日軍手中接收了香港。那時蔣介石急於派兵北上和共產黨奪戰略要地,在英國答應他把香港作為運兵北上的轉運站,並答應交出駐港日軍的裝備之後就默認了英國接收香港的事實。
1945年9月16日,在中國代表潘國華少將、美國代表威廉臣上校和其他同盟國代表的陪同下,夏愨少將在總督府正式接受駐港日本陸軍司令岡田梅吉少將和日本華南艦隊指揮官藤田類太郎中將的投降。香港地區在淪陷三年零八個月之後,又重新回到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
中英兩國政府為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而舉行的為期兩年的正式會談。中國政府一再表示,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在此情況下,中英兩國政府開始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開始時英國政府提出的談判題目就是一個歸屬問題,而中國政府則提出三個問題,即香港歸還中國、未來香港實行的制度、香港過渡時期的安排。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至1983年6月,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序問題進行會談。第二個階段,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雙方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會談,共22輪。其間爭論頗多,本著以大局為重和友好合作的精神,經過慎重和耐心的談判,至1984年9月18日,雙方代表團就全部問題達成了協議,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宣告結束。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實現了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願望,也促進了澳門問題的解決,並且對解決台灣問題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性質不同,但是「一國兩制」的構想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同樣適用的。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有利於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為國際上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成功的新鮮經驗。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曾指出:中英兩國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應該大力提倡,這恰恰是我們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非常需要的。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指中英兩國政府1984年9月18日就香港問題達成的協議。這份協議包括一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的主體文件;還有三個附件。主要內容有: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除特別行政區有關外交事務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即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社會治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地區的地位,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保持財政獨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可用「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關系。中國政府明確宣布,上述基本方針50年內不變。
過渡時期
指自中英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的12年。該概念由中英聯合聲明確認。過渡的含義為,香港由英國統治轉變為由中國管轄和治理。這一轉變必須經過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過渡時期。在過渡時期內英國政府的職責是: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經護和保持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對此,中國政府將給予合作。這一時期內最基本的問題有二:一是經濟上不要出現大的波折,二是政治上不要另搞一套。如果發生嚴重的波動,或者另設一套班子,中國政府將不得不對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為實現平穩過渡,中英設立了聯合聯絡小組和土地委員會協商有關事項;中國政府亦將根據香港局勢的發展和要求,採取若干必要的行動措施。
後過渡期
香港12年的過渡時期可分為前半段和後半段。前半段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兩國政府為使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獨立關稅地區保持其經濟聯系,特別是為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參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多種纖維協定及其他國際性安排所採取的行動;兩國政府為確保同香港有關的國際權利與義務繼續適用所需採取的行動;以及其他有關實施聯合聲明的事項。後半段即後過渡期,其主要任務是解決為1997年順利過渡採取必要的措施;以及為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聯系,並就此類事項簽訂協議所需採取的行動。1990年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通過後,中國政府逐步加強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有關籌備工作,此即後過渡期的主要特徵。
主權移交
主權是指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行使自已對內對外事務的最高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真正實現主權的移交,還有待於1997年7月1日香港人能順利地接管香港政權,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國家能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使主權。
治權移交
治權又稱管治權。指一個國家管轄和治理自己對內對外事務的具體權力。管轄,涉及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除享受豁免權者外)、物和事件,以及對在其領域外的本國人的管理許可權;治理,通過行政管理和立法、司法等行為予有實現。主權與法治密切聯系,主權決定法治,治權體現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份。主權的移交,意味著法治必須同時移交,英國想用主權來換取治權是行不通的。只有做到主權與治權同時移交,才算真正實現香港政權的順利交接。
三個不變
指香港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現行法律基本不變。其基本精神是,堅持「一國兩制」,保證中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中所闡明的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長期不變。依照「三個不變」的原則,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私有財產依法受到保護,由此維持了原有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經濟基礎。第二.香港居民可以像過去一樣生活,他們的權利和自由依法得到保障。第三.香港的原有法律,指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除了那些同香港基本法相抵觸的例如屬於殖民統治性質或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的法律必須刪除或修改,還有一些法律因實際情況變化而不再適用外,其他的法律均保持不變。「三個不變」並未涉及香港原有的政治體制,原有的體制有些是必須加以改革的,特別是將英人治港改為港人治港,將總督制改為行政長官負責制,等等。至於某些具體的制度和政策,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和實際的需要,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並使之發展。因此對「三個不變」的理解不能認為是對香港過去的所有制度、機構和具體做法原封不動、不能加以改變。
五十年不變
指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50年內不變。中國政府鄭重承諾1997年以後50年不變是有科學根據的。其一,在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共存與對立的關系將會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同時香港已同整個世界的經濟連成一體,應從這種宏觀的社會歷史背景來了解對香港的特殊政策。其二,中國大陸實現宏偉的發展戰略,除在20世紀內的艱苦努力外,到21世紀還需要50年的繼續奮斗,而香港的繁榮穩定對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將發揮有益的補充和促進作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97年7月1日起實施。由序言、9章共
160條組成。還包括三個附件: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附件三《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主要內容有:序言部份,概括說明了香港問題的由來,制定基本法的指導思想、法律依據和目的。總則部份,從政治、經濟和法律等方面規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和政策的基本原則,成為整部基本法各章條文的基礎。此外,還規定基本法的解釋權和修改權。該基本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關系是: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按照香港的具體情況制定的,是符合憲法的。該基本法的地位和作用表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後實行的制度、政策和法律,以該法為依據。這是一部具有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的法律。
香港特別行政區
實行特殊制度和高度自治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根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所作決定,該特別行政區自1997年7月1日起設立;其區域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其基本特徵如下:第一,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第二,實行高度自治。第三,直轄於中央。第四,徹底結束了殖民主義統治,由港人自己治港,日趨民主。香港特別行政區獨特的法律地位可以概括為:沒有殖民主義,保留資本主義,直轄於中央,實行高度自治。「一國兩制」的方針將造就一個新的、更加繁榮穩定的香港。

❼ 我想知道香港澳門現在和回歸前的政體,還有台灣現在的政體,還有美國和日本的政體,

香港現行政治制度的特點
1842年8月29日,英國政府強迫清朝簽訂南京條約, 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1843年4月, 英國向其任命的香港總督先後頒發了《英王制誥》和《王室訓令》,這是兩個關於香港政治體制最早的重要法律文件,根據這兩個文件建立了香港的政治制度。從這兩個文件的內容和香港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到香港現行政治制度的一些特點。

第一,具有鮮明的殖民主義性質。香港總督是英女王派駐香港的代表,是香港的首長,下設行政局、立法局協助他工作,有很大的權力,但最終權力集中於倫敦。香港製定的法律不能違反英國政府的訓令,英王對香港製定的法律有否決權,英王會同樞密院、英國議會都可為香港製定法律,《王室訓令》第二十六條還規定有十項內容的法案,總督不得以王室名義批准。《英王制誥》強調要維護英國政府對香港的各項權益,凡授予總督的一切權力,總督必須認識到只能按照倫敦給予他的指示去行使這些權力。由此鮮明地體現了香港政治制度的殖民主義特色。從英國佔領香港一百多年的歷史來看,香港的行政、立法兩局議員大都是英國委任的,只是到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以後,英國才急急忙忙提出要在香港實行代議制,1985年才有了部分民選議員的產生。行政、立法兩局中開始時沒有華人,到1880年立法局才有一名華人議員,到1926年行政局才有一名華人議員,到本世紀70年代以後,行政、立法兩局中才逐步增加了華人議員。

現在的《英王制誥》和《王室訓令》是經過修訂後於1917年重新公布的,1917年後又有一些改變,但這兩個文件的許多條款仍保留了19世紀時的原文。香港的實際情況雖有些變化,如從1991年香港立法局開始實行部分直接選舉,1993年香港總督不再兼任立法局主席,行政、立法兩局中華人議員增加了,高級行政官員中華人的數目增加了,但是香港政治制度的殖民主義性質基本沒有改變。

第二,總督高度集權。香港政治制度的這一特點與殖民主義性質是緊密相聯的,只有賦予總督以巨大權力,才有利於維護殖民主義的統治。香港政府出版的年報也承認:「港督是英女王在香港的代表,具有指導香港政務的最高權力,名義上又是香港的三軍總司令」。《英王制誥》亦規定香港一切文武官員及平民都必須順從英王委任之港督。可見在英國殖民主義統治下,即使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在香港也沒有,長期沒有選舉制、代議制,全港都服從港督一人。

總督的權力主要有:1.享有英王授予的一切權力。即《英王制誥》所稱「王室授權並指令港督兼總司令行使在他職權范圍內之一切權力」;2.享有巨大的行政權。港督有權召開行政局會議,向行政局提出議案,在征詢行政局議員意見後作出決定,有權否決行政局議員的意見並呈報王室,有權根據英王透過一名重要國務大臣的訓令委任行政局議員、立法局議員,擔任行政局主席並主持行政局會議,可見行政局是總督的咨詢機構。總督還有權依法任命法官、太平紳士及其他官員。總督之下還有布政司、財政司、律政司,布政司和他總管的各政府部門對總督負責;3.享有立法權。總督有權參照立法局的意見及得該局同意制定法律,有權可隨時解散立法局,有權批准或拒絕立法局通過的法案。1993年後香港總督雖不再擔任立法局主席,但立法局並不享有完全的立法權,作為總督的立法咨詢機構這一性質並未改變;4.享有一定的司法權。除有權任命法官外,總督有權赦免刑事案的共同犯,令其提供證據,把首犯或其他犯人繩之以法,有權將罪犯釋放或有條件釋放、赦免或減刑、緩刑及減免罰款、怠金或沒收物;5.享有軍權。總督在平時是名義上的三軍總司令,但英軍司令應向他提供部隊的兵力和香港的防務情況,在緊急時期總督可以下令出動軍隊協助維持香港的安全,事先不要請示英國政府,只有在國際事務中動用軍隊則須得到英國政府的同意。

第三,長期形成的英國式的司法制度和公務人員制度。一百多年來,香港根據英國的司法制度和公務人員制度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較完備的相應制度,這種公務人員制度在維護香港的行政工作效率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香港現在設有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由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組成,對刑事和民事案件都有無限制的審裁權。最高法院的首腦是首席法官,法官稱為按察司,不服上訴法院的判決可上訴到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香港還設有地方法院,處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民事可處理一定金額以內的案件,刑事可處理較為嚴重的案件,不服地方法院判決的可向上訴法院起訴。香港還設有裁判司署法庭和其他專門法庭,裁判司署法庭審理比較輕微的刑事案件,律政司可根據案情的嚴重性申請將它轉解地方法院或高等法院審訊。其他專門法庭是指兒童法庭、死因裁判法庭、小額錢債審裁處、勞資審裁處、土地審裁處、色情物品審裁處等法庭。法官通常是由一個獨立的司法人員敘用委員會向總督推薦,由總督委任。香港法院在審理案件中實行遵循案例、獨立審判、公平訴訟程序與陪審制度的原則。
香港的公務人員制度基本上是模仿英國的文官制度,它的特點是:1.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嚴格考核、論功行賞;2.公務人員制度法制化。對公務人員的地位、職責、權利和義務等都有法規的明文規定,這樣有利於公務人員的連續性、穩定性,只要依法辦事,就可長期任職;3.公務人員專業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要求,日益要求公務人員專業化;4.公務人員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為了執行公務,要求公務人員不得參加某些政治活動和經濟活動;5.公務人員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比較優厚。

第四,有較多的咨詢機構。這是香港政制的又一特點。香港的咨詢組織一般分為五大類:即向部門首長提供意見的法定組織(如保護稀有動植物委員會),向政府提供意見的法定組織(如教育委員會),向部門首長提供意見的非法定組織(如勞工顧問委員會),向政府提供意見的非法定組織(如交通咨詢委員會),以及執行某項事務的委員會(如香港考試局),共有咨詢委員會500多個, 獲委任進入委員會的約5000餘人。這些咨詢委員會在溝通香港政府與居民的意見和維護英國的殖民主義統治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❽ 司法局和國土局哪個單位工資高福利待遇好

兩局抄的工資標準是同一標准;福利正常情況下是一樣的;待遇也是相同的。
但兩單位的實際利益確不同:走正道時都是國家機關,都是實施社會管理職能;但用另異眼光看問題的話,司法局是清水衙門,土地局有「土地爺」之稱,從公開媒體報道看,司法局落馬的官員的數量遠遠低於土地局落馬官員的數量;而且土地局多出落馬「大亨」,司法局出的都是落馬「小蝦」,個中奧妙自已去思討吧。

❾ 公安局預審大隊是干什麼的

答復如下:

預審和復刑偵合制並了,現基本上已經沒有預審大隊部門了。

公安機關預審部門主要作公安機關內部執法監督機構對該公安機關下屬各辦案單位辦理案件進行監督審查。

(9)司法部兩局擴展閱讀:

1、建立預審大隊的原因:

基層派出所工作繁雜,不僅要做好基層群眾服務、接出警等日常工作,還要辦理一般的治安案件和普通刑事案件,工作壓力非常大,加上基層派出所有很大一部分剛入警的『愣頭青』,執法辦案水平很難快速提高。

2、建立預審大隊的意義:

緊緊圍繞『法治公安』建設這一條主線,專門負責刑事案件辦理『流水線』的第二階段,一方面承擔了部分派出所工作,減輕了派出所民警工作壓力;一方面也開展案件的『細加工』,讓執法體系建設『又多又好』;「預審大隊進行『事實審、證據審、程序審』這三方面審核監督,對於審查後認為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要求原辦案派出所撤銷案件,這就使案件辦理多了一道關卡,進一步防止了冤假錯案的發生。

❿ 公安局咨詢業務打什麼電話

可以打110,對方會根據你要咨詢的問題內容,告訴你相關部門的電話。

熱點內容
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 發布:2025-08-16 03:04:35 瀏覽:888
勞動法職工獎懲 發布:2025-08-16 02:49:38 瀏覽:285
道德經門事件 發布:2025-08-16 02:43:25 瀏覽:737
強力金融法學 發布:2025-08-16 02:34:22 瀏覽:852
導火新聞線行政法知識 發布:2025-08-16 02:28:41 瀏覽:346
中國政法大學案例研習經濟法 發布:2025-08-16 02:14:36 瀏覽:456
合同法中的明顯不合理低價 發布:2025-08-16 01:57:10 瀏覽:431
海港區法院 發布:2025-08-16 01:56:15 瀏覽:78
行政法公益慈善 發布:2025-08-16 01:54:05 瀏覽:572
單位法律知識考試簡報 發布:2025-08-16 01:53:56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