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住宿地

民法住宿地

發布時間: 2021-12-27 21:14:25

① 《民法通則》第15條有關住所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9.公民離開住所地最後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為經常居住地。但住醫院治病的除外。
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後至遷入另一地之前,無經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詳談 QQ1323386011

② 民法賠償

人身損害賠償項目和標准: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致殘賠償項目和標准: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③ 十七歲的身份證可以開賓館不

未成年身份證能開賓館。

涉及賓館住宿的相關治安管理規定。「飯店在辦理客人入住手續時,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要求客人出示有效證件,並如實登記。」

1.未成年人的身份證是有效證件;

2.住宿的客人出示本人證件。

相關法律規定:

按《民法通則》的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④ 關於民法上規定的自然人的住所的疑問

住所在法律上的確認不會存在同時存在幾個的問題,就按你找到的民通15條、意見第9條就可以確定下住所了。

⑤ 民法通則有: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但住所選擇有自由原則,不一定以戶籍所在地為住所,何

可以選中暫住地。

⑥ 住所是指一個人以久住的意思經常居住的某一處所。《民法通則》第15條規定,自然人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

判斷住所地的標準是:以經常居住地為准。
經常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一致的,兩者不矛盾,不一致的,以經常居住地為准。
所謂經常居住地是指在某一地方連續居住滿一年以上的居住地。本案中,李某98年開始定居上海,超過一年,因此選C,其經常去杭州看望妻子,但這是不連續的行為,因此不構成經常居住。因此B是不正確的。
籍貫:就是一個人的祖籍,這是中國傳統中一種按族譜的分類方式。
出生地:就是一個人出生的地方,它與籍貫可以不是一個地方。
戶口:是一個人被國家、社會認可的一項人身證明,在這個證明中,包含了性別,出生年月日、籍貫、身份號碼等等這個人的全部信息,上戶口,就是讓這個人具有這項人身證明。
戶籍:指的是戶口中標明的這個人的籍貫,因為有的人會因某種原因而改變祖籍,即籍貫發生變化,而戶籍指的就是改變後的籍貫。

⑦ 請問:民法中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指的到底是市、區、縣還是鄉。

具體到村或社區,即原則是戶籍所在地

⑧ 民法典人權人格住宿的規定如何

住宿是酒店、賓館規定的價格
不是法律規定的

⑨ 民法上住所的概念是什麼

《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內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容地視為住所。「經常居住地」應當理解為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並有長期居住目的的。如果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後,尚未遷入另一地,又無經常居住地的,仍應以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熱點內容
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 發布:2025-08-15 21:24:03 瀏覽:742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
吉林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廢止決定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285
司法考試2013卷三真題解析 發布:2025-08-15 20:52:32 瀏覽:670
怎麼理解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 發布:2025-08-15 20:37:25 瀏覽:87
邀請律師法律知識的邀請函 發布:2025-08-15 20:36:46 瀏覽:798
經濟法著名案例分析 發布:2025-08-15 20:36:41 瀏覽:805
民法典輔導報告會 發布:2025-08-15 20:35:05 瀏覽:773
潮陽區法院 發布:2025-08-15 20:14:30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