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銅陵民法典

銅陵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1-03 05:46:09

『壹』 銅陵學院充空調費充錯了充到電費里去了

摘要 你好,親,王先生是通過網路進行的充值,由於他按錯了電表號碼,將錢款沖到了其他人的賬戶。供電營業廳在未經用戶授權及確認的情況下,不能自行劃轉用戶的賬戶資金,但是供電營業廳作為網上充值系統的所有者和管理人,在得知用戶充錯賬戶的情況後,應當及時幫助王先生查詢對方的信息,並與對方取得聯系,並協調處理。

『貳』 文科生學什麼專業最好

感興趣的專業都好。雖然看起來很多。但是文科生最終集中在經濟、管理、語言、新聞、教育版、中文這些看起權來比較容易就業的專業。考慮專業,一般從性格、愛好興趣、家庭情況、理想和願望、成績水平、想在哪個地區(城市)工作等幾個方面考慮,說文藝點就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經濟金融的到銀行,工商管理的到工商局和大企業,法學的當律師,新聞的做記者,國貿的搞外貿……哪一個不是響當當的?但是,總有人說文科生不如理科生好就業……

『叄』 入團志願書出生日期讓填寫到年月。我直接把日也填上去了。有問題么

有問題。應按要求填寫。

1、出生年月:應填寫公歷時間。應具體填寫年份和月份。

2、籍貫:一般按其祖父的籍貫或出生地填寫,具體填寫從省至縣級行政區名稱。如:廣東省汕尾市城區。

3、文化程度:指現有文化程度。

4、所在單位:指現屬單位。

5、本人簡歷:一般應從上小學二年級開始算起,以在一個學校或一個單位學習(工作)為一段分段填寫,前後時間要互相銜接,同時要填上所任職務和對填寫人這段經歷如是學生則填寫所在學校名稱。最熟悉的證明人。

6、入團志願的填寫要求:將自己對團的認識寫清楚,主要包括對團的性質、綱領的認識和理解;說明為什麼要加入共青團;准備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團員等,填寫入團志願時要聯系自己的思想認識實際填寫,要怎樣維護團員的形象。

7、介紹人意見:根據被介紹人的表現寫出綜合性的意見,寫明被介紹人的優點和缺點;表明對被介紹人能否入團的態度;介紹人簽名。

8、支部大會決議:應寫明本次支部大會召開的時間,本團支部共有團員總數,實際出席本次支部大會的團員數,討論的意見綜述及表決結果,並由支部書記簽名。

9、總支部委員會意見:應寫明總支部委員會的審議結果,並由總支部書記簽名。

10、其它欄目要填寫完整。

(3)銅陵民法典擴展閱讀

具體寫法:

1、介紹個人的現實情況

對個人現實情況的介紹,是為了讓團組織對自己的身份、情況有一個初步和大致的了解,不用展開來寫,簡明扼要即可。

2、個人簡歷和家庭成員及社會關系的情況

這一部分的內容也要簡單,無須多用筆墨,但也必須清楚明白。對個人簡歷的寫法,一般要求從上學時寫起,到目前為止,只需依據時間的順序,一項項地排列出來即可。

主要家庭成員及社會關系的情況,在申請書正文中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也可以不寫,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家庭成員及主要社會關系可附在申請書後。

3、入團動機和理由

入團的動機、理由要重點寫。申請的理由比較多,則可以從幾個方面、幾個階段來寫

4、對團的認識

對團的認識往往是同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的,這在申述自己的入團動機時已有所涉及。這里指的是專門較集中的對團認識的文字。

5、自己的心情、決心

這一部分是抒寫自己入團的強烈願望,表達自己的決心的部分。

『肆』 銅陵學院有什麼好過的選修課

電算化會計 建設工程監理 近代史

『伍』 銅陵縣地區企業性拆遷具體怎樣的賠償金額才算合理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為了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制定了本條例。 條例於2001年6月6日國務院第40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1991年3月22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共計五章四十條。 目前針對在01版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國務院又在著手制定新的實施條例。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305號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已經2001年6月6日國務院第4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總 理 朱鎔基 二00一年六月十三日
編輯本段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造和生態環境改善,保護文物古跡。
第四條
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第五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房屋拆遷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互相配合,保證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責與城市房屋拆遷有關的土地管理工作。
編輯本段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六條
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
第七條
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 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
第八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第九條
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實施房屋拆遷。 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15日前,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延期拆遷申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
第十條
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第十一條
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向被委託的拆遷單位出具委託書,並訂立拆遷委託合同。拆遷人應當自拆遷委託合同訂立之日起15日內,將拆遷委託合同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被委託的拆遷單位不得轉讓拆遷業務。
第十二條
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 (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 (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租賃房屋。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拆遷人需要延長暫停期限的,必須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延長暫停期限不得超過1年。
第十三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第十四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需要拆遷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
第十五條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後,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
第十六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依照本條例規定已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拆遷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第十七條
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十八條
拆遷中涉及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以及外國駐華使(領)館房屋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尚未完成拆遷補償安置的建設項目轉讓的,應當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同意,原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有關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受讓人。項目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書面通知被拆遷人,並自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予以公告。
第二十條
拆遷人實施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資金應當全部用於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不得挪作他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拆遷補償安置資金使用的監督。
第二十一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拆遷檔案管理制度,加強對拆遷檔案資料的管理。
編輯本段第三章 拆遷補償與安置
第二十二條
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 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二十三條
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除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第二十四條
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條
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 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第二十六條
拆遷公益事業用房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
第二十七條
拆遷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 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
第二十八條
拆遷人應當提供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用於拆遷安置。
第二十九條
拆遷產權不明確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三十條
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依照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執行。
第三十一條
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 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遷人提供的周轉房的,拆遷人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 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
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按時騰退周轉房。 因拆遷人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對自行安排住處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對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
第三十三條
因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編輯本段第四章 罰 則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並處已經拆遷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五條
拆遷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1%以上3%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六條
拆遷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可以並處拆遷補償安置資金3%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 (一)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實施房屋拆遷的; (二)委託不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的; (三)擅自延長拆遷期限的。
第三十七條
接受委託的拆遷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轉讓拆遷業務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合同約定的拆遷服務費25%以上50%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後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或者對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編輯本段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在城市規劃區外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1991年3月22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編輯本段物權法兩個相關司法解釋
——《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徵求意見稿。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徵求意見稿) 為正確審理業主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相關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依法取得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所有權的人,或者雖未依法登記取得所有權,但基於買賣、贈與等旨在移轉所有權的民事法律行為已經依法佔有使用該專有部分的人,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業主。
第二條
具有構造和利用上的獨立性,並能夠登記成為單個業主所有權標的物的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房屋或者特定空間,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專有部分。 建築區劃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專有部分以外的建築物部分,以及建築區劃內建築物以外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共有部分。 前款所稱專有部分以外的建築物部分,包括物業服務用房、外牆面、樓頂平台、大堂、樓梯、過道等必須為業主共有的部分,但樓頂平台根據規劃文件規定專屬於單個業主的除外。
第三條
建築區劃內根據規劃文件規定專屬於個人的綠地部分,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三條所稱「明示屬於個人的」綠地。 建築區劃內除道路、綠地以外,已經登記為全體業主共有或者根據其功能應當為業主共同利用的公共健身場所、廣場、園林等場所,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三條所稱屬於業主共有的「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 建築區劃內已經登記為全體業主共有或者雖未登記但系為保障業主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行使而修建或者埋設的配套設施,包括圍牆、大門、車棚、公共健身設施 等,以及公共照明、安保、供電、供水、供熱、供氣、有線電視設施,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三條所稱屬於業主共有的「公用設施」。但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屬於其他權利人所有的除外。
第四條
建設單位在沒有確保每一戶業主在辦理房屋入住手續後四年內,能夠按照規劃文件中有關車位、車庫配比的規定, 通過購買或者承租等方式取得或者使用一個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或者車庫的情況下,將其通過出售、贈與或者出租等方式處分給業主以外的人的,應 當認定為違反物權法第七十四條第一款有關「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規定的情形。
第五條
建設單位違反物權法第七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將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通過出售、贈與或者出租等方式處分給業主以外的人,業主請求確認該行為無效的,應予支持。 建設單位應當就其未違反物權法第七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條
改變建築區劃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公用設施以及屬於業主共有的道路、綠地的用途,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
第七條
物權法第六章規定的面積和人數,按照下列方式確定: (一)專有部分,按照建築面積計算。 (二)建築物總面積,按照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專有部分的建築面積總和計算。 (三)總人數,按照專有部分的數量統計。 (四)建設單位已經出售的專有部分,一戶按一人計算;建設單位未出售的專有部分,按一人計算。
第八條
因其他業主將住宅改變為商業用房或者辦公用房等經營性用房,致使其正常居住和生活環境的安全或安寧受到或者可能受到直接損害的業主,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所稱「有利害關系的業主」。
第九條
業主未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有利害關系的業主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恢復原狀的,應予支持。造成損害的,並應負賠償責任。 業主實施其他違反專有部分用途的行為,參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十條
建築區劃內經營性用房的業主或者佔有使用人從事經營活動,嚴重影響其他業主的正常居住和生活環境的安全或安寧,受到損害的業主請求排除妨害的,應予支持。造成損害的,並應負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業主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決定之日起一年內,行使物權法第七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撤銷權的,應予支持。 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或者超越其許可權,業主請求撤銷的,應予支持。撤銷權的行使,參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對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業主請求公布或者查閱的,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業主共同權益受到侵害、妨害或者可能受到妨害的,原告的訴訟主體資格按照下列方式確定: (一)已經選舉出業主委員會的,為業主委員會; (二)沒有選舉出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委員會怠於行使權利的,為業主大會或者業主。 有關業主共同權益的生效裁判,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其訴訟利益歸屬於全體業主。
第十四條
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業主等擅自佔用建築區劃內屬於業主共有的綠地、道路、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物業服務用房或者改變其使用功能,當事人請求排除妨害、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業主等應當對其具有權利來源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五條
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等利用建築區劃內業主共有部分從事盈利性活動,當事人請求返還扣除相應成本之後的收益的,應予支持。
第十六條
業主違反法律、法規或者管理規約,實施下列損害共同權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當事人請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一)危及建築物安全; (二)妨害建築物正常使用; (三)損害建築物外觀; (四)違反相關規定進行房屋內裝飾裝修; (五)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雜訊; (六)違章搭建、侵佔通道以及建築物的其他共有部分; (七)拒付物業費; (八)違反規定飼養動物; (九)其他違反法律、法規或者管理規約,以及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十七條
業主或者物業服務企業等因維護或者修繕專有部分或者共用部分,請求相鄰業主就其專有部分提供必要便利的,應予支持。提供便利的業主請求恢復原狀的,應予支持。造成損害的,並應負賠償責任。
第十八條
本解釋自年月日起施行;施行後受理的第一審案件適用本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徵求意見稿) 為正確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物業服務企業未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履行維修、養護、管理和維護等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應予支持。
第二條
物業服務企業拒絕履行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維修、養護和維護等義務,或者經多次維修、養護和維護等仍不能達到物業服務合同 約定的標准,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自行或者委託他人對業主專有部分或者共有部分進行維修、養護和維護,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相關費用的,應予支持。 前款所稱專有部分、共有部分以及相關費用,以物業服務合同約定范圍為限。
第三條
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實施妨害物業服務企業對建築區劃內的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和業主共同生活秩序進行服務和管理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第四條
物業服務企業違反規定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重復收費,或者不當收取手續費、備付金等額外費用,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請求退還的,應予支持。
第五條
業主委員會或者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履行交納物業費的義務,業主以放棄共有權利作為抗辯理由的,不予支持。 全體業主根據物權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共同決定籌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業主以放棄共有權利作為抗辯理由的,不予支持。
第六條
物業服務合同期限屆滿後,物業服務企業繼續進行物業服務和管理,對方當事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物業服務合同繼續有效,物業服務期限為不定期。一方請求解除物業服務合同的,應在三個月之前通知對方當事人。
第七條
物業服務合同期限屆滿或者終止、解除後,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大會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出物業服務區域、移交物業服務用房以及物業管理服務所必須的相關資料及費用的,應予支持。
第八條
物業服務企業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物業服務區域內發生人身損害結果,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應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參照《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車輛在物業服務區域內丟失或者毀損,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根據物業服務企業的過錯程度、收費情況等因素,確定其是否承擔賠償 責任以及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業主對車輛丟失或者毀損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程度減輕或者免除物業服務企業的賠償責任。 物業服務合同包含車輛保管服務內容或者當事人另行簽訂車輛保管服務協議,按照相關合同或者協議約定處理。
第十條
有關業主共同權益的生效裁判,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其訴訟利益歸屬於全體業主。
第十一條
本解釋自年月日起施行;施行後受理的第一審案件適用本解釋。

『陸』 違法行為按規定「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於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用吊證還能再罰款嗎

對組通字〔2006〕41號、勞社部發[1999]8號兩通知
出生日期認定規定提請違法審查建議書
全國人大常委會:
依據《憲法》第41條和《立法法》第90條之規定,我們對中組部、原人事部、公安部《關於認真做好乾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組通字〔2006〕41號)和原勞動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1999]8號)兩通知出生日期認定規定(以下簡稱「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提請違法審查建議。
一、「出生時間認定兩通知規定」與國家大法相抵觸
組通字〔2006〕41號通知規定:「對個別幹部的出生日期,檔案記載與戶籍登記不一致的,應當以幹部檔案和戶籍檔案中最先記載的出生日期為依據」,「今後不再辦理審批更改幹部的出生日期」。
勞社部發〔1999〕8號通知規定:「對職工出生時間的認定,實行居民身份證與職工檔案相結合的辦法,當本人身份證與檔案記載的出生時間不一致時,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准」。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一條:「為了證明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法」。第三條:「居民身份證登記的項目包括:…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由公安機關按照公民身份號碼國家標准編制」。第十一條:「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出現錯誤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更正,換發新證」。第十三條:「公民從事有關活動,需要證明身份的,有權使用居民身份證證明身份,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拒絕」。
經國務院批准和授權的《公安部印發< 關於在全國實施居民身份證使用和查驗制度的請示>的通知》([89]公發15號)規定:「居民身份證是國家法定的證明公民個人身份證的證件…涉及公民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基本身份內容的,均以持證人居民身份證所登記的內容為准」。「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條規定了居民身份證適用於辦理涉及公民權益的18項事務。公安部關於在全國實施居民身份證使用和查驗制度的通告中又作了重申。其中,第十八項為『辦理其他事務』。『其他事務』主要包括:…辦理…離、退休手續…」《公安部 國家教育委員會 民政部 司法部 勞動部 鐵道部 交通部 郵電部 商業部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民用航空局 國家旅遊局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國家稅務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居民身份證使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公發[1992]21號),再次重申了上述規定。
勞動部也下達了《關於在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中使用公民身份號碼的通知》(勞社廳函[1999]66號)明文規定:「一律使用『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勞動保障部門各類信息中全國統一標識的、唯一的個人編碼名稱,…」。「在系統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如發現公民身份號碼(原居民身份證編號)錯誤信息,如重號、多號、錯號等,請及時與當地公安部門溝通並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明顯,「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與身份證法第一條規定的立法精神直接相抵觸,國家立法規定身份證是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目的就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不以身份證為准,必然要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與第三條規定的公民身份號碼的唯一性直接相抵觸;與第十一條規定直接相抵觸,剝奪了公民身份更正權;與第十三條規定直接相抵觸,剝奪了公民使用居民身份證證明身份的權利;也與國務院批准和授權公安部對身份證法作出的法律適用解釋直接相抵觸。「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已凌駕於身份證法的法律效力之上。
二、「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具有危害性,建議廢止
1999年以來退休中出生日期認定的爭議案件常見報道,「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已經在全國造成退休出生日期認定上的混亂,民怨不斷。一方面嚴重造成國家社保資金及退休金的被騙取而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嚴重侵犯了上千萬公民按法定年齡退休的合法權益。影響身份證法的正確實施,給國家對公民身份統一管理造成混亂(詳見附件)。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管的《中國社會保障》雜志2010年第5、6期視點欄目,連發5篇文章,特別關注——退休年齡認定問題:「檔案與身份證關於年齡記載的沖突日益普遍,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界定年齡的公共政策出現了危機」。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員表示:「我們正在和公安部溝通,准備正式出台一個文件,對身份證和檔案關干出生時間記載不一致的情況,要進行調查。核心是要確認真實的出生時間」(詳見附件)。然而,2010年已過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至今還沒有出台新文件。
國家法律絕不能在部門規定面前卻步,建議廢止「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全國必須保證確認公民身份標準的統一性,以身份證法為標准,辦理一切涉及公民身份確認的事務。
根據上述事實和理由,特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其進行違法審查,並給予答復。
附件:《「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具有危害性,不講法、不講理,應當廢止》
建議人:朱永忠 謝亞鳴 馮英洲 張 莉 施國萍 吳朝述
胡俊華 王 春 楊和平 張蘭珍 閆秀玉 侯德林
馬鳳蘭 牛桂蘭 楊兆付 黃炫朝 李雲烹 侯淑珍
張秀燕 揚玉坤 吳金蘭 張秀麗 豐慶玲 李公權
徐慶英 胡曉芹 羅 英 袁學龍 譚 麗 譚 靜
陳國蘭 陳海濤 李疏芝 宋海峰 朱來旺 劉采霞
李雲鵬 袁 鳳 孫桂英 馮秀梅 陳景偉 王福勝
王秀榮 駱靈芝 徐 蓮 劉喜九 范麗文 衣國霞
耿影純 王隆純

2011年3月7日
附件: 「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具有危害性,不講法、不講理,應當廢止
一、「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的嚴重危害性
1.「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已經在全國造成退休出生日期認定上的混亂
1999年以來退休中出生日期認定的爭議案件常見報道,「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已經在全國造成退休出生日期認定上的混亂,民怨不斷。
江蘇省海門市黃蘭芳一審敗訴,上訴勝訴,花了半年時間,算是幸運的(最高人民法院二○○○年第四輯行政案例《黃蘭芳訴海門市勞動局退休管理行政處理決定案》)。
北京市密雲縣蔡淑林一審敗訴,上訴敗訴,抗訴再審贏了,「討說法」四年連續奔走(檢察日報2000年4月24日報道《出生日期認定有誤 退休教師訴諸法律》)。
四川省崇州市楊幫碧一審就贏了,該案先由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受理,因原告系崇州市人民法院某審判員之妻,經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定,移交大邑縣人民法院審理(國家法官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辦的中國審判案例要覽《楊幫碧不服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不予辦理退休手續案》)。
遼寧省葫蘆島市李興田老人兩審敗訴,再審裁定撤銷了原兩審判決,卻駁回李老漢的起訴,還要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再審,官司打8年,老漢還是「仨出生日」(新華網2008年04月23日報道《官司打8年 老漢還是「仨出生日」》)。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管的《中國社會保障》雜志2010年第5、6點欄目,連發5文章,特別關注——退休年齡認定問題。
《張老漢的退休夢》專題報道了黑龍江省雙城市糧食局勞動服務公司韓甸糧庫青年加工廠馬車隊打馬掌、修馬車的鍛工張洪印的檔案年齡記載與身份證信息相差16年,上訪近十年,今年都69歲了,仍無法退休。雙城市勞動局檔案室的郭主任說,像張洪印這種情況絕非特例,身份證年齡與檔案年齡不同的情況在雙城市勞動局的檔案中十分普遍,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檔案存在身份證年齡和檔案年齡不相符的情況。「一是當年右派『株連』下鄉的家屬為返城大量造假;二是當年的招工年齡限制導致大批的年齡造假。在當時的年代,為了返城和招工,走後門造假的應該不在少數。」形成檔案年齡與身份證年齡大量不符的歷史原因復雜,但這些虛假的檔案信息卻都實實在在地沉澱在檔案中保留至今。而這些不實的檔案信息由於沒有相應的補救或修正措施而造成實踐中只能錯事錯辦。—邊是張洪印徒勞的奔波,尋求退休,另一邊是相關部門愛莫能助,甚至希望當事人通過法律訴訟的途徑來解決問題。而這一切似乎都是因為現有的規定過於機械,且沒有相應的彈性補救措施,無力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
《退休年齡確定依據:檔案PK身份證》專題報道了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百貨公司售貨員謝亞鳴退休出生日期認定爭議案。2001年初,公安換發戶口本,民警挨家挨戶登門核查,要求統一使用公歷出生時間,謝亞鳴讓民警登記了自己的公歷出生日期1957年1月25日。後來民警經過調查,確認了她的公歷出生時間,並據此換發了新戶口本及身份證。但黃山區勞動局,卻依據勞社部發〔1999〕8號)規定,認定謝亞鳴出生時間以招工表記載的1956年12月為准。謝亞鳴4年訴訟,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法院、檢察院、人大跑了無數趟,謝亞鳴為的是確定退休年齡究竟適用身份證還是檔案記載,是國家的《居民身份證法》管用,還是部門的規定管用。兩次一審、兩次終審,黃山區勞動局對謝亞鳴更正出生日期後的身份證和戶口本質證都沒有異議,三個法院對這兩項證據的真實性都予以認定。針對這一問題,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陳宏光認為,司法機關完全可以適用《居民身份證法》對謝亞鳴的出生日期加以認定。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劉建華說,黃山市和黃山區兩審法院不以身份證法撤銷黃山區勞動局的《答復》是錯誤的,謝亞鳴有百分之百的理由要求依照身份證更改自己的出生年齡。但該案的終審判決並未採納謝亞鳴及專家們的意見,卻判決維持黃山區勞動局適用檔案記載。其判決理由是「8號文件」「尚未廢止」。謝亞鳴對此當然不能接受。
《中國社會保障》雜志2010年第5、6期指出:「檔案與身份證關於年齡記載的沖突日益普遍,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界定年齡的公共政策出現了危機」。
2.造成國家退休金大量流失
退休「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准」,給造假者大開了方便之門。在公民身份「造假」問題上,是通過各個單位和部門容易呢,還是通過公安部門容易呢?中安在線2008年11月26日安徽新聞《退休股長把「人秘股」搬回家》:「綁架」千餘份人事檔案十餘年,想查檔案要送禮送錢,偽造檔案,騙取國家社保資金14萬余元,自己從中獲利2萬余元,被判刑五年。其實,這絕不是什麼個別現象,這是非常典型的很有代表性的例證回答。這僅僅是這么多人集中被造假,容易發現才查出來的,而分散在各個單位和部門大量的單個造假,卻更隱蔽更難發現和查出來,國家社保資金及退休金被騙取,流失量更大。退休「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准」,早已嚴重危害到國家社保資金及退休金的安全。也正是退休「以最早的檔案為准」的規定,恰恰為偽造檔案、騙取國家退休金者鑽了的空子,也被這些不法者所嘲弄。
3.侵犯了上千萬公民按法定年齡退休的合法權益
一方面,退休「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准」嚴重造成國家社保資金及退休金的被騙取而大量流失;另一方面,退休「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准」嚴重侵犯了上千萬公民按法定年齡退休的合法權益。「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准」,無論這時間提前還是退後,都會對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影響。
《人民日報》2006年10月23日第10版報道,「自我國1999年正式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以來,公安機關多次組織開展了清理糾錯工作,先後糾正重號、錯號2000多萬個」。難道這2000多萬人都要「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准」嗎?這將涉及2000多萬人的合法權益啊,這還不包括許多後來更正的和至今沒有更正的人數在內。
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是真實,應當以真實的出生日期為准。但公民的身份出現錯誤時,公安戶口登記機關應當依法按法定程序更正。公安部門無論是過去、現在,將來都無法絕對保證身份證登記不出現錯誤,檔案管理部門同樣不能保證檔案的絕對真實可靠。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五條中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該行政機關無權更正的,應當轉送有權更正的行政機關處理,並告知申請人」。任何時候,國家都要依法保證公民出現身份證錯誤時的更正權。
因參軍招工招乾等年齡限制錯填出生日期的人,大多數也是為了生活、生存所迫,那時,人們還都以參軍招工招干為榮,參軍招工招干都是參加革命工作,能參加革命工作是最光榮的事情,年齡改大改小點有什麼關系呢?現在革命工作一輩子,老了,誰能想到還要遭受當年錯填出生日期的懲罰?當時造成錯填,管理部門也有責任,盡管自己也有錯,但僅僅是有錯,而不是有罪,更不是罪不可赦。
再說那些農歷錯為公歷、本人或他人填寫疏忽、檔案損毀遺失的人,更是冤屈了!不依據真實年齡辦理退休,侵犯了公民的法定年齡退休的合法權益。這也與黨和國家號召的構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極不相容。
4.影響身份證法的正確實施,給國家對公民身份統一管理造成混亂
年齡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任何國家的憲法、民法、刑法典沒有也不可能忽視年齡問題,因為他關繫到人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刑事責任諸問題。年齡不僅僅是法律上的問題,而且關繫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年齡是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年齡作為人格權的首要特徵,年齡的存在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出生時間認定兩通知規定」將絕對權變成了相對權,是對年齡權的侵害。當人的年齡權受到侵害時,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居民身份證法》規定了:身份證是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公民身份號碼廣泛應用於社會管理和公民參加各項經濟、社會活動當中,起到識別、確認公民身份的作用,身份證登記的九個法定項目中包括公民出生日期的確認。
「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基層派出所只能錄入數據,萬一輸錯,必須報經上一級局批准同意,由上一級局啟用密碼更正,基層派出所無權更正。「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管理極其嚴格規范,其遠遠高於各個單位和部門管理的檔案。現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國家專門機構統一管理的戶籍、身份證的可信度,反而低於分散在各個單位和部門不嚴肅、不規范管理的職工檔案。
俗話講,「會抓的抓一個,不會抓的,抓一把,結果總有抓不緊而漏掉的」。一條大壩如果只有一個地方可能漏水,完全可以容易發現和容易堵住;如果到處都可能漏水,那麼這座大壩最終只能垮掉。
國家頒布身份證法,就是為了證明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當公民的身份信息出現錯誤時,公民依法有權申請更正,這是全國人大法律賦予公民的合法權力,國家任何部門、機關和任何人都無權剝奪,這直接關繫到《居民身份證法》的正確實施,是一項嚴肅的行政執法行為。對公民出生日期認定,屬於公民身份的認定,只能依據身份證法,只能授權管理身份證的公安部門,其他任何部門都無權確認。若有懷疑,只能申請公安部門查證核實。公安部門應當按照法定查證程序,按照證據的審核認定法則來確認。必要時,要採用多種途徑、多種方法查證。對依法更正的身份證,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二、「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不講法、不講理,應當廢止
根據身份證法,「身份證是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國務院批准和授權公安部對身份證法作出的法律適用解釋「均以持證人居民身份證所登記的內容為准」、「適用於辦理涉及公民權益的…離、退休手續」,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 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也只規定了「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准;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准。沒有醫院證明的,參照其他有關證明認定」,這里,都沒有規定「以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准」,顯然,「出生時間認定兩通知規定」於法無據。
檔案最先記載,不必然得出真實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五條中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該行政機關無權更正的,應當轉送有權更正的行政機關處理,並告知申請人」。任何時候,國家都要依法保證公民出現身份證錯誤時的更正權。
「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置國家大法和最大限度保護公民利益於不顧,根本不管人們出生日期出現錯誤的諸多歷史遺留原因(農歷錯為公歷、本人或他人填寫疏忽、檔案損毀遺失、參軍招工招干年齡限制錯填等等),懲罰人們出生日期出現錯誤的、最不講理的規定。雖然部分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自己錯填,但管理部門也有責任,盡管自己也有錯,但僅僅是有錯,而不是有罪,更不是罪不可赦。
行政不可以違反人類自然法則,弄出一個人兩個甚至於兩個以上出生日期來,這是典型的以錯懲錯!其錯誤根源來自於古老的懲罰性正義「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或者「以血還血」的暴力報復,也可以說是一種極端意義上的公平觀念。現代意義上的懲罰不容「報復」。這是一種與現代社會懲罰正義不相符合的復讎正義。以牙還牙,以惡制惡,這是西方幾百年之前的司法觀念,早已為司法實踐和法治理念所唾棄。
安徽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法學博士,安徽省政府法律顧問陳宏光教授認為,立法法有明確規定:規章不得與法律相抵觸。適用國家的最高法律,也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證法,對出生日期加以認定。拿檔案記載的錯誤跟現在身份證中的正確記載進行類比,以最先記載的這種錯誤來做出推定。這樣在執法過程中,顯然就有問題了,實質上就是等於把原有的錯誤繼續使用。這是執行法律中存在的一個嚴重誤區,應該加以糾正。因為,法律需要去還原真實,也要追求客觀真實,還其本來面目。身份證作為一個國家證明,如果有人在原來的記錄和身份證之間造成的誤差導致沒辦法確定,還是應該以身份證為准。用這個全國統一、國家認可的法定證明,來證明職工的工齡問題,能夠形成規范和有序。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依據,無論這時間提前還是退後,都會對職工的利益造成影響。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以身份證法作為依據,這樣在法律上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對所有人要小一些。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律系副教授周寶妹認為,勞動者辦理退休手續,當然是「公民從事有關活動,需要證明身份」,屬於《居民身份證法》的適用范圍,勞動部門不應簡單排斥。「8號文件」與《居民身份證法》相沖突,應當予以修改。同案不同果的現象將對我國社會保障法制化的進程產生不良影響,其核心問題仍在於部門規章與基本法律的統—,出生年齡認定標准關繫到參保人員養老權益的實現,有關部門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檢察理論研究人才」、高級檢察官王友明認為,身份證記載是具有最高權威性的,但在勞動關系中,勞動部門的原始記載和身份證記載相沖突的情況下,採用原始記載的方式來進行表達,這種表達肯定是不合理的。既然身份證是國家的一種權威性的法定的身份資格和證明,勞動部門都不去遵守的話,用原始記載顯然是錯誤的。
1999年蘇州市、2003年蕪湖市、2004年重慶市、2008年銅陵市為切實解決退休及辦理養老保險中出生日期認定問題,分別出台文件,對「出生時間認定兩通知規定」執行作了修正。
新華網報道新疆兵團農十三師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台制定了《農十三師職工工齡、年齡認定處理辦法》,從2005年2月份開始在全師各團場、企事業單位開展職工年齡、工齡認定工作。全師清理、整頓職工檔案16896份,其中,提出疑異的有5389人,為1500人的工齡、年齡、姓名進行了更正。
深圳市社保局2010年初,在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政府在線 首頁>信息公開>部門動態中建議退休人員退休年齡認定以身份證年齡為准。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法規處處理過多起此類案件,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坊時說:「單純以檔案作為確定出生時間的依據有其不公平之處,但我們也不敢採用身份證記載的信息,如果那樣的話,可能又有想依據檔案記載的時間辦理退休的人說我們沒有執行上級部門的規定。希望國家能夠出台更具公平性和合理性,又便於操作的具體規定。」
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員表示:「我們正在和公安部溝通,准備正式出台一個文件,對身份證和檔案關干出生時間記載不一致的情況,要進行調查。核心是要確認真實的出生時間。」然而,2010年已過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至今還沒有出台新文件。
國家法律絕不能在部門規定面前卻步,應當廢止「出生日期認定兩通知規定」,全國必須保證確認公民身份標準的統一性,以身份證法作為標准,辦理一切涉及公民身份確認的事務,有利於大家遵守法律,還原客觀真實,形成了相應的統一性。如不依據身份證法解決公民退休的出生日期認定問題,勢必由此波及其他領域同樣不依法行政,不依法辦案,最終將產生阻礙中國的依法治國、依法行政進程的惡果。

『柒』 2015年銅陵政法幹警考試筆試成績排名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安徽省政法幹警招考公告還沒有發布,相關考試信息你可以參考2014年考試公告安排:

公告發布時間:8月21日

報名時間為8月26日9:00至8月30日17:00

筆試時間和地點。筆試於9月20日—21日進行,考點設在部分設區的市政府所在地。具體考點另行公告。

(1)專科教育試點班:

9月20日上午9:00—11:00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9月20日下午14:00—16:30 《申論》

9月21日上午9:00—11:30 《文化綜合》

(2)本科教育試點班和第二學士學位教育試點班:

9月20日上午9:00—11:00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9月20日下午14:00—16:30 《申論》

9月21日上午9:00—11:30 《民法學》

(3)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班:

9月20日上午9:00—11:00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9月20日下午14:00—16:30 《申論》

9月21日上午9:00—12:00 《專業綜合Ⅰ》

9月21日下午14:00—17:00 《專業綜合Ⅱ》

公務員錄用公共科目考試由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教育入學考試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更多安徽政法幹警考試信息請關註:安徽人事考試網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捌』 中國法律系最好的學校。2A線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全國排名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內中,前身是陝北公容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並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遂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1954年10月5日,經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高等教育部發布了《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范圍的決議》,中國人民大學被確定為全國首批6所重點大學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學校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面旗幟」。

『玖』 cmd368.com是哪國的

你說的這種情況,他顯然是屬於違法行為了。他是無權堵死你通向地里的道路的。民法典對此具有明確的規定。你可以找當地村、鄉政府解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 發布:2025-08-15 08:10:08 瀏覽:866
在經濟法的定義中 發布:2025-08-15 07:58:58 瀏覽:145
合同法第5258條 發布:2025-08-15 07:58:56 瀏覽:8
司法部意見 發布:2025-08-15 07:42:59 瀏覽:437
民事訴訟法200條第一項 發布:2025-08-15 07:33:33 瀏覽:560
勞動法工人罰款標准2015 發布:2025-08-15 07:28:35 瀏覽:741
行政法規不執行 發布:2025-08-15 07:27:59 瀏覽:267
打賞主播的經濟法 發布:2025-08-15 07:14:52 瀏覽:367
首誠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8-15 07:14:46 瀏覽:797
公司法解釋四生效 發布:2025-08-15 07:08:25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