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民法典
① 已經在法院立案的房產能在銀行代款嗎
不可以,需要等待立案結束,並且把房產的不良記錄注銷後才可以到銀行貸款。
1.如果房屋抵押貸款違約,銀行將向法院起訴。拍賣的程序是准備起訴材料,即借款人簽署的收據和起訴書,並提交給法庭,法庭將予以接受。
2.抵押貸款是指借款人以一定的抵押物作為商品從銀行取得的貸款。它是銀行貸款和抵押品的一種形式,通常包括有價證券、國家債券、各種股票、房地產、提單、倉單或其他證明貨物所有權的文件。貸款到期時,借款人必須全額償還,否則銀行有權處置抵押品作為補償。
這取決於另一方的起訴要求以及您在開始時簽署的合同的具體規定;即使合同中有協議,另一方當事人要求根據合同實現抵押權,在訴訟中仍有和解的可能性。另一方的目的是收回貸款。只要對方能設法償還貸款,就不必拍賣房子。
住房抵押貸款實際上是指客戶已經擁有的可以上市流通的以商品房抵押的各種銀行貸款。它不同於二手房住房抵押貸款、購房貸款和一手房貸款。這是因為客戶已經擁有房地產的所有權,而不是即將擁有。住房抵押貸款需要有明確的貸款用途,不能用於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用途。例如,房地產投機和股票投機是不允許的。要求住房抵押貸款的用途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貸款發行人和監管機構的監督。如果發現違規行為,銀行有權收回貸款。銀行貸款,簡單來說,就是銀行給借款人發放的貸款,它是銀行根據國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將資金貸放給資金需要者,並約定期限歸還的一種經濟行為,申請銀行貸款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一、年齡:借款人的年齡需要在18到60歲周歲之間,且借款人的實際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得超過70歲。 二、身份:借款人只要是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都可去辦理的,內地、港澳台或外籍公民均可去進行申請。
三、工作收入:借款人需要具有合法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並且具備按期償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四、個人信用:申請人的個人信用情況是很重要的,不能有不良信用記錄,不然很難申請到銀行貸款。
此外,抵押貸款客戶的信用記錄非常重要,這是反映客戶還款意願的歷史證據。如果信用不良,房地產價值足夠,銀行將不接受抵押貸款。
操作環境:MI 11
② 煙台大學到底好嗎
煙台大學位於煙台高新區,西依青山,東臨黃海,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原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承先同志一直擔任煙台大學名譽校長。
學校創建於1984年,在原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同志、名譽校長張承先同志關懷與指導下,原國家教委特批,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選派教學、科研、管理骨幹來校直接援建,並要求兩校把支援煙大納入長期工作計劃。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華支援煙台大學建設委員會」,由山東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長任主任。「援建委員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研究指導煙台大學教學、科研及改革發展。1998年,獲得碩士單位授予權。進入21世紀,學校抓住機遇,實施二次創業,啟動二期工程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加快發展步伐,現已建成學科門類比較齊全、教學設施比較完善、具有相當辦學規模與實力、獨具特色、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地方綜合性大學。1995年,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價。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學校現設有19個院系、4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法、農、醫、經濟、管理、教育9個學科門類。有19個碩士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為適應「科教興魯」、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和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需要,積極發展生命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藝術設計、傳播學等學科專業,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培育新的學科專業增長點。學科專業布局合理。
學校有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學科(專業)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100名,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485名,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112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73人,院士1 人,碩士生導師6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不含離退休),「首屆全國百名教學名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入選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2人;「山東省首屆教學名師」1名,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優秀教師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33人,碩士學位者435人,占專任教師的51.64%;45歲以下的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達到56.74%。學校聘請了12位院士為兼職教授,聘請275名國內外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知名人士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佔地面積1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3億元。教學實驗用房總面積28萬平方米,基礎教學實驗室和實驗中心45個,多媒體教室50個,校內外實習基地249個;教學管理基本實現了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學校圖書館總面積43800平方米,藏書146萬冊、音像資料10962盤(盒)、中外文資料庫18個;校園內建成千兆乙太網;體育場館77個,總面積72253平方米,大學生活動中心面積25000平方米。近三年教學經費總投入達2.05億元。
學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多類型、多層次的辦學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1671人(含留學生),成人高等教育學生5000人。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行學分制,建立健全選課制、導師制、彈性學制、轉專業制、主輔修制、雙專業制、重修重考制和獎勵學分制等,改革與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努力探索「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育人途徑,基本實現了「厚基礎,寬口徑」,「知識、能力、人格、體格」四位一體和諧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建校20年,向社會輸送近3萬名合格人才。
學校近5年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00項,廳局級獎勵310項;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863計劃、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專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等項目共24項。2001—2003年,學校獲省(部)級以上教研、科研立項93個,省(部)級以上獎勵93項;教師發表教學、科研論文249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78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9篇,出版著作144部,鑒定成果21項。學校一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國民法典》起草單位,參與國家立法工作。
建校之初,學校即被列為全國首批可以接受留學生和聘請外國文教專家的院校之一,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餘所院校和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共聘請長期外籍專家、教師210餘人,聘請短期外籍專家、教師350餘人,外派訪問學者130餘人,外派講學、合作研究、參加學術會議120餘人次;先後培養長期留學生800餘名,短期留學生2300餘名,其中88.2%通過HSK考試;外派交換留學生80餘人次。迄今已與韓國高校舉辦了14屆中韓學術研討會;MI國際商學院與英國的南安普敦大學簽訂並實施了3+1模式的教學合作協議;朝鮮語專業與韓國木浦大學、大佛大學等簽訂並實施了2+2模式的教學協議。2003年,組建了國際教育交流學院;2004年增設專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本科專業。
學校高度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強校園文明建設,注重以嚴謹的學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高雅的校園文化,創造有利於事業發展的人文環境。2000年,以優異成績通過山東省高校校園文明建設評估,榮獲「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03年,在山東省高校德育評估中,被評為「德育工作優秀單位」;同年獲「山東省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4年建成山東省第一個高校審美教育研究基地。
參考資料:exam.e.sina.com.cn/collegedb/collegeind ... 14K 2007-2-10 - 網路快照
③ 跨國收養和涉外收養是同一個概念么
一、跨國收養法的概念
跨國收養法是指調整跨國收養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由干跨國收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有一定的法律規則協調和規范跨國收養行為,調整跨國收養關系,防止跨國收養權的濫用和國際拐賣兒童。干是,隨著跨國收養的產生和發展,調整含有國際因素的收養關系的跨國收養法就應運而生。跨國收養法調整的對象為含有國際因素的收養關系,從一個國家的角度未看,可以稱之為涉外收養關系,或「超越國籍或國境的收養關系」。(余先予主編:《國際法律大辭典}),湖南出版社 1995年版,第 408頁。)這種含有涉外因素的收養關系指收養的當事人、收養的內容和法律事實等因素中至少有一方面與外國有關系。我國大部分學者主張含有涉外因素的收養關系就是指:「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以及有關收養的法律事實等諸因素中,至少有一個因素是與外國相聯系的。」(孟憲偉、王玉法:《涉外婚姻家庭與法}),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93頁。)具體說未,作為收養關系當事人的一方或雙方是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或者其住所或慣常居所在外國,按照廣義的解釋,只要收養人或被收養人具有外國國籍、無國籍或者其住所、慣常居所在外國,都屬干跨國收養關系的范疇。而依海牙國際私法會議 1993年通過的跨國收養公約的狹義解釋,只有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慣常居住地位干不同的締約國才算跨國收養關系或涉外收養關系(See J.Doek et al.(eds.),Children on the move,Martinus,Nijhoff publishers,1996,pp?82-84?)。此外,收養關系的權利義務產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事實發生干國外,也屬跨國收養法調整的對象,如收養行為在國外完成,或收養關系在外國成立,或收養關系在外國解除等都可看作跨國收養法調整的范圍。可見,跨國收養法所調整的收養關系所具有的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不是單一的,即不僅僅只是一個環節上有外國成份,可以是多元的,也就是說,可以在收養的多個環節上都有外國成份,而構成跨國收養關系或涉外收養關系只要在一個環節上具有涉外或國際因素就足夠了。含有涉外或國際因素的收養關系仍屬干廣義的民事法律關系,因而,從一定程度上說,以這種關系為調整對象的跨國收養法應是國際私法的重要板塊。(See I Delupis,International Adoptions and the Conflictot Laws. Stockholm,1976,pp66-75;R. de. Nova,Adoption in Comparative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Receil,196lpp75- 158)在大部分大陸法系國家,將包 含規定收養關系的家庭法作為民法典的一部分,法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均採用這種制度,在其國際私法中對涉外收養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作了具體規定噪美法系國家沒有民法典,常以單行法的形式規定收養關系,但仍將其列入民事方面的法律規范之列,多以私法面貌出現;而社會主義國家大部分是以前蘇聯的模式為參照,把勞動關系、婚姻家庭關系從民法中分離出未,單獨立法加以調整,在婚姻家庭法典中對收養關系加以規定,如蘇俄的婚姻和家庭法典、羅馬尼亞的家庭法典等,我國也是如此,將規范收養關系的法律單列干民法以外。不論對收養關系採取何種立法形式,大部分國家都在其國際私法中對涉外收養關系或跨國收養關系作了規定。可見,跨國收養法總體上屬干國際私法范疇,但是,也不能忽視或否定其所表現出未的國際行政法、國際人權法、國際公法方面的某些特徵。隨著國際社會的收養立法強調以保護兒童最大利益為原則和強化公權力介入的機制,有學者也主張將跨國收養法劃入國際行政法、國際人權法乃至國際公法之列。(See E. M. Hohnerlein,Internationale Adoption und Kindeswohl,Mullich,1988,pp9-11;J. H. A. VanLoon,「 The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the Clarification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in Forty years on:The Evolution of Postwar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Europe,Amsterdam,1990. pp. 101 et Seq)這種觀點在相當程度上忽視了跨國收養關系內在的屬性,即最終成立的私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而只是從跨國收養法律規范中所體現的強調司法行政機關的介入和監督管理以及保護兒童人權的某一方面的特徵來歸類的,有以偏概全之嫌,未看到跨國收養法的固有屬性和主導方面。從跨國收養法的對象、性質及其基本內容來看,它所表現出來的國際私法方面的特徵最為突出,甚至可以說國際私法與跨國收養法是屬種關系,國際私法涵蓋跨國收養法。跨國收養法以含有國際因素的收養關系為調整對象,以規范跨國收養行為的實體法律法規和程序性法律法規乃至法律適用規則為內容,既不同干主要以國內收養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國內收養法,亦不同干調整以國家為主體的主權者之間的法律關系的國際公法,更不同干「限定內國行政機關的管轄權和內國行政法的適用范圍的國際行政法」,(李浩培:《國際法的概念和淵源}),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 4頁。)也不同干「被確定為是處理保護受國際保證的個人和團體的權利不受政府侵犯以及處理促進這些權利發展的國際人權法。」((美)托馬斯?伯根索爾著《國際人權法概論》,潘維煌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頁。)就整個法律體系而言,盡管跨國收養法與國際公法、國際人權法、國際行政法乃至國際刑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交叉或重疊之處,但其本質特徵與內容還是相差較大的,跨國收養法歸入國際私法范疇,作為國際私法的構成部分則更為恰當。跨國收養法是融實體性規范、程序性規范乃至仲突規范干一身的有機整體,是國際私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二、跨國收養法的淵源
正如其它各種法一樣,跨國收養法的淵源也可以分為實質淵源和形式淵源兩類。跨國收養法的實質淵源是指在跨國收養法規則產生過程中影響這種規則的內容的一些因素,如法律意識、正義觀念、連帶關系、社會輿論、階級關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等。這些因素的共同點在干都具有法律以外的性質,它們是一些政治上的、經濟上的、社會學上的或者心理學上的事實,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屬干其它社會科學的任務。而筆者所研究的主要是跨國收養法的形式淵源,即跨國收養法規則有其產生或出現的一些外部形式,也就是指跨國收養法規范的表現形式。這也是跨國收養法形成的依據或標志。由干跨國收養法的調整對象是超出國家或國籍領域的含有外國因素的收養關系,在其發展的進程中,逐漸產生了國際統一規范。這就決定跨國收養法的淵源具有兩重性,即主要包括國內立法和國際立法兩個方面,也有一些國家將國內法院的司法判例以及國際社會所通行的國際慣例視為跨國收養法的重要淵源。
(一)國內立法國內立法作為跨國收養法的淵源,是指各國制定的關於調整涉外收養關系的法律、法令、條例、規定等規范性文件。由干跨國收養活動與有關國家的利益密切相關,各國通過國內立法來協調跨國收養活動是一種比較普遍的作法。關於跨國收養的各國立法,有從簡略趨干詳備的傾向,這種國內立法常包含在民法典或單行的收養法中或並入國際私法典中,有的也在國籍法或移民法中加以規定。例如,《日本民法》第801條規定了在外國的日本人之間的收養方式,日本舊法例第 19條,新修改的日本法例第 20條都對涉外收養的要件及效力等作了規定,《日本國籍法》第 19條和第 23條對因收養而入籍或出籍作了規定;德國民法施行法第 22條對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作了具體規定;荷蘭採取單行立法的形式,《荷蘭關於收養外國於女的法規》對涉外收養的條件、效力、程序和監管等問題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定,共有 34條。芬蘭 1985年頒布的《收養法》在第四章第19條至第24條、第五章的第25條至第27條和第七章的第37條至第 47條中對涉外收養的成立、批准、承認及撤銷等作了更詳盡的規定,此外,芬蘭還在 1985年頒布了《關於芬蘭跨國收養事務委員會的法令入紐西蘭 1965年《收養修正法》第 17條規定了域外收養的效力,原捷克斯洛伐克 1964年的《國際私法及國際民事訴訟法》第 26條、第 27條篇 41條對涉外收養的管轄權和法律適用作了具體規定;波蘭 1966年的《國際私法》第 22條和《民事訴訟法》第110條對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作了規定;瑞典有關跨國收養的立法相當完備,有1979年生效的《關於收養的國際法律關系條例》、1981年《外國收養認可條例》、1979年的《跨國收養協助法》 J981年的《跨國收養瑞典國內委員會規則》及 1985年的《瑞典國際兒童福利協會收養中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比利時民法第344條規定了「跨國收養的特殊里條件和效力以及承認在外國取得的收養親子關系」;1979年的奧地利聯邦國際私法法規第 26條對涉外收養作了具體規定;阿根廷 1971年頒布的《收養法》在第五章中以專章共 5條規定了「海外收養的效力」赤國 1939年制定的《國際私法》第 35條對涉外收養的法律適用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義大利 1995年的《國際私法制度改革法案》第五章第 38條至第 41條對涉外收養的條件、成立、撤銷及收養管理權與有關收養的外國裁決的承認等方面作了非常具體的規定;羅馬尼亞 1992年《關於調整國際私法法律關系的第 105號法》第 30條至第 33條對涉外收養的實質要件、形式要件和效力的法律適用作了明確的規定卡D度 1956年的《印度人收養和撫養法》、1980年的《監護法膊nl 986年的《青少年保護法》都有關於跨國收養的條文;巴西 1979年的《未成年人法典》第sl條和第52條也屬干跨國收養法的規范書利1988年頒行的《收養法》就有關於跨國收養的條文,1991年該國司法部第18703號修正法案又對跨國收養作了更具體的規定;保加利亞 1985年的《家庭法典》第 136條有關於跨國收養的規范;我國的涉外收養法律規范則見干 199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第 ZI條以及 1993年的《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實施辦法》中。可見,各國有關跨國收養的國內立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存在干民法典中,有的在單行的家庭法典或收養法中,有的散見干國際私法規范中,還有在民事訴訟法中加以規定的,所有這方面的規定,構成了跨國收養法豐富的國內立法形式。
(二)國際立法
在國際立法方面,由干全球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普及與交通運輸事業的日益發達,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往未和交流日益頻繁,隨之而未的跨國收養不僅在數量上與日俱增,而且在范圍上也在逐漸擴大,而每一個國家的收養立法大都是由其各自的立法機關立足其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發展的狀況未制定的,對跨國收養作了不盡相同的規定,從而給跨國收養造成了法律仲突和障礙。為了促進跨國收養的順利、健康發展,消除跨國收養的法律仲突或障礙,平等地保護內外國收養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維護兒童最大利益,世界各國在跨國收養領域進行了積極的合作,簽訂了一系列多邊條約和雙邊條約,使國際條約成為跨國收養法極為重要的淵源。
1.雙邊條約
兩國之間為促進和保護兩國公民互相進行收養而締結的有關涉外收養的雙邊條約或司法協助協定在跨國收養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是跨國收養法的淵源之一。例如,澳大利亞與菲律賓在1981年簽訂的《關於跨國收養的合作議定書》,瑞典與菲律賓在1975年簽訂的跨國收養方面的條約,荷蘭與菲律賓在 1975年簽訂的有關收養的雙邊合作條約,厄瓜多與瑞典在1976年簽訂的收養協助條約,挪威與菲律賓在 1982年簽訂的收養方面的雙邊條約,厄瓜多與加拿大 1984年簽訂的收養方面的合作條約,希臘與瑞典在 1983年至 1985年之間簽訂的一系列關於收養問題的雙邊條約,我國與西班牙、匈牙利、比利時等國家所簽訂的民商事方面的司法協助協定,等等,都是跨國收養法的重要淵源。盡管這些關於跨國收養的雙邊條約只對雙方締約國有約束力,構成締約國之間盼『特殊跨國收養皆,不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但是,若雙邊收養條約中的某些規則被為數眾多的雙邊條約普遍接受,也可能構成國際通行的作法而為許多國家所採用,構成具有一定廣泛性或普遍性的跨國收養法的規則。
2.多邊條約
關於跨國收養的多邊條約,有區域性多邊條約和世界性多邊公約之分,不論何種形式的公約,它們都是跨國收養法的重要淵源。
(1)區域性多邊條約
區域性的跨國收養條約是指區域性國家組織為協調成員國之間的跨國收養而簽訂的多邊條約,最早的為 1928年美洲國家間的《布斯塔曼特法典》以及 1940年蒙得維的亞的《關於國際民法的公約》,都有關於跨國收養的法律規范。此外,1939年北歐國家在斯德哥爾摩簽署的《關於婚姻、收養和監護的某些國際私法規定的公約》、歐洲理事會 1967年《關於兒童收養的歐洲公約》、美洲國家組織 1984年《美洲國家間關於未成年人收養的法律仲突公約廚n 1994年《美洲國家間關於國際拐賣兒童公約》,等等,都是跨國收養法的重要淵源。
(2)世界性多邊公約
跨國收養法方面的世界性多邊公約,主要有海牙國際私法會議與聯合國通過的一些公約,具體包括海牙國際私法會議1956年的《撫養兒童義務法律適用公約》、1958年的《關於未成年人撫養義務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公約》、1961年的《關於未成年人保護機關的權力及法律適用公約》 J 965年的《收養管轄權、法律適用和判決承認公約》、1980年的《國際非法誘拐兒童民事方面的公約》、1993年的《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等,以及聯合國 1989年的《兒童權利公約》,是跨國收養方面具有普遍性的國際公約,是跨國收養法淵源中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國際法律規范。
此外,聯合國大會的一些規范性文件也是跨國收養法的淵源之一,如聯合國 1986年的《關於兒童保護和兒童福利特別是國內和國際寄養與收養辦法的社會和法律原則宣言》就可視為跨國收養法的淵源。不僅如此,跨國收養法的淵源還包括國際慣例以及一些國家的判例等,如印度最高法院 1984年 2月關於 Lax mi Kant Pandey一案的判決就確立了印度跨國收養法的基本准則。(See Eliezer D Jaff.Intercountry Adoritions.The Netherlands.1995.p. 31)不同國家對判例是否可被作為跨國收養法淵源的態度不同,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如同國內立法一樣,是跨國收養法的國內淵源;大陸法系國家因判例不能作為「先例」被普遍採用,因而很少有國家將判例作為跨國收養法淵源。我國同樣不將判例作為法律淵源。但是,從整個國際社會未看,不應忽視判例對跨國收養法淵源的影響和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隨著跨國收養的產生與發展,以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的收養關系為調整對象的跨國收養法也應運而生,井在國際社會法律統一化運動中不斷發展和完善。雖然國際社會至今尚無統一的跨國收養法典,以後是否會出現也很難說,但不可因此而否認跨國收養法的存在,正如不能因為國際社會至今沒有統一的國際私法典而否認國際私法的存在一樣。跨國收養法是由調整跨國收養關系或涉外收養關系的有關國內法規范和國際法規范綜合形成的有機法律體系,就其內容和范圍來看,在其基本框架中,大體應包括跨國收養關系成立的實質要件規范、跨國收養關系成立的形式要件規范、跨國收養的管轄權規范、跨國收養的承認與執行方面的規范、跨國收養效力的規范、跨國收養的法律適用規范或仲突規范等一系列相輔相成的各種規范。隨著跨國收養在國際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跨國收養法的統一化己成為跨國收養法發展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有關調整跨國收養關系的新的國際規范還會不斷涌現。
④ 煙台大學好嗎詳細介紹一下。
我感覺挺好的,因為我的好多同事,還有好多煙台的事業單位的很多領導都是煙台大學畢業的,感覺煙大的學生整體的素質還不錯.
煙大的校園靠大海環境非常的優美,有利於陶冶高尚的情操.
下面是煙大的一些介紹:
煙台大學創建於1984年。建校期間,國家教育部特批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全力支援煙大建設,使之有一個較高的辦學起點。在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北大、清華及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學科門類齊全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煙大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留學生招生權。
煙台大學佔地面積3200畝,校園建築面積50.6萬平方米。現設有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化學生物理工學院、光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學院、機電汽車工程學院、海洋學院、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葯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系、土木工程系、建築學系、體育學院、文經學院、國際教育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0個院系和一個直屬教學部。有19個碩士專業,有民商法、光學、刑法學、物理電子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門史、理論物理、應用數學、結構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生物化工、法學理論、葯物化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國際法學、物理化學、材料學及法律碩士;設有83個本專科專業。其中本科專業有漢語言文學、新聞學、英語、朝鮮語、日語、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會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築學、藝術設計、葯學、運動訓練、食品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工程、生物工程、水產養殖學、輪機工程、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環境科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對外漢語、旅遊管理等40個。全日制在校生22000人,成人教育4800人。有教職工172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兼職院士8人,教授90人,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390人。出站博士後8人,博士97人,碩士301人,獲政府特殊津貼21人。今年法學院房紹坤老師被評為全國教學名師。
學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把提高教師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放在第一位,銳意進行教育改革,以特色求發展,已形成治學嚴謹、勤奮學習、紀律嚴明的良好校風。2002年學生參加山東省「挑戰杯」比賽獲數學建模一、二、三等獎,獲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省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
科學研究成果和獲獎數量不斷增加,近幾年承擔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0多項。獲國家、省(部)級科研獎勵63項,出版專著255部,發表論文3300篇,被《SCI》《EI》摘錄148篇。學校正式出版學術期刊《煙台大學學報》(社科版)、《煙台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工程版),為全國核心、優秀期刊。學校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評為「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先進管理工作單位」,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科研管理(人文社科類)先進集體」。
學校重視並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現已與美、加、英、澳、日、韓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40餘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在校的外籍教師每年保持在40-50名,留學生全年在250人左右。
煙台大學正在按照新制定的「十五」發展規劃,擴大辦學規模,追求高質量、高層次發展,努力建設成省內一流、優勢學科處於國內先進地位、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地方重點綜合性大學。
⑤ 煙台大學怎麼樣啊
煙台大學位於煙台高新區,西依青山,東臨黃海,是山東省屬重點綜 煙台大學合性大學。原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承先同志一直擔任煙台大學名譽校長。 學校創建於1984年,在原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同志、名譽校長張承先同志關懷與指導下,原國家教委特批,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選派教學、科研、管理骨幹來校直接援建,並要求兩校把支援煙大納入長期工作計劃。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華支援煙台大學建設委員會」,由山東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長任主任。「援建委員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研究指導煙台大學教學、科研及改革發展。1998年,獲得碩士單位授予權。進入21世紀,學校抓住機遇,實施二次創業,啟動二期工程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加快發展步伐,現已建成學科門類比較齊全、教學設施比較完善、具有相當辦學規模與實力、獨具特色、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地方綜合性大學。1995年,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價。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學校現設有19個院系、4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法、農、醫、經濟、管理、教育9個學科門類。有19個碩士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為適應「科教興魯」、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和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需要,積極發展生命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藝術設計、傳播學等學科專業,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培育新的學科專業增長點。學科專業布局合理。 學校有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學科(專 煙台大學業)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100名,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485名,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112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73人,院士1 人,碩士生導師6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不含離退休),「首屆全國百名教學名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入選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2人;「山東省首屆教學名師」1名,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優秀教師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33人,碩士學位者435人,占專任教師的51.64%;45歲以下的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達到56.74%。學校聘請了12位院士為兼職教授,聘請275名國內外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知名人士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佔地面積1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3億元。教學實驗用房總面積28萬平方 米,基礎教學實驗室和實驗中心45個,多媒體教室50個,校內外實習基地249個;教學管理基本實現了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學校圖書館總面積43800平方米,藏書146萬冊、音像資料10962盤(盒)、中外文資料庫18個;校園內建成千兆乙太網;體育場館77個,總面積72253平方米,大學生活動中心面積25000平方米。近三年教學經費總投入達2.05億元。 學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 煙台大學和繼續教育等多類型、多層次的辦學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1671人(含留學生),成人高等教育學生5000人。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行學分制,建立健全選課制、導師制、彈性學制、轉專業制、主輔修制、雙專業制、重修重考制和獎勵學分制等,改革與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努力探索「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育人途徑,基本實現了「厚基礎,寬口徑」,「知識、能力、人格、體格」四位一體和諧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建校20年,向社會輸送近3萬名合格人才。 學校近5年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00項,廳局級獎勵310項;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863計劃、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專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等項目共24項。2001—2003年,學校獲省(部)級以上教研、科研立項93個,省(部)級以上獎勵93項;教師發表教學、科研論文249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78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9篇,出版著作144部,鑒定成果21項。學校一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國民法典》起草單位,參與國家立法工作。 建校之初,學校即被列為全國首批可以接受留學生和聘請外國文教專家的院校之一,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餘所院校和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共聘請長期外籍專家、教師210餘人,聘請短期外籍專家、教師350餘人,外派訪問學者130餘人,外派講學、合作研究、參加學術會議120餘人次;先後培養長期留學生800餘名,短期留學生2300餘名,其中88.2%通過HSK考試;外派交換留學生80餘人次。迄今已與韓國高校舉辦了1 煙台大學4屆中韓學術研討會;MI國際商學院與英國的南安普敦大學簽訂並實施了3+1模式的教學合作協議;朝鮮語專業與韓國木浦大學、大佛大學等簽訂並實施了2+2模式的教學協議。2003年,組建了國際教育交流學院;2004年增設專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本科專業。 學校高度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強校園文明建設,注重以嚴謹的學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高雅的校園文化,創造有利於事業發展的人文環境。2000年,以優異成績通過山東省高校校園文明建設評估,榮獲「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03年,在山東省高校德育評估中,被評為「德育工作優秀單位」;同年獲「山東省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4年建成山東省第一個高校審美教育研究基地。
⑥ 合夥人借錢給我入股,中途他把我清退了,我還需要還他錢嗎
摘要 合夥人退夥後要不要承擔合夥時所欠下的債務,由實際的情況而定,如果基於退夥前所產生的債務,承擔連帶的責任
⑦ 我國民法有規定先佔取得制度嗎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立法上沒有先佔制度,《物權法》並沒有規定。
先佔制度是最為古老的取版得財權產的「自然方式」之一,早在羅馬法中已成為一項被羅馬法學家深信不疑的原則。
先佔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先於他人佔有無主的動產,而取得其所有權的法律事實。換言之,是蓄意佔有在當時為無主的財產,目的在於取得財產作為己有。
先佔的性質屬於事實行為。先佔制度的價值在於:實現物有所歸,有利於物盡其用,同時它提供了一個關於私有財產起源的假說。
(7)mi民法典擴展閱讀
先佔的性質屬於事實行為。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核心區別在於:後者不依賴行為人的意圖而產生法律後果,而前者的法律後果之所以產生恰恰是因為行為人表示了這種意圖,即法律使其成為事實行為人意圖的工具。
而基於先佔取得所有權,先佔人對標的物的主觀認識,存在與否,正確與否,在所不問。故采事實行為說,更為妥當。
事實行為說認為先佔中的以所有的意思同取得時效中的以所有意思一樣,非指效果意思,而是指事實上對物有完全支配管領的意思。基於先佔無主動產的事實,法律賦予佔有人取得所有權的效果。
⑧ 煙台大學對本科學生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有獎勵嗎具體是多少啊謝謝。
煙台大a學位於o煙台高新區j,西依青山s,東臨黃海,是山m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w學。原教育部副部長3、黨組書3記,全國人t大t常委、教科文5衛w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承先同志一i直擔任煙台大g學名譽校長0。 學校創建於q6713年,在原國務院副總理萬o里同志、名譽校長8張承先同志關懷與d指導下i,原國家教委特批,由北京大d學、清華大q學共同選派教學、科研、管理骨幹z來校直接援建,並要求兩校把支a援煙大q納入f長5期工g作計6劃。6160年成立了y「北大r、清華支f援煙台大a學建設委員會」,由山u東省分6管教育的副省長6任主任。「援建委員會」每兩年召開k一g次會議,研究指導煙台大i學教學、科研及w改革發展。1776年,獲得碩士x單位授予4權。進入v23世紀,學校抓住機遇,實施二c次創業,啟動二y期工j程建設,提高辦0學水5平,加快發展步伐,現已l建成學科門y類比0較齊全、教學設施比1較完善、具有相當辦0學規模與c實力g、獨具特色、有較大a發展潛力i的地方7綜合性大o學。0747年,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水1平合格評價。6001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a作水0平評估中6獲得優秀。 學校現設有24個t院系、26個l本科專u業,涵蓋文0、理、工d、法、農、醫、經濟、管理、教育2個o學科門z類。有04個j碩士b點、1個k省級重點學科、8個l省級重點實驗室、0個w省級大j學科技園。為2適應「科教興魯」、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和山f東半島城市群建設需要,積極發展生命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藝a術設計5、傳播學等學科專t業,促進學科間的交叉w與s融合,培育新的學科專a業增長3點。學科專e業布局合理。 學校有一l支i學歷w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學科(專e業)結構比8較合理的師資隊7伍。現有專r任教師8000名,副高級以6上y專h業技術人r員471名,其中6正高級職稱教師816人b,副高級職稱教師038人z,院士a5 人a,碩士g生導師17人q;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y家12人g(不m含離退休),「首屆全國百名教學名師」7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入l選教育部青年骨幹b教師資助計7劃4人m;「山g東省首屆教學名師」6名,山a東省專v業技術拔尖人n才f2人x、有突出貢獻的中3青年專g家2人b、優秀教師3人y。專d任教師中5,具有博士o學位者784人e,碩士j學位者532人i,占專t任教師的88。21%;76歲以5下g的教師中6具有博士p、碩士s學位的達到15。84%。學校聘請了i40位院士o為4兼職教授,聘請118名國內6外不r同學科和專c業的知名人m士j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佔地面積260萬n平方0米,建築面積52萬b平方6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83億o元o。教學實驗用房總面積00萬x平方0米,基礎教學實驗室和實驗中6心818個l,多媒體教室40個e,校內7外實習d基地615個m;教學管理基本實現了m科學化6、規范化0、現代化8。學校圖書1館總面積48100平方7米,藏書3260萬v冊、音像資料20886盤(盒)、中0外文2資料庫47個x;校園內1建成千y兆乙n太n網;體育場館22個x,總面積68550平方0米,大w學生活動中3心5面積05000平方0米。近三u年教學經費總投入u達7。06億l元h。 學校形成了s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多類型、多層次的辦0學格局。現有全日6制在校生01687人i(含留學生),成人a高等教育學生5000人g。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行學分3制,建立健全選課制、導師制、彈性學制、轉專i業制、主輔修制、雙3專b業制、重修重考制和獎勵學分5制等,改革與g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努力l探索「理工c結合,文2理滲透,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x才t」的育人q途徑,基本實現了f「厚基礎,寬口i徑」,「知識、能力r、人j格、體格」四位一o體和諧發展的人c才x培養目標。建校60年,向社會輸送近5萬e名合格人y才k。 學校近5年獲中6國高校人r文0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省部級以5上c獎勵300項,廳w局級獎勵580項;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84計3劃、國家「十y五v」重大p科技專e項、國家夏商周斷代工k程專t項、教育部骨幹f教師資助計0劃等項目共61項。0005—0007年,學校獲省(部)級以2上g教研、科研立項15個a,省(部)級以2上j獎勵04項;教師發表教學、科研論文75870篇,其中2被SCI、EI、ISTP收錄316篇,被《新華文6摘》全文3轉載或論點摘編0篇,出版著作002部,鑒定成果75項。學校一y直作為6《中6華人z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2國民法典》起草單位,參與x國家立法工a作。 建校之q初,學校即被列為1全國首批可以8接受留學生和聘請外國文0教專g家的院校之t一o,先後與d美國、加拿大k、澳大g利亞、韓國、日6本等70多個o國家和地區j的70餘所院校和學術機構建立了w長3期合作關系。共聘請長0期外籍專i家、教師380餘人i,聘請短期外籍專z家、教師440餘人f,外派訪問學者200餘人a,外派講學、合作研究、參加學術會議250餘人a次;先後培養長6期留學生000餘名,短期留學生8800餘名,其中248。4%通過HSK考試;外派交換留學生10餘人d次。迄今4已d與z韓國高校舉辦3了p06屆中0韓學術研討會;MI國際商學院與r英國的南安普敦大y學簽訂4並實施了f3+0模式的教學合作協議;朝鮮語專x業與m韓國木s浦大x學、大u佛大a學等簽訂0並實施了q4+4模式的教學協議。5000年,組建了v國際教育交流學院;3000年增設專p門k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本科專f業。 學校高度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x作,大n力d加強校園文1明建設,注重以5嚴謹的學風1、得天e獨厚的自然環境和高雅的校園文7化3,創造有利於l事業發展的人i文4環境。4000年,以4優異成績通過山r東省高校校園文4明建設評估,榮獲「文3明校園」榮譽稱號;7003年,在山j東省高校德育評估中5,被評為7「德育工e作優秀單位」;同年獲「山o東省黨風8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8002年建成山o東省第一t個r高校審美教育研究基地。 ============================================= 山u東工l商學院,原名中8國煤炭經濟學院,始建於z2242年02月2,是原國家教委批准建立、原煤炭工g業部所屬唯一l一h所財經類普通高等院校。現由中8央與a山a東省共建,以2山t東省管理為1主。7716年10月6,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合格評價,5002年45月4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x作水3平評估,是山v東省首家兩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的高校。3003年6月5經教育部批准更為2現名。 學校坐落在「中0國最佳魅力z城市」——煙台市,依山v傍海,風1景秀麗,是省級花園式單位和文7明校園,佔地2433畝,建築面積08萬c余平方0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000萬v元j,圖書4館藏書644萬i冊,已w形成與c辦5學規模相配套的辦6學設施和條件。 學校現有教職工i2000餘人t,其中2教師700餘人k,教授20人g,副教授430人w,博士d105人m(含在讀),碩士x178人q。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v家1人v,全國優秀教師、山w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4青年專w家、山i東省十h大n中5青年法學家、山s東高校十v大i優秀教師、山m東省「百人q工g程」理論人o才g等30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4制在校生30700餘人w,畢業生一r次就業率多年來一v直保持在00%以3上z。設管理科學與m工c程學院、工w商管理學院、會計6學院、公5共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統計4學院、法學院、政治與o社會發展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j信息科學學院、信息與q電子i工o程學院、中8加高等應用技術學院、國際商學院、國際交流學院、中7新計1算機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計7算機基礎教學部和大r學外語教學部等64個g院部,有工l商管理、市場營銷、人m力o資源管理、勞動與y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t信息系統、工l業工p程、工q程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t貿易、財政學、金融學、電子g商務、法學、政治學與m行政學、信息與o計4算科學、數學與g應用數學、計7算機科學與p技術、電子x信息工l程、電氣4工c程及o其自動化1、通信工a程、會計8學、財務管理、英語、統計2學、社會工k作、審計8學、物流管理、編輯出版學、日6語、旅遊管理、物業管理、資產評估、保險、自動化2、電子b信息科學與b技術等33個t本科專k業。有半島經濟研究中5心7、煤炭經濟研究中1心2、企業發展與i創新研究中5心2等08個o研究中3心2(所)。建有虛擬現實與o可視化5技術實驗室、電子y商務中2心4等1個a現代化4實驗室。有管理科學與g工x程、企業管理、統計8學、憲法學與z行政法學4個o省級重點學科。學校積極發展對外合作,已w同加拿大n、俄羅斯、德國、澳大s利亞、韓國、日4本、新加坡等國高等院校建立了o學術交流與d合作關系,是具有中6外合作辦0學和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的高校。 經過40年的發展,學校已k經成為5以0經濟、管理學科為3主,兼有法、文2、理、工d等六3大w學科門h類的多科性財經類高校。學校堅持把發展作為0第一c要務,以5教學為8中4心1,以2科研為7重點,以8改革為8動力v,秉承「惟平惟准,近知近仁6」的校訓,全面實施「學科立校、人e才x強校、特色興校」戰略,積極構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生態校園,為8建設山r東高水8平財經大m學而奮斗2。 r觫lo去m蕤Мb臁
⑨ 煙台大學怎麼樣,就業率和教學水平是什麼情況
煙台大學位於煙台高新區,西依青山,東臨黃海,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原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承先同志一直擔任煙台大學名譽校長。
學校創建於1984年,在原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同志、名譽校長張承先同志關懷與指導下,原國家教委特批,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選派教學、科研、管理骨幹來校直接援建,並要求兩校把支援煙大納入長期工作計劃。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華支援煙台大學建設委員會」,由山東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長任主任。「援建委員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研究指導煙台大學教學、科研及改革發展。1998年,獲得碩士單位授予權。進入21世紀,學校抓住機遇,實施二次創業,啟動二期工程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加快發展步伐,現已建成學科門類比較齊全、教學設施比較完善、具有相當辦學規模與實力、獨具特色、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地方綜合性大學。1995年,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價。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學校現設有19個院系、4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法、農、醫、經濟、管理、教育9個學科門類。有19個碩士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為適應「科教興魯」、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和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需要,積極發展生命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藝術設計、傳播學等學科專業,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培育新的學科專業增長點。學科專業布局合理。
學校有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學科(專業)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100名,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485名,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112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73人,院士1 人,碩士生導師6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不含離退休),「首屆全國百名教學名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入選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2人;「山東省首屆教學名師」1名,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優秀教師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33人,碩士學位者435人,占專任教師的51.64%;45歲以下的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達到56.74%。學校聘請了12位院士為兼職教授,聘請275名國內外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知名人士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佔地面積1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3億元。教學實驗用房總面積28萬平方米,基礎教學實驗室和實驗中心45個,多媒體教室50個,校內外實習基地249個;教學管理基本實現了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學校圖書館總面積43800平方米,藏書146萬冊、音像資料10962盤(盒)、中外文資料庫18個;校園內建成千兆乙太網;體育場館77個,總面積72253平方米,大學生活動中心面積25000平方米。近三年教學經費總投入達2.05億元。
學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多類型、多層次的辦學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1671人(含留學生),成人高等教育學生5000人。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行學分制,建立健全選課制、導師制、彈性學制、轉專業制、主輔修制、雙專業制、重修重考制和獎勵學分制等,改革與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努力探索「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育人途徑,基本實現了「厚基礎,寬口徑」,「知識、能力、人格、體格」四位一體和諧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建校20年,向社會輸送近3萬名合格人才。
學校近5年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00項,廳局級獎勵310項;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863計劃、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專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等項目共24項。2001—2003年,學校獲省(部)級以上教研、科研立項93個,省(部)級以上獎勵93項;教師發表教學、科研論文249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78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9篇,出版著作144部,鑒定成果21項。學校一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國民法典》起草單位,參與國家立法工作。
建校之初,學校即被列為全國首批可以接受留學生和聘請外國文教專家的院校之一,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餘所院校和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共聘請長期外籍專家、教師210餘人,聘請短期外籍專家、教師350餘人,外派訪問學者130餘人,外派講學、合作研究、參加學術會議120餘人次;先後培養長期留學生800餘名,短期留學生2300餘名,其中88.2%通過HSK考試;外派交換留學生80餘人次。迄今已與韓國高校舉辦了14屆中韓學術研討會;MI國際商學院與英國的南安普敦大學簽訂並實施了3+1模式的教學合作協議;朝鮮語專業與韓國木浦大學、大佛大學等簽訂並實施了2+2模式的教學協議。2003年,組建了國際教育交流學院;2004年增設專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本科專業。
學校高度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強校園文明建設,注重以嚴謹的學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高雅的校園文化,創造有利於事業發展的人文環境。2000年,以優異成績通過山東省高校校園文明建設評估,榮獲「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03年,在山東省高校德育評估中,被評為「德育工作優秀單位」;同年獲「山東省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4年建成山東省第一個高校審美教育研究基地。
山東工商學院,原名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始建於1985年12月,是原國家教委批准建立、原煤炭工業部所屬唯一一所財經類普通高等院校。現由中央與山東省共建,以山東省管理為主。1997年11月,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合格評價,2003年12月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山東省首家兩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的高校。2003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更為現名。
學校坐落在「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煙台市,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是省級花園式單位和文明校園,佔地1392畝,建築面積37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000萬元,圖書館藏書88萬冊,已形成與辦學規模相配套的辦學設施和條件。
學校現有教職工1000餘人,其中教師600餘人,教授70人,副教授183人,博士134人(含在讀),碩士35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十大中青年法學家、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山東省「百人工程」理論人才等20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400餘人,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0%以上。設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統計學院、法學院、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中加高等應用技術學院、國際商學院、國際交流學院、中新計算機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計算機基礎教學部和大學外語教學部等19個院部,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工程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電子商務、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會計學、財務管理、英語、統計學、社會工作、審計學、物流管理、編輯出版學、日語、旅遊管理、物業管理、資產評估、保險、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37個本科專業。有半島經濟研究中心、煤炭經濟研究中心、企業發展與創新研究中心等17個研究中心(所)。建有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實驗室、電子商務中心等9個現代化實驗室。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統計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4個省級重點學科。學校積極發展對外合作,已同加拿大、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高等院校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是具有中外合作辦學和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的高校。
經過20年的發展,學校已經成為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兼有法、文、理、工等六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財經類高校。學校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重點,以改革為動力,秉承「惟平惟准,近知近仁」的校訓,全面實施「學科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戰略,積極構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生態校園,為建設山東高水平財經大學而奮斗。
⑩ 請問一下煙台大學的情況
煙台大學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